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87章 歌声高处(一)

何处问长安 第87章 歌声高处(一)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0:12 来源:文学城

虽是进士出身,几十年擐甲蹈刃已颠倒其文质之宜。朱瀚坐在徽州府签押房中,花白的络腮胡围着张黝黑的圆脸,层叠的眼皮下瞳光暴射,如两把正要刮去一切虚伪与矫饰的钢刀,“某近日听到些风声,”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你们中有人鼓动停课罢市、抗粮拒捐,甚至要纠集民团,与官府对抗到底,不知可有此事?”

离知府最近的老乡绅拔座而起,“此乃无稽之谈!我等仰荷天恩,未及涓埃之报,又岂敢徇私害公、坏国家之**?”

“如此便好。清查亏空乃朝廷之要策,不可稍为动摇。行之若有不便,本官愿与诸公共商宜民救时之务,但若是尔等中有人乘机妄为、无故生非,”朱瀚的目光扫过座下诸人,“也休怪本官不念旧情,请朝廷重典了!”

“天生君父以养民,为民者岂敢悖逆父母之命,乱我惶惶旧章,”老乡绅应道,“只是各地风俗殊异,宸衷虽善,然此清查之令行于全国,如种橘于淮南淮北,似未尽惬舆情。以徽州一地而言,催缴之甚,急于星火,抄资掠财,如篦如梳。譬如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其罚无乃过乎(注1)?”

“朝廷命本官清理徽州积欠,限三年完成。本官今岁只追征隆武四年、五年应缴欠赋,何乃言过?”

“府尊容禀,”一名儒服方巾的青年起身作揖,“溯之旧唐天宝年间,玄宗西狩,逆贼陷都,一应军械粮饷,皆取之东南。此后藩镇割据、辽金犯边、蒙元内侵,唐宋国计咸仰于是。人视江淮为腴土,曾不知江浙税粮甲天下,东南之民力殚焉,垂及千年而未得稍纾。及至圣朝,太(河蟹)祖高皇帝愤吴中百姓附贼,为张士诚持城不降,乃取诸豪族租簿俾有司加税。故而苏、松、嘉、湖租赋极重,浙直余府亦随而加焉。累朝三百年来,头绪转多,如王府粮、练兵银之类,但有增加,并无宽减(注2)。南迁之后,京城内官监、供用库、光禄寺衙门之白粮,各级官吏并公侯驸马之禄米,修城、造炮、募兵、置械之军费,专仰给于江南。春旱秋霖、西寇东虏,涂泥之土出产日黜,而输纳倍之。廿年以来,乡中富者贫,贫者亡,非有意拖欠,实是民穷财尽、不能堪命,伏祈府尊明察!”

“府衙乃朝廷重地,不得在此信口开河、摇惑众听!”朱瀚耐着性子听他掉完书袋,反唇相讥道,“吾未见诸位身无分文、家徒四壁,但见尔等笼水陆之利、兼十家之产——纵横阡陌者,非尔等之田欤?连舳蔽江者,非尔等之商船?如今在此张嘴哭穷,一何可笑!”

青年脸色骤变,定在原地半晌不能一言。一袭深衣替他解了围,“四海纷扰,岂得一室之安?人称徽州殷富,实多为浮靡之物夸诱人财,苟营日给,非内不足,则不暇为,是繁华乃所以为贫也(注3),”那深衣不容朱瀚驳斥,继续说道,“前有神庙开矿采税,后有朝廷征收三饷,执事官敲扑攫掠,无所不为,以致市井萧萧乎无余资,生民岌岌乎无人路。近年水旱频仍,四方多警,一乡困厄,不忍卒视。弘光十二年,萨军入掠扬州,隳城池,屠黔首,徽商居扬者不能幸免,更令新安财用虚竭、民生憔悴——思庙以疲敝之民御剽悍之虏,未几脂膏罄尽,虏未退而民已成贼矣。如今朝廷不哀思庙而鉴之,试问南都之后,又要退守何方?”

铁似的巴掌将案桌拍得震天响。江颢坐在内室屏风之后,闻声亦收起礼部故牒,侧耳仔细倾听。

“忠君爱国之言尚绕梁间,一旦语及私利,便百般推诿,转而讪谤朝廷,真乃可恶至极!”朱瀚怒道,“尔等长篇累述,非以乡民福祉为念,实为遮掩自身劣行,要挟朝廷退让——行迹如此,还说不曾鼓煽民意?”

“府尊何出此言——”

“尔等若果真坦荡,又何惧官府清查?庞师爷,你即刻带人下乡,挨家清核田产户等,查对缴税印票——”

“徽人自来刚直,有何不可查?只是公生明,偏生暗,府尊行事,也当讲求‘公允’二字,”老乡绅见情势向坏,忙争辩道,“陛下命府尊清查亏空,则民间错漏讹误之处,公急勘正,而官府幽暗隐僻之处,公可曾调查分毫?昔年公门有借贷于乡绅而不归还者,有勒索于百姓而不问罪者,有篡改账册、中饱私囊者,有包揽税额、盘剥下民者,若得一一算清,则一府之积欠平矣!”

衙署由来一笔烂账,如何查得……庞师爷向朱瀚频使眼色,却没有被理会,“本官初来徽州,一未贪污受贿,二未害命谋财,有何惧为?曹公既要‘公允’二字,本官便如君所言,将自咸嘉十五年罢废三饷以来州府一切账目,不论官贪、吏侵、民欠、隐田、诡寄、飞洒,不论欠债者是死、是活、是客居此地还是远走他乡,全部查个清清楚楚!届时编审赋税、追索欠款,看你们还有何话说!”

座中窃窃私语。朱瀚听不清他们的声音,却看得见他们脸上的惶急、震怒与疾怨,“怎么,又有哪里不便?”

老乡绅把心一横,竟把话说到十分,“府尊为宦三十余年,坊间不曾闻有廉名,今主府县钱粮之事,纵言公允无偏,又如何取信于民?”他故意把声音提高八度,好叫内室里的江颢听个清楚,“前知府关平治事三载,劝农桑以养民,兴礼乐以教民,百姓额手称庆,人人自贺更生。今关公以无罪罢职,是见忌于朝中贵人也,朱公昼夜奔走权门,宁能不知?江国舅背倚天子圣眷,以直隶要官而市私恩。公采淋漓之血汗、未厚之民膏,欲用之为车马炮舰乎,欲藏之为美酒珍馐乎?纵有首辅上柱国在朝,戚畹秘辛,怕是也无权过问吧!”

“你!你!来人!来人——”

“放肆!”一道清丽的声音自屏风后传来,“你当今上是庸懦易惑的昏君吗?”

乡绅们只想游说江颢,离间他与朱瀚的关系,何曾想被人曲情诛心,竟上升到讥刺君王、心怀不轨的层面。他们一时乱了阵脚,既不及质问“内言岂出于梱”,也忘记追究女子的身份。庞师爷见乡绅气焰大减,趁机好言劝说几句,将他们打发出府衙。一府长官勉强平抑住心头怒火,转入内室时面色仍青,“殿下安好,”朱瀚向林萱俯身行礼,又转眼看向江颢,“江公子,还请随我至书房一叙。”

“有什么话就在这里说,”林萱代为拒绝,“怎么,要瞒着本宫不成?”

朱瀚膝下曾有一女,聪慧乖巧,八岁而殁。乃父悲痛欲绝,至今无法释怀。林萱与朱小姑娘同年而生,朱瀚睹之思人,故待林萱不仅有对公主殿下的敬畏,更有对小女儿的爱怜与疼惜。而这一腔衷臆转注到江颢身上,则又变为不加掩饰的怨嫌,“江公子,可有看过礼部故牒?”

“此乃南直隶乡试之名榜也,”江颢故作不解,“不知府尊示之在下,有何指教?”

“你莫在此装傻充愣!徽州文教昌盛,进士及第者累世蝉联,安能缺少区区举人?”朱瀚瞪圆环眼,杀气磅礴而出,“若非上头有意贬黜,徽人岂会无一中举?”

“考情变化万端,或成或败,皆为常事。何况芝草无根,醴泉无源(注4),钟鸣鼎食之大家,亦有嚣顽愚拙之儿辈——”

“设若如此,应天府为何迟迟不发桂榜?不选寅、辰大吉之日揭晓,反推至封锁徽州之后;不刻《题名录》、书金花笺以报榜,反以故牒通知官府备变——这般稽延失虚,岂能称之寻常?分明是京中有人欲借此挑起争端,令此间事态不能转圜——江大公子,你以为谁是谋主?”

江颢良久不言,将朱瀚心头的怒火越燎越旺,“先动商人之钱囊,再损士子之功名,徽人闻之,恨不个个食我之肉而寝处吾皮。江颢,你听好——我若死在徽州,一定拉你陪葬,”情急之处,他的言行中又带上浓重的武人习气,“但在此之前,你给我老实待在府衙。胆敢乱跑一步,我就打断你的腿!”

臣不敢指斥君者,故呼侍从而告之。朱瀚把江颢关进府衙,更是为了林萱的安危。故而当江颢见乡绅数度谒见朱瀚,或枯坐到夜幕低垂,或争论到面红耳赤,终究无功而返,心内索然,不出三日便找到偷跑出去的方法。朱瀚巴不得让他受点教训,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随着官绅冲突加剧,坊间反对清查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最终水决堤溃,演变为农人罢耕、商人罢市、书院罢课的抵制行动。事态急转直下,府衙的看守愈发严密,好在江颢与朱瀚身边的庞师爷以书画交好,隔三差五,仍可借其之力,从侧门悄悄出府。

范敞每日寅时都会在府衙侧门等候片刻,见到江颢,连忙迎上去,“和徽!”

“多日不见,范兄家中一切可好?”江颢将包在手绢里的糕点递给范敞,“今早厨房送了些桂花饼,也不知子高兄是否喜欢?”

范敞连连点头,寻了处台阶坐下,打开手绢大快朵颐起来。江颢谦然一笑,又将一大捧用荷叶包裹的吃食递给他的书童范成,“江颢与范兄相交莫逆,今来歙县,本当携厚礼登门拜望。奈何形势益迫,久囿于官府公门。如今县中物价腾踊,生资不继,唯衙中饭食尚饶。尚祈范兄将这些带回家中,稍安江颢愧怍之心罢。”

月前范敞往南都参加乡试,久等不见发榜,又携空囊怏怏而归。如今尘埃落定,徽州无一人中举,乡绅煽动起罢耕、罢市、罢课的风潮,作为惩罚,官府亦加强对周边各码头、驿道的封锁,毋令一丝一粒输转入徽。月余对峙,富户衣食仍足,而贫家已陷饥寒之境矣。范敞家境本算殷实,如今也已到断炊前夕。高堂垂泪,儿女饿啼,都不容他拒绝江颢的好意,“和徽既如此说,那愚兄便腆颜收下了,”他感激一拜,又对书童吩咐道,“范成,你把吃食拿回家中,我陪和徽到街上走走。”

虽言罢市,县中并不荒寂。商铺关了店门,把人们倾倒在街上。他们或坐在阶上,或倚在门边,与左邻右舍大说小讲,脸上浮动着焦躁与不安,“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知府老爷和地主老爷顶牛,倒霉的全是我们小老百姓,”轿行停了生意,不知愁的孩子们在空出的街面追逐打闹。欢声笑语的背后,是为父母者深重的忧虑,“再不开门做买卖,一家人就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也有铺子开半扇门偷偷营业,或者卸下几块门板,让学徒在光下做手艺,旁人初而诧焉,久而安焉,不少暗中加入,以致街上的闲人少了一半,但仍维持着罢市的景象。然而这次官府像是铁了心,不仅没有丝毫退让,反而将封锁的范围由消息扩大到实物。莫说不许泊在码头的商船移动卸货、停在驿站的行商进出徽州这等渺远之事,只说城门一连三五日不开,粪车出不去,菜贩进不来,有钱的人家不敢花用,贫苦的饥民无处押当,粮价陡升,多少人顿足兴叹。愈发不便的生活比将至的凛冬更令人沮丧,然而对峙的局面已经酿成,譬诸覆水成舟,不可追挽。士绅官民,所有人都在干耗着,谁也不愿妥协一步。

“先前见家家在门前设香案、供太(河蟹)祖高皇帝神主,如今尽数收起,却不知有何缘故?”

九月十八日,策动“三罢”的揭帖突然出现在大街小巷。始作俑者颇费心机,特地择太(河蟹)祖诞辰之日谋事,意图非常明确:遵高皇帝《御制大诰》之训,复千万年官清民安之国。太(河蟹)祖林元乾出身寒微,于元末饱受动荡之苦。他见过在瘟疫与饥荒中贫病而死的亲人,在田间与道旁累累堆叠的白骨,也见过颐指气使、贪婪暴虐的胥吏,昏聩无用、首鼠两端的官员。他悲悯前者,却凌驾于前者之上,憎恶后者,却无法将后者摆脱。故而在亲自执笔的《大诰》中,林元乾意图用皇权将二者的位置颠倒:他知府、州、县官吏苦民极甚,特不许有司差人或亲自下乡,一应事务,由里甲粮长代为管理。若遇官吏巧立名色、害民取财,百姓即可联名赴京面奏,将他们通通绳之以法……漫长的岁月冲走不切实际的理想,强弱之势仍如霄壤云泥般无可逆转。然而开国之君的影响又是那样深远,他为王朝定下的保守近乎短视的基调、安静近乎僵化的偏好,以及严苛近乎残暴的风格,在被后继之君乃至天下之民奉为真理的同时,也成为他们一生无法走出的牢笼。以至于在三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提及他的名字,仍会在内心深处激荡起无可名状的战栗。

乡绅们挨家分发高皇帝牌位的原因正在于此,而仓皇又请人撤下的原因也在于此——他们突然察觉,嫉恶如仇的林元乾不仅憎恨贪猥无厌的官吏,也憎恨为富不仁豪民。“民间洒派、包荒诡寄、移丘换段,这等俱是奸顽豪富之家,将次没福受用财赋田产,以自己科差,洒派细民,”太(河蟹)祖圣谕在人们的唇舌间跳跃,“所在富家当体朕意,将田归于己名,照例当差。倘不体朕意,所在被害人户及乡间耿直豪杰,会议将倚恃豪杰之家,捉拿赴京,连家迁发化外,将前项田土给赏被扰群民,的不虚示。”

民意之水冲垮官府的堤坝,也会将乡绅的膏腴之地变为一片泽国。

范敞将此中隐情娓娓道来,江颢听罢苦笑,“欺天者,遭天谴,愚民者,受民罚。看来这次,乡绅们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居之似忠信者,多半媚上而薄下,行之似廉洁者,往往巧取而豪夺。他们一见事败有兆,不是使民抗官,便要以官压民,更有甚者,则遣人赴京打点,倚权贵之势而保其私利,”范敞的言语中带有不屑,“惜乎元辅清正,不令通报便斥逐而出,余阁老代为说项,反增朝廷慊恨,致使徽州之封锁益深,而清查之敕令益急也……”

“余阁老如何会插手此事?”

“余公生母乃休宁县人,”范敞解释道,“舅家登门,实难袖手旁观。”

“原来如此。”

先是时,歙县附郭为治,无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过境,越明年,始建县城于府城东南。两城相隔一壁,以玉屏门互通往来——玉屏门不在官府封禁之列,江颢出府入县,未遇到太多阻碍。他们穿过解元坊,由后横街拐向县衙前门,在八字墙外张望片刻,见无甚大事,又继续东行。汪士毅的宅邸就在附近,江颢本欲登门拜访,一来久未晤面,要向世伯报个平安,二来局势益迫,正需与宏识之人筹谋划策,三来也是借花献佛,顺道邀范敞在汪府小用一餐——范家衣食短缺,如此既能填饱他的饥肠,又能减轻其家中的负担,也算是一举两得。未曾想还没走出多远,就被一群身着青色圆领襕衫的儒生挡住去路,“这是在做什么?”

歙县学宫坐落于县衙之东,因是程朱阙里,流风所被,区区县学却执一府书院之牛耳。今日学宫内填满了一府五县的学子,自大成殿外,出棂星门、泮池、戟门,一路堆到街上。沈迈本已挤上泮桥,转头看见江颢,忙又退了出来,“和徽,子高,你们也来了?”

听罢江颢的发问,沈迈脸上显出些许无奈,“本届乡试徽州无一人中举,众人皆以清查屡遭掣肘而朝廷有意惩罚所致。今日各县学子在此集议,正为明崇儒保民之立场,示石赤不夺之决心呢。”

“官府已封锁徽州路道并府县城门,他们是如何进城的?”

“岳祖曾邀名儒萧一苇来歙讲学,会期定在昨日。朱知府不愿与学子为难,故而允之,”沈迈提高音量,试图盖住嘈杂的人声,“萧公今早离县,诸生举子却未遽散。祁门倪生综同侪之忧愤,集群辈之所思,率先指斥官府作为。一人倡而众人和,场面驯致不可控制。”

“萧公来此,我竟不知!”江颢倍感惊诧,随即想起朱瀚的那张黑脸,又如秦将白起在杜邮亭怅恨道,“我固不知(注5)。”

注1:引自《左传·宣公十一年》。意为:牵牛人牵牛踏坏了别人地里的庄稼,有人就把他的牛夺下来作为处罚。牵牛踏坏庄稼的人,确实有错,可是夺了他的牛,这样处罚就太过分了。

注2:引自《明神宗实录》卷二六三,万历二十一年八月乙未。

注3:引自《明孝宗实录》卷一七二,弘治十四年三月癸亥。

注4:引自三国(吴国)虞翻《与弟书》。

注5:典故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7章 歌声高处(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