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77章 尔惟盐梅(二)

何处问长安 第77章 尔惟盐梅(二)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0:12 来源:文学城

“江南有李生者,出海十年乃还。或奇之曰:‘西夷荒蛮之地,物乏人稀,无如天(河蟹)朝,何去为?’李曰:‘公此言差矣,谙厄利亚比之天(河蟹)朝,虽文教有别,物产各异,然百姓安居,各有生理。李生此行眼界大开,所见所思,更将有利于吾国。’曰:‘今明主在位,众正盈朝,明治乱得失之道,谨吉凶祸福之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谙彼蕞尔小国,方圆不过吾之一省,立国不过六百余年,兵连祸结,战乱频仍,岂可借鉴乎?’曰:‘公之蔽甚矣!方今流寇逞凶于内,胡马躏蹋于外,罗刹北视,泰西南来,乃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坟典古籍,岂可用乎?唯是同时同代之国,遇同类同性之患,方可借其成功之策,解己燃眉之忧。’曰:‘有何类同?’曰:‘谙国以君王不明,致使奸臣窃太阿之柄,北地起叛乱之军。百姓受苛政暴敛之苦,贤良蒙幽囚碎首之难。忽有一人拔剑而起,除朝野之邪祟,济苍生以太平。’”曰:‘其人何以至此?’曰:‘一则上斩昏君,二则下顺民心,成此二者,则无往而不利。’曰:‘公其慎言!林氏得国三百余年,有引养引恬之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公口出狂言,心怀悖逆,殊非苟全保身之道!’曰:‘公请勿躁,听吾一言。溯上古之世,尧舜为君,则以一身之忧勤,授天下之利,释天下之害。后之为人君者不然,其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横征暴敛,草菅人命,愚民以忠孝礼教,使民如牛马犬羊,而犹称天命攸归,岂不惑哉?无如效法谙之克氏,举贤者为君,杜世袭之法。再祛魅朱子士绅之学,兴倡陆王日用之道。人无贵贱,凭良知而论善恶,权无承荫,以功绩而定高低,若如是,则苍生可济,天下可救!’……”

宅邸位于京郊,远离道路,罕有人至。积雪在夜色中勾勒出它的轮廓,让人能够看清那低矮的围墙,紧闭的大门和破损的石阶。檐下的风灯闪着幽微的光亮,把阶上的脚印照得水光粼粼,“脚印未被大雪覆盖,料是有人归府不久,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王秉忠一挥衣袖,便有一队内侍悄无声息地溜至围墙,很快消失在围墙投下的阴影中。两名锦衣卫蹑足跟上,羽毛一般飘过雪地,翻到墙的另外一侧。王秉忠不紧不慢地走上前去,积雪在他的脚下擦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如一道道催人警惕的信号。“一旦锦衣卫吹响口哨,立刻翻墙接应,”内侍们的脑海中同时响起了秉忠的交代,“等抓到人,塞嘴搜身,五花大绑,绝不许他们出任何意外!”

乌云飘至他的头顶,遮在残月前凝滞不动。风停雪住,万籁俱寂,宅邸的正门被突然从内推开,“轰隆”一声,宛若平地惊雷。王秉忠陡然一惊,还未出言呵斥,就见锦衣卫向他蹙眉走来,“王公公,出大事了——这幢宅子里的人都死光了。”

王秉忠顾不得提起衣摆,三步并作两步跨过台阶,向宅内闯去。

“一家五口,连着十六名下人、三条看门狗,全部被乱刀砍死,”王秉忠回忆自己看到的场景,面色更加苍白,“凶手并非专于此业,未曾将他们一刀毙命。家主乔万年被连砍十余刀,几乎身首异处。他的房间一片狼藉,书架倾翻,柜门大敞,值钱之物全被一扫而空。两个儿子与一干仆从死在后院,关节、肩头和手指有明显损伤,料是曾与凶手搏斗无疑,然而计穷力尽,终于罹难。就连平日盛放墨料的石槽,都被血泡了半满。他的妻女更是悲惨……”

“你不要说这些,只需告诉我,有没有抓到凶手?”

“我们顺着血脚印追至一处塘边,从中捞起全部赃物与两具尸体。根据脚印判断,他们便是屠灭乔家满门的凶手,而盗走金银珠宝,不过是他们设下的劫财杀人的障眼法而已。”

“可有嫌犯逃脱?”

“池塘周围没有别的脚印,服毒落水的两人便是此案的全部凶手,”秉忠笃定道,“定是有人得知我们的计划,提前采取了行动。干爹,厂卫里有内鬼!

陈公明将食指移至唇前,王秉忠会意,闭口退至一旁。房门很快被人叩响,一名内侍端举满盘银锞,喜气洋洋地跪到公明面前。

“模子绘得不错,让银作局依此倾(注11)‘八宝联春’两千锭,‘吉庆有余’一千五百锭,‘笔锭如意’及‘海棠’、‘梅花’各一千二百锭,再倾同样式的紫金锞各一百锭,务在年二十七前完成,以备皇爷恩赏之用,”陈公明将两枚银锞扔到内侍怀里,“赏你的,去吧。”

内侍朝他磕头道谢,出门时因为过于激动,被门槛绊出了三步之远。“小心点!”公明忍俊不禁地提醒道。他将一茶盘银锞向秉忠的方向一推,“把这些拿回去,和厂卫的兄弟们分了。”

秉忠仍是忧心忡忡,“孩儿担心厂卫中有人窃取情报,辜负干爹的信任,还破坏干爹的事情。”

“墙总要透风,防不住的,以后多加提防便是,”公明敛起笑容,“可有从乔府搜到什么,证明他们与妖书案有所瓜葛?”

“乔万年房间的地板下有一暗格,我在里面找到了这个,”秉忠从怀中取出块沾血的雕版,“余者已被乔万年尽数毁去,此物应是他为苟全性命或敲诈谋主而刻意保留,奈何多行不义,终难逃一死。”

“……曰:‘观今之世,力挽天河之士安在?’曰:‘远在天边,近在目前,内阁江元辅是也。’曰:‘谬哉子之言也。江公平白教,定西南,退虏兵,奉圣君明主以承嗣,系家国安危于一身,固今之诸葛、李纲,岂会有变天转日之心? ’曰:‘稽诸魏武、隋文、唐宗、宋祖,谁非外平内安、匡君辅国之臣,然一朝九锡加身,大势亦不可逆也。况天下治乱之数早定,一姓未有可坐三百年天下而不交乱运者,今江公拨乱反正、肇启新元,正合时宜。’曰:‘江公一人,安能尽得众心而变乱乎?’曰:‘林氏背民久矣,天心别有所注,人心别有所归,江公应天合人,得天下何难哉?况有赵氏控西南之险,诚意掌京畿之兵,手足典东南之政,黄氏扼海上之舟。今上虽称九五,然坐困京城,或起兵于外,或发难于内,勤王之师何由至焉?’曰:‘然则可济乎?’曰:‘必济。庸人倡议,人尚景从,而此数公皆人杰也,且复有江公居中执棋子,何谓无成?’或曰:‘朝臣独无言乎?’曰:‘利害交争,岂顾宪制,怀仁抱义,只受其毙。负图作宰之时,定归附苟全者多而顽愚授命者少也。’曰:‘然则子何以处此?’曰:‘天之所兴,不可废也;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余止听天耳,安能反天乎?’或人唯唯而退。”

陈公明接过刻版细细查看,血染的字模清晰可辨,只是由于长期浸墨而未曾歇版(注12),笔画变粗变胖,已不堪印。“果然是妖书刻版,乔万年罪不容诛,”陈公明怒道,“可恨有人比咱们更想他死,乱刀屠其满门之后,还要在暗中嘲笑我无能呢!”

“这位皇爷对东厂限制得厉害,偶有监管不到的地方,也不是干爹的错,”王秉忠宽慰道,“李秉义不是去徽州寻访锓刻妖书的工匠了么,看他能不能探到些有用的线索。”

“晚了,”陈公明重重叹了口气,“秉义八百里加急送回的消息,徽州那几名涉事的刻工,都再也开不了口了!”

数日之前,一本名为《泰西竑议》的薄册突然在京城出现。自宫门迄于衢巷,凡有阶槛处,皆有一书横置其上。区区千余字,以西夷政变斩杀君王起讲,推而论及本国,称大宣天数将终,江永合该膺期纂历、再造区夏。大放厥词之甚,读之令人骇愕。妖书很快呈至御前,林新梓龙颜大怒,立刻命厂卫及五城总捕衙门严行缉访。陈公明登门向翰林侍读沈容请教,得知查问的方向有二:一是此书版式粗陋,字迹潦草,非由正规书坊刻印,定是家坊私刻无疑,又因其独见于京师,案犯料应不远。二是京城周围书坊虽多,娴熟的刻工却很有限。他们常以地域、宗族为纽带组成团体,推一人总责招揽活计、调配工匠之事。由书中字形而推想他们使用工具的习惯,沈容认为这些刻工应来自徽州。陈公明迅速依据这两条线索展开追查,然而总有人抢先一步,潜在暗处赏玩厂卫一次又一次的铩羽而归。

“幕后主使手腕高明,便是江元辅都一筹莫展。”王秉忠说这句话的时候,江永正自囚内阁,等待黄鸣将最后一份自辩清白的奏章呈送京师。妖书出现后,纵然林新梓多番表达了对功臣尤其是江永的绝对信任,但谁都知道那是把悬在头顶的利刃。所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无论妖书提及的五人如何清者自清,忠者自忠,如今利刃已悬,面对君王的猜忌,奸佞的陷害,朝臣的侧目,百姓的疑惑……他们的处境注定会更加艰危。

陈公明冷笑一声,“他的手腕一点都不高明,但是足够疯狂。铁笼与枷锁能够困住猛虎,酷刑与拷问能够制服狐狸,但是对于在地下藏久了便瞎眼乱闯的老鼠,我们总需要多花些功夫。”

“就怕这老鼠待在社庙里,‘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注13)’,咱们一时奈何不得——干爹,若果真抓不到主谋,江元辅的官位及声望会否受到影响?”

“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要放弃。至于江公的利害得失——”茶杯磕在案上,陈公明斜睇了义子一眼,“那不是你现在该考虑的问题。”

妖书事件无疑为隆武元年的这个春天蒙上了一层阴翳,所关虽不甚大,却也着实恼人。黄冠在路上生了急病,兄长交托于他的自辩书转过新年才送抵京师。隆武帝在平台召见了他和江永,劝慰之语难免口惠而实不至,所幸天子未尝加罪,挥手将他们放出宫去。铅灰色的暗云压着人的头顶,大雪越下越大,将千步廊两侧的官署全装裹成一座挨着一座的银山,“恒之,你看这千重山!”一道久远的声音在江永的耳畔炸响,他蓦然停下脚步。

“江公,你怎么了?”一路沉默的黄冠开口关切道。

“无妨,”江永摇头,“某需至兵部查阅几份公文,暂且失陪,尚祈黄兄海涵。”

他与黄冠道别,茫无目的地走入这千万重山。

“千重山,万重山,万山阻我望乡关!”十三年前的万岁山上,林又清在江永面前把阑干拍遍,痛苦,不甘,绝望,悔恨,最后只化为一声声的哽咽,“世道羊肠多歧路,路尽途穷回头难!”

江永回府时夜色深沉,沈蔚已命人备好了饭菜,一家四口连同江泰、华安两家围坐在餐桌旁,热热闹闹地过了个迟来的新年。因为妖书之事,近半月来江府的门前颇为冷寂,谁都知晓江永是如何无辜,但谁也不敢直触君上的霉头——正因如此,父亲的困境才并没有影响江颢的好人缘。他的小院外单开了一扇侧门,正月里镇日清闲,便不是邀请好友们到家里玩乐,就是和江帆出府四处游逛。“上元节一过,就把你送到舅舅那里进学,”沈蔚嗔怪道,“还不赶紧收心读两天书,免得到了舅舅家,被表兄们全比下去。”

“啊,那我更应该趁着年没过完,和江帆抓紧工夫玩了!”

江颢的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沈蔚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把一瓣鱼肉夹到他的碗中。

“汤……汤……”一岁多的颐儿已经能从说出一些单字,她坐在爹爹怀中,眼睛盯着汤勺,急得身子扭来扭去。

“汤还有些烫,颐儿稍等一下可好?”江永加快了勺子舀动的频率,待碗里的热气消散些许,才舀出一勺鲜汤,放在唇边吹了吹,喂到女儿口中,“颢儿,‘玩乐’也要适度,有些事情,尽人力、听天命便可以了。”

不知父亲是如何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江颢面色一僵,随即讪讪笑道,“知道啦,爹爹。”

连日紧张的情绪早已令江永惫胃结肠,纵有盛宴在前,略吃两口便搁下竹箸。他本就因惹妻子心疼、辜负了她的心意而心怀歉疚,饭后沈容携十娘登门探望,江永又因与幕僚有前约、无法全程招待而更加无地自容。

“恒之,你不是还有公务需要处理?”匆匆与沈容他们打一照面后,沈蔚主动提及此事,“燕观和十娘都是自家人,岂会不能体谅。你快去忙吧,我陪兄嫂坐一会便是。”

“是啊,恒之,你的公务要紧。”沈容附和道。

“人事勿勿,日不暇给,不能晤语,愧?之极。尚祈舅兄在此多用些点心茶水,少减在下惭畏之情,”江永拱手再拜,转头看向沈蔚,软下话语央求道,“前厅这边就有劳夫人了。”

江永一向喜怒不形于色,但沈蔚自能寻出蛛丝马迹。如今见他将姿态放得如此之低,心下不禁一酸,“交给我,你快去吧。”

近世高官多养幕僚,可为出谋划策,可为跟班跑腿,可为清客帮闲。贤士遗野,一时衣食无着,只得拜于权门之下,或觉功名无望,则如汉时府臣,唐时藩官,只为主上展献才华——大宣国运日衰,由此可见一斑。

书房中,江永一面与幕僚们研判着当下的形势,一面煮酒烹茶,将先前欠下的春联、福字一一补写。

“一元二气三阳泰,四序五福**春。好联,好联,恒之送给在下吧?”

“幸得继贤兄青眼,还请惠存,”江永笑着放下毫笔,“江永书法拙陋,难登大雅之堂,待到明年春节,让颢儿来为大家掌笔。”

幕僚们都摸透了江永的性情。他不曾计较过自己的毁誉得失,却对膝下的一双儿女怜爱之至,若听得几句对他们的夸奖,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则不知要开心多久。于是大家都满声附和,房中沉闷的空气又被年中应有的喜悦驱散些许,唯在吹到景修儒处换来一声叹息,“依照目下形势,还不知明年此刻我等会在何处呢。”

景修儒之父从周曾是咸嘉年间的太常寺少卿,昔日晋军围攻京师,北都旦夕不保。从周因曾为晋王的首席谋士黄俟授业,自恨教徒无方,愧而投水自尽。城破之日,晋军在城中大肆烧杀掳掠,幸得景修儒倾力帮助,江永方能逃出危城,将咸嘉帝的遗诏送抵南都。林鸿涛做了龙床,首辅黄俟以两家交情与江永之事相要挟,逼修儒接受了新朝的任命。未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很快博仁率军破关南下,将孤立无援的江北纳入囊中。修儒携家眷仓皇出逃,舍弃北地的田产家业,历经万难方至江南。然而由于此前曾在林鸿涛的朝中为官,他访遍了父亲的门生故吏也不得一官半职。之后冯渊借“倒逆”之名大肆打压异己,京中动荡日甚一日,景修儒恐被殃及,复又西行,举家寄居于徽州的亲戚府中。未几江南再起风云,林又汲派太监四处征女,致使民间骚动不安,亲戚的女儿被内官带走,一家人凑齐三千两纹银方才求得释放。亲戚无力再收留修儒,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觍颜向已成为五省总督的江永求救。江永见信大惊,当即派人将他们接到湖广,碍于“投逆”之事,江永不便保举修儒为官,遂让他待在自己幕中,待遇却远超旁人。“妖书背后定有主使,未必是今上,却不违天子所想,”半生漂泊令景修儒对人心愈发洞察,“恒之权责近于宰丞,聘问幕僚,犹似开府设官,争不令其如芒在背?欲安天子之心,元辅非自伐羽翼不可。”

说话之时,江永又已连写了几张福字,待墨迹干后分与众人,“继贤兄不必担心,此事尚有转圜的余地,”他走下书案,与幕僚们同坐饮茶,“若果真需请大家出京暂避,某也会将去处安排妥帖,绝不会让诸位无从着落。”

沈蔚将兄长与十娘送出府门,回房时发现江永已经歪在躺椅上睡着了。他盖了一袭大氅,手中的《周易》滑落在地,距炭盆不过三寸之遥。沈蔚将书拾起放到案上,又悄声坐回丈夫身边,为他解下网巾,将尚未干透的头发一缕缕梳在脑后,“半月不见,怎么又白了不少?”她低声喃喃道。

“因为我老了嘛。”

“恒之,你醒了?”沈蔚拍拍他的面颊,不让他再次睡过去,“躺椅不舒服,去床上睡。”

“……你先去休息吧,我马上就过去。”

“恒之!”沈蔚又推了推他,江永忍俊不禁,彻底清醒过来,“好吧,我去床上睡,可是要听易安说个故事。”

“江恒之,你多大了?颢儿可是都不听睡前故事了。”

“彼此啊,易安,”江永为妻子揩去眼角泪痕,话语中半是玩笑半是怜惜,“怎么还跟颐儿一样,动不动就哭鼻子啊?”

“上古之时,山谷间盘踞着一条赤龙……”

“可以不是龙吗?”

“古有卧龙,今有梦龙,何况彼时未出五帝、不见三皇,众生均贵均贱,说龙有何不可?”

“好吧。”

沈蔚继续说道,“赤龙日则翱翔于天,夜则深潜于渊,张牙舞爪,盘旋宛转,生活好不快意。忽而一日天灾降临,三足乌失了阳精,无法点燃日轮,遂至山谷寻其助援。赤龙听罢,立即动身寻找热源。它访遍四海十洲的火山汤泉,所得依然远远不够。”

“那怎么办呢?”

“于是赤龙去向人间。气候酷寒,草木无法生长,百兽冻饿殆尽。又因粮食短缺,民间盗贼峰起,百姓无从聊生。街道上摆满了冻毙雪中的尸体,无人为之收殓。人们躲在屋内,封死门缝,关闭琐窗,全家围坐炭盆取暖——彼时木炭有价无市,短短一截便贵愈百金。寻常门户家资有限,不舍多添炭火,故而每至深夜,仍有大批百姓饥寒交迫而死。”

“而那盆中的火苗,正是赤龙所寻之物。它携强劲北风,悍然闯入门窗,每与人云,‘欲复日之光华,吾需尔盆中火’,即将炭火吞吃入腹。”

“存火燃髓,令赤龙苦不堪言。而火乃一家性命所系,凡人又岂许他轻易夺走?于是锄耰棘矜、谤毁恨怨,皆集于赤龙之身。此中固不少不解其志只怜己私者,然亦多知其名贵而欲加侵夺之盗贼,畏其凶相而暗中诋诽之懦夫。赤龙受此恶遇,遍体鳞伤,身心俱疲,终究不移其心,逞命遂志。”

沈蔚侧身看向江永,见他已经安然入睡。

“赤龙燃尽心髓,终于收集到足够火种。日轮复又点燃,由三足乌牵至中天,而赤龙……”沈蔚压低了声音。大难去矣,人间重获光明。赤龙功大却无人知晓,它耗尽一身心力,终于求仁得仁。旭日照亮最后一片昏天之时,赤龙盘起冷如寒冰的身体,陷入了永远的黑暗(注14)。

沈蔚的脸颊靠在江永肩头。她凝视他的侧颜,沧桑的,疲惫的,隐隐带着病容,忽然泪流满面。“而赤龙将人间赞誉一应推拒,复又回归山谷,”她改动了故事结局,“那里还住着它的妻子与一双儿女,从此一家团圆再不分离,长长久久地共享天伦之乐……”

一只手臂将她揽入怀中。沈蔚惊讶抬头,正与江永四目相对。“好。”他温声应道。昏黄的烛光映入他的眸中,宛如石上清澈的水流。

注11:倾:将金银熔化倒入模子里铸造的一种工艺。

注12:古时雕版刻书,由于上墨的刷子是用棕做的,不免会损坏版面,再加上木版长时间浸渍墨汁,笔画会变粗变胖,所以每印一二百张要“休息”,称为“歇版”。

注13:引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注14:故事改编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识字故事(4岁)》之《喷火龙》,震撼笔者二十余年的童话故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7章 尔惟盐梅(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