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皇家打工人日录 > 第13章 第十三章 产业

皇家打工人日录 第13章 第十三章 产业

作者:八个柠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6 21:50:27 来源:文学城

许业抹了一把汗,“明娘子也就罢了,咱们府里也跟着学,是不是不像样子。”

地契本是以秦王府与长公主的名义联合购置的,两府各出一半资金。

因明娘子之故,溪南县那一处就划给了她,因其无户,挂在长公主府。地契上写的清楚,是出嫁女明媚的嫁妆,所属权会在明媚出嫁后归到秦王府。另有两府契约,收益归出嫁女所有,若生子,则其子分户后,将所属权迁出。若无子有女,则再做嫁妆。若出嫁女及其女亡故,所属权仍归长公主府。

按照明媚的要求,长公主府长史苏记亲自到洛伊令府,将两府契约备案,并另外置办了四张契约,约定五千亩地,其中一千亩的收益落到四绿名下。

闾深绿,米浅绿,张碎绿,宋点绿。

明娘子与四女名下的土地,会在将来两府经营的煤矿中,占据固定地租收益。

这一排绿,定是丫头名儿。

许业发誓,他是第一次见到宫女的姓氏。

居然会记得身边宫女的姓氏,明娘子真是个妙人儿。

她居然给丫头分产业,那可是产业,土地、矿山。

长史居然还跟她学。

郡主居然就同意了。

哈,这世道,是疯了点。

为了感谢明娘子所提供的地点与技术,后续继续投入的煤矿经营成本均由两府代为支出,等于明娘子属技术入股两府煤矿集团,不出钱但占份额。

皇帝老儿也是这个待遇,许业心中叹息,还得是有大才,才华就是财富,财富就是权势。

按照郡主的意思,府中所持三分其一,分与京中属官侍卫共享,效仿明娘子立下契约。

秦王府中,也是照此办理,只是王府尚未配齐人手,故先行搁置。

长史亲往洛伊令府,带回来了三百张契约,听说把洛伊令府中的佐官手里的大印都盖出了火星子。

苏记摇摇头,拿出最后一张契约。

许业接过一看,瞬间无语。

爱她就给她钱,秦王果真,情真意切。

那张契约,是给柳娘子添嫁妆的,秦王从自己那份儿划了五千亩地的收益给柳娘子。

说到底,明娘子出钱出技术,抵不上柳娘子有殿下真情。许业居然不自觉的,为未曾谋面的明娘子抱不平了。尤其是见她分利于下,深感世道疯癫后,对她好感大增。

“柳氏不占份额,不涉经营,只享土地部分收益。”看出许业心中不平,苏记解释道,“与明娘子身边四绿所持收益,质性一致。”

对自己等人分长公主府的份额,许业原本是有些心中惴惴的。虽然明娘子先分润下属,长公主府却没有此等先例。但一看柳氏也有,马上就觉得自己等人,怎么也是比柳氏功劳大的。

听到长史解释,许业点头,他们这些人是拿的两份钱,固定的土地收益和矿场收益分成,柳氏与四绿则是一份土地收益,算沾光派的。

这其中尚有三份契约,占据了矿场收益的五成,被秦王带入宫,做投名状去了。

成败,还要看那头。

少府令匆匆入宫,被打了板子送回来,而后南军全城大索。

秦王入宫,志得意满。秦王出宫,大摇大摆。

山东那边再蠢,也知道自己被耍了,事儿发了。

后边朝中博弈,李桢表示不懂,爱莫能助,他只惦记着关雎。

年少慕艾,人之常情。

苏记始终关注着朝中动静,三百张契约一发,属官侍卫积极性提高了一百八,各方消息流转快了不止十倍。

必须承认,在人性这块儿,是明娘子赢了。

宫中最大的新闻是,太子的花房叫拆了,改成了佛堂。听说是太子妃刘氏托梦之故,太子爱妻如命,自然从谏如流,护花转念佛。

第二大的新闻是,秦王每日都往宫中送炭,蓬莱殿的小宫女们都不用心忧少府炭贵了。

蓬莱后殿

四绿各自郑重的捧着自己那份契书,知晓娘子不爱人跪她,都不知如何表达是好。

若能磕上几个头,她们愿意磕死在殿里。

煤炭之利,是她们一起计算的。

娘子说了,一个项目组,不管是扫地的还是码字的,都有贡献。奖金到手,她是组长拿大头,其余四绿均分。

所以,这是她们的劳动所得,是应得的。

以后,也是照此办理。

一张薄纸,千金重。

点绿头一个哭了出声,她把契书高举过头顶,轻轻放到几案上,“我无父无母,是宋嬷嬷养大的。嬷嬷说了,进了娘子屋里,就是娘子的人。婢子没有私产,娘子不当我是婢子,我拿娘子做父母,请娘子帮我收着吧。”

明媚一愣,给股权不拿回家,放公司里?

突然想起,她哪里有家啊,她自己都没家呢。

明媚的泪也落了下来。

深绿放下契书,忙给娘子拭泪,她都不知俩人有什么好哭的,拿钱拿地是好事啊,只当是太感动,“我只有一个老娘,不知是死是活,这契书,也请娘子代管。”

婢子手上确实不能有私产,她们拿着过于危险。

浅绿搂着点绿,也没get到点上,说:“我的也请娘子管吧,我也是无父无母,不过我是米娘子养的,以后她干不动了,我给她接出来养老。”

点绿一怔,嚷着要给宋嬷嬷养老。

碎绿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契书的规制,又叫点绿先别哭了,看看大章图样,能不能仿制。

三绿震惊。

明媚拍了拍碎绿的头,叫她别想太多,契书都在衙门有备份。

碎绿沉声道,“我家有债主,我无私产,按礼法,钱得拿去给我阿父抵债。好在我入宫后,先时是尚衣局,后来娘子也给改了名字,他们不知道我在何处当差,也不知我如今叫什么。”

深绿与浅绿看向点绿,小不点连忙闭上嘴,表示自己一定啥也不会往外说。

娘子与姐姐们的事儿,是绝密,小不点懂。

最后所有契书都叫收了起来,一张也没发下去,都放在匣子里收到隐秘处了。

“咱们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此时,明媚才敢把这句话说出来。

利益相连,比再多誓言都重。

她坚信,她们的感情经得起金钱考验,所以她先给钱。

无论将来秦王府里,她是个什么状态,四绿的退路要留好。

这里还不够,还得攒。

五个人,十只手,摞在一起比天高。

长公主府,老孙拿着自己那份儿契书,美的冒鼻涕泡,郡主对咱不薄啊,咱一个阉人厨子,奴婢秧子,也有份儿土地了。破天荒的给阖府上下杀鸡宰羊,今天的大锅菜里不是猪肉,老孙也不念叨下贱不下贱了。

属官与侍卫们本都是同僚,都是秦州来的,可这些原本的太监女官们,大部分还是京中掖廷宫分下的。

郡主一手股权打法,彻底收了他们的心。

苏记又从公中播出一份,给府里的丫头小子们分润一二,于他们而言,土地是多遥不可及的梦,更何况给的是绑定土地的纯收益,一不用种,二不用交税。只要长公主府在一日,这收益就永远有他们的。

是夜,有大头螳螂主动来投,自言对不住郡主厚赐,当时便要自尽。

苏记来者不拒,尽数宽恕,重新纳入门下。

大头螳螂转职暗夜黄雀,不仅帮黄雀抓住更多害虫,还能传递假消息,也很合理。

蜜枣加大棒,是人就会使。

蜜枣的分量,却不相同。

世间,最贵的是人心,最轻贱的也是人心。

郡主出了大价钱,收买了人心。

秦州什么都能缺,再不能少了人心向背,郡主英明。

矿场经营,秦王只管给钱收钱,他一没母家,二没门人,几个伴读都不合胃口,不肯出门一同行侠仗义,全被打发了。

所以,许业与荀真又多了一摊子活儿,荀真管勘探,许业负责经营。

自打来了京中,许业觉得自己是个掌柜的命,老爹期盼的立业是没谱的事儿了,如今真成掌柜的了。

荀真心思少,让干啥就干啥,听话。

朝中风波不断,同僚扇风,各派架柴,少府与司农寺打出了真火,几日内已经互相折进去几个属官。

东西市的市令耍了秦王一回,秦王不记得了,长公主府却得给讨回来。好位置的铺面让出来,司马王秀包下,全部挂在秦王府名下,售卖武林松香木炭。

各方角力,陛下作壁上观。

朝中乌烟瘴气,围绕木炭亏空之事,互相诋毁,互相推脱,对市场上一日比一日贵的炭价,视若无睹。

秦王无动于衷,长公主府沉寂,一时间,几方盯梢的都不知道自己该盯着谁了。

齐王被手下劝着,注意力也都放在朝中党争,幻想着分一杯羹,一时没了给弟弟找不痛快的兴致。

储备炭失窃的事传的沸沸扬扬,虽然市中木炭供应充足,各县炭户的马车每日都要运送木炭过来,两边的炭行却一日一价,开始惜售。

长公主府

“果然不出所料,这帮瘪犊子,掉钱窟窿里了。”许业勾着荀真的脖子,俩人一身黑灰,趁着夜色走地洞进了府。

荀真动了动嘴,觉得嘴里都是渣滓,就没说话。

普通民户并不用木炭,都是烧自己家存的木柴就行。但这里是京城,城中有大量从事手工业、服务业的人,他们是没有条件存上不要钱的木柴的,不买炭不行。

炭行涨价,他们有路子,就找炭户,偷摸交易。

为了笼络炭户,炭行一改压价、拖付的嘴脸,不仅按照五文的市价收购,还给现结铜钱银两。

后面木炭都不进城了,直接存在城外庄子上。荀真顺藤摸瓜,将几个庄子的所属全查了出来,基本都是朝中司隶派大臣的子嗣亲属,出钱的倒是河东居多。

河东与少府打架,司隶趁机浑水摸鱼。

本朝官员的木炭都由皇帝发,少府供应。

本朝皇帝抠门,勋贵不多,都有山有地,自己烧炭够用,还能卖点儿,这部分炭也被炭行收了。

冬月进入中旬,涨到了七文钱一斤炭。

京中商户想要大批量买炭,炭行居然还不卖,就得让人抢,主打一个量少价高。

秦王府的木炭,是炭行管事亲自上门,求到王秀这里,请务必卖给他们的,居然比市价还能高一文。

王秀不敢自专,府中来话儿,卖。

大烧特烧,大卖特卖,全卖了。

秦王听说这个路子挣钱,专门跑了几家相熟的勋贵家,带着他们家的纨绔们,偷偷把家里的木炭倒出来也卖给炭行。

齐王密切关注秦王,知道此事后,也效仿拉拢勋贵大族卖炭,听说带着各熟稔的家主挣了不少。齐地人鸡贼,暗中推波助澜,簇拥奉承着河东士绅更上头。

太子麾下太监们纷纷将端本宫原花房的炭取出,预备偷偷拉到市面上卖了。被大太监马占香发现,一人赏了十板子,将炭分给詹事府属官,得到太子老师赞许。

炭行发现市面还有这么大量,不得不求助背后金主,金主立时送了真金白银来,炭行当即挺直了腰杆子,继续收。

一人寓居的官员,炭火是足用的。可拖家带口的那帮当官的,没有京中产业,就得上街买木炭使了。

这可苦了他们。

现在没门路,根本就买不到。

没有上头发话,炭行都不搭理你。

任你家大人几品官,不好使。

这帮没本事的,只能买木柴引火取暖,后头竟然木柴都涨价了。

一下子城中平民也难了,每日都多了一笔高额花费之处,纷纷后悔秋日里懒惰,没多存下柴。

东市最好的匠人,一月一千文钱,原本养五口是没问题的,这一下每月得拿出一半买炭。

但凡业务不好,就得断了炭火。

随着刑部屠刀落到周边县域的属官身上,将涉及常平仓之过的官员尽数带回,城中木炭价格再次大涨。

全城都陷入了木炭恐慌,有门路的到处找门路求购,各勋贵府上也开始囤木炭,试探出售些富裕给炭行,挣个零花钱。

太府令权当不知道物价飙升,每日老神在在,只管与户部扯皮,户部要拨钱,太府说你没我批的条子,休想拨出一个大子儿。

炭行遇见卖炭的就收,大收,特收,加价收。一边收,也会疑惑市面上怎么还有这么多木炭。

气氛已经顶到这儿了,咬牙收。

王秀这边抓紧卖,武林县的炭户太努力,每日都有大量木炭到货,统统被炭行拦截收走。

长公主府

“这帮瘪犊子,是要涨到多少算完。”许业咬牙,这帮不停手,他还得去挖煤。

“预估二十文。”顾叹捋着胡子。

荀真问道:“先生算的?神机妙算子,名不虚传。”

“转转脑子,贤弟。先生管着票号呢,算账算的。”许业实在是不想挖煤了,“先生,咱家票号他们也借了?”

顾叹点头,“商户人一时拆兑不开,抵押商铺庄子不稀奇。”

“为什么不是二十一文。”荀真不懂便问。

顾叹摇头,“超过二十文,关西炭运进来都能赚。”

短短半个月,两场雪,木炭涨到一斤十文。

木炭本不值钱,夏日里两文三斤都有。

偌大一个京城,因未经战乱,足有百万人还多,假设每人每日半斤炭,一个冬日的木炭消耗可达数个千万斤。

这么大的量,这么大的利,已经叫某些人昏了头。

为了继续收购木炭,防止木炭价格回落,山东派各个团伙凑在一处商量,现银花光了,老家真金白银暂时运不过来,就在城中借贷。

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给他们出的主意,这一下是彻底下不来台了。

城中各处钱庄都叫他们跑遍了,借贷抵押,继续收,涨价收。

冬月过后,各处封山,炭户赚足了钱,不再冒着风险偷摸入山烧炭。

炭行刚想松口气,却发现市面上还有木炭流通。

上头指令,务必全部收了。

你说太多了,没地方放?

那不能。

城外的谷仓,腾空了,放炭。

还不够,现场建。

寒冬腊月,热血沸腾。

今冬是肉眼可见的冷,刚入腊月里,出现第一个冻死的百姓,木炭涨价到十一文,洛伊令开始睡不着觉。

他上任才两个月,就赶上大神斗法,城中没有炭火,他也不能劈了衙门给百姓取暖。

想破脑袋,洛伊令都想不到,木炭这玩意儿能买不到。他是土生土长的司隶人,祖祖辈辈烧木炭。

洛伊令虽然是士人,但家中无甚财产,不勾连上官,司隶这边不带他玩儿,还准备甩锅给他。

东西市大排长队买高价炭的不少,冬日炭是刚需,不是说抵制不买,就能逼迫炭行降价的时候。

皇帝不给指令,洛伊令也不能擅自行动,对这些囤积居奇的司隶老乡,就该给他们一只封建**大棒子尝尝。

囤积木炭的,他知道是谁,他甚至知道有些人家的私库里存了够全城百姓用一个月的木炭,可他一个三品官,能搜的了谁家呢。

“前朝太中年间,冬日木炭价格飙升,每秤二百文。”主簿顾叹捋着长髯,一秤十五斤,也即每斤将近十四文。

“郡主料事如神,提前安排秦州商行注入巨额西域黄金,日恒昌银两充足。按照长史的吩咐,所有放贷只收房产、土地、粮食为抵押。”顾叹算了一个大数出来,这一票够秦州吃十年粮的,比占山劫道快多了。

某些票号,眼馋木炭生意,接受以木炭作抵押,取死之道。

“今日炭行挂档十二文,可以收网了。”苏记转向上首,玩帕子的秦王殿下脸红着,还没回神。

陛下不可能坐视京中炭价超过前朝,将来史册之上,有碍清名。

做臣子的,不可不体察上意。

苏记咽下未竟之语,双手交叠,眉头微簇。

下意识把手上绣着缠枝花纹的帕子塞进袖子里,李桢轻咳两声,“都按述之说的办。”然后,继续愣神傻笑。

晓得殿下定是昨夜翻柳家墙头,苏记不打扰他关雎之思,转而继续安排后头的事儿。

结尾务必漂亮,如此才有双赢、三赢、四赢。

明娘子的一封稿,纯然是阳谋,令苏记只能跟着她的思路走,做事做绝。

上官驸马之仇,未敢有一日忘矣。

与河东、司隶相继结下死仇,陛下对秦州也能放心。

日后,明娘子的事,务必要多想几重。

苏记一心二用,一边想,一边说。

许业静听长史吩咐,算是知道上次干嘛非让荀真扮成太监跟过去了。

春日,殿下便要迎娶柳侧妃了,随着日子临近,殿下越发面红耳赤、辗转反侧、心神不宁。

司农寺卿翘着脚,品着茶,两撇小胡子都带着得意,马车内暖意融融,也是面红耳赤的。

大朝会上陛下几次因炭价发火,洛伊令被骂到臭头,窝囊的样子太可笑了。

少府抛出平抑炭价的木炭较往年差出一个整数,他抛的还没炭行收的快,照样落不到坊中一块炭。

取暖烧炭,炭行要多少就得给多少。

今年腊月,足够他们给陛下展示一下和平年间士绅的肌肉了。

京中炭价一旦超过十四文,陛下定然坐不住,到时老夫与炭行大商户们谈一谈,叫他们十三文出售,亏一点也就罢了。如此,木炭司才可从无能的少府划拨给他们司农寺。

司农寺卿想着美事,却根本不知道他身后那群士绅商人早就忘了办这件事的初衷,一心要把炭价推到二十文,榨干洛伊,一年赚够一辈子的钱。

真到那时,他定会被震怒的皇帝杀死,而后拼着搜刮干净国库,皇帝会把河东司隶都铲平。

山东士人被惯的太厉害了,思维还停留在前朝糜烂的日子里。

但是这不符合秦州的利益,秦州需要国库支援,而且河东司隶一旦起兵灾,北胡定会南下。

苏记本意并不是,把河东人好不容易偷出去的木炭卖给司隶人的炭行,而是拿这些木炭还给少府,得少府令一个大人情,等着少府与炭行打对攻,平抑物价即可。

如此挫败了河东人的谋算,也让司隶人占不上便宜便是。

结果,石炭冒了出来。

天意如此,苏记只好临时换了打法。

司农寺卿还在认为,陛下总不明白,与士大夫共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大人,前头堵了。”车夫熟练且平稳的停下车。

司农寺卿挑开帘子,小厮跃下车去前面打听。

穿裘衣的赶着马,车上放着桶。穿袍袄的骑着马,两侧挂着箩。穿纸衣的鼓鼓囊囊,前面抱着篓,身后背着筐。

居然都喜气洋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