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剪灯旧话之青衫客 > 第30章 番外1:春和景明

剪灯旧话之青衫客 第30章 番外1:春和景明

作者:Marsha2001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8 14:33:09 来源:文学城

一、

正齐十三年春,吴颐高中榜眼,帝赐进士及第、翰林编修。吴夫人携了一对儿女从陶阳老家北上进京,长子吴景明五岁,小女秋娘只有两岁,还需母亲抱在怀里。

圣上为吴颐赐宅,宅子地处开国时的武勋之家附近。彼时的吴景明还未有朱门上的铜环高,在老家四岁开蒙,一年寒来暑往已将小四书“三百千千”学熟。

在父亲的授意下,西席张先生开始为他授《诗三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张先生每讲一篇,都要求他先熟读成诵,否则不肯为他释义。

小小的吴景明手捧书卷,站在姹紫嫣红开遍的后花园,一字一句背诵《七月》,他初到北地,稚嫩的声嗓里还带着临江府化不去的南音。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后面是……?”吴景明忍住低头看字的冲动,苦思冥想后面的句子,这首《七月》对于五岁的小童而言长得不像话。

他执着于背下这一篇,连院中蝶舞莺飞的十分春色也不能入眼。

“后面是‘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个童音从朱红高墙上传来,清晰标准的官话,将后面半章念全。

吴景明抬头,只见一个与自己年纪相仿、衣着华贵小孩扒在墙上,向他家的院子里瞧。

“这面墙很高,你这样很危险的。”吴景明放下书,对他说,“我去叫大人。”

“别去叫人。”秦砚安爬上墙沿,手脚并用抱住院内根深叶茂的梨花树,“我会自己下来。”

吴景明只好走到树下,仰起脸看着他,忧心忡忡:“你千万要慢一点,不要摔了。”

昨夜才下过贵如油的春雨,梨花树干还是湿漉漉的。秦砚安爬到半空,足下云靴一滑,竟真的摔了下来。

吴景明只好张开双臂去接,两个人摔在一处,身上粘满了昨晚雨水打下的梨花。他在对方身上闻到御赐的沉水香,与父亲会客时在书房点的一模一样。

秦砚安从他身上爬起,将他从地上扶起来,又为他拍了拍身上沾到的花瓣:“多谢。”

“你是谁家的孩子?”吴景明也为他抚掉肩膀上的花瓣,“这样真的很危险。”

“我还没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呢。”秦砚安与他面面相觑,“我以前从来没见过你,你是南人?说话软糯糯的。”

“我叫吴景明,是翰林院吴编修的儿子,从临江府陶阳来的。”吴景明站在树下与他叙话。

“陶阳?我家用的瓷器就是陶阳运来的。”秦砚安比他略高,转身打量他,“与我一起玩耍的伙伴都像猢狲,你和他们都不一样,像个瓷娃娃。”

“你还没有告诉我你的名字。”吴景明认真地望着他。

“我叫秦砚安。”他用手捏了捏吴景明白皙绵软的脸颊。

院墙的另一侧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还有侍女大喊“世子又不见了”的声音。秦砚安只好松手,又攀上那棵梨花树,转头对吴景明说:“我要回去了,以后再找你玩。”

吴景明紧张地站在树下,生怕他又掉下来。

好在这一次他没掉下来,翻过院墙便不见了。

二、

翌日,平凉侯府老太君带着孙子秦砚安前来拜访,询问是否能让他跟随吴府的张先生一起读书,吴颐当下便同意,他正烦忧无人与吴景明为伴,二人年纪相仿,恰好可以做朋友。

此后二人就算成了同窗,日日在后院的梨花树下听张先生授课。秦砚安先前的塾师回南方老家奔丧了,他也是个极为负责之人,将学生的底子打得很好。从此被张先生夸奖的学生变成了两个。

吴秋心年三岁,正是蹒跚学步的年纪,她每次从母亲怀中下地,就会摇摇晃晃走到后院,喊着“哥哥,哥哥”。

张先生才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就被小丫头扰乱了,吴景明朝吴秋心伸出双手,她跌跌撞撞地扑进他怀里。

“我吩咐后厨做了点心,沏了茶。”吴夫人温声道,“张先生辛苦了,你们两个也是。”

“小秦来尝尝桂花糕,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吴夫人对秦砚安态度亲切,视如己出,只觉得这孩子听话懂事,又重孝道,可以为吴景明的益友。

“谢谢伯母。”秦砚安礼貌道谢,先是执壶为张先生倒茶一杯,再为吴景明倒茶一杯,最后才为自己倒。

吴景明拈起一块桂花糕喂妹妹,吴秋心慢慢就着他的手吃下,下巴上沾了糕点的碎屑,他连忙拿手帕去擦。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他们的个子与学识一般飞涨,在顺天府读书进学的少年里已有了不小的名气。吴景明记得十三岁那年的京城上元之夜,街巷上的灯火万千。

秦砚安拉着他在路边猜灯谜,那是一家不大的摊位,头奖却是一方名贵的澄泥砚。正因奖品贵重,前来尝试的人均是大败而归。

“我想要那个砚台。”秦砚安对吴景明说,“你要不要去试试?”

吴景明只觉得奇怪,澄泥砚虽然贵重,但对秦砚安来说并非是什么稀罕之物,至于他自己明明也有猜出灯谜的能力,还要问他要不要试试,就更奇怪了。

他虽然对友人的请求感到费解,但是依然得到了那方砚台,赢得周围之人的一片喝彩。吴景明将店家包好的澄泥砚递到秦砚安面前。

“送给你了。”

秦砚安勾起唇角,俊朗的脸上露出微笑,吴景明才意识到他比自己长两岁,快到了会惹来小娘子频频回顾的年纪。

他摘下腰间挂着的金禁步,递给吴景明:“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我身上没带别的,就只剩这个了,还望你收下。”

吴景明还没答应,他就将那条精美华贵的金禁步替他佩上了,随后拉着他去吃旁边的酒酿汤圆。

二人分别捧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站在人少的灯火阑珊处闲话。

吴景明望着远处高耸入云、流光溢彩的泉州大灯,对秦砚安说:“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父亲说要在十五岁生辰的时候为我提前取字,到时候我知道了,就第一个告诉你。”

“有了字就是大人了。”秦砚安偏头望着他被灯火照亮的侧脸,“若是我取了字,也第一个告诉你。”

二人不再言语,只待月上中天的时候在吴府门口分别了,吴景明走进家中,被吴夫人看见腰上的金禁步。

她犹疑发问:“这条禁步是小秦身上的吧,这是本朝太祖赐给他先祖的,怎么能送给你?”

吴景明只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吴颐与发妻对视一眼,年方十岁的吴秋心忍不住用手去摸那漂亮的流苏。

吴颐和颜悦色地对儿子说:“这条禁步十分贵重,我们明日就将它退回去。”

“你已经十三岁了,我希望你能回陶阳老家读书,好好巩固学问,三年后下场一试。”

吴景明一阵疑惑,父亲此前从未向他提过这样的事情,只以为是他觉得京中浮躁,不适合读书进学,当下便应了。

“秋娘身子不好,还是回老家多多养一养,麻烦夫人了。”吴颐对妻女道。

吴夫人微微点头:“我会好好看顾他们的。”

吴景明十五岁生辰的时候在陶阳老家,他从信件中得知父亲为自己取字“春和”,修书一封寄给秦砚安,可是秦砚安并没有回他的信。

他们最终在才子文集中知道对方的字。

三、

大名鼎鼎的玉茗戏班来到京城演出,消息一出戏票就被达官贵人家的女眷订完了。吴秋心坐在台下,听到台上人唱“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时,竟然低低哭泣起来。

坐在她右边的乃是吏部尚书孙女吕清妍,她实在对女伴的眼泪纳闷,谁不知道吴秋心下月就要嫁给今年的新科状元秦砚安,她未来的如意郎君一表人才,家中又有侯位,怎么看都是一桩美事。

严妙真坐在她左边,见她情绪不佳,收起自己上绘墨竹的瞧郎扇,好心递了手帕给她,安慰道:“悲伤肺,秋娘还是要多保重身体。”

吴秋心接过她的手帕,低声道:“我有不能言说的苦处。”

吕清妍见到她拭泪时露出的手腕,发现她手腕上还戴着一个变形的莲纹银镯,忍不住发问:“这镯子都坏了,你何苦又继续带着呢?”

“因为我喜欢这镯子,拿什么和我换,我都是不愿意换的。”吴秋心永远记得吴景明十五岁那年从松江府游学归来时,将这银镯递到他手里的模样,那是江南草长莺飞的三月,春风和煦温柔。

不久前在吴府书房,吴秋心回答父亲的质问时,她便引了《牡丹亭》的唱段:“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不知廉耻!罔顾人伦!”吴颐怒极反笑,扬起手扇了爱女一巴掌,“你究竟读了哪本圣贤书,叫你对亲哥哥生出爱慕之心的?”

吴秋心捂着脸,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她虽在哭泣,眼神却倔强得不愿认错。

“你也配提伏羲女娲?他们是上古神灵,你又算什么东西?不过识了几个字,就狂到藐视礼法?”

“春和就在门外,你可以声音再大些,好教他听了去,让他如何自处!”

吴颐随手砸碎了书桌上的石砚,长叹一声:“我以为开卷有益,没想到让你读书,反而是害了你!”

“父亲,其实你心中还恨哥哥是不是?”吴秋心高声反问,“你还是记恨他没有三元及第?状元之位真有那么重要吗?他为科考付出了多少,你没有看见,我是岁岁年年都见到的。”

“你凭什么要哥哥做到你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她的声音陡然变得尖锐,转身向书房门外奔去。

吴颐感到心力交瘁,不愿再多说,平复心绪走出书房圆场,面上仍是一副和和气气的笑容,对林思齐说:“见贤,我教女无方,让你见笑了。”

四、

正齐二十八年九月初一,凉州总兵刘天雄与达克达成秘密协议,要求达克不再攻打则全关,达克遵守诺言没有攻击则全关,更改行军路线,经过刘天雄的放行直指凉州本城。刘天雄只派兵远远坠在他身后,打算待他威胁京城,再挺身而出,立下汗马功劳。

凉州本城防务向来空虚,守将薛致远因兵力不足战死城外,秦砚安与其妻吴秋心依靠城墙与城中百姓固守五日,城中弹尽粮绝,伤员极难得到救治,只能等死,派出的传讯兵也没有再回来的。

达克坐在马上,抬头望向这座富庶的城池,露出势在必得的微笑。

秦砚安一身甲胄站在城墙上,他手臂上还系着象征尚在居丧的白布条,那白布条已被鲜血染红,他右手所持的雁翎刀在冲天火光中滴滴答答淌着猩红的血水。

吴秋心穿着一身红披风,走到他身边:“城中剩余的百姓已经疏散逃难了,只是不知他们能不能顺利穿过紫云山,避开达克的兵马。”

他转身对身旁的吴秋心道:“我答应过春和要照顾好你,如今连自己也顾不得。邱姨已收拾好行礼在出口处等你,剩下的事情我就无法再安排了。”

今夜北风酷烈,将吴秋心的披风衣摆吹得猎猎作响,她拽下风帽,爬上城墙。

“秦砚安。”吴秋心站在城墙上,她甚至可以看到城下达克身上盔甲的反光,“在你眼里我就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吗?”

“你是读书人,我也是读书人。吴家备受圣上青睐,享有高官厚禄,守不住凉州城,我又有何颜面回到京城见家父家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吴秋心回头望他一眼,“秦砚安,你该庆幸本朝女子不可参加科考,庆幸吴春和是我家兄,不然我定做你科场劲敌,情场对手,无论是状元还是哥哥,我都要同你争上一争!”

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她语罢,向前纵身一跃。

秦砚安听到她诀别的话语,嘴角罕见地出现一丝笑意,如积雪冰消:“若有来生,一言为定。”

他在冲天的烈焰里承诺,抬起了右手的雁翎刀,架在自己的颈项上。

正齐二十八年,达克大破凉州城,平凉侯拔刀东向自刎,侯夫人自城墙一跃而下,夫妇二人殉城。

侥幸逃生的凉州百姓听之无不垂泪涕泣,称赞他们是一对忠肝义胆的夫妇。

可是吴景明知道,不是这样的。

五、

正齐二十九年年初,达克总算从凉州城退兵,逃难的百姓也陆陆续续回到家乡,收敛亲朋好友的尸骨。他们回到城内,发现达克已经厚葬了凉州守将薛致远,以及平凉侯夫妇二人。

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小童孤零零站在平凉侯夫妇合葬墓前,他扑通一声跪下,向二人磕了三个响头。他的父亲在保卫凉州本城的战役中被杀,母亲在逃难时冻死,天地间只剩他一个人了。

父母都不在了,那神仙姐姐般的好心夫人也不在了,他不知道以后自己该向哪里去,也不知道该向何人求助,官府的救济院中又新来了许多孤儿,可那并不是他的家。

他从地上站起,用手背用力擦了擦脸上的眼泪。

“孩子,你可认识他们?”一个温柔的嗓音从他背后响起,听口音不是凉州本地人。

他猛然回头,只见一位穿着深蓝大氅的年轻男子站在身后,他牵着一匹瘦马,长得如画中人一般赏心悦目,数年后小童开了蒙,才知道有四个字最合适他:“朗月清风”。

小童见他越看越熟悉,面前之人的五官与那神仙样的夫人少说有七分相似,他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公子,你是秦夫人的亲人吗?我受过她的恩惠,若不是她赠的药材,我早就病死了。”

“我是她的哥哥。”吴景明呼出一口白气,取出马背行礼中的香烛、纸钱开始拜祭,末了将一片红枫投入火中,又取出一个变形莲纹银镯轻轻挂在香炉的左耳上。

小童见他拜祭,连忙用身体为他挡风,好叫这火不被吹熄。

吴景明为二人斟好酒,才从地上起身,他询问小童情况,小童一五一十答了:“我乳名小虎,爹爹被达克杀了,娘亲在逃难的时候冻死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了,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你有大名吗?”吴景明拉住他冻红的手掌。

“没有……还没来得及取,我娘说起大名太早对孩子不好,本来是想让等我再大些,让秦夫人帮我取的,后面的事情你都知道了……”他站在寒风中伤心地吸了吸鼻子。

“那你愿意和我走吗?”吴景明蹲下身来,诚恳问道,“我可以收养你。”

“这、这……我哪里高攀得起秦夫人的兄长……”小童听了他的提议,连忙摇头。

“你只需要回答愿意或者不愿意。”吴景明耐心劝导。

“我愿意!”小童心一横答应了这件事,他想着不当吴公子的养子,只当他的仆从,为他鞍前马后,也算是报了夫人的救命之恩。

六、

吴景明带他去估衣店换了身保暖的衣裳,又在今日才重新开业的食肆要了两碗馄饨,小虎捧着碗狼吞虎咽,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了,才细嚼慢咽起来。

窗外正簌簌落着雪粒,西北的冬季漫长,就算过了年离开春还早着。

“吴公子不是应该在京城当官吗?为何会来凉州?身边还一个人都没有?”小虎很是认真地问道。

“小虎,你可听过‘龟曳尾’的故事?”

小虎摸了摸肚子,忍不住追问:“那是什么?”

吴景明娓娓道来:“‘龟曳尾’典出《庄子?秋水》,古时的大贤者庄子在河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

“他同意了吗?”

“庄子说他听闻楚国有一只活了三千岁的神龟,楚王将神龟的尸体用绸缎包好,供奉在宗庙里。”

“他问两位大臣,你们觉得神龟是喜欢死后骨头被藏进宗庙里,还是情愿活着在泥泞里摇尾巴呢?”

“大臣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在泥泞里摇尾巴。”

“庄子笑道:‘请回吧,我也愿意在泥泞里摇尾巴。’”

“吴公子,你是说自己就像这只神龟,宁愿在泥泞里摇尾巴,也不要被供在宗庙里。”

吴景明望向窗外的落雪答道:“然也,小虎真聪明。”

小虎大声说:“可是我想变得很厉害,保护天下百姓!不希望再看到有人死掉了……”

吴景明没有反驳他,而是从自己的碗中舀了几只馄饨到他碗里:“那你不妨亲自试一试这沧浪之水,莫听我的胡言乱语。”

小虎望着碗里的馄饨,讪笑两声,脸颊泛红:“可是……可是我还不会念书。”

“你若想念,我可以教你。”吴景明点头,“只不过你要是上了金殿,我就不能同你一起了。”

“要是不能和你一起,我就不想念了。”小虎沮丧地嚼着馄饨,“我想侍奉吴公子一辈子。”

吴景明伸手摸了摸他的发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只负责将你养大,你以后的路是你自己的。”

“吴公子,你可不可以给我起一个名字……”小虎眼睛亮晶晶地瞧他。

“若你不嫌弃,不如就叫秋安吧。”他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那是年幼的孩子看不明白的东西,小虎只觉得,他似乎经历了非常非常难过的事情,却没办法说出口。

小虎从座位上起身,朝吴景明拱手一礼:“谢谢吴公子赐名,从今往后,我就叫秋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