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市有一南一北两个火车站,城南的是老火车站,上世纪初就有了,后来虽经几度翻修,但看上去依然难掩沧桑。北站是大约十年前才建成的,很快就取代了南站,成为C市新的交通枢纽。
柯玉实从城北的新火车站里出来,在站前广场坐上一辆出租车,刚开出去没多远,洛雁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柯大哥,我已经到C市南站了。”她在一片嘈杂中大声说。
“好,我也到C市了,正往你那边赶呢。你别走远啊,就在出站口附近等着我。”柯玉实也下意识地提高了声音。
老旧的南站在客运量上虽然比不过新建的北站,但由于往来的多是短途车,再加上车站的空间较小,通道狭窄,却显得比北站拥挤很多。
柯玉实挤在出站口外熙熙攘攘的接站人群中,逐个打量着一张张翘首以待的面孔,一筹莫展,实在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才是洛雁。
在引颈张望了半晌,也被别人回望了好多眼之后,他彻底放弃了直接认出洛雁的打算,掏出手机给洛雁打电话。
洛雁几乎立刻就接了起来。
“喂,柯大哥,我就在出站口外面呢,你在哪儿?……”她的声音特别大,而且听上去似乎还有环绕立体声的效果。
柯玉实觉得异样,循声望去,只见自己的左手边站着一个中年女人,肩上斜挎着一只硕大的条纹编织袋,正对着手机大声说话,与此同时,他的手机里也响起了同样的声音。
“嗨,洛雁。”他关了手机,伸手在那女人面前挥了两下,似笑非笑地打了招呼,拼命抑制着从心底涌起的震惊感觉。
如果说七年前他在C市科技大学校园里再见到洛霞时心中五味杂陈,对她几乎冻龄的外貌感到极度震惊,觉得那简直是惊艳了时光,那么此刻他面对眼前的洛雁,整个脑子却像一块被挤净了水的海绵一样,干巴巴地只想到了一个词——判若两人。
真的,与洛雁在他记忆中的样子相比,眼前的洛雁就像是一座被酸雨侵蚀过的雕像。而且,更令他感到震惊和沮丧的是,他从洛雁那不善掩饰的目光中一眼就看出,她对他的想法也大抵如此。
“哎哟,柯大哥,你说这日子过得有多快,一晃儿这么多年没看见你了,你看……我可真不敢认了。”洛雁显然很紧张,很尴尬,上下打量着他,不得要领地讷讷说道。
是啊,有多少年没见面了?他在心里默默地想,上次见到洛雁,还是在他和洛霞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那时他以新女婿的身份和洛霞一起回李洛村去拜新年。那年洛雁还不到二十岁,很热心地陪着姐姐和姐夫去走亲戚,她的小男友吕诚小尾巴似的跟在他们身后,推着一辆堆满礼物的手推车。
好吧,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
他苦笑了一下,回归正常的寒暄。
“是啊,多年不见了,吕诚还好吧?你们家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吧?”
“哎,吕诚挺好的,我们家宁宁今年夏天就研究生毕业了,已经提前去G市核电站工作了,谢谢柯大哥费心记挂着。”提到儿子,洛雁的语调中平添了些许底气,笑着客套一句,接着问道,“我嫂子也挺好的吧?”
柯玉实一怔,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洛雁口中的“嫂子”是指他现在的妻子杜若。
“挺好,都挺好。”他有点儿尴尬地敷衍道。
一瞬间,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相对词穷。
片刻之后,柯玉实清清嗓子,换了话题,问道:“洛雁啊,你找住处了吗?”
“还没呢,我等会儿在车站附近随便找个小旅馆住下就行了。”洛雁无所谓地说。
“哦……是这样的——”柯玉实说道,“我找了在C市科技大学工作的一个熟人帮你跟学校交涉,约好了明天一早八点半在学校门口先跟她见个面,具体商量一下细节,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办。你如果住在南站这边,离学校就太远了,来来回回很不方便。我那个熟人说,愿意帮你在学校招待所找个住处,价钱也不比小旅馆更贵,还能省下不少时间和车费,你看好不好?”
洛雁想也没想就说:“好,柯大哥,我都听你的。”
柯玉实抬头看一眼南站钟楼上的大钟,才刚过两点半,心想姜小丽此刻应该正在监考,不方便打电话去打扰她,就对洛雁说道:“那我们先坐车过去吧。”
洛雁点点头,跟着柯玉实上了一辆出租车。
出租车穿过大街小巷,柯玉实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物,觉得C市的面貌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半小时后,他们到了C市科技大学门前。很难得地,校门前这一带居然还基本保持着几年前的老样子,除了一些店铺的招牌换了,其余的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变化。
“现在学校正在期末考试呢,”柯玉实说,“我找的那个熟人四点钟以后才有时间,我们先找个地方坐坐吧。”
马兰的久久香小吃店也还在,屋檐下挂着一排前些天为庆祝圣诞节和新年而装饰的红纱灯笼,灯罩上绘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图案,每个灯笼底部还点缀了一个垂着长穗子的中国结。
柯玉实推开门,一股空调的热风扑面而来。
此刻不是饭点,店里只有寥寥两三位食客,马兰坐在吧台后面低头玩手机,见有新客进门,赶忙站起身笑道:“两位请进,想吃点儿什么?”说到这儿却蓦地顿住了,微微歪着头,仔细看了柯玉实两眼,随即开颜一笑,问道,“你是……柯大哥?”
“是啊,”柯玉实笑道,“好久不见了,生意还兴隆吧?”。
“还不错。”马兰自信地说,从吧台后面绕出来,引着两人到一张方桌旁坐下,转身去后厨提来一壶热茶,递茶水的时候趁机不落痕迹地打量了洛雁几眼,没看明白她与柯玉实是什么关系,转而对柯玉实一笑,很谨慎地问,“柯大哥,你们今天怎么有空到这儿来了?”
柯玉实当然知道马兰在顾虑什么,就指指洛雁,直截了当地说道:“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你还记得洛霞吧?这是她的妹妹洛雁。”
“当然记得,”马兰立刻瞪大了双眼,上下打量着洛雁,问道,“洛霞有消息了吗?”
“有,已经找到了。”柯玉实说,又转向洛雁,“你还记得我从前对你说过有人帮着你姐服过一阵子药吗?就是这位马兰。”
“哎呀,”洛雁站起身,眼圈儿一红,说道,“马兰姐,你心真好,当年柯大哥也不肯跟我说清楚你到底是谁,我一直想当面谢谢你。”
“哎,不用,不用,”马兰赶忙把洛雁轻轻按回座位上,问道,“你是怎么找到你姐的?她现在精神状态怎么样啊?”
洛雁就拣要紧的情节大致述说了一遍。
“那……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呢?洛霞还能回来上班吗?”马兰关切地问。
“我们正在找人商量这件事呢。”柯玉实说。
正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
“柯玉实啊,我监考提前结束了,你在哪儿?”姜小丽在电话里问。
“我在你学校门口马兰的店里,洛雁也在。”他说。
“那好,我马上就到。”姜小丽很干脆地挂断了电话。
没过几分钟,姜小丽就风风火火地冲进来了,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个看上去四平八稳的于悦。
“小丽姐,于悦姐。”马兰把她俩也让到桌旁,寒暄过后,几个人一同坐下。
小吃店里的食客渐渐多起来了,一个小服务员已经照应不过来,马兰也跟着忙碌起来。
于悦就说:“哎,马兰,你去忙你的吧,不用招呼我们,别怠慢了客人,耽误了生意。”
马兰一笑,没有言语,转身进了后厨,没过多久,给他们这桌也端上几样吃食,笑道:“你们先吃着,等会儿我闲下来了,再来陪你们说话。”还没等几个人回答,就被另一桌食客叫过去点菜了。
“来,那我们就别客气了,吃吧,”姜小丽爽快地说,“洛雁,你尝尝,马兰店里的生煎包子做得特别地道,尤其是这种虾仁馅儿的。”
洛雁用碟子接过姜小丽夹来的虾仁生煎包,咬了一口,果然十分美味。
于悦在一旁对姜小丽说:“小丽,我今天中午又去人事处找了郭处长,她说她已经私底下跟刘校长沟通过了,刘校长表示,洛霞这种情况属于意外失踪,不属于私自离职,所以如果她下学期能回学校来正常上班,之前离开的这几年除了工资和津贴不能补给她,各种保险都可以如数给她补齐。”
“哟,这个郭梓涵,到底是跟洛霞在机电系共事过几年,对她的事还真挺上心的。”姜小丽赞了一句,“刘校长能这么说也很仁义了,五六年的各种保险算下来也是不小一笔钱。只是……”
姜小丽沉吟着没有再说下去,在座三个人的目光齐齐地看向洛雁。
“是啊。”洛雁听了也很动心,但她实在不敢相信再过一两个月姐姐就真能像正常人一样回C市科技大学来继续上班。
见洛雁面露难色,柯玉实道:“学校三月份才开学呢,即使回来上班,也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事,还来得及斟酌。要我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先要去公安局把那个失踪案结了。”
“对,”姜小丽说,又有些好奇地问洛雁,“那你怎么向公安部门证明洛霞已经回来了呢?”
洛雁有些不确定地说:“我这次来,带了我姐的身份证、我和吕诚写的书面材料、村委会给开的证明,还有几段我姐在家里的录像,我也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听到有洛霞的录像,姜小丽和于悦都说很想看看。洛雁就掏出手机给她俩看。
“天哪,洛霞和我同岁,今年也五十出头了呀,怎么看起来还像二三十岁?”姜小丽忍不住惊呼道。
于悦在桌子下面悄悄捅了她一下,两个人下意识地同时看向一脸尴尬的柯玉实。
正在这时,马兰端着一小盆素烩汤走过来。
洛雁赶忙收起手机,从椅子后面拎起那只硕大的编织袋,说:“咱在座的都是我真心想感谢的人,我这次来得匆忙,给大家带了点儿家乡特产的干蘑菇略表心意。”
于悦从袋子里拎起一串干蘑菇,眼泪就流下来了,哽咽道:“好些年前,洛霞也给过我这样的干蘑菇……”
柯玉实乍一看到这来自李洛村的干蘑菇,心里也不是滋味,鼻子有些酸酸的。
姜小丽见状,赶忙勉强笑道:“要我说啊,这些蘑菇就都放在马兰这儿,她是专业做餐饮的,肯定比我们做的更好吃,我们定期来吃一顿,还能顺便小聚一下,你说好不好,于悦?”
于悦这才破啼为笑。
马兰还在开店,生意还好,《且欢喜》中与谭碧波结了婚的郭梓涵当上了处长,于悦一个人过得也不错……
我很想写出普通人在真实的生活中常常会有的那种自我认知、善良本性和一点点儿边界感。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