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八儿女(下)
且说符郎中来过之后,燕临就一直心神不宁的,他又领着黛玉去了宗祠,说了那么一番话,黛玉自然心中起疑。
这一日,她请了柳嬷嬷来,直截了当问起此事:“二伯家生的是双伴儿,不知二伯母什么时候走的?”
之前在湖州的时候,大嫂朱氏提起二伯母总是含糊其辞,黛玉也没有多问,如今想来,二伯母莫不是……
柳嬷嬷讪笑了一下,答道:“二太太生产的时候艰难了些,后来身子一直也不好,没多久就故去了。”
又一想黛玉如今还怀着身子呢,千万不要吓着她,连忙补了一句:“咱家祖上有位姑奶奶,生的是三胎,两女一男,个个儿康健,她自己也活到了七十三!”
黛玉点了点头,说道:“咱家的女孩子,也多有习武的,身子骨结实,想来生孩子的时候也有劲儿。”
黛玉看着窗外和金鳞一起撒野的欣姐儿,心中涌起一阵热潮:就算是为了欣姐儿,她也要好好的。她父母早亡,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她还有舅家可以投靠,当时外祖母还在,而欣姐儿呢?!她绝不能让自己的女儿走她的老路!
“正是!”柳嬷嬷赶紧给黛玉鼓劲:“这几年少奶奶身体越来越好了,还跟着世子练蹴鞠,上次不是还赢了南安王府么?”
黛玉笑了起来。两府在一起玩蹴鞠,南安王府原是上峰,又是王府,燕临有意相让,王府女眷也看出关窍,到了她们比试的时候,就故意收着些,倒让黛玉拿了头彩。
黛玉长这么大,万万没想到能在蹴鞠中拔得头筹,不由得喜出望外。她虽然嘴上谦虚,其实祭祀父母的时候,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出来,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柳嬷嬷见黛玉没有惊惧的样子,放下心来。
燕临其实有些后悔,早知道怀的是双胎,他宁愿黛玉不生了,如今又不能让孩子憋着不出来,赶紧往云南和江南发了两封信。
燕升回信说,吉神医去了南洋以南之地,短时间内应不会回来了。燕临看了不免失望。好在远在姑苏的英莲,知道此事,毫不犹豫地答应,她会赶在黛玉生产前来京城,并且还写了不少孕期需注意的事。
这几年英莲凭借一手医术,在江南声名鹊起。她最擅长妇科、产科和儿科,几乎成了妇孺的大救星。
端阳佳节,英莲果然如约而至。见黛玉一切都好,英莲放心不少。丫头婆子们围着英莲啧啧称奇:“哎呀,你如今竟成了妇科圣手……”
“待会儿替我也瞧瞧吧!”
“听说吉神医传了你金针秘术……”
蒋嬷嬷上来解围:“好了好了,甄夫人要在我们府上住上一些时日,不必急于一时……”大伙儿这才散去。
黛玉见到久违的英莲,打量一番,见她竟似换了个人一般,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不由生出亲近和信任来。
“这一路还好么?”黛玉笑着问好:“我才知道他竟请了你来,这么大动干戈的,我实在过意不去。”
英莲亦笑道:“我一直记挂着你,想要上京看望你们,可惜一时也不得闲。又正好我男人要去安国采买药材,收到信后,我们一合计,就定了日子。多谢世子想着我,我一直想要报答你。你若想不起我,我才要难过呢!”
“学医、行医都是辛苦的!”黛玉道:“我看你,竟有些瘦了。”
英莲道:“我倒不怕苦。你是知道我的,若是想学什么,一头扎进去了,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吉神医愿意教我,父老乡亲信我,让我诊治,我高兴还来不及。”
说着,英莲给黛玉诊了脉,发现她果然身子不错,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紫鹃和蒋嬷嬷看了也就心中有数了。
替黛玉诊完脉,英莲很快就被李绮请了去。原来李绮嫁入燕家三年了,一直没有动静。燕牧和燕航都不在意,她自己着急了。李婶娘和李纹也替她急,寻来了好多偏方,但都没有奏效。
李绮虽然也请过鹤年堂的符郎中,但对着一个男人,她都不好意思说什么。她的丫头月影和翠竹都是在室女,一个嬷嬷年纪大了,不怎么管事儿,也难怪娘家人操心。
英莲和李绮在大观园中有过一面之缘,如今再相见,都觉得亲切。英莲问她话,李绮也不扭捏了,一一答了。
“这么说,燕公子每月大半数的日子要值宿禁中?”
“正是!”
英莲刚问了李绮癸水的日子,估算了起来,随后问道:“那初五到初八?”
“他在家中。”
嗯?前七!
英莲扶额,又问:“二十到二十三?”
“也在家中。”
哦,后八!
英莲一时无语,偏偏李绮日子很准,偏偏就是如此凑巧,她无奈问道:“那,可否让二公子调休呢?”
李绮也有点明白了,脸上泛红,轻声道:“自……以后,石将军统兵甚严,谁敢随便调休?再说了,这是调休一次,一定就能……成的么?”
这倒是!
英莲想了想,道:“如此只能用药,将小日子往前推,或者往后挪。”
李绮郑重道:“都听你的!”
迎着李绮恳切的目光,英莲顿觉责任重大。
且说英莲在忠毅侯府住下,帮着两位少奶奶调养身子。英莲素来信任黛玉,还拿出了自己的写的《妇科千金问答》,是一位成年妇人与自己女儿关于生长发育的一问一答,以这种形式教导女子该如何注意卫生,并进行一些基础的调理和保养。
英莲解释道:“有一些是从前吉神医口述的,还有一些是我这些年行医的心得。那么多女子,平日里小毛小病很多,却都是忍着,要么不好意思开口,要么家里的钱都紧着丈夫孩子使,唯恐给他们添了负担,等到拖得久了,却已是大症候……”
黛玉翻看一遍,为她的悬壶济世之心而感动:“难得你仁术仁心,用词也简单,譬如从前乐天写诗,先念给老妪听,你写的这些也是普通女子,亦能听懂的,于千千万万的妇女而言,实在是一桩大功德。”
听黛玉这么夸她,英莲又是高兴,又是惶恐:“还没写完呢,其中必有疏漏之处,所以也不敢外传,以免误导他人。”
黛玉热切鼓励她:“不急,待你有把握了,便找经纬坊刻印,再传播到各地,造福天下女子!”
英莲听得眯眼一笑,随即问道:“经纬坊?”
黛玉便把凤姐和惜春在做的刻坊生意跟英莲说了,英莲拍手叫好:“果然是二奶奶,就是聪明。如此四姑娘那一手画技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黛玉连连点头:“正是!”
两人说了一会子话,英莲嘱咐黛玉歇个午觉,然后就起身走了。蒋嬷嬷送她出去,踌躇片刻,道:“甄夫人别怪我多嘴,您既然精通妇科,为何不为自己打算……”
英莲接口道:“我如何不知嬷嬷的好意。我也是想的,只是我嫁的是我表哥……”
蒋嬷嬷不解:“表哥有什么说法?”
英莲叹道:“从前还讲究‘姑血不回流’,如今却是‘表兄表妹好做亲’,仿佛亲上加亲才是好事。可是据我看,事实并非如此。血缘太近,孩子多病,更有甚者,生育上头也有些艰难……”
蒋嬷嬷吃了一惊:“竟有这样的事么?”
英莲知道这与世情相悖,连忙找补:“也可能只是江南一带是这样,到底天下有这么多的夫妇,我也没都见过……”
“不不!”蒋嬷嬷想了想,喃喃道:“人都是一样的,何分江南与外省?”她想到湖州老家五房的小李氏与八少爷是表姐弟,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体弱多病,与燕家其他的孩子大不一样,荣国府的宝二爷和宝二奶奶成婚多年没有孩子,他们亦是表姐弟。
“可惜天下的婚俗,非一日可以扭转的!”蒋嬷嬷回过神来,对英莲说道:“甄夫人一定要将这书刊印天下,这不仅救了一家,是为了天下无数的人家!”
英莲点头应了。
再说小石桥那边,凤姐和惜春知道英莲进京,连忙遣人邀请英莲去玩。英莲寻了空去了,见到旧日闺中朋友,英莲高兴坏了。
听说如今英莲行医救人,她男人又是做药材生意的,惜春立刻生了一个主意:“前日郡主还和我说呢,安姐儿长在王府,五谷不分的,竟把狗尾巴草当成麦穗!哎呀,我想着画些田间作物,又或者草药给这些孩子们瞧瞧。你懂这个,回头我画完,你替我校对,可好?”
英莲道:“这可巧了。我师父他老人家游历各地,收集了好多新的药草,我正发愁如何记录下来呢。”
凤姐立马拍胸脯:“到我们这里印。这样的善事,我分文不取也要做的,就当是为自己积德了!你放心,我们经纬坊印的书,没人不说好的!”
惜春笑道:“这样的书肯定要好多卷,才不是之前的小儿科呢。不过没关系,要是太费事,咱们找京里的各家书商凑份子。再说了,林姐姐肯定不会坐视不管,郡主也会出手的,有了她们起头,印这大部头的医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英莲疑惑道:“小儿科?你们印了这个?可以给我瞧瞧么?”
众人一愣,随即哄堂大笑起来,原来过了这么多年,她还是那个呆香菱哦!
周四见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7章 番外八 儿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