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箱金子,小福子吃惊的嘴巴都合不上。摄政王出手也太阔绰了。
“真是嚣张。”白冬盘点着数目,“明目张胆的与世家勾连受贿,还假惺惺的分出一点来施舍我们。”她就没把楚瑜往好处想过。
楚萧倒是微微勾起嘴角。楚瑜的效率够高,中午去见人,晚上钱财就到了宫里,一刻也没耽搁。
他拿出一箱子对着白冬说“姑姑,把这些钱散下去吧。我们的人这几个月忙坏了,接下来还少不得大动作使唤他们。”
白冬点头道“前些日子有几个回了消息,说是准备好了。”
楚萧盯着面前写下的世家以及楚瑜的名字道“那就再好不过了。”
楚瑜从孙邵族那里收到了钱,第二天皇宫内就传出旨意,授予孙家在江浙的盐铁私营权。
远在江南的孙家接到圣旨皆感激不尽、喜不自胜。
王家、谢家以及其身后的官员却嗤之以鼻。
“削尖了脑袋掉钱眼里的商户之流。”王老国公的孙子,兵部尚书王梁说道。
“我们的人在和北疆对峙,一年下来都换不到几个子儿,他们在南边安享富贵,还不知足,纳的税都不到他们家挣得万分之一。”
“羞于此家为伍。”谢氏的一名翰林院学者抚须斥道。
孙邵族不在意这些言论。名声能值几个钱,银子实打实的落在口袋里才是最实惠的。
他哼着小曲,转身又把几箱金银送到摄政王府。
楚朝规矩,五天一朝会。在第二次朝会开始的前一天,梧桐书院迎来了皇帝的大驾。
谢毕之一身素白袍子,戴着纶巾,低身请楚萧下马。喝茶的地点选在了湖心亭。
此时不过是初春,柳树微微抽芽,桃花也只泛起了些许的红。亭内被谢毕之细心的挂起了厚厚的防风帘子,另安排两位书童在亭边的船上烹茶。
亭内设着香炉,外加一把古琴。
“谢学士还会弹琴?”楚萧下船便被古琴吸引。“略懂一二,只希望不污了陛下的耳朵。”谢毕之谦虚道。
说着就坐下来拨动琴弦,奏出一曲高山流水。一曲毕,楚萧点头赞赏。
“高山流水,果然是极雅的。”楚萧说。
“高山流水觅知音。”谢毕之让书童将琴收走,这才落座喝茶。
“可惜知音难得啊。”楚萧感慨。这谢学士是个聪明人,和他说话不用费劲。
“臣不知是否有幸能入陛下青眼。”谢毕之说的很诚恳。
“孙家商户之流只愿意依附强权,从未有过半点气节。而谢家一向不屈势力,只愿忠诚君主,垂范百姓。”
他说的很明白,就是要拱卫楚萧,让他和楚瑜斗。只要能够扶楚萧掌握实权,谢家就是第一大功臣,到时候谢氏的声誉将再上一层。
“皇叔的军队众多,谢氏的文人学子能否领兵打仗。”楚萧试探道。
“摄政王于军事上的造诣炉火纯青,但是对于朝堂争夺,还是逃不开文人墨客笔。有时候,笔比剑锋利。”谢毕之温柔一笑。
楚萧咬咬下唇,终于下定决心“谢学士,我这里有摄政王草拟的一份选拔小吏考试的规则,您看看。”
说着,他从怀中拿出来了那一份盖了章的圣旨,又推卸道。“我只负责盖章,其余一概不知。”
谢毕之展卷,粗略扫了一眼嗤笑道“摄政王也是病急乱投医,他想拿我们谢氏开刀,却妄想依靠县城乡村的那些愚夫。”
楚萧拉着谢毕之的衣袖“选拔出来的小吏虽然不起眼,但这样的话他们的心都是向着摄政王的,谢学士,你得想想办法。”
“这有何难?”谢毕之拿起笔墨,模仿起前面的字迹在后面添下一句“最终选拔的小吏,当由皇帝亲自考核。”
“只要您是最终拍板的主管,摄政王还能收拢到多少心腹。”谢毕之很有自信,
“陛下只管放心,我们谢家上下,只效忠于君。”
得到谢毕之的保证,楚萧明显放松下来,“有清流谢氏做助力,我也就不害怕了。”
楚萧在梧桐书院一直待到晚上才乘车回宫。刚脱掉外袍,就看见楚瑜阴魂不散的坐在书桌前。
“去的可够久的,梧桐书院的茶叶怕是要被你喝尽了。”楚瑜埋怨着。
楚萧没有理会,只是继续解开扣子,顺便拿出圣旨甩在摄政王的脸上。
“这么快就拿下谢学士了,陛下的效率可比我高。”楚瑜拿着旨意,眼睛却黏在楚萧身上。
“明早上朝你还得演一场,趁早准备一下。”楚萧转到屏风后,隔绝了楚瑜的视线。
“这有何难,和陛下在一起,演技都提高不少。”楚瑜答应着,将圣旨拿走。
走到门口,他又停下脚步似是想起什么对着屏风后说“你今天穿的衣服趁早处理了,一身的香味闻得人头晕。”
“呵”楚萧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