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48章 五日京兆(一)

何处问长安 第48章 五日京兆(一)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江永在城头听了一夜鼓声。

战斗已至最后时刻,没有哪方再顾惜炮火、武器甚至人命。箭簇在滑泻与升翔中交击,鲜血在涌动与凝滞中放凉。官兵迎着呼啸的飞石缒城而下,瞬间淹入山洪般倾泻的敌潮。成排的佛朗机炮不断吐出弹丸,将匪军中帐死死扼在山顶。刀枪催疾寒风,号鼓震落霜晨,待最后一蓬火焰拉开天幕,遍地的残肢断臂间,五花大绑的丁之航被拖到江永眼前。

丁之航拥有任何人看见都会觉得是文弱书生的容貌与身形,清隽,忧郁,修长,瘦削,他像一只待宰的羔羊跪在江永面前,细荏的脖颈从浸血的长衫中钻出,在风中微微发颤。

“抬起头来。”江永道。

这是江总督第一次端详自己的首位一生之敌,在那张不可方物的美人皮相上,他看到了杜聪的奸巧、薛青玄狡黠以及冯渊的阴鸷。他也说不清如此识人的道理何在,但他无比相信,的确存在一些妖诡的气质,在内外合力地将王朝往深渊里拉。

江永走下城阶时,街上的狂欢还未结束。骤然而至的胜利一扫先前的死闷,如沸的欢呼与乐声迅速席卷全城。总督的轿前没有鸣锣开道,只是笨拙地在熙攘的人群间蠕动。江永在发烧,头脑昏沉,四肢无力,嘈杂的声响在耳廓黏成一团,轰轰隆隆,听来仍像是未息的炮火与厮杀。他努力扯大帘缝,看见人们的脸——青白的,通红的,枯黄的脸,全都凿刻下深重的饥饿与寒凉。

长沙城偏下起了雪。

他醒来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江永感觉全身的每根骨头都像被酸水泡过一遭,疲惫与忧虑坠得它们咯咯作响。床边的江流见兄长苏醒,俯身朝他的额头探去,“太好了,已经不烧了。”

“什么时辰了?”

“刚过戌时二刻,”江流将他小心扶靠在床头,“你一天都没进食了,先喝些粥吧?”

江永“嗯”了一声,就着递来的汤勺咽下一口稀粥,“眼下军情如何?”

“双方伤亡人数正在统计,不过粗略算来,逃走的匪兵应不足千人——胡游击和立本兄已带人出城追击,兄长就放心吧。”

“但愿如此,”江永道,“你把董齐叫过来,我有事和他说。”

在包围长沙之时,丁之航曾富有远见地命卢妙先率军西渡湘江,扼守橘子沙洲。胡豫与李立本追击败军,立足未稳便遇伏兵,导致折损无数人马,而周围部队竟无一救援。好在胡李二人久历战阵,识局知机,迅速觉察敌人布阵的缺漏,合力将匪军击溃。卢妙先率百余护卫拼死突围,一路乘船西窜,及至岳州,又与当地渔民内外勾结,联合起兵举事。胡李二人追到时,岳州守军已作鸟兽散,卢妙先在洞庭湖上承继教主之位,誓要攻克荆楚,南下长江,以大宣之覆灭为先主报仇。短短数日,其麾下已聚千人之众,几于覆灭的安养军死灰复燃。

最后是一场寒风救了江永。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未结冰的洞庭湖在一夜之间完全冻结。坚冰深厚数尺,可行上千士兵,舟楫冻于河岸,匪军无以为能。新募的安养军多为渔民,失了行船水战的优势,陆战实力差官军远甚。于是两军的决战变成单方面的屠杀,血水融冰,浮尸百里,天为之暗,水为之滞。在他们身后,是满街相枕的洞胸、折胫、身首异处之人,是色彩纷呈的血浸、浊流、雪覆之地。屠城者已死多日,城中火仍未扑灭。空中烟结如雾,腥风刺鼻,落下的雪也变成黑色。

腊月十四日,最后一支匪军被官军歼灭,为祸五年有余的白教之乱终告平定。

岳州战事一平,所有的援军都来了。

有声称借道南下,扫清丁贼余党的,实则是为了趁虚而入,搜刮民脂民膏;有谎称周边闻警,出兵潜越城界的,实则是为了浑水摸鱼,扩大势力范围,还有人暗中上下打点,欲凭个人背景在剿灭白教的功绩中分一杯羹,江永一一回绝。他只为远道而来的官兵提供半天食宿,时辰一到便擂鼓送客。如是几番,自觉惭怍的将帅皆引兵回返,只有一支军队进城驻扎,原因无他,只因他们的主帅是湖广巡抚何曾。

何曾是咸嘉二年进士,与江永同居一榜。然其为人既虚且圆,一身厚黑本领,半生逢源功夫,所谋与赵略、江永及周绪不同,故彼此甚少走动。待江永回朝后重翻邸报,才忆起这位同科已官至江西布政史。辛巳之变后,杨光中囚禁咸嘉帝于内宫,留都官员欲推举监国暂摄大政。何曾看准时机投往薛青玄门下,并在林又汲登基后平步青云,晋为一省巡抚。湖广巡抚的治所位于武昌,与掌握楚镇八十万大军的宁南伯胡元秉同处一地。胡元秉与东林复社交好,一向不满薛青玄与冯渊在朝堂呼风唤雨、倒行逆施。何曾虽为薛门弟子,却凭如簧巧舌与如海金银在武昌八面见光,与元秉相处倒也融洽。他此番领三千亲兵南下,大有弃守荆楚、移驻长沙之意。叶落知秋,看来军中紧缺的火药全都堆在了朝堂之上,只待一粒火星,便可令相争至死不休的朋党同归于尽。

叛军的覆灭并未改善江永的处境。当初白教连战连捷、势如破竹,朝中皆以湖广不可保全。薛青玄荐江永为五省总督,既为调虎离山,将亲信陈珪安插浙江,亦为弭谤遂非,示百姓朝廷不弃之意——一位壮烈殉国的位极之臣将是对即将沦陷的湖广最后的交代,而他正可以将战败之责全部推给逝者,继续躺在阿堵物与温柔乡中醉生梦死。直到苍劲的胡风吹息太庙的香火,汹涌的江水灌入宣室的銮殿,他再如翱翔蓬蒿之间而腹犹果然的斥鷃,自得且从容地接受灭亡。

但是江永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湖广转危为安,挂名的总督成为了真正的封疆——虽然五省之中仅有湖广及一半的四川尚在大宣境内,然其治所地处西南,远离庙堂,可从权主张者远胜京畿,且湖广、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于南京有凌胁之势。使江永久居于彼,犹如悬利刃于头顶,令他昼夜不安。薛青玄有心鸟尽弓藏,而心有戚戚者绝非元辅一人。江永为三军请赏的章疏还未送抵京城,弹劾江永的题奏已如雪片般飞进通政司,经内廷宦官之手呈至御前。劾奏的事由五花八门:有追究江永但守城池、避战不出的,有检举他鱼肉缙绅、强征民财的,有问责他布兵失措、任贼别走的,有切让他救援迟缓、损伤百姓的……然而千万性命都不值吉王一人,虽然京中众口纷纭,然而林同焕还是以一死掩藏了皮囊下的部分腐臭,分明换得一些虚假的同情来。朝廷向长沙派来两拨监察御史,只问王府,不问旁人,后来锦衣卫也到了,他们又将城池里外翻找一遍,就连总督府也不例外。依官场惯例,江永已向朝廷上书请辞总督之位,并以待罪之身移居陋室。虽对外声称只处理必要公务,但仍是柴扉难掩,宾客不绝。锦衣卫频频登门查访,见其劳碌如斯却不改谦抑之性,心中好感更甚,并未多加刁难。

西汉宣帝时张敞任京兆尹达九年之久,安民禁盗,政绩斐然。而后光禄勋杨恽受谗被诛,党友等比皆免,张敞一向与恽厚善,故亦在弹劾之列。当其时,张敞派遣贼捕掾絮舜调查一桩案件,舜以为张敞职位将免,不肯为他尽心效力。他对前来劝诫的人道,“吾对张公贡献诸多,如今他不过只能再做五日京兆尹,又有何案可查?”

张敞因之大怒,竟命人将絮舜逮捕入狱,冬日未尽便致其死事(注1)。同样是五日京兆,江永既无其争竞之心,亦无其雷霆手段,每日周旋于比絮舜还要倨傲的公袍之间,所履者薄冰,所临者深渊,保全自己尚不可得,对于无所顾忌的占巢之鸠则更是无能为力——平定白教后援军陆续撤离,驻守长沙的只剩下千余湘兵及八百余浙兵。自江永离职待罪,何曾主政长沙,谬乱之事便层出不穷:先是冬衣、军饷之发放不合人意——朝廷恩赏未下,江永先从江西总督袁攸处暂借两千棉衣、三千白银。衣、饷入城之后,何曾竟先发予随他南下的亲兵。众人义愤填膺,几要引发暴(河蟹)乱,所幸南京犒赏及时派发,堪堪稳住军心。其后又有湘兵与浙兵的反目成仇——人皆有亲同排异之心,然历经三月的同生共死,双方早已结下深厚友谊。分明是何曾持心不正,先以乡勇之饷不由官府负担而苛待浙兵,又因江永之处境艰难而对他们肆意轻侮——若非江永出言劝阻,恐怕浙兵早已直捣抚衙、酿成大祸。更为甚者,何曾竟强行中止城墙及城中设施的修复,将大批百姓迁去重建王府——三月围城,百姓尚未从饥寒交迫中完全恢复,重建家园亦多为自愿参与。何曾不问青红皂白地将他们强行征派,活计繁重不说,报酬还少得可怜。巡抚衙门如此虐待百姓,无非是想在御史和锦衣卫面前博得恭奉宗亲的美名……昔日絮舜将死,张敞遣主簿讯问絮舜,“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奈何江永身处禁闭,就连与何曾同归于尽都不可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大信再丧于长沙。最后还是锦衣卫忍无可忍,在何曾请示是否要处斩偷盗王府财物的百姓时横眉冷对,才令一干谄媚小人悻悻作罢。

对于江永而言,有两项他至死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浙兵——他们都是自己的同乡,跟随他出生入死、忍饥挨饿,如今又因他遭人冷眼、饱受苛待。江永心中极为过意不去,就算在劫难逃,或返乡务农,或编入别军,他也要为他们的生计谋划清楚。二是百姓——何曾将湖广巡抚的治所迁至长沙后,百姓需要供养县衙、知府衙门、巡抚衙门、总督衙门四座官府及一座吉王宫,哀哀生民犹如蚉蟁负山,重荷之下苦不堪言。江永本有意将总督府迁往他处,如今总督之位不保,倒可省却不少心力,只是担心来日新官下车,又苦苍生数年——若是趁这“五日”抓紧迁府,便能为长沙再留一善政,可是问题在于,究竟迁往何处呢?

恰在此时,一封来自衡州的公函解了江永燃眉之急。衡州知府许翊文称附近屡有山匪出没,恳请江总督派兵前往助剿,所需粮饷则皆由府衙负担。信中还盛赞江公博闻卓识,学究天人,特代石鼓书院请他前往讲学,还说如果他要携幕僚同往,书院无有不扫榻相迎之理。如此一来,浙兵与总督府的困境皆迎刃而解。江永只觉天无绝人之路,不禁拊掌浩叹。待他叹过,庆幸过,将相关事宜安排下去,方提笔给许知府回信。他一面推敲词句,一面垂眸细思:他与许翊文素昧平生,何以得其出手相救?赵瞻、赵煜阳虽在衡州,但被江永牵连,时刻处于监视之下,不可能在知府面前为他说项。许翊文其人,江永早有耳闻,或者说此人仕途蹭蹬,官场无人不晓——许翊文久羁衡州,十八年未能考满,细推其过,则非为无人荐剡,即是钱粮未完,个中虽有隐情,然其疏远同僚,办事不力,由此可见一般。

许翊文的背后站的是哪位高人?江永心下好奇,于是在信的末尾添上一句“言不尽意,亟盼面聆教诲”。

“是江永派你来的?”

薛府的书房中,董齐推手作揖,“回元辅,江先生使董齐献俘京师,特命学生拜访薛公,请教面圣之道。”

“我看拜访是假,求救是真,”薛青玄好整以暇地捧起茶盏,轻笑一声,“江恒之擅杀宗亲,命在顷刻,老夫区区末臣,如何活他性命?”

“吉王之事非如元辅所说,其实——”

薛青玄打断他的话,“无人不知吉王死由,你又何必蒙骗老夫?”

“董齐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分欺瞒!”董齐察觉他言语中的不快,急声辩驳道,“当夜江先生奉密旨问罪吉王,吉王见大事已泄,竟连夜起兵。然因举事仓促,预备不周,长沙官兵将之迅速镇压,吉王亦畏罪自刎。其后江先生驻兵王府以扫清叛逆,虽有拆墙卸木、应急城防之事,然而后宫备受卫护、府中妃嫔及宫人皆毫发无伤。江先生还上书朝廷,求陛下怜恤世子孤弱,不以父罪牵连,仍使其袭继亲王——以上诸般,还请元辅明鉴!”

薛青玄见董齐对个中关窍一无所知,确非有心隐瞒,心下不由少舒,反诘道,“江恒之果有密旨乎?”

“千真万确!”

“证据何在?”

“有崔巡按弹状为证!”

“崔无恙吗?如今他的墓木已拱,说的话也死无对证了,”薛青玄道,“半年前教匪围攻长沙,知府蔡锦因求饷之事与吉王生隙,被王府老吏置于死地。崔无恙解救密友不得,亲往京城弹劾贵胄,为示激切之情,竟以头触陛,死于殿前——此事伯贤可有耳闻?”

董齐诚实地摇了摇头,随即迅速明白过来——朝廷既已决意将此事压下,又怎会在吉王面前旧事重提?他稳住心神,故作镇定地回应道,“陛下心中记挂的是九州万方,想必不会为一人之生死而致万民之怨恚。”

“董伯贤,你还是不懂啊!”薛青玄长叹一声,“此天下乃林氏之天下,群臣仅是任其使役之奴仆,兵勇无非凭其鞭策牛马,百姓不过受其摆布之蝼蚁。由此而论,岂有用牛马蝼蚁换人的道理?”

短短一句话,传进董齐耳中却不啻以重锤暴击颅骨。他被透彻心扉的寒意冰冻在原地,半晌不能一言。

薛青玄有心点拨一二,“不过人各有别,事各有异,于今上而言,何物不可加以交易?”

董齐恍然大悟,拱手道,“启禀元辅,董齐除将贼首押至京师外,还受江先生所托,欲献吉王所敛之财物于陛前——此为抄检王府之账册,”他见薛青玄伸手接过,又继续道,“此乃逆贼赃物,无朝廷旨意,江先生一毫不敢稍取。及至战事少平,即遣将士输往京城,路上一刻不曾耽搁。”

薛青玄阖上账册,漫不经心地问道,“合计多少银钱?”

“折合白银约五百万两。”

“就这些吗?”

董齐会意,上前一步,小声道,“另有两百万两已运往贵阳,以为江先生之酬答。”贵州贵阳,乃薛青玄之故乡。

然而薛青玄似乎并未买账,“就这些吗?”

董齐在质问中如坠云雾,只能硬生生解释道,“吉王府虽历百年,敛财无数,然咸嘉年间长沙城破,王府积储损失大半,如今确乎只剩这些银两。”

“就这些吗?”

董齐愈发不解,索性沉默以对。

薛青玄将账册随手放下,从书案后缓缓转出,“老夫有心交好恒之,数月前曾派家仆拜访余姚,却在江府门前吃了闭门羹,”他的语气颇为不悦,“如今江永身处危困,倒想起临时抱佛脚来。区区二百万两白银,就想请我冒险相救吗?”

董齐总算明白过来。江先生远赴湖广平叛,薛府遣人入浙示好,他们定是将谒礼置得极厚、排场铺得极大,生怕旁人看不出薛江二人关系匪浅。而以沈蔚之蕙质兰心,定也看出薛青玄贪功搏名的心思,遂有意避而不见。薛青玄沉浮官场半生,诋议多于令名,对清流的疏远早已司空见惯,岂会为了区区自尊拒绝百万白银?他装出一副不忿的神情,无非是通告董齐,两百万酬答还不够罢了。

注1:引自《汉书·张敞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五日京兆(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