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78章 尔惟盐梅(三)

何处问长安 第78章 尔惟盐梅(三)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0:12 来源:文学城

上元佳节,京城自初十起官府弛禁,纵民间放灯货易,百姓饮酒作乐。到了正月十五,欢腾之势极于顶峰——夕阳还未完全落下,城内已是张灯结彩,煌煌如同白昼。上千架灯棚从宽街大路一直延伸至穷檐曲巷,有寻常的绢、绸、纱、纸灯,也有勾金缀玉的羊角宫灯、精美华贵的琉璃彩灯,有孩童提在手中赏玩的走马灯,也有庵堂寺庙前绣绘佛经典故的莲花灯。当时是,四方商贾辐辏,技艺毕陈,珠石、奇巧、罗绮毕具,一切夷夏古今异物毕至(注15)。男女老少交错杂游,塞途不能举步。“稍晚时分,桃叶渡那里还会燃放烟花,响炮、起火、三级浪、地老鼠、花盆、花筒……据说样式不下百种,”江颢兴冲冲地对江帆说道,“刘家炮仗铺今年新制了一款‘酒梅’(注16),用百十花炮串结于枯木之上,点燃则满树喷花。待烟火射尽,枝上仍留点点莹光,经久不熄,恰似一树梅花,煞为好看。”

“如何做到的?我猜是用棉花浸了酒。”

“到时去看不就知道了?”江颢手中的活计不停。今日一大早,他便和江泰、江帆乘车出城,沿秦淮河向东,从尚在酣眠的河房前路过,跨过大中桥,一路往乡下赶去。远离了城中的灯酒喧嚣,郊外的空气也格外冷些。从荒江野渡切下几块坚冰,运回府后还能剩下不少。“以前只听说北边的上元节会挂冰灯,我还从没在江南见过呢,”帮忙起冰的农夫感叹道,“这些年气节反常得厉害,雪越下越多,冰也越结越厚。看来过不了多久,南边就和北边一个样了。”

“冰结得厚不好吗?可以雕冰制灯,还可以滑冰、拖冰床。”

“少爷家只想着好玩,哪里知道我们小老百姓的苦啊,”农夫一面同江颢聊天,一面将切割整齐的冰块装上马车,他的衣衫本就单薄,被完全打湿后贴在身上,即使弯下腰也能看清凸出的肋骨,“这天一冷,地里的庄稼就会减产,如果再继续冷下去,原本一年两收的水稻就只能一年一收,不说喂不喂得饱家里的几张嘴,就是官老爷们的税都不定能缴齐呢!”

“此事应早日上报朝廷,请皇上酌减赋税才是。”

“上报朝廷?”农夫像是听到了什么滑稽的东西,抚着腰哈哈大笑,“老神仙在金銮殿里吃喝玩乐,哪里管过咱们的死活?小公子说话天真得很,难道是吃花蜜、喝露水长大的不成?”

江颢微微皱起眉头,“您又没见过皇上,怎知皇上就不关心百姓疾苦?”

“我没见过皇上,还能没见过皇上手下的官吗?每年皂吏下乡收税,到处吃喝拿要。孝敬够了还好办,不过是被顺走几只鸡、几条鱼,那些家里没钱的可就遭殃了。远的不说,去年村头的李家—— ”

“冰装得差不多了,最后两块沾了泥土,就不要了,”江泰将一串铜钱塞到农夫手中,话中暗含警示,“老伯,咱家哥儿年纪小,心思干净,您可不能随便吓唬他呀。”

农夫当下会意,揣好酬劳连连道谢。江泰打发他离开,任颢儿在身后如何询问,农夫也没有回头。

“少爷,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该回去了。”

“可我还不知村头的李家发生了什么变故,如今境况如何。江泰叔叔,我们顺道探问一下可好?”

“我们非亲非故的,去那里做什么?乡下人信口开河,少爷不必理会,”江泰见颢儿神色郁郁,温声安慰道,“若果真挂心,改日让江帆去乡里送些救济便是。少爷,上车吧,回府后还要向夫人请安呢。”

江颢轻轻点了点头。他怔怔地眺向乡野,面色在凛冽的寒风中犹泛青白。

当荒郊的满目萧然再次转换为京城的欢声如沸,江颢很快便将这场略有不快的际遇抛诸脑后。整整一个白天,他都坐在檐下,耐心细致地雕刻手中的冰灯。江颢性情恬淡平和,画艺师承沈石田、文衡山一脉,设色行墨以清淡为贵,描景摹物重意而轻形。只是冰上浅浅的几刀勾勒,已能看出日后独步天下的笔力与技法的端倪。“江家历代仕宦,未料生出此儿,”沈蔚私下里曾向江永感叹,“颢儿至情笃性,却太过儒懦。乱世之中人如草芥,仅凭画中山水,如何能让他安度余生?”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注17),待再长一些年岁,多历一些风雨,未妨不能弃幼志而顺成德,肩负起家国重任,”江永宽慰道,“何况人生百业不同船,各有各的归处,登高自卑辛苦得很,泛舟五湖、逍遥一生又有什么不好的?”

“前有唐伯虎,后有徐青藤,跌荡画场者有多少不是恃才傲物、穷困潦倒?难道你想让颢儿重蹈他们的覆辙吗?”

“总归有我。我之身后,景桓、伯贤在焉。”

沈蔚第一次听江永说起身后之事,有些抵触地别过头去。江永的嘴角泛起苦涩的笑意,忙将一杯茶水递到妻子面前,“人生难得一痴,何况天赋其才。易安不必过虑,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顺其自然的江颢正用刻凿对冰灯做最后的加工,忽听身后传来“咿咿呀呀”的声响——被裹成胖球的颐儿蹒跚向他走来,不小心踩到一滩冰水,身体登时向前扑去。“颐儿!”江颢扔下工具,先及时扶住小妹,又撑起她的两腋,抱到自己怀中,“颐儿,兄长这里好冷的,你怎么过来了?”江颢起身向正房走去,“现在就把你送回娘亲身边,颐儿要乖乖听话,不可以再乱跑了!”

“要……咳……咳……”颐儿着急朝冰灯伸出小手,不合时宜地咳了两声。

这下江颢可不能再惯她了,“不听兄长的话,你看,着凉了吧,”他快步将妹妹抱出房檐,迎面撞见从正房走出的江永,“爹爹。”

“我来抱吧,”江永接过女儿,贴着脸颊亲了亲。他转头看向长子,又笑着催促道,“快去把冰灯做好,工具收拾好。娘亲等你一起吃汤圆呢——不是说饭后还要去看花灯的吗?”

江颢点头称是。他走回檐下,将鹿角和鸟羽的细刻完成,用毛刷清除表面的冰屑,正要给灯烫孔穿绳,抬头却见一脸惊慌的江泰叔叔飞快跑向正房。他与爹爹在门边交谈两句,又随爹爹匆匆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江颢和娘亲也被唤至前厅。他跪在爹爹身后,趁着一跪三叩的空当偷看地上不速之客的影子:正中一人纤瘦高挑,背脊略有佝偻,被左右的珠钗云鬓簇拥着,宛若花丛中的嶙峋拗石——然而厅外黑压压的人头漫过门槛,手中的兵器枯枝一般旁逸斜出,大煞了卷上风景。江颢正自神游天外,忽而眼前一暗,原是爹爹被来人亲手扶起,“节下叨扰,深感冒昧,还请江先生同夫人宽恕则个。”

爹爹躬身再拜,言语甚为谦谨,“圣驾亲临寒舍,臣等如草木而见春阳,但只感恩荷德,岂有忘负之理?还请陛下与皇后娘娘、公主殿下至厅中稍坐,臣即刻命人摆酒设宴——”

“朕携妻女拜谒江府,不过是想向先生讨碗汤圆吃。先生若因此劳师动众,岂不令新梓惶惧难安?”隆武帝笑着打断江永,他向门外使了个眼色,顷刻便有侍卫抬进大大小小的礼盒,“些许薄礼,还请先生笑纳。”

江颢望了眼堆满角落的贺礼,蓦然想起一副名为《雪夜访普图》的画来。宋太(河蟹)祖赵匡胤雪夜拜访赵普,二人坐堂中烤肉饮酒,相谈甚欢。普妻端杯侍立门边,侍卫持兵宿守府外。天降大雪,竹为之折,石为之白,唯只枯枝上传来数点鸟鸣,将这个寒夜衬得更加肃寂。江颢尚不知这浩荡天恩之下,是赵普的“每退朝,不敢便衣冠”,是宋祖的“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注18)”,也是日后的“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注19)?”,是一代君相的始合终睽。他只想到今晚看花灯的计划会泡汤,好容易与家人团聚的爹爹又要去陪伴旁人,心下不禁郁郁。他随娘亲起身,见皇帝的目光又移到他的身上 。

“这位便是江小公子吧?”林新梓的语气颇为熟稔,“江小公子,你怎么一身都是水啊?”

江颢将自己一天的工作娓娓道来,新梓饶有兴趣地俯身聆听。他的神情伴随着颢儿的讲述几经变换,时而微笑,时而疑惑,时而又恍然大悟。江颢对他好感大生,说得更加起劲,“冰的厚度不够,可以在冰面上撒盐,把两块粘成一块。然后用锉刀磨平连接处的痕迹,外人就看不出——”

“我可以看看你的冰灯吗?”话未说完,一个活泼灵动的小姑娘跳入了江颢的视野。“好、好啊。”江颢的脸蓦地一红,睁大了眼睛,却不知如何转动,只是直直看她——翠衫粉裙,玉面桃腮,剪水双瞳中流动着潺潺笑意,宛若漫天冰雪中化开的一处春天。

江永的书房不大。当中一张长桌,东侧置塌床并高柜,柜旁一束瓶花,西侧置圈椅与方几,几上一鼎香炉。北面有两架满满当当的紫檀木书橱,正中悬挂着沈石田的《夜坐图》轴:寒夜寤觉,披衣起坐,画者与一灯荧然相对,目视山间月色,耳闻天籁之声,不觉已入自得之境矣。“……形为物役而心趣随之,聪隐于铿訇,明隐于文华,是故物之益于人者寡而损人者多,”林新梓念诵着画上的题识,慨然赞叹道,“身处声利喧闹尘氛中,却持虚澹安宁清静心,此画深合江先生之为人。”

江永赧然一笑,“陋室凌乱,伏乞陛下见谅。”

林新梓毫不介意地摆摆手,就近坐在桌前的笋凳上。从这一方位,更可以看清桌上的物什——一方八棱鱼水纹端砚,一只青花水注,一架白玉鹿鹤同春笔格,一个斑竹笔筒,另有笔洗、糊斗、水中丞各一,铜石镇纸两枚,一枚铭《道德经》之“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一枚铭诸葛武侯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除此以外,则文牍、书卷、信笺覆盖桌面大半。摊在长桌中央的是一卷最新修辑的《赋役全书》,上面作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广西之梧州与广东之肇庆接壤相邻,然赋役之数相差甚大,果为匪乱所遗耶?”“盐课比年下降,背后恐有文章,改革盐政刻不容缓。”“合江西通省钱粮完欠支解存留之款,与州县上报细目不合,需再查。”……新梓翻阅着江永的笔记,念及年初之事,心头划过一丝愧疚,“处庙堂之高而心忧其民,贤哉江公!”

“地丁钱粮,百姓身家所系,根牙盘错,牵发动身,故需每事详审,避免别生诸弊,”江永一面整理微乱的桌面,一面从容应答,“年前内阁已将贱籍废除、地方考成、盐政改革、漕运疏通等诸法利弊具言以奏,可行可止,尚祈陛下慎加定夺。”

不仅是精明强干,智谋深沉,林新梓最钦佩的,更是江永那泰山崩而不动的镇静心性,无事不可与言的磊落气度。“武丁之言,朕心有戚戚焉,” 他突然道,“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注20)。”

“陛下元夜来此,应不只是与臣论经说古的吧,”江永笑着从漆盘中端下一杯新茶,起身奉到隆武帝面前,“陛下若有机要垂询或是疑惑究质,还请直言,臣无有不据实相告之理。”

“嗯……”新梓低头啜了一口红茶,看见从《赋役全书》下跳出的西洋文字,再次顾左右而言他,“恒之,那是什么?”

“这是府中幕僚收集的异邦讯息,臣还未曾细看,”江永把两本手册抽出,先将上面一本递给新梓,“弘光七年,罗刹进犯乌苏里江,当地赫哲居民向景朝求助。文旭命驻防宁古塔章京海色率所部驰援,战于乌扎拉村,大败。”

“可是萨人轻敌,所遣兵力不足?”

“据可靠消息,景朝共派去两千士兵,配备八门火炮,三十支燧发枪及十余枚火雷,而进犯的罗刹人不过区区二百余名。”

林新梓瞪大了眼睛,“萨人剽勇异常,未料与罗刹实力相差竟如此悬殊!”

“景军之败,非只败于兵马,亦有主将指挥不力之故。然罗刹扩张太速,势头太盛,横卧华夏之北,如长剑悬颈,令人昼夜难安,”江永从墙边的宣窑敛口白瓷缸中抽出一卷万国舆图,左下角的“弘光十年衡州岳维申制”墨迹犹新,“自金帐汗国衰微、罗刹立国,各代君主东征西讨,由方寸之地而北尽北海,西尽西海,今复觊觎中土,屡为患于黑龙江、雅克萨诸城。来日欲长保上国,则非战不足以拒敌,非胜不足以定边。”

“国中凶乱接踵而至,尚有外邦谋我之极,”新梓摇头长叹,“朕为天子,竟不知从何做起。”

“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文王囚于羑里,汉祖困于白登,成吉思汗见叛,草果填腹,太(河蟹)祖高帝少孤,为乞为僧。此之谓《道德经》之‘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江永宽慰道,“陛下但怀民胞物与之诚,敦信开放之心,则海内平康,黎元咸若,必可计日而待。”

林新梓眸中晦明不定。江永寓谏于慰,既无过谄之嫌,又无苦劝之意,闻之如沐春风,唯有“敦信开放”稍显刺耳。新梓曾是坚定的革新派,将西洋器技视为富国强兵之一途,然而一登九五,却在众口寖润中变得迟疑、保守——江永及其支持者不遗余力地鼓吹变法,市恩于国中、谋利于海外,究竟是在复兴大宣、还是要为它掘墓?纵使江永忠心可鉴,然洋夷非我族类,与建虏、鞑靼有异?强侵弱畏,利害别心,使其来日乘间构衅,不若今朝守在四夷。《泰西竑议》之出,新梓固知江永之冤,却仍旧让涉事之人奏辩清白,内阁元辅自囚禁中,原因正在于此。

更何况……新梓将目光从舆图的落款上移开,心道,才彦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今世更如唐季何?长此以往,则兵为谁人之兵,财为谁人之财,官为谁人之官,民为谁人之民?他极力克制自己的不满,再次望向江永手边,“另一本写的是什么?”

“弘光七至九年,和兰、谙厄利亚两国为争夺贸易通道在海上交战。谙国胜于外海,和兰胜于内海,最终停战议和。两国世代靠海谋生,深谙海战之术。审其攻防成败,正可师夷长技,壮我舟师,”新梓心思几转,江永似未察觉,“船炮水军系海疆久远之谋,断非可已之事。夷船盘旋洋外,掠我国土,害我子民,若欲驱鳄屏鲸,舍此曷济?”

江永的指尖按在舆图中台湾的位置,似在等待对方发问。然而新梓今日的心思并不在此,“说起谙国,”他斟酌着开口,“朕不由想起近日的妖书风波。”

江永收起舆图,静静听其下文。

“妖书以谙国类同天(河蟹)朝,妄言举贤为君甚至去君释权。在新梓看来,实是内籀不全、无稽至极,”林新梓在言语中放低了姿态,身体却不自主地向江永前倾,“夫一国政治必循土俗民情,谙厄利亚弹丸小国,生民寥寥,辖于教宗领主,国君常乎虚置。华夏幅员辽阔,百姓聚族而居,彼此远隔,形同散沙。若无王臣同文共轨、选将置吏,何以平四方之争,御水旱之患,拒外敌之侵?是故《吕氏春秋》有云,‘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至于‘举贤为君’,亦是荒谬之谈。宋太祖传位于弟,遂有烛影斧声,前元承统无序,国祚不足百年——兄弟叔侄如此,何况外人乎?人称唐虞禅让盛德之世,谁知又不是‘尧幽囚,舜野死(注21)’?”林新梓举杯啜茶,见江永神色微变,又继续说道,“择贤而立,何者为贤?多智者贤,每思谋朝夺政,力健者贤,常行篡逆逼宫。君权相继,近乎改朝换代。当是之时,虽欲令政恒民安,岂可得乎——江先生,您的意下如何?”

只是要逼他表态了。

江永揭开杯盖,在清香透亮的茶汤中看向自己。细小的茶毫浮浮沉沉,究竟有多少年了呢?他的声音缓缓落入回忆,变得低沉而渺远,“咸嘉十七年三月,臣随思宗前往天寿山谒陵……”

注15:引自明代沈榜《宛署杂记》。

注16:‘酒梅’轶事借鉴自汪曾祺《岁寒三友》。

注17:引自《诗经·大雅·荡之什·抑》,意为: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

注18:两句皆引自《宋史·赵普传》:(宋)太(河蟹)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注19:引自北宋文莹《湘山野录》: (太(河蟹)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一般认为这是赵匡胤在讽刺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也有人认为这是赵匡胤在借机敲打宰相。

注20:引自《尚书·商书·说命下》,意为:你应当教导我,使我志存高远。倘若我要做甜酒,你就是那酒曲;倘若我要做羹汤,你就是那盐和梅。你要多方面地培养我,训导我,不要厌弃我,我一定能按照你的教导去做。

注21:引自李白《远别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8章 尔惟盐梅(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