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家打工人日录 > 第12章 第十二章 计策

皇家打工人日录 第12章 第十二章 计策

作者:八个柠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6 21:50:27 来源:文学城

两日后

长公主府

李桢长叹一声,终于将此事前因后果拼凑圆满,颇觉是长出了新脑子。

长史苏记身后,家令许业,司马王秀,主簿顾叹,谒者荀真,舍人崔惟均在,人认齐全了。

狐狸眼家令,老实司马,潇洒主簿,沉默谒者,风流舍人。李桢默默给起了外号,还与苏记分享了一番,成功引得苏记抛弃君子相,哈哈大笑。

哦,对了,还有君子长史,这个不能与述之说。

许业一一说明情况,将四方炭库皆巨额亏空之事上禀,而后就静默了。

舍人从不做正事,来了是凑数混眼熟的。

司马忙于收武林的炭,不知道这边的事儿。

主簿捋着胡子,神游天外去了。

家令一双眸子滴溜溜转,顾盼神飞,与谒者在空中交汇眼神儿。

俩人十分没默契,许业往左撇嘴,荀真以为他要喝水。

许业往下翻了个大白眼,这搭档怎么就这么木,灌了口人家递过来的茶。

没个搭子往下说,这戏不得唱砸了。

长史不想伤人,本意是敲打河东派一次,却防不住有人想要借刀杀人。

将此事递到秦王这里的老翁,是在路人嘴里知道的糕饼铺子爱管闲事,路人却不简单。

此事牵涉太子,怎么处理都有恶果。

皇帝一方面限制太子,一方面又爱惜他的大儿子,很不好拿捏其中的度。

六皇子与太子交好,盼着他们反目的,不止一方。

当初,和平接手司隶地的恶果开始显现。偷东西偷到陛下头上,一看就不是被大杀特杀过的州郡能干的事儿,那帮子投机分子作死。

还当是前朝呢,惯着惯着这帮士绅,恍恍惚惚就亡国了。

这个事儿吧,只能说本朝初立,还是杀人少,许业觉得大杀特杀一定能解决问题。

一息之间,许业的思绪已转了一千回,满脑子打仗。

“此事与司农寺有关。”苏记补充。

李桢没问苏记的消息哪里来的,直接就信了,“又是山东那帮作孽。”

司农寺与少府争权,想要木炭司不是一天两天了。初时李桢不懂,桂宫不教,还是太子的老师给解的惑。

许业心中感叹,这么接戏也行?

殿下与长史,默契真足。

“事涉太子,不可由我等出首,当请少府自查。”李桢迟疑,“这么大规模的亏空,少府令当真可信?”这老些炭库想运空可不简单,不是一月两月能完事的,少府令就瞎了聋了不成。

一个木炭司,神不知鬼不觉干这事,凭借几个胥吏就不可能。不然给太子倒腾一个库房,也不至于就叫人发现了。出门买炭,炭行都知道趁机抬价,不然也没后面炭户之事了。这几个县也不干净,运木炭这么大动静,怎么会半点不知情。

苏记肯定道,“少府令乃陛下身边老人,自秦州时陪伴左右,是陛下信重之人。”也就是说,这位出身秦州的少府令是铁杆保皇党,几次直接在朝堂上争夺炭权,与河东派不睦。

李桢闻言点头,疑窦全消,他还没见打下一个帝国的老父走眼过,决定卖上司一个好。因火炕之缘故,他也算少府编制,领着一份俸禄。

那胥吏明日该上工去了,正好一起交给少府处置了。

因火炕之故,李桢没少出入少府,去寻少府令也不打眼。

一帮盯梢的以为自己行事隐秘,其实全在苏记眼皮子底下,李桢自然知道,这两天没少东游西逛,溜的他们都懈怠了。

谒者荀真乔装改扮,他身材消瘦撑不起护卫的铠甲,弓着后背装成小太监还挺像。

李桢带着护卫骑马往少府去,鱼士良领着一串小太监架着车狂追,挺日常的。

盯梢的回去禀报了,暗处之人暗骂秦王是个草包,这家伙也不派人出城刺探,还日日在城内游荡,莫非就一丁点疑窦都不生不成。

他们着重盯着秦王府与长公主府,只看见长公主的家令与谒者俩人日日出门,却是去南城找乐子,根本没见谁出城。

李桢入少府,与回家一样,登堂入室寻了少府令。

少府令知道这位祖宗脾气暴躁,不敢招惹,回回都是好酒好菜好招待。

“令君,你要倒霉啦。”李桢哈哈大笑,勾着少府令的脖子,往内室走。

为了保证自己的威严形象,一把胡子的少府令早早打发了人都出去,这才没叫下属看见自己这副狼狈样子。

少府令也知道自己倒霉,陛下把最难搞的儿子丢了过来,虽说也给了政绩,但自己是沾不上的。

他是家奴出身,生平最重一个忠,惹不起大小主子。

荀真扮成的小太监跟了进去,鱼士良守在门口。

一进门,秦王就说自己出门打猎,正巧发现常平仓空了。

少府令不慌不忙,问是哪个仓。

秦王说,是储备炭仓。

山东派中的河东派不满当前炭行归于司隶派控制,又不能狗咬狗,就打算咬少府一口。为了将京城木炭市场控制在山东派手上,避免每年少府平价木炭对市场高价的抑制,冬季提价借机敛财的同时,增强中枢庙堂影响力。

少府令久经官场,脑海一闪,一闪就透,秦王尚不明所以,他已琢磨出关窍。

长公主府内,苏记打开文稿,指点了几处写明地点的位置。

这本是白纸写就的文章,已包裹上珍贵的蜀锦封皮,仔细装裱过了。这手艺,许业观之,是长史亲手所制。

这么宝贝,至于嘛。

不就是石炭,变成黄金我看看。

许业点头,表示确实寻到了。

“这四处都是荒山荒地,莫说粮,草都长不高。咱们的人往几处县衙去了,地契在此。”

最大的一处荒山有万亩,距离也远,驱赶马车需要四日行程,在雁石县,但地价便宜,当地官府迫不及待售卖此处无所产出的荒山,万亩作价两千两。

稍大的一处在溪南县,盐碱坡地五千亩,作价四千两,马车两日路程。

规模中等的有两千亩,在颍阳县,马车一日行程,是一座山下的乱石滩。连着山一起买,共计四千两。

规模最小的一处,在距离京城最近的宜阳县域内,马车一个半时辰的行程,只有一百亩。因在当地一处大庄子的范围内,本是云台伯的产业,便连着庄子、田地、庄户等一起买了,溢价到四千五百两。

四处均有可观的石炭储备,乃是跟荀真从秦州来的工程兵们一一探明的,几层土皮挖开就是石炭,极为容易开采。比起苦哈哈的烧炭,这个捡出来就能卖。

当地百姓也有偶然见到,拿回家烧的。

少府令那边,派人暗中核实秦王所述情况,他虽然一直知道山东派贼心不死,但并未想到这群张嘴仁义、闭嘴道德的官宦,居然能做出动常平仓的事儿。

即便动的是炭不是粮,也够抄家了。

他们莫非只要利益,不要性命了,当真以为陛下之刀不利。

乱世强者想不通前朝遗老的脑回路,正常。

掌冶属令与其子被秘密提审,其妻与弟妹出门买玉镯,两人走进一处小巷子,少府的人直接堵嘴带走。

木炭监也是一样的待遇,自己与家人都进了少府内狱。

作为帝王家臣组织,少府有一套独立内部审判体系。

三木之下,口供有了。

掌冶属令还硬实,他妻子与弟媳可禁不住打,而且他根本没想到事发的如此突然,这还没到动储备炭的时节呢。

太子花房的事儿也出来了,少府令大呼倒霉透了,即刻令人将亏空之数补足,务必不可令外臣御史觉察。

秦王欣喜于有人与自己一般烦恼了,美滋滋喝茶。

因木炭亏空甚剧,只能少府自己揭开盖子。若是提前告知了太子,依着太子脾气彻查,少府与河东派都要倒霉,陛下不见得会痛快,太子那里也得不着人情。

还不如,就当是少府自己发现的,让他们为太子遮掩。只消没有外力推动,以陛下那当爹的对儿子的放纵心思,不会拿太子如何的。

述之,大才也。李桢感叹,他比他都了解他爹。

少府令敢怒不敢言,双手不断颤抖。他也不知道秦王是故意来坑自己的,还是就这么凑巧。

毕竟秦王天天到处找事儿,几天前在东西市大发神威,实在不值一提,少府令就没往那处想。

常平仓之炭被盗窃都没这事儿惊悚,少府令本来还能坐得住,一听这消息马上汗出如浆,连连咒骂幕后之人下贱无耻。

偷常平仓,诛全家。

离间天家父子,灭族。

李桢见少府令前后面色差距,一时不解,连忙询问。

储备炭库实则是个负资产,少府令也不瞒着,将其中内情告知秦王。

其实木炭这事儿,可大可小。

少府有炭户,冬日不休,自孟冬开始,每日供应宫中与朝中五万斤,尽够了,一般每日还能有不少于万斤的结余,都存在近郊炭库。

常平仓内储备的炭,是平抑物价用的。

也就是说,丢了的储备炭,是凛冬腊月之时出售平民之用,对供应朝中大人们没有影响。

司农寺与少府相争,再想要木炭管辖权,也不敢断了陛下的炭火。近郊的炭库每日都要出入盘库,他们不会伸手。

而平准物价是太府令与洛伊令的职责,他们少府每年平价出售木炭是有亏空的,平价卖一斤亏一斤。

太府令装缩头乌龟,对囤积居奇的同乡下不去狠手。只是陛下仁慈,不罚太府,又见不得洛伊令哭爹喊娘,拿自己的钱往外贴补。这一项,本不是常设,前朝就没有。

朝中各方势力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贸然动了哪一方,都很麻烦。

所以,少府令一开始并不着急。若非不能叫山东派的得利,他早就想把常平仓炭库甩出去了,不能挣钱还得亏钱,说出去丢人。

这事儿,无论丢失的储备木炭能否找回来,他自己内查发现,而且是在如此之早便发现,没有造成恶劣影响,就可以避免丢官去职,将责任全推给偷盗木炭之人。

此事操纵的好,还能狠狠打击敌雠,叫河东派吃不了兜着走,狠狠栽一个大跟头。

这些年他们仗着几个粮产地,没少给少府架梁子。

少府的储备炭库,并未有严苛的存储规定,每年能拿出多少平价炭,都看当年朝中结余多少。

去年冬日虽早,凛冬不长,未用去常平仓多少库存,储备炭库才有许多结余。

李桢听着还不觉如何,装扮成小太监的荀真已明白少府令的意思。

若逢冬日酷寒,因无足额平价炭可用,导致炭价高昂,尸横遍野,是洛伊令之罪责,与少府无干。

结果凭空丢了个大炸雷下来,少府令作为皇帝家令,可太明白皇帝对太子要求有多严苛,这事儿,他不敢给太子瞒着。可报上去了,太子清正,定不会记恨于他,太子身边那些小人必然咬牙切齿,暗中咬他一口。自打老刘没了,太子身边就没剩下什么好人了。

荀真本还纳罕,少府令是朝中老人,跟随陛下尸山血海冲杀出来的大将,掌军中后勤多年从未出错,怎么就看不住一个常平仓。

还真让苏长史说中了,少府令压根就是不在意,那不能产出利润的常平仓炭库是个鸡肋。

陛下给少府的定位,等同于皇家专营行当,货殖盈利才是少府的分内之事,每年入皇帝私库的银子才是少府令的治绩。

少府令不敢惊动幕后之人,行事隐秘,从白日等到傍晚,等来了确切消息,木炭储备仓是真空了。

他可以弄自己人,就算明知道是河东派搞鬼,要打击谁,打击面多广,都得陛下定夺。

带着证词,少府令就要入宫。

荀真拉了一把秦王的玉钩带,李桢咽下茶水,放下茶盏,连忙拦下,“令君这就入宫,可有说辞。”

少府令擦着汗水,一张嘴干的发白,“自是入宫请罪。”

“我却有一策。”李桢取出一封奏折,“愿与大人联名上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