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兰若有骨(聊斋) > 第7章 第六章 藏宝于棺

兰若有骨(聊斋) 第7章 第六章 藏宝于棺

作者:江心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8 18:50:05 来源:文学城

已经完成计划,不需要再藏船,他便直接将船停靠在金山寺后门方向。等都收拾好,赶忙补觉。可能是因为心里踏实了,也或许是累得惨了,感觉也就是一闭眼的功夫,就有人敲门来叫:“宁先生,您醒了吗?”

宁仕睁眼还有些懵,不知道自己在哪。等反应过来,赶忙一个弹身下床,快速整理衣衫。出门一看,太阳已经高挂。张老相公的亲随,正等在门前。

知道是放出去的木盆都收回来了,也不推脱,直接跟着过去。

到了江岸,张老相公已差人找了不少水性好的渔民,但都不敢下水。就算加价到十两白银,渔民也只一句“钱再多也得有命拿”。宁仕赶忙上去打圆场:“相公何必强人所难,小生去就是。”

张老相公显然不信宁仕有这能耐,但学会了闭嘴先看看。于是,宁仕就腰系麻绳,被“放”到江里。这两天下水,宁仕已将早前练的水性给拾起来了,但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光着下水,也没注意破洞的里衣被看了个正着。

下水之后,觉得折腾几个来回着实没有必要,于是直接将腰间的绳子捆在了大鼋头上,然后就上浮去要斧头。

众渔民见他活着回来,又道“水神”已死,各个难掩喜悦之色,都愿意领赏下江帮忙了。张老相公取了银两,分发众人,于是扑通扑通的入水,不多时,鼋头就被砍断了。宁仕则没跟着一起,而是去鼋爪处,砍了段下来。

“总要带回去点东西做证据。”

回到寺里,当着众人将鼋爪封在木箱里,盖过那些珠宝。然后打个招呼,又去山下吃馄饨。完事后悄没声地归还租赁的渔船,取了押金。万般事了,回到寺中,找到主持,告知第二天要走。

“施主带着东西,不便独自行走,让老衲的侄孙送上一程吧。”

宁仕本还犯愁路上带个箱子,恐生事端,没想到会有人瞌睡送枕头,赶忙答应下来,并许诺酬劳。主持摆手,道:“施主日后就明白了,缘起缘落,皆早已注定。”

宁仕理解不来这突然的禅意,又怕打扰了老和尚的兴致,于是就顺着“禅”了几句。再回房,就见张老相公的亲随,还是上午那个,提着包东西,等在门口。

宁仕心中有一丝激动,但面上仍旧淡定。

果然,侍从客客气气讲了一通,主旨是感谢宁仕除害的善举。宁仕此时没别的事等着,且心情很是美好,于是耐心听完。侍从递来包裹,宁仕也不推脱,伸手便接了。

种善因,行善事,结善缘,得善果,古来如此。这类酬劳,宁仕向来是拿的理直气壮。

提到手里,沉甸甸,宁仕心中欢喜。告别侍从,回房一看,除了五十两白银,还有五张百两的银票和两身衣裳。上手一模,料子轻柔如云朵,拎起来看,款式也是时兴的。

这么好的衣裳,可不适合行走,不耐磨还招人惦记。真被划拉个口子,还得心疼半天。于是,清洗了自个,然后只换了里衣。

主持的侄孙、那与宁仕十分有缘的船夫,很是清楚水路,回程轮换看着箱子,一路无惊无险回到兰溪。

宁仕应刘娘子所托,出发寻人是四月二十,还是初夏。回来时过了一个多月,已是盛夏。那水怪大概是有些身世血统的,木箱中的爪子在这个时节仍旧没有腐臭。告别船夫,回去好好洗了澡,换上新得的好衣裳,这才有了除丧的实感。

算算身价,虽然不及宁家对他上心的时候,但比起普通人家已算豪富。于是便奢侈一回,用二十文钱让邻居家小子跑一趟,去李家报信。然后买了串鞭炮点了,又换了对联,还奢侈的要了一坛黄酒并半只顶顶有名的张氏烧鸡。轻松惬意之际,竟然有些空虚。

计算时间,刘娘子不会夜里来。于是便架炉子烧酒,放纵自己多

饮了些。

半醉时分,宁仕恍惚间又开始回忆黄山上那四年。铜炉剑、师父、师兄、师姐……还有,阿青哥哥……可是,没有一张脸是记得清的。

此行能顺利的赚到赏钱,主要还是因为魔术球和铜炉剑。自己短短的十八年人生,得益最多的,就是那记不得的四年。想到明日刘娘子也会备下酬金,宁仕突然就有了勇气和冲动。

就,再去一趟黄山!

-------------------------------------

第二日,隔壁公鸡刚打过鸣,刘娘子就带着丫鬟侍从找上门。宁仕开门迎客,直接在院子里煮茶招待,用的是开春时候自己揉的野茶。

刘娘子瞧着三十出头,面容清秀,举止端庄,只眉头嘴角挂了丝苦相,坏了温婉气质。不同于上回刚办完喜事,她这次来换了一身素服,不施粉黛,只用头巾裹了发髻,插了支银钗。宁仕瞧着她,觉得比上次见瘦削许多,面容也是病态的惨白。

李家家大业大,寻人自不会只找宁仕一个穷书生。宁仕估摸自己应该是备选中的备选,在病急乱投医里面也属滥竽充数的那一批,就没指望过他。然而找了一个月,连人在哪都没打听出来,心应该已经凉透了。听宁仕传信‘有结果’,却又不上门,心里应该就晓得人已经没了。大早上一身缟素急匆匆上门,保不齐是以为宁仕带了李长恭尸首回来。

宁仕此时还有些宿醉,胃里泛着恶心,脑袋里撞钟一样嗡嗡响。他努力克服眩晕感,边清洗茶具边聚拢意识,抬手泼了第一泡的洗茶水,小院里顿时茶香四溢。借着这味,倒是清醒一些。

刘娘子神情里有一种诡异的平静,里面有一分释然、两分凄惶、三分迷茫、四分呆滞,行动间,都由丫鬟扶着。宁仕给她放了茶盏,过了一会才见动作,然后像是觉察不到水烫,直接就灌了。

宁仕见此,不敢再给她沸茶了,只等凉些再加。

按照见闻先后,宁仕从在海城探听消息开始,把自己寻人的整个过程和推理思路平铺直叙讲了遍,只不提‘水神’一事。刘娘子像个人偶一样端坐着,完全没有回应,只盯着炉子上的沸水。宁仕自己则借着说话的功夫,彻底醒神。

“后续的事,涉及一些当地的秘辛。传出去许是要招祸,还请夫人清场。”

刘娘子仍旧木呆呆的,还是领头大丫鬟自作主张将人都带出去。宁仕让开着门,都远远瞧着,别让人靠近,也别走出视线范围。

虽然是在院中,但毕竟是孤男寡女,还是要避讳。

宁仕瞧着,刘娘子大概齐是不能接受现实,搞不好三魂七魄已经在天上飘了。有些担心,便问了句:“夫人可还好?”

刘娘子强挤出抹礼节性的笑,吐字都是颤音:“您且说吧,我受得住。”

宁仕自觉问了个蠢问题,人已经在这了,不管撑不撑得住,她还能答别的?只是,按照他对李长恭并不算多的了解,再结合坊间传闻,这位李夫人与丈夫感情和睦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一甲子前,七圣中的琼华因在九华山战场击败前朝公主,受封柔泽君。后开宗立派,是为清源正教,朝廷将其立为国教之一。清源正教支持和离女子和寡妇再嫁,同时也支持女子立女户。虽然后者被歪曲成了旁的,但前者却是实实在在成了世间规则。

刘娘子虽然丧夫,但年岁尚青,且有些资本,完全可以再嫁。这般神思不属,又是为何?

总不会是‘虽然他心里没我,但我就是爱惨了他’吧?宁仕光想着就打了个抖,生活不是村头痴汉的妄想,更不是二八少女爱看的影子戏,哪有真人会喜欢长年累月糟践自己的人?

宁仕微微皱了下眉,他也有一点自己的底线和诉求。但对面人这样,他倒是不大好意思张口了。

许是沉默太久,呆如木人的刘娘子也发觉了气氛不对,眨了下眼,问道:“是有机密不可说?”

宁仕盘算下,觉得可以先把李长恭没的过程讲了。这段不涉及利益,比较好说,争取套下话,试探出对方的态度。

“镇江附近,出现了一只水怪,形似鼋,巨大无比。自三月起,就常在江里顶翻船食人。李大官人在镇江为了等喜饼出炉,与大部分货船错开了出港时间。那大鼋攻击他的商船时,四下里没人,所以翻了也没人知道。”

“现已有官员将水怪一事上报朝廷,但未公布前,不能妄议。此事告知于你,是为了解释为何不见李大官人的尸骨。”

刘娘子听到这里,终于有了态度,但却和宁仕想象中的几种情况都不一样。她似乎是松了口气,但仍然面无表情,无悲无喜。然而,眼中的泪却像喷泉般涌出,断线珠子似的往下砸。她终于肯说话了,声音嘶哑:“听到贾氏女时,我就已经知道不好。”

“自我嫁来李家,除去行商,他待在兰溪的日子,起码有一半都在那些地方喝花酒。家里买回来的女子,都有十三个了!朝廷早发了公告,将那种事定为是败德。就算改娼楼为女户,做的事是一样的,遭的报应难道还能因狡辩而被免除?我就知道,他这般行径,早晚是要招祸!”

宁仕只能陪着叹息。一甲子前,西湖上“哭丧娘子”作祟,死人无数。那女鬼生前就是名噪一时的船妓,接待嫖宿客人时被掐死,死后化作厉鬼。后来鬼事平定,朝廷将许多事定为败德,从事败德行业的,七代内不许科举,而做过□□这类败德之事的人,一经发现,终身不得为官。

头一二十年,风气确实好了许多。然而时间一久,亲身经历鬼事的人逐渐没了,后人也便不再畏惧。之后就有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先是有女观、庵堂一类,养着‘俗家弟子’,捐些‘香火钱’,便可彻夜‘谈道论佛’。后又有收养许多‘孤女’的女户,在僻静地方‘沽酒卖茶’,招待客人‘曲水流觞’。林林总总,屡禁不止。

一边是富贵人家不成器子孙和本就目不识丁的商户,本也不走仕途,罚了等于没罚。另一边是只想养儿子、女儿谁给钱多谁就能带走的小老百姓。总能凑出一个供需平衡。

然而,这些都不是宁仕能管得了的,他自己也早被定为另一个名目的‘败德之人’,管不了那么多人间悲欢。现下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趁对面情绪激动,先把话头引出来。

“您还年轻,如若再嫁,也是可以的。”宁仕先抛了个建议。

刘娘子摇头,说不好到底是想否定宁仕的话,还是想否定既定的命运。摇了几下后,就掩面哭出声来:“嫁不了了,嫁不了!”

“我虽没生下一儿半女,但便宜儿女,却有十七个!我家那小叔和妯娌,瞧着文雅又素有善名,却不是养家、持家的人。每每家里收回银子,不是被我那死鬼冤家拿去喝酒赎人,就是去补二房赊账文玩字画店的欠款。我若改嫁,大房就没了主事人,家里头这些个女子定是要被二房卖了填窟窿的。至于孩子,不等他们长大,家就得败光,能不能活下来都不好说。”

宁仕彻底愣住,他自认了解人的本性,趋利避害、贪生怕死、踩低捧高,是为本能。世人赞颂的忠义之士,多也只是被灌多了高低贵贱、君臣主仆汤水的糊涂人。舍己为人的常有,但高位者为低位者搭上人生的,又岂是常人会做的选择?

刘娘子悲凄哭诉,宣泄自己被强塞选择的无奈:“只有我不改嫁,便是分家,也能把宅子分给大房。不管怎样,我都是长嫂,就算分不到家产,但容身之处,总要给我留着。有个宅子,再让那些女子做些活计,也就能糊口了。”

“总不能,看着人,去死呀!”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宁仕想起自己早亡的长嫂,两个女子的身影逐渐重合。女子位卑,然贵贱在心,不在位。

宁仕自嘲的扯了下嘴角,竟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娘子依旧抽噎着诉说自己的委屈:“嫁人,试过一回了,太苦!好赖全由他人,太难!还不如好好养着那些孩子,好好教导,操劳个十来年。只要出息一个,就能得个富贵安生晚年!”

“不用贫困!”宁仕躬身给对面加了温茶,打断道:“刘娘子善心感天动地,天地不忍您贫寒,还回来许多宝贝。还需您看如何安排。”然后将江中取回的东西都讲了一遍,最后补充:“另外还有一截水怪的爪子,本想您要是不信我所说,可拿出来做证据。没成想您竟如此信重与我。那东西如何处置,也由您一并决定吧。”

既然那些孩子有人抚养,周旋什么的,也就没必要了。

刘娘子是真没想到还有峰回路转,眼泪都不落了。正常情况,谁得了这些宝贝,会千里迢迢物归原主?此时也不得不怀疑是自己的福报——好人遇侠士,善行有天赐。福祸相依,积德成祥。

宁仕小声提醒道:“此事莫要让人知晓,须知财不露白,方能安生。”

刘娘子忙点头,知道对面人是为自己好。如今之计,需得冷静,莫要被人看出端倪,抢走这救命钱。心中纵有万千感谢,也只能压着。

她小声跟宁仕介绍家中状况和自己原本的打算:“家中公婆早逝,二房一直没和我们分家,说是因为幼妹未嫁,但谁都知道,那边就是指望我家那位养他一家。这些年他们捞了不少,反倒是公账已没什么银子。等那死鬼丧期过了,二房必是要与我们分家的。这一年里,若有其他进项,肯定也会被他们占去,还不如就可着现有的变卖。我只把住地契、房契不给,他们一定会来抢。我先去族中,把那些孩子统统记作是我生的,到时候分家请族老,总会留一二给我家。最起码,现在住着的宅子肯定是能保住的。”

宁仕皱眉,这一层他倒是不清楚。但很明显,刘娘子并不打算把东西带回去。但总不能放在他这,一年后再取?这么些贵重物品,他可担不起责任。况且已经出孝,自是要到处走走的,此间事了,就是黄山之行,哪有售后还能保一年的?

但对面的人,着实命苦。宁仕不得不替她想办法。

现有条件是:东西不多且能长期储存。需求是:不被人发现,还能时不时取用。问题是:方便取用的地方躲不过人眼,而藏得深就不容易拿。

那就来一个她时不时去也不会被人怀疑,但有没人会惦记的地方。

宁仕有了主意,于是,试探的问:“李大官人的丧事,如何准备?是打算下衣冠冢吗?”

刘娘子点头,回道:“其实都已经备下了,只等确认消息。”

“李家的坟茔在何处?距离远吗?可否僻静?看守可严?”宁仕又问。

刘娘子一怔,随即明白了宁仕想问的。思索片刻,眼睛逐渐发亮,回道:“我家定居兰溪不过两代,本应葬回海州老家。但公婆生前得了块风水宝地,说是能旺子孙,就在不远的山里,地方僻静。商户人家,没什么葬品,自也不用看守。”

宁仕见她懂了,微笑颔首,知道算是基本完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