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昏君重生后和摄政王好了 > 第4章 第 4 章

昏君重生后和摄政王好了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鱼恨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09 02:30:49 来源:文学城

殷治做了一晚上的噩梦,他梦见在无数个幽长的深夜,烛火静悄悄地摇晃着,书桌上堆着一摞又一摞的奏折,整个清凉殿一个人都没有,就只有他扑在桌子上。

他凑近了去看那些字,却一个都看不清楚。他看不清字,也看不到人,就连他站起来走动,竟然连脚步声都听不见。那种静谧而荒谬的感觉,像是无声地狱一般,令他心生恐惧,他想要逃离却又怎么都走不出。

这样的场景反复在他梦中出现,直到他奋力从噩梦中惊醒,躺在熟悉的床上,看到熟悉的烛火,他仍心有余悸,惶恐不安遍布全身,令他四肢发冷。

值夜的小太监听到动静,隔着帘子问:“陛下,可要起夜?”

“不用。”殷治好歹缓了神,声音令他感到真实,“几更了?”

“回陛下,四更天了。”那小太监道。

殷治嗯了一声,“你下去吧。”

黎明还早,他睡不着了,开始回想前世的许多事。那个谋害他的凶手是后宫里的娘娘,御前的内侍里面也有他们的帮手,但那个时候他的后宫妃嫔,涉及前朝各方势力,细想起来个个都有嫌疑,真要凭空猜测,他又实在摸不准,只能作罢。

他又想自己是从何时中毒的,也许是晚膳,也许是夜宵,也许是深夜时小内侍送进来的那碗羹汤。他那些日子被内阁逼得没办法,每每熬到三更天还不能睡,肚饿了总会饮一碗羹汤。那汤是惯例,从御膳房出的,由他任命的太监总管亲自呈到他跟前,总不至于出了差错。

但也保不齐,他那太监总管是谢灵均死后才上位的。前头那个跟谢灵均关系密切,被牵连受刑,虽然小命保住了,却也去了掖幽庭终生不得出。至于后来这个,是四妃之一的严氏举荐的。严氏最早入宫,是首辅严茂行的孙女,早他一年就过世了。那时他还追封了皇后之位,以国母丧仪入的皇陵,当然这追封也是严家提出来的,他不过是盖个印章罢了。

严氏早死,这预谋下毒之人,无论如何也牵扯不到一个死人身上,应当另有其人。只是线索就这么断了,殷治细想前世临死前听到的只言片语,仍然毫无头绪,但他觉得严家或许可以试探一二。

不过这都还是后话,如今谢灵均尚在,谁有胆子敢在摄政王眼皮子底下搞他?撇开谋逆凶手不提,当下最要紧的,还是漠北军的案子。

关于此案,殷治印象并不深刻,那会儿他还年幼,又是好玩的时期。只记得案发之初,谢灵均就来找过他,说林将军身受重伤,伤还未养好不便长途跋涉,最好不必回京受审;又说这件案子定然是有人诬陷,即便要审,也应从六部之内审起,再有阆州薛文重、越州韩春烈,这两人恐怕都有内情。

只是薛文重死在了京外,押送的是山南节度使沈业宁,他肯定也脱不了干系。

还有,户部掌财政,兵部掌军饷后勤,这大批的银子不知去向,若不是去了漠北军,那到底是谁私吞了,管钱的这两个部门,定然有人做手脚。只可惜前世是谢灵均全权处理,他只知道后来查了一个兵部肖志高,户部尚书韩中涣也致了仕,他亲自批的折子。

至于军妓案,埋在了死去的薛文重头上,是谢灵均一力打压的,但因为证据似乎不足,被朝野上下攻讦,甚至当年秋闱士子还在国子监门口闹了一场。

那场乱子后谢灵均也来找过他,向他推心置腹地坦白过。谢灵均说漠北边关无主将镇守,犬集人会在冬天来临前大批进攻,到时候漠北的百姓,乃至于青州、肃州、越州一带都可能会受牵连。沈业宁、冯牧天、高居庸等人都不能派去漠北,边疆安危是今朝之根基,林翊北不能被拖在洛京城,必须得放了他。

那是个九九重阳节,谢灵均眼眶泛红地向他保证,林翊北绝不可能做忤逆谋乱之事,若有一日漠北军当真包藏祸心,他愿以死谢罪,以项上人头祭家国律法,以七尺之身祭天下大义。那个时候,谢灵均为了边关安稳,为了庶民百姓,赌上了他们的兄弟情,也赌上了他的信任。

只是没想到,拖不了的案子,不得不放的人,终究成为了谢灵均的催命符。

殷治思及此处,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既然当初谢灵均如此判断,那么林翊北必然是被冤枉的。眼下才押了几天,还未三司会审,也没有当朝议案,正有转圜之机,他得想个由头把林翊北放出来才是。

“来人!”殷治开口唤内侍,小太监伏在帘子外头候命,“陛下,奴才在。”

“传旨黄门监,令百官今日朝会,监察司付亥诚、越州刺史韩春烈上朝,还有下了狱的肖志高也提到勤政殿上来。”殷治想了想,又强调了一句,“六部尚书,内阁诸卿,都不得缺席。”

最后这一句,不为别人,为的便是正在府中休病假的中书令严茂行了。

自从漠北军一案事发,这位首辅大人就告了病假,如今已未上值十日有余,再难的病症也该减缓一二了。若是一再隐形,就难保其中不会有什么猫腻。

再加上殷治忌讳前世的下毒凶手,这谋逆叛贼没有头绪,那就只能用个笨办法,满朝文武一一排查。不管是否跟严家有关,身为内阁首辅,严茂行也是首当其冲。

这道皇令自禁内发出,中常侍还未知晓百官,摄政王府已然收到了消息。

宋玉才连夜带着黄门监的职事官敲开了谢灵均的寝房。天未亮,不过才五更天,谢灵均披着一身青衫,与宋玉才等人坐到了书房。

他如玉般的手指正在沏茶,茶盘上还养了一只茶宠,是一只紫砂金蟾,已经养得十分有光泽,淋上茶水后就开始吐泡喷水。

宋玉才脸上隐有急色,示意职事官将殷治的原话复述了一遍,然后说道:“朝会五日一行,陛下辍了昨日朝会,却又连夜传旨,且字字句句都在指示漠北军案,属下唯恐突生变故,王爷如何看?”

谢灵均不紧不慢地斟着茶,好似并不觉得奇怪,他问:“陛下昨儿夜里未曾见过人吧?”

职事官应道:“并无大臣觐见。”

除黄门监侍中、中常侍等人可出入禁内,其余朝臣官员,即便高位如内阁首辅严茂行,也得按规矩宣召觐见,当然摄政王是个例外。然而入夜宫门落锁,便是黄门监的诸位大员,也不能随意出入了,否则金吾卫可直接拿人。

“那就有些意思了。”谢灵均唇边露出一丝笑意,“六部尚书,内阁诸卿,都不得缺席,呵,这是在针对谁呀?”

“严大相公。”宋玉才一语道出。

谢灵均轻飘飘看了他一眼,宋玉才继续道:“严大相公避着漠北军案已有些时日了,只因为揭发军饷贪墨的,是他严家门生苏开真,而掌刑部司刑郎中的,是他严家子侄,四年前正好任阆州清吏司主事,严光慈。这两个人,一个涉军饷贪墨,一个涉秦、周罪眷,咱们这位内阁首辅,恐怕也无甚清白可言了。”

“还有,前天骑马摔伤腿的……”谢灵均将茶杯递给宋玉才,眼中含了一丝深意,“户部尚书韩中涣。”

宋玉才诚惶诚恐地接过,霎时明白了几分,接着说道:“韩尚书掌户部,举国银钱都要从他手中过,那贪墨的军饷,自然也要经他的手。这兵部择出了一个肖志高,而户部却闷声不吭,韩尚书企图借病躲灾,恐怕是躲不过的。再者,天底下一笔写不出两个韩字,这韩尚书的韩与韩春烈的韩,自然是很难脱离关系了。”

说完这话,宋玉才又起了猜测:“陛下是在怀疑韩尚书?”

他不明白,那个成日里胡作非为的小皇帝,怎么也突然变得难以捉摸了?好像被人夺了舍一般,在这件所图甚大的漠北军案中,竟然也开始搅弄风云了。难道说那个尚未亲政的幼帝,也曾在幕后做过什么谋划?

如若当真如此,那这辍朝又行朝的,岂非亦有深意?又或者,陛下到底是站在了摄政王这一头,还是另外一头?恐怕也得深思再深思了。

宋玉才皱着眉,一脸忧虑地问:“陛下专程挑了今日,是在等薛文重进京?陛下笃定薛文重一定能上勤政殿?”

“或许吧。”谢灵均不以为意,对这些猜测都没甚兴趣似的,只专心淋养那紫砂金蟾茶宠,还给职事官也斟了一杯茶。

那职事官受宠若惊,双手接过,连连道谢:“卑职多谢王爷。”

谢灵均这般云淡风轻毫不关心的模样,倒显得宋玉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宋玉才连忙稳定了心神,端出一副镇定自如的做派。

“这件案子,王爷以为其中是否有陛下的手笔?”宋玉才试探着问。

谢灵均看了一眼窗外天光,轻笑一声,微微摇头道:“宋先生难道未曾察觉么,中常侍传令百官,却不曾入我王府,宋先生以为何意?”

此话一出,那职事官谄媚的笑容顿时僵住,只觉得手中的茶杯烫极了,再不是什么好恩赏,连忙垂下头,似是连耳朵都闭上了一般。

宋玉才亦双目震惊,陡然意识到其中的关窍。陛下深夜传旨,诏令百官,却不曾来请教摄政王,尽管摄政王有摄政之权,自可以上朝参政,但于礼数规矩,在尚未亲政之前,这样突发的旨意,尤其是关乎震动朝野的大案,皇帝皆应告请摄政王过问。

然而这一次,皇帝竟然将摄政王排除在外了,这是要夺权吗?

宋玉才第一反应便是如此,他惊恐地望着谢灵均,心里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倘若漠北军案只是一个引子,那么逐渐长成的皇帝陛下,是否已经在筹谋挣脱摄政王的羽翼,真正入主勤政殿?

而今日,是否又是一场争夺执政权柄的序幕?

沉默在书房三人中蔓延,前来报信的职事官恨不能挖条地洞钻进去,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汗珠,顺着脸颊缓缓滑落,他还不敢伸手去擦。

就在这时,王府长史领着一名宫中内侍绕过亭台楼阁,不疾不徐地走了过来,直至书房前七八步停下,长史态度十分友善:“请内官大人稍候,我去禀报王爷。”

说曹操,曹操到。

谢灵均听到屋外声响,嘴角露出一点不易察觉的微笑,双眸之中也忽而生动起来,仿佛多了几分戏谑之色。他低声呢喃了几个字,一旁的宋玉才疑惑蹙眉,没有听清。

倒是那职事官候得近些,听到了那一句:“三毛长进了。”

三毛他不知是谁,只知道摄政王府里的狸奴名唤四毛,养得十分金贵,号称王府里第二个主子,不过这没事提狸奴做甚,莫不是摄政王有何深意?

他垂首不敢多想,连眼珠子都不敢转一下。

书房门被叩响,谢灵均起身,从书房走了出来,轻轻看了一眼来人。那名禁内出来的小内侍,是个御前小太监,面很嫩,看年岁约莫比殷治还小,硬绷着脸,却怎么也掩饰不住那丝紧张。

“陛下有何吩咐?”谢灵均淡淡地问。

小太监恭敬地行礼:“奴才见过摄政王,陛下命奴才来请摄政王今日上朝,说是要议林将军的案子。”

“哦?”谢灵均意味不明地笑了下。

小太监继续道:“陛下命奴才转告,说是请摄政王务必放心,这件案子他已有打算,绝不让摄政王费神操心。”

这话倒是新奇,谢灵均似笑非笑地看着那小太监,“陛下有何打算?”

那小太监也是头一次领这等差事,偏摄政王气场强大,他被吓得两股颤颤,已经快不能说囫囵话了。

“这、这陛下没说,陛下只说了请摄政王务必放心,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谢灵均问。

小太监一激灵,直接照搬了殷治的原话:“陛下还说要把摄政王哄了去同他用早膳,啊,不……”

小太监冷汗涔涔,心慌得不敢看谢灵均,语无伦次地找补道:“陛、陛下是说,近日看书有些疑惑,想要请教摄政王政务,还请摄政王今日留在清凉殿用膳,不拘早膳午膳都行。陛下命御膳房做了八宝糕,还加了几道酸甜口的……”

“知道了。”谢灵均突然打断小太监的话,脸上那微末的笑意也没有了,“内官大人请回吧。”

陛下嘱咐特意加的几道菜都是摄政王的口味,但摄政王似乎并不领情。

小太监愣了下,慌忙告退。

拂晓的天光落在长身玉立的摄政王身上,照得他如玉般俊美温润的脸,明暗参半,教人辨不出是喜是怒。

半晌后,宋玉才与职事官从书房走出来,职事官借机告辞,抹了一把额上的冷汗。

谢灵均静默不言,他微微仰头,看着黎明初升,天际渐白,清晨雨露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洗濯一切身陷污浊的阴霾。

王府长史适时关切道:“王爷素有胃疾,晨起饮些米羹再入宫吧。”

谢灵均摆摆手,示意不必麻烦,他回头对宋玉才说:“宋先生,你看当下此局,又该如何破?”

宋玉才曾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万分惶恐不安,想过千万种可能,却唯独没有想到那位幼帝的心思。

他谨慎地说道:“而今看来,陛下先是鼎力支持维护王爷,后又施以恩宠盛情相待,似乎……”

“似乎待我兄弟情深?”谢灵均轻轻笑道。

宋玉才面露尴尬之色,毕竟他一直在恶意揣测那位幼帝,也曾对摄政王劝诫过大逆不道之言,只是漠北军案朝议在即,一切都得等上了勤政殿才知如何了。

谢灵均忽然吩咐王府长史:“朱进,让人仔细查查,陛下近日有何异样,事无巨细,都报与我知。”

其实他心里隐隐有些猜测,那最大的异样,不就是昨日像根藤条一样扒在他身上,扭扭捏捏不肯放手么。

还叫他谢二哥哥,这两年,他分明纠正了对方,不许再叫了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 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