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51章 一傅众咻(一)

何处问长安 第51章 一傅众咻(一)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传言孝慈高皇后马氏母仪天下后仍不忘民间疾苦,常在宫闱亲行农耕。她命内侍收集四方瓜种,终于培育出皇朝最上品的西瓜。因见孝陵附近土质多沙性,最宜瓜果生长,马皇后又将瓜籽移种彼处,并将此瓜命名为“马陵瓜”。马陵瓜皮薄籽小,瓤红汁甜,实为消暑解热的佳品。然而此瓜只为皇家独享,即使大臣有幸得赐,也必须将瓜籽吐在指定的银盘里,绝不许在别处引种栽植。传闻曾有宫女冒险私藏瓜籽,还未出宫便被告发,身死之日,杖下的鲜血渗进瓜籽,种出瓤肉更加红艳的果实——然而传闻终究只会是传闻。

今时今日,两颗马陵瓜就浸在总督府的水井中。董齐靠在井壁旁,一面吟哦着“官绅借瓜消暑而忘酷日之烈,百姓无粮果腹而曝露田亩”的酸诗,一面拦着不让垂涎三尺的颢儿把身体往井中探得过深,目光却也一瞬不瞬地定在青翠的瓜皮上。直到前厅传来杂沓的脚步声,他才如梦初醒,急忙理平衣上的褶皱,起身行礼道,“见过江先生、华先生、岳先生。”

江永刚从武昌回到衡阳,仍是风尘仆仆的模样。他笑着冲董齐点头,问道,“你们见到马陵瓜了吗?”

“见到了!在井里呢!”颢儿抢先叫起来,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江永拍拍小儿脑顶,引颈向井口探看,“个头倒不算大,”他说,“朝廷一共赏赐了几颗?”

“回江先生的话,锦衣卫一共用冰鉴运来了十颗,两颗在井里,剩下的都搬到地窖里了。”

“派些人把这些瓜分送出去,两颗送到知府衙门,两颗送到许府,两颗送到赵府,一颗送到锦衣卫处,再从井里取一颗送到后宅,”江永安排道,“剩下的两颗,我们现在就分吃了吧。”

两颗个头最小的西瓜各被一刀剖开,清甜的汁水顺着刀刃流到案上。颢儿看爹爹给自己舀了满满一碗瓜瓤,接过小勺就迫不及待地吃下一大块。“唉,你慢一些,又没人跟你抢,”江永嗔怪道,“我看这瓜和街上卖的也没多少区别,哪就让你这么激动了?”

“朝廷赏的,总归不同,”岳维申有意逗他,“小公子,可知你吃的这一块便值上千两白银?”

颢儿“啊”地惊叫一声,立刻放下汤勺看向爹爹,不敢再吃一口。

江永见状忙安慰道,“别听岳叔叔的,他吓唬你呢,”他将颢儿从膝头放下,又伸手帮他理了理襟袖,“爹爹还有事,去找你娘和华伯母吧。”

颢儿乖巧地点点头,抱着碗小心翼翼地往后院走去。江永见小儿跨过门槛,方转头看向一面迷惑的董齐,“伯贤,等下吃完瓜,随我去书房一趟。”

“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是你的授业恩师?”

“是,董陈两家同居华亭,世代交好,家父自小便将董齐托付恩师,四书经史一应受于斯门,”董齐颔首,“恩师殷殷待我,谆谆诲我,学生不敢不以父事之。”

“我且问你,关于浙江新政及湖广战事,你同陈公说过多少?”

“啊,”董齐睁大眼睛,头脑飞速运转,“新政、战事关乎朝政大局,学生不敢稍有泄露。平日与恩师书信,也只是叙旧情、报平安而已——江先生,您一定要相信我!”

江永知董齐坦荡赤诚,必无阴险忌刻之心,只是担心他年少轻狂,言语间难免疏忽。陈子龙虽名列清流,其父却与薛青玄有同籍(注1)之谊。两人私交甚笃,曾不知陈是何立场。江永见董齐他诚惶诚恐地叩首明志,也不好继续拿乔,“我并无怪你之意,快快请起,”他将董齐虚扶而起,又递去最近的邸报,“令师所奏《自强之策疏》,不知你可读过?”

董齐连忙双手捧过,囫囵翻阅起来。

未过半晌,他将邸报放还江永面前,眸中迷惑更甚。

“人中(注2)言今日大宣外重内轻,强藩悍将跋扈僭拟,有尾大不掉之扰,而京营禁旅少经战阵,无抗虏御寇之力,谏议朝廷‘立重镇以为外藩,练舟师以为扼要,增禁旅以示居重’,以文字观之,并无不可,”江永解释道,“然而此论被薛青玄等人拿来大做文章,衮衮诸公不见敌人之悍勇,国势之衰弱,民力之未赡,偏在自己人身上费尽心机。内阁已发公函,先命绍兴、衡州、武昌及江北三镇各抽五一之兵入卫京师,以削地方之兵马,迎敌人之进犯也;再命总督府负担全省兵马粮饷,楚镇亦在其列,以弱地方之财物,予贼寇以空城也;又命湘兵急下荆州,光复四川,以耗地方之民力,亡湖广之将帅,兴北朝之战意,速东南之败亡也!祖逖赍志以殁,宗泽怀忿而终,今日江北再失,朝堂之上仍只有黄潜善、汪伯彦之流吗?”

重重砸向书案的手掌陡然收回,“抱歉,是我失态,”江永长叹一声,“伯贤,你帮我草拟一份奏疏。”

正感不安的董齐眼睛一亮,知道这是江永对他信任的表现,“是,江先生,我现在就做。”

“疏中请说明三点:一,湖湘战乱初平,各地残破,百姓疲困,维持现有兵马尚显勉强,实无余资供养楚镇;二,湖广乃四方交战之地,李翊、贺洵窥伺于北,都仁、文晖张势于东,全寿据蜀频频搅扰,此时抽兵无异于自毁长城;三,朝臣从未亲临军阵,谈兵只凭遥度,心图侥幸之功,身行掣肘之事。恳请皇上辨察内外,明鉴青史,莫以欺瞒、泄沓、狂妄之言而悠忽委靡、纵贼远飚,否则聚九州之铁亦不能铸此错者!”

“董齐全都记下了!”

“待你拟完章疏,立刻携之前往扬州。程公能联衔上奏最好,若他不愿,也务必请其暂缓交兵事宜,”江永又吩咐道,“你同他再说三点:楚镇及三镇兵马难以掌控,诏令虽下,必无响应。江永若抽兵北上,必成楚镇附庸,程公若自削势力,必被三镇挟持。彼时性命堪忧,岂有报国之门?此为一;浙江新政关乎家国出路,不可骤然中止。浙兵一去,通移署怀璧其罪,必遭税使之祸。海贸一乱,浙江省入不敷出,恐有民变之殃。今我大宣群敌环伺,若是腹心再乱,将来之事实不忍言,此为二;抽兵之事 由薛青玄一力操办,名为伸朝廷之威,控地方之势,实则借机铲除东林,行秦桧之专。若令他得逞,恐大宣正气荡然,民心尽丧,再无回天之日,此为三。”

泱泱华夏,浩浩中土,不过是君臣手中的那方锦帕,忧国恤民的针穿过去,门户私计的线再拉回来,一针针密织,一线线错落,绣出一副壮阔的万里河山。然而那些扭曲的图像,杂乱的纹理,和着指间的鲜血与风中的泥尘,正渔网蛛丝般笼罩在万里河山之后,一针针挑拨,一线线缠绕,凌乱至极,脏污至极,却一毫不可或缺。

董齐的脸上迷惘半消,代之以半分坚定的神色。江永目送董齐走出书房、庭院,走上宫前行廊般狭窄而漫长的道路,怅然对全程旁观的岳维申道,“崧翰,又是一代人啊。”

“既入总督幕中,便做不得朝廷纯臣,”岳维申道,“然未必不可做陶谦之刘备,郭威之柴荣。”

昔日陶谦败于曹操,忧愤弥留之际,托徐州于刘备;郭威开基后周,死时膝下无子,立柴荣以为嗣。岳维申举此两例,既是在劝江永速下革故鼎新之决心,立足西南肇启新元,又是在提醒他江颢年纪太轻,恐难继承功业,宜另选年富力器者以为副贰——岳维申分明是看清了江永先接受再思考的习惯,偏将所有难以启齿的话一说到底。

“崧翰,你又来了,”江永的眉间拧成“川”字,“我已当众立誓,此生不做逆臣。此誓非关清誉,实出真心,为何你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

“总督,这并不是试探。建康已将利刀架至贤兄颈侧,此时不作决断,更待何时!朝堂之颓废,官场之污浊,民间之困苦,阁下还未看清吗?扬州之凡庸,三镇之凶残,武昌之混乱,阁下又可交结何人?”

“你只需谈对武昌的——”人生路口浓云蔽目,江永急需一远见卓识之人为他拨云解惑,那人本该是岳维申,可偏又不能是岳维申。此人已抱定抛弃大宣另立门户之意,所建之言偏正难料。一念及此,江永止住发问,“罢了,你先退下吧,容我好生想想。”

岳维申并未争辩,躬身一揖便离开了。

对于岳维申此人,江永恼恨其志,却又实在怜爱其才。

当初许翊文在府上摆席设宴,特地要将维申引荐给他。衡州最高的两位长官在亭中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许知府面色渐沉,烹出的茶水愈发寡淡,前去催请的家丁相往于道,带回的却总是失望的讯息。江永心中生出不满,正要起身告辞,恰见满身风尘的岳维申姗姗来迟,“启禀府台,学生今日去县中督办投柜(注3)事宜,连遇三起较大纠纷,处理起来耗时甚巨,”他跪在许翊文面前,“秋税征收事关民生大计,学生不敢有一毫怠慢,故而来迟,恳请府台恕罪!”

见他是因公务耽搁,知府脸色稍霁,“崧翰公忠体国,殊为难得,”他先为维申美言几句,继而又训斥道,“但总督今日特来见你,崧翰理应暂搁公务速来拜见,岂可本末倒置、令人空等?崧翰,还不快向总督请罪?”

岳维申从鼻中哼出一声,“府台此言差矣,谷者,民生死之大司也,财者,民生死之枢机也,岂能有片刻疏忽?”他转头看向江永,“此岂夺民口中之食而填显贵欲壑之人哉?”

许翊文被惊得险些跳起来,“岳崧翰,你在胡说什么?满口荒唐,出言不逊,还不立刻给江总督跪下!”

“无妨,”江永也在打量这位身着玄色长衫却皎如临风玉树的青年,月影在他眸中摇曳,照得他愈发狷狂不驯,“不知相公何处此言?”

“江总督在浙江推行新政,名曰‘摊丁入亩,以田课税’,实则放任富户豪绅兼并土地,赁民以耕而役之,”岳维申道,“强豪尚与墨吏猾胥勾结逋税,贫者已挈儿负老流离失所——公将一切责之田亩,田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注4)!”

许翊文红润的面色陡然煞白,随即又涨得通红,“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家国大事,岂容你信口置喙!总督,这——”

“许知府,可否许在下与岳相公单独一叙?”

“啊,是。”许翊文当即清走侍奉之人,自己也行礼告退。他满腹忧惧地走出角亭,临退前仍不忘向岳维申飞去一记提醒的凶光,而岳维申却像是没有察觉,他一瞬不瞬地审视着江永,如同在观察一枚承载了千年悲欣的玉璧。

岳维申一直在寻找这枚玉璧,正如华夏每到生死存亡之际,必会有一群人去搜索、追逐、争夺、藏匿这枚玉璧。它的身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却不仅仅关乎天命——它是世上唯一可称为奇迹的玄物,有形而无形,受之者可令一沦亡之国重生复兴,一将死文明拨弦再振。无相而有相,发源齐鲁的剔透魂灵蜿蜒流遍每一寸热土,延续千年而未断绝。那枚玉璧便被温养在其中,被潺潺流水雕琢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骨来。

岳维申如一名经验老道的古物藏家,用审慎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的这枚玉璧。他故作莽撞地反指敲击,那枚玉璧却没有任何回响,只是一如既往地发出柔光。

“江总督,”他又一躬身作揖,“不知您有何事见教?”

对方悠悠饮尽凉茶,将茶盏往几上轻轻一磕,“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的声音清亮如环佩之鸣,“还请岳相公教我,如何才能致理安民?”

“首先当以司法,然非大宣之律法。大宣之法以诘盗之刑施于百姓,夹踝拶指,民何辜而糜血肉于公堂。大宣之吏凡有官身即置刑具,如鸷鸟猛兽,携刑具之爪牙以快怒张威,而索升斗铢累之得。诚应另立刑法,使训盗之械不上庶民,执法之官专司刑狱,倡仁义礼智于天下,绳道义法度于官勋,则何愁不能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其次当以军队,然非大宣之兵马。大宣之兵以杂犯流徒充之,生性奸宄,无惜廉耻,岂有全民保庐之心!大宣之将久见诮于文臣,无忠君报国之志,少经术法律之学。今出为屏藩,搜刮民财,谋夺私利,曾无止境,使此等兵将御侮抗敌,可乎?诚应另行兵制,使民间有志行者得荣名而为兵,朝中文武并于一涂之道,合大臣宪邦之用以交重,则何愁不能揆文奋武,再造太平!”

“最终当以政治,然非大宣之君臣。大宣之君昏聩失德、师心自用,五代未见明主。大宣之臣奢淫肆欲、蠹国殃民,无人以青史人心为念。诚应破旧立新、重臻郅治,使贵贱穷通无根而有节,上位者不以一心夺千万人之心,下位者不因索食而为探丸啸伏之奸。而今时已极敝,政已极非,非破旧立新不可匡国济世。纵观天下,可移权而平天之倾者,舍江公其谁!”

玉璧在他不断的敲击下终于闪出寒光,“乙酉年会试时惊现《论大宣之必亡》一文,难道出自阁下之手?”

岳维申以为自己振铎而无人应,落榜之后也曾失落良久,哪里知晓这篇檄文差点掀起巨浪,“正是拙作。”

“当初我便不该毁尔答卷,任尔继续妖言惑众!”

第一次见面闹得不欢而散,但江永又着实想再去见此人第二面。岳维申让他想起负天下骂名而惨死的座师,细想也知有太多不同。独夫之心,涓寺之祸,杨光中同他谈过,贪官之暴,饥民之恶,从政多年,也不由他不懂得。然而座师如高树之广荫,在风摇雨撼中为他擎起一方庇护,维申却像突隙之烟火,恨不能以身作引而焚尽画栋雕梁,因惧力有不及,还要拉他一道赴火。江永官至五省总督,早悟道德礼教之缥缈无稽,却知破败残损的神像终究是神像,芸芸众生参拜在前,猝然毁之必将血流漂杵——然而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若无人拼上性命去将那铁屋子破开一个出口,匍匐在木胎泥塑脚下的众生都要活活憋死不成?

众目昏昏的浊世之中,岳维申的清醒如同锋利的刀刃,江永明知可能被划得遍体鳞伤,却还想伸手向那柄凶器靠近。

昔日为请华安出山,江永特地择其外出之时登门拜谒,只为让一直避而不见的华安不得不依礼回访。一因同乡之谊,二因相谈恳切,事后华安并未计较。然而岳维申绝非华安那般的忠厚老者,若故技重施,难免弄巧成拙。推敲之际,江永收到了赵府寿宴的请帖。当他携礼登门为赵伯父祝寿时,恰见岳维申赫然在席。

席间江永忙于应付四方寒暄,并无功夫与岳维申私谈,应赵瞻之邀与赵府的女眷子侄相见后,回到前厅时寿宴已罢。月辉洒落之处,唯见狼藉的杯盘与清寂的独影。他向伯父告辞,偏被赵煜阳用他爹爹的遗物勾住,只好答应在赵府留宿。赵略曾经的书房中,江永正沉浸于故友的笔迹长久追怀,门枢忽而一响,墙壁映现一道微胖的身影。

“岳相公,是你。”

“见过江总督,”岳维申向他抱拳行礼,“夜深路遥,维申难以归家,只得在府上稍事逗留。不知总督可否容我一晚?”

“江永亦是留客,岂敢出拒贵人?快快请进!”他吩咐门外的侍女再寻来一床被褥,回房时见维申正盯着桌上摊开的书册,轻笑道,“某竟不知,《噩梦》一书的作者正是岳相公。”

“总督以为如何?”

“某在东瀛时,伯韬兄曾将此文抄录于副启中随信寄往,”江永道,“疏忽十年,白云苍狗。今日再次拜读,感触与启发益深。如有机缘,在下愿与阁下扺掌详谈——岳相公,岳相公?”

岳维申被江永从怔愣中唤醒,凄凄予以一笑,“我一直以为此书早被赵兄销毁,”他说起近十年前的往事,“当时《噩梦》终稿方成,我求赵兄为拙作作序。未料赵兄自开封寄来回信,极言此书狂悖至极,不宜付梓,并警告我若敢执意刊刻,他便要向家父告发,断我求学赶考之资。”

“实则伯韬对此书评价甚高,之所以严辞劝阻,正因惧尔文章不容于时而引火烧身。”

“那江兄呢,江兄作何评价?”

“与其说是狂人所作之狂文,莫说是痴人所录之痴语,”江永在眸中交织敬重与悲悯的光芒,“江永入仕廿年有余,论此爱国如家、仁民如亲之心迹,则远愧不如君啊。”

短短的一句话,几乎要将维申催下泪来,“痴人吗,弟的确算是吧,”他胸中翻动着澎湃的心潮,于多年冷眼与讥刺中酿下的愤懑在这一瞬间雪释冰销,“正因弟仍沉醉于太平盛世的过往、执着于物阜民丰的妄念,才会觉得眼前之黑幕这般难耐。眼下虎兕出柙入关,豺狼麇集殿陛,恶寇刁民月侵我华夏之血肉,昏君奸宦日损我华夏之根骨。弟有心学赵元辅大破常格、整理河山,却也知仕途漫漫,时不我与,如今只愿遇得明主,竭尽毕生心力,助他拨乱反正、重开天地!”

“不知贤弟可曾寻到此人?”

“那便要问问江总督,”岳维申的目光热切而坚毅,如两枚璀璨星石直直砸进江永的双眸,“您认为我寻到此人了吗?”

注1:指同年中进士。

注2:陈子龙字人中。

注3:赋税征银过程中的一道环节,百姓将生产的本色实物,如粮食、桑丝、手工产品等换成白银后,交至官府以充税款,期间往往会出现官吏低估白银成色、在天平或银秤上的法马上做手脚、柜头私吞白银等恶**件。

注4:引自王夫之《噩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一傅众咻(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