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剪灯旧话之青衫客 > 第31章 请长缨

剪灯旧话之青衫客 第31章 请长缨

作者:Marsha2001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8 14:33:09 来源:文学城

晨光熹微,众人讨论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总算议出了名堂。圣上吩咐吴颐起草通贡文书,带领礼部官员与达克谈判,没有交代任何事情给严良。吴颐心中暗喜,却因为丧女之事不能表露出来。

谈判定于九月十二,京城西门的一处长亭,这伴着杨柳的长亭见证过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悲欢离合,还将在今日见证北戎与本朝的通贡。

达克一路奔袭,长驱直入,已将沿途的城池劫掠一空,京郊到处都是衣不蔽体的流民,朝廷暂且无暇顾及,只想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先把这位惹不起的爷打发走再说吧。

他穿着一身血迹斑斑的盔甲,腰间佩长刀,坐在长亭内设的石凳上,身后站着两个面露凶光、人高马大的亲卫。北戎军队就在五十步开外的空地上整装待发,他们的箭囊中装满弓箭,□□的战马向外呼着白气,时不时打个响鼻。

吴颐带着杜鸿影等人入座,达克一见就不乐意了,他怒道:“你们是朝中无人了吗?找出一群糟老头子糊弄我。”

杜鸿影闻言在深秋直冒冷汗,他在吴颐耳边低语片刻,吴颐点头同意,他又带着白发苍苍的礼部官员退下了。

一众年轻官员候在长亭十步之外,见到杜鸿影走来,心中讶然不已。只听杜鸿影说:“传户部主事徐敏钰、翰林编修林思齐。”

今天吴景明依然没有露面,林思齐心里越发觉得古怪,他跟着徐敏钰身后,缓步走入长亭之中坐下。达克见到两位赏心悦目的年轻人,终于满意地点点头。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要求通贡了,你们还想悬赏我的项上人头吗?”达克嗤笑一声。

“大王误会了,第一次您提议通贡遭拒,乃是前任凉州总兵宋旭专权独断,他已被您斩落马下。您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呢。”吴颐面不改色地将过错推在死人身上,对达克极尽吹捧。

徐敏钰紧接着开口:“第二次不是本朝不愿与北戎通贡,而是对此事十分重视,所以廷议迟迟未出结果,通贡乃是两国之间的大事,其中诸多细节都应细细考量。还望大王海涵。”

达克缓缓点头,目光转向还未开口说话的林思齐:“这位俊俏小郎没有什么说法吗?”

林思齐面容沉静,声音不疾不徐:“回禀大王,此次通贡文书的商讨事宜今日就能开始进行。只是既然两国即将化干戈为玉帛,还请大王退兵二十里,让京郊百姓安心,以便本朝接济流民。”

“退兵二十里?真是后生可畏,你是第一个敢和我这样说话的人。”达克倏地从座位上站起,他拔出明晃晃的佩刀,重重砍在桌案上,那柄不知斩杀过多少兵士的长刀深深嵌入木案,映照着林思齐的脸庞。

吴颐见状心跳得厉害,连忙出言打圆场:“我门生年轻气盛,还请大王息怒!”

达克没有理他,对林思齐道:“你不害怕?”

林思齐坚定地摇了摇头:“大王一代豪杰,诚心与本朝通贡,岂会因此杀人毁约?”

“这就是为何我有时不爱与聪明人打交道,聪明人最知道得寸进尺。”达克抽出嵌入木案的佩刀,收刀入鞘,重新坐下。他已在一路上抢得够多,也不想当下就将这个庞然大物真正惹急了,见好就收才是明智之举。

吴颐和徐敏钰都在心中松了一口气,达克同意就好,他退兵二十里,让朝廷安置流民,再由能言善辩、深谙礼法的官员与北戎长老扯皮,一条一条细细掰扯过来,反正北戎又无人通晓汉家礼仪,自然能在通贡文书上将他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正齐帝知道达克同意通贡,将吴颐大大褒奖一番,对严良仍是不管不问,严良也没有什么反应,站在一旁当个摆设。当日午后达克退兵二十里,北戎长老与礼部官员在城外开始探讨通贡事宜。

林思齐的临危不惧为流离失所的京郊流民争得几分生机,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是从更远的地方逃难过来,一路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现今天气也冷下来,若是不能及时得到救济,恐怕会死伤无数。

谈判正在不紧不慢地展开,京城西门逐渐搭起供流民休憩的临时棚屋。朝廷开仓放粮,从周边州府调来御寒的衣物,号召京中贵人参与捐赠,为济世安民尽心尽力。

京中女眷向来以文恬长公主马首是瞻,她组织京中的夫人、小姐捐了首饰,采买物资,在京城西门搭设棚屋,分发给百姓。严妙真还主动捐了些家中库房的藏酒给流民御寒。

“小姐、小姐,快救救我女儿!她已烧了一夜了!”一位年轻妇人抱着昏迷不醒的女婴,扑通一声在严妙真面前跪下。

严妙真连忙扶她起身,伸手去探女婴的额温,那女婴烧得小脸通红,呼吸微弱。

她指向不远处的棚屋,对妇人道:“我这边药材备得不多,近日染上风寒的人太多,已经用尽了……德济堂设的棚屋在那边,他们应该会有足够的药材。”

“多谢小姐,多谢小姐,我这就去。”妇人连声道谢,忙不迭地向德济堂的棚屋走去。

严妙真站在原地望向她离去的方向,林思齐站在最前为流民盛姜汤,她看不清他的五官,但她知道那就是他。

玉兰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微微叹气,她无奈道:“谁知道他会和德济堂的少主住在一起啊,现在真是世风日下,好好的青年才俊,都搞起断袖了。”

严妙真转过身,用眼神示意她不要乱说。

玉兰还是忍不住为自家的小姐抱不平:“我就是不懂为什么放着温香软玉不喜欢,去喜欢一个男人……”

“你和我看过多少出才子佳人戏了,应当知道感情之事就是莫名其妙的。”严妙真无奈道,她自己也不过是去年重阳日的惊鸿一瞥才动了念,这短短一载光阴发生了如此多的事情,让她的心境变得如水一般平静。

齐筠敏锐地朝她们的方向看一眼,不动声色地将林思齐挡在身后,林思齐只当他在为自己挡风。

那妇人抱着孩子走到他们跟前,齐筠查看过情况后,对妇人说:“幼儿体弱,是天冷染了风寒,我去后面取碗煎好的药来。”

海棠知道他要同林思齐讲话,便从林思齐手中接过长勺:“林公子,还是我来吧。”

林思齐随着齐筠一起走到后方,只见齐筠在煎药的火炉里投入了一种只生花不长叶的古怪植物,植物投入火中散发出浓烈的气味,闻起来有一丁点像艾草。

“这是什么?”林思齐问道,他从小就在山上草药,也没见过这种药草。

“这是安魂花,只生花不长叶,可以为冲撞鬼怪的凡人安魂,那孩子不是寻常的风寒。”齐筠解释道,“她眉宇间有一股邪气,而不是鬼魂身上的阴气,乃是不小心撞见妖物了。”

他向林思齐张开手心,掌心是一小块从女婴襁褓上偷偷撕下的布料:“这上面有妖物的味道,闻起来像虫。”

“难不成与人口失踪案有关?”

“十之**。”齐筠将掌心的布料塞入袖中,“户部还在对流民登记造册,逃难的孤儿本来就多,即使少了也没人会注意。”

他思忖片刻才道:“……也不知是不是幕后主使炼药出了什么岔子,居然还要贫苦人家孩子的蔽骨。”

林思齐感叹:“此事总算重新有了眉目,你查的时候还要多加小心。”

“我会多注意的。”齐筠执壶将汤药倒在碗中,唤来旁人将汤药递到前面去。

齐筠的猜测不错,乌蝎炼丹的确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本来他炼制的丹药离出炉只剩王诚泽的蔽骨,结果拎着孩子走到炼丹炉边上,却发现炉中丹药的成色不对。

“怎么会这样?”乌蝎百思不得其解,掐上王诚泽的脖颈,怒道,“是不是你干了什么?”

王诚泽先前说自己不能下地行走,身上哪里都不舒服,乌蝎考虑到他是个娇生惯养的,怕行动不便让他蔽骨受损,只好允他在院中走动。

王诚泽被他掐得喘不上气,努力扒着他有力的手,狠命摇头:“你先放开我……”

乌蝎应言放开他,怨毒的眼神死死盯着王诚泽,他变幻出一把蝎尾剑,顶端的毒刺散发着诡异的冷光,尾针直直对着王诚泽的鼻尖。

王诚泽哪里见过这种架势,顿时吓得涕泗横流,哇的一声哭出来,眼泪都溅到乌蝎的剑上了。他抽抽噎噎地回答:“这个炉子这么吓人,又这么热,我怎么敢靠近……”

“若你对我说谎,我今天就将你开膛破肚……”乌蝎见他这副狼狈模样,心下对他的话信了七分,却还是出言威胁道。

王诚泽只觉自己逃过一劫,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事还真是他晚上偷偷干的,他一时气不过,往丹炉里偷偷吐了口水,谁知道阴差阳错让丹药成色不对,误打误撞救了自己一命。

又在这妖怪的手下活过了一日……

林思齐因谈判有功被提为礼部主事,一时风头无量,就算此事告一段落也不用回翰林院修书了,实在令旁人眼红。只是他才换了新官服,就要给自己找点不痛快了。

他曾经问过吴颐好友如今的境况,吴颐一脸无奈地对他说:“春和伤毁过度,病得厉害,我只能让他在家中陪一陪母亲,我会将朝中诸事说与他听,他说自己无法出面,还请你多多为国分忧……”

他在面上不能表现出来,心中暗骂不孝的儿子,竟然跳窗逾墙而走,留下一封书信就直奔凉州去了。

吴颐从袖中拿出写好的折子,双手递到林思齐面前:“弹劾严良的奏疏我已经拟好了,你只需署个名字便是。”

“定不会辜负您的良苦用心。”林思齐接过奏疏点头答应。

翌日朝会,林思齐果然出班启奏,正齐帝心情尚佳,随口应允:“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见贤想说什么便说吧。”

“臣劾时相严伯忠识人不清,结党营私,举人唯亲,致使北地生灵涂炭。”

这是金殿上众人心照不宣的一番话了,他们都将林思齐看作吴颐的门生,再加上林思齐的特殊身份,会站出来弹劾严良也是应有之义。更何况自作聪明的主犯刘天雄都问斩了,推荐他的严良岂有不追责的道理?

林思齐顿了一顿,平复自己的心绪,再度开口:“臣再劾,时相严伯忠正齐十二年构害御史林岁寒,致使忠良冤死狱中。”

若说林思齐以北戎之事弹劾严良是众人意料之中,对陈年旧事的重提则是意料之外。

严良可是正齐帝亲自任命的宰相,满朝文武无人不知林御史当年的冤死,却没有一个人敢捅出来,若是圣上任命的宰相是奸臣,那圣上本人岂不成了昏君?

从青竹山走到金銮殿,这条漫漫长路他整整走了十六年。现如今他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站在这里,为自己的父亲讨回公道了。叶月雯临终前担忧他会被严良谋害,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多顾自己,不要学刺秦的荆轲一般有去无回。

是,严良的确权倾朝野,简在帝心。林思齐这条另加的弹劾未必会让圣上加重对他的处罚,可是他有不得不说的理由,就凭他是林岁寒的儿子,陆今也的学生。

正齐帝的脸色倏地变了,他将目光投向严良:“伯忠可要为自己辩解一二?”

严良缓缓摇头:“臣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若我事先知道刘天雄不堪大用,绝不会推荐他担任凉州总兵。”

“至于林御史之死,与臣并无关系,死在狱中就一定是外力为之吗?”严良丝毫没有担下罪责的意思,他绝对不能应下此事,不光是为了自己,也要为了正齐帝的脸面。

林思齐与严良只有五步之遥,他微微侧脸去看严良,却与对方若无其事的目光撞在一起。严良的眼底没有任何慌乱的神色,他对林思齐的弹劾显然游刃有余。

他打量着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他沉静的脸庞寻找林岁寒的影子,当年林岁寒站在此处弹劾他时,比如今的林见贤也大不了几岁。真是虎父无犬子,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做到了极致。

“伯忠办事不力,罚俸一年,暂离相位,闭门思过。”正齐帝吩咐道,“见贤关心亡父,乃是出于一片孝心,这回朕便不治你诽谤上官之罪。只是下次开口之前,还请三思。”

林思齐微微躬身,语气坚定:“臣还有事要奏。”

站在一旁的吴颐心中突然有了不祥的预感,他皱眉望向林思齐的背影。

“只准再奏一条,朝会总要让别人说说话。”正齐帝不耐烦地回答。

“最后一条,臣要劾户部尚书吴伯谐,知情不报,汲汲于党争,置大局于不顾。”

此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林思齐在外人眼里是吴颐的门生,吴颐对他的诸多帮助,他与吴景明的情谊,是满朝文武心知肚明的。怎么会有学生要弹劾自己的恩师?

要知道,正齐帝最痛恨忘恩负义之人……林思齐要是只说第一句,他会得到遍布天下的美誉和当今圣上的青眼,他加了第二句,就只能当个不被圣上待见的直臣,史册上会记录他的忠孝之名。

可是他还说了最后一句,就不是不被圣上待见这么简单了。以众人对正齐帝性情的揣摩,他绝对会大发雷霆。

吴颐连忙持笏出班辩解:“请陛下明察,臣若是知道刘天雄不堪大用,怎么会让自己的女儿女婿回到凉州,臣家中仅有一妻一子一女,现如今妻子皆病,女儿新丧,还要被人如此污蔑……”

“若是陛下不愿意相信臣,那就请治臣之罪吧!”

正齐帝神情冷肃,且不提林思齐的弹劾是真是假,若是将吴颐也打发回家,谁来为他处理政务?现在的后生真是越来越不知好歹了,一点都不懂得为君分忧,他都不知道该说林思齐是忠勇,还是愚笨。

“朕当然还是相信伯谐的为人,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是你呢。”正齐帝不假思索地替吴颐挡下弹劾,他锐利的目光投向林思齐。

“见贤,定是你误会了伯谐。朕金口玉言,现在就要治你诽谤上官之罪,你还是到狱中好好想一想,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的恩师吧。”

“臣谢主隆恩。”林思齐听到下狱儿子,面不改色地下跪接旨。

严良散朝后交了一品官服,乘轿回府。严妙真见他换了常服,就知道他吃挂落了。

她抱着狸奴担忧道:“爹爹,今日朝会上发生何事了?你为何连官服都不穿了?”

严良无奈道:“都是那刘天雄惹的祸,我本以为他是武勋后代,应该在军务上有两把刷子,谁知他蠢笨如猪,竟然想出放达克入关,自导自演的法子……陛下虽然无心政务,但是他最讨厌被人算计。”

“好在那草包已经人头落地了,此事确实该怪我识人不清。陛下顾念旧情,只是让我离职在家,罚俸一年,只要吴伯谐还未登上相位,我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说来今日也是好笑,真君子、伪君子和我这个真小人一台戏了。林见贤弹劾了吴伯谐,后者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自己栽培的门生弹劾……”

严良伸手摸了摸狸奴的脑袋,继续说:“林见贤真君子也,圣上二话不说将他下狱了。”

“下狱?”严妙真脸色一变,“他不会有事吧。”

“放心吧,若林见贤在狱中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吴伯谐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散朝之后,林思齐就被穿飞鱼服、佩绣春刀的天子近卫请进了监狱里,一路上不曾有任何言语,沉默寡言的天子近卫如同猎犬一般忠诚地执行着来自正齐帝的命令。

“诽谤上官”在律法上不是什么极为严重的罪名,正齐帝除了将他下狱也没有别的吩咐,如何发落林思齐还待廷议出结果。

林思齐在天子近卫的监督下走过漆黑的廊道,到达最里面的牢房,他选了块相对干净的地方坐下。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狱卒关上牢房的铁门,再亲手将钥匙交给天子近卫。待一行人走后,他走到门边对这个瞧着面善的年轻人说:“大人犯了什么事?竟然被关到这里来了。”

“无非是弹劾了不该弹劾的人。”

林思齐端坐于地,牢房里漆黑一片,只有墙壁最上方开了个碗口大的石洞,一点日光从洞口中照进来,落在散发着霉味的稻草上。靠近牢门一侧有一条缓慢流淌的水渠,腥臭暗红的水里漂浮着不知何人的头发。

一只肥硕的老鼠叼着泡得发白的碎肉想冲进角落的稻草里享用,灵敏的鼻子忽而嗅到危险的气味,身躯僵硬站在门口,竟吓得便溺。

狱卒见到老鼠的异状,一边捂着鼻子一边啧啧称奇:“这老鼠发了什么疯,跟见了鬼似的!”

“不知大人姓甚名谁?”他对林思齐说。

“临江林思齐,任礼部主事。”

狱卒听了他的话,激动地用手握住牢房的铁栏,他惊呼:“哎呀!原来是林御史的儿子,我方顺想不到在这里竟见到了恩公之子!”

“我父亲可是与你有旧?”林思齐从地上站起身,走到牢门前。

“何止是有旧,林御史有恩于我,当年小女被时任顺天府尹家的公子看上,差点被抢去做妾,若不是林御史仗义执言,我女儿的一辈子就毁了!”方顺感慨道,“恩公临死前的最后一顿饭是我准备的,可惜我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啊……”

“如今又在这里见到了恩公之子,偌大的朝廷,真的容不下一个说真话的人吗?”方顺鼻子发酸,“大人要吃些什么、用些什么尽管吩咐,我虽然不能将你放出来,但是可以保证大人的衣食……不过都是些粗陋之物,还望大人不怪。”

他端来两个还热乎的杂粮馍,从铁栏中的缝隙递进去:“这本是我自己要吃的,大人从朝会上被押过来,还未用午饭吧。”

林思齐本不愿接,却抗拒不了方顺的再三坚持,只好接下让他安心,又怕他觉得自己嫌弃,当着他的面咬了一口,方顺才笑着离开了。

一条竹叶青从林思齐的衣领里爬出,在他脖颈上绕了几圈,探头在他刚才咬过的地方咬了一口。齐筠瞪了门口那只吓呆的硕鼠一眼,那老鼠惊叫一声,口中的碎肉掉进水渠里,打着哆嗦一溜烟跑了。

“种善因,结善果。阿乐果然气运在身,连狱中都有人。”齐筠忍不住感慨,“说起来连白姐姐都没和丈夫一起吃过牢饭吧,我们一起吃过牢饭,也算是共患难?”

“头一回听说和人一起坐牢还高兴的。”林思齐抬手轻轻摸了摸他的顶鳞。

“和你一起我就高兴。”齐筠舔了舔他的手指。

“我在狱中有人关照,现在你可以放心去查案了,不然谁知道他们还要害多少人。”林思齐劝道。

“先前我还去吴府看了一眼,你那朋友离家出走了,从后院里那棵梨花树爬走的。”齐筠恋恋不舍地缠上他的手臂,“他好着呢,倒是你这个坐牢的,还在为他担心。”

“他没事我就放心了,你追查的时候小心一点。”

“我会多注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