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47章 足覆荆棘(四)

何处问长安 第47章 足覆荆棘(四)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挥舞的马鞭是那根长长的竹竿,交击的刀棍是那声悠长的口哨,家鸭们原本在扯着嗓子乱喊一通、摇着尾巴仓惶奔逃,如今又都老老实实地聚拢起来,战战兢兢地挪到城下。城楼上响起一片引弓拉弦的“吱吱”声,箭头反射灼目的阳光,照清他们神情的痛苦、疲惫与绝望。

“不许再往前走,不然我们就放箭了!”有士兵大声威胁到。赵瞻握紧双拳,一瞬不瞬地紧盯城下,却见那百十名可怜的鸭子“扑通”几声全部跪下,“求总督老爷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吧,”他们趴在地上嚎啕大哭,“那些土匪让我们劝您开城投降,他们保证不杀一人。不然他们就会杀了我们,而且还要屠尽长沙!”

赵瞻凑到江永身边,将湘南方言转译为官话说给兄长听。江永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你问问他们,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被抓住的?”

“他们大半来自乡间,在教匪搜山掠村的时候被抓住,其余的则是南方沦陷后逃难的百姓,没能安全进城,一并被赶到这里,”赵瞻道,“教匪已砍杀绝大多数难民,只留下他们给我们带话,我们若不应,他们就会被乱箭射杀。”

城下哭声震天,赵瞻还在转达他们的诉求,但江永已不再关注。城是不可能献的,难民也绝不能杀。然而若他们成为匪徒的犬马、家奴、挡箭牌,这箭到底要不要放?放,则丧民心,动军心,不放,则长敌焰,损己力,实在是进亦难,退亦难,绝无两全之法。江永绷紧了全身上下的每根经脉,只听董齐在耳边高声疾呼,“江先生,城中是将士们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一旦开门迎贼,何异于纵虎狼入羊群,彼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生死全系于他人之手,秋毫无犯之诺岂能作数!江先生,万不可犹豫啊!”

回应他的仍是波澜不惊的声音,“李立本呢,让他把抓到的奸细带上来。”

董齐明白江先生守城之意已决,当下点头称是。然而一想到城下的百姓将因此命丧黄泉,心底如坠千斤。待他艰难地走下城梯,满脸已是冷汗涔涔。

一开始被丢下城头的是十几颗血肉模糊的头颅,颈下刀口平整,眼睛还未闭牢。随后是被肢解的手、脚、臂、腿、躯干,甚至于手指、脚趾、心肺、肝肠……难民被扑面而来的血气咽住哭声,全身筛糠般颤抖。他们惊恐的眼神与屠宰场的牲畜无异,而瘦骨嶙峋的脊背之后,则是更加贪酷、更加残暴、更加躁狂的猎人!鲜血淋漓的酷刑很快在敌军中引起极大骚动,一时间人喊马嘶,行阵凌乱。如雨箭矢蔽天而来,城头的弓弦亦嗡嗡作响,四散而逃的难民全被利箭贯穿,倒下的尸体划出一条界线,无数匪徒倒在其后,叠成一座座山丘。殷红的河水从山上流下,漂起弓箭刀棍。一轮互射过后,双方弓弩尽绝,教匪再次朝城墙发起冲锋。他们身扛木板,手持工具向城墙冲去。滚木礌石砸在桌案上嘭嘭作响,不时有断木裂骨、惊叫惨嘶之声从城下传来,但铁钎木刺仍不断插进砖缝,带出尘土。但有砖石脱离,便是数十人争抢,只因那一块城砖可在领众(注7)处换三两白银。城墙后有长沙军民屏息以待,一俟敌人打开缺口,立刻用土包砖木填塞……吉王府的太湖石与楠木柱都扔了下去,继之以灰瓶(注8)与热粥,滚滚热浪自城下腾起,惊呼声随即化为震彻天地的凄号——然而他们注定要痛苦的死在此处,无数弓弩已经指向他们的后背,任何回头逃跑的人都被无情射杀。守城之战从正午一直打到夜幕完全降临,直到灯火高悬,兵戈声息,江永才松开紧握剑鞘的左手,领江泰、董齐一行人走下城楼。

依战前定下的规矩,一垛当守以一兵,若遇伤亡,需有人立刻顶替。一日激战之后,南门城上的守兵已更换几轮,阵亡及重伤的士兵被抬进城中,尚能行动的伤员经过简单包扎,如今正靠在城垛后修整。江永走过不绝如缕的呻吟,躬身同他们稍作交谈,又见几名百姓将煮好的饭菜送上城头。走在最前的应是店中掌柜,一看到江永,立刻跪到他面前,“草民陈邦福叩见总督老爷!”

“快请起,”江永虚扶一把,又问道,“今日城上是贵店供饭?”

陈邦福点头哈腰,“回老爷的话,正是小店。”

“吃的都是什么,让本官看看。”

“是,”陈邦福忙叫手下揭开盖子,将准备的饭菜摆到灯光下,“衙门规定各家挨号送饭,白天两顿饭,夜送一顿粥。小的为各位兵爷备了米饭和熟菜小菜,总督请看——”

江永俯身察看,满意地点点头,“尔等纯良忠愤,踊跃急公,江永在此多谢了,”他拱手致意,“还请先为伤员分发饭食,本官还要巡城,便不多奉陪了。”

“煜阳,来此作甚?”

正因登城不得而急得团团转的赵煜阳忙迎上前去,“恒之叔叔,”他恭敬地向江永作揖行礼,“我……我来找二叔,他还在城上吗?”

“仲远尚在协助知县安排值守,估计你一时半刻见不到他,”江永招呼道,“走吧,随我去巡城。”

煜阳点头称是,忽又斟酌着开口,“恒之叔叔……”

“怎么了?”

“恒之叔叔,您能否也许我登城作战啊?侄儿射艺武功尚能拿得出手,论杀敌报国,一点也不会比民兵差……”

“总督府令,城中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男子需轮流上城随官兵御敌。你还未满十四,不在征召之列。”

“可……”

“煜阳,打仗不是儿戏,岂可凡事随你心意?”江永面色微沉,“城中有百事亟需料理,尔等学子尽可张榜宣传以安抚民心、担水砍柴以照顾老弱、挖土运石以协助城防,何必以弱搏强,为力所不及之事——煜阳,我所指非你一人。长沙千余学子,固有力能扛鼎、射艺超卓之人,然若为他们开此特例,我又如何劝阻其余少年意气用事、争相效仿?”

略感失望的赵煜阳瓮声瓮气地应了声好,随江永沿城墙巡察。不远处挖有深四尺许的大坑,一口大缸深埋其间,缸中卧着一名老人,听到地面的响动,猛然坐起身,“是江总督吧?”他抬起头,灰白的瞳仁不映寸光。道是瞽者听力奇佳,今特被请来此地,正为监听城外贼军的动静。

“正是,老伯,您辛苦了——唉,您不必上来,我就在这说几句话,”江永蹲在缸边,探头朝里问道,“老伯,您能听见外面挖地道的声音吗?”

“两丈之内没有问题,只是白天仗打得厉害,我整个耳朵被灌得嗡嗡直响,到时就听不清锄土的声音了,”老人答道,“那些人狡猾得很,晚上不挖地道,就怕他们用打仗做掩护,在白天偷偷地挖。江总督,您要多多提防啊。”

“放心吧老伯,我立刻安排人手,一定把城墙守好,”江永向老伯做出保证,双手按膝便要起身。他终日焦劳,米水未进,骤然起身不由头晕目眩。赵煜阳见他神色有异,连忙伸手去扶,“恒之叔叔,您还好吗?”

“我还好,多谢,”江永怜爱地看向故友之子,“煜阳,刚刚老伯所说,你听清了吗?”

“听清了!”

“那此事我就正式交托于你,你可还有什么顾虑?”

“没有!”赵煜阳的声音掺上一丝兴奋,“恒之叔叔放心,煜阳保证完成任务!”

江永在心中叹了句“小鬼难缠”,用力拍了拍他的肩头,“随我去铁匠铺,先看看炮弹和兵器锻造得如何,再让师傅给你挑几件趁手的工具。”

城外的火烛自南郊一路铺至东郊,集密宛如倒注的星河。待夜色更浓,风声更紧,灯火明暗之间,人声本应将息,却见更多的火光自官道陆续涌来。天亮时分,长沙已被团团包围,好似一座千疮百孔的孤舟,苦苦颠簸在急浪之上。

听闻攻城不利,连夜驰援的是“安养国定西王、大司马”刘远,他的部队驻扎在城南妙高峰上,不等友军列好阵势,便已率先对南门发起猛攻。如潮士兵自峰顶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向南门压去。附近的安养军将领见状,立刻派遣人马策应。长沙城头万箭齐发,依然无法阻挡连绵扑来的云梯。一排一排的士兵登梯而上,皆被滚木礌石砸回地面。偶有侥幸攀上城墙,立刻被人杀死,抛于城下。更有一人跳入垛口,瞬间引来众多守军,那人挥舞大刀连续砍翻数人,终于力竭,被对手寻出破绽,一□□穿了胸膛……木石用尽,守军又将烧开的桐油泼下城头,而后抛下点燃的草束,陷攻城的安养兵于一片汹涌的火海。城下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不消多时,又化为令人作呕的焦臭味袅袅上升。

“江先生,这里太危险了,还是进城避一避吧,”正说话间,董齐突然蹲下身子,堪堪躲过一支利箭,“若不然,去东、西、北门巡视也好。先生身系一城安稳,一旦发生不测,又有谁可胜任守城之责?”

江永屹立城头,丝毫不为所动。

“江先生!您——”

“刘远亲至前沿阵地督战,距城门已不到一里,”江永放下望远镜,“亲自送上的人头,本官岂有不收之礼?炮手何在——”

一名矮个子小兵伏低身子匆匆跑来,“炮兵曹有禄拜见江总督!”

南门上摆放着城中唯一可用的两门火炮,终昨日之激战,城上一炮未发。因之,刘远认定长沙缺少炮弹,列炮于兹不过虚张声势,于是前移军帐,大竖王旗,曾无顾及之心。见主帅亲临战阵,安养军果然大感振奋,在齐鸣的战鼓声中,众人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守城官兵见敌人如此拼命,攻战节奏竟也凌乱起来。江永拉过曹有禄,指着刘远大声道,“能看清那个穿白衣,戴白帽(注9)的人吗?”

“能!”

“那人就是贼帅刘远,”江永道,“我们只造了三发炮弹,全部对准他轰!”

战争持续有时,双方皆损失惨重。城下浓烟滚滚,尸横遍地,城上亦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火箭射上城墙,将装满桐油的铁桶瞬间引燃,近旁的守军被烈焰吞噬,惨叫声随炽火向东西迅速蔓延。城上登时乱作一片,守兵连忙运水救援,又放几人登上城楼。刘远以为得手,趾高气扬之际,忽见一枚炮弹自城头飞下,呼啸着朝他袭来。刘远躲闪不及,眼睁睁看着半尺之外腾起漫天尘土,震天的轰鸣摧毁了他的听感,令他一时怔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曹有禄不等铁炮复位,又跑至另一垛口,将填弹完毕的红夷大炮对准满是脏污的白衣——

半刻钟后,城下传来主帅阵亡的痛呼声,贼军立时大乱,即将涌上城头的潮水顷刻退去。守军趁机歼灭来敌,稳住阵脚。曹有禄又将最后一枚炮弹打出,炸死炸伤一大片动作稍缓的匪兵。与此同时,黄道门开启,高树榆与胡豫率军出城掩杀。终于得到喘息的城头守军一面伸头观望,一面摆手欢呼,兴致勃勃有如观舞看戏,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如丧考妣、仓皇逃窜安养军,他们在士气正旺的宣军面前且战且退,退回营垒时已是十不存一。

“定南王”刘远身死,安养军群龙无首,只能暂且停战。妙高峰上草草搭起法堂,一连三日经声不绝。“尊卑殊异,至死不可消泯,他们还妄谈什么普度众生,”赵瞻将山上的闹剧尽收眼底,“刘远身陨是一把火,士兵战死亦是一把火,然而前者设堂置龛,有人诵经鸣钹,后者天地为棺,与人累骨道旁,可怜这些无定骨,终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江永浅叹辄止,“刘远阵亡的消息应已传回中军,想来丁之航不日便会赶来报仇。届时大军压境,以长沙之疲累,又当如何?”

妙高峰上,禅师诵完经文,掷下手中火把。滚滚浓烟穿透堂顶直插云端,落下时,便成了长沙的第一场雪。

长沙被围两月有余,到了十月中旬,天气已反常得极寒无比。人们走在路上,仿佛能听到空气冻裂的声响。零落的雪片纷扬飘下,尚未触地便已消失无踪。于是街角可见冻毙的饿殍,城门可见僵直的士兵,道路可见呆木的夫役,便是最生龙活虎的孩子与最意气风发的学子也在北风面前低眉垂首,平日嬉戏打闹与高谈阔论的声音都被牢牢凝结……面对越来越多的伤亡与越来越少的物资,恐慌、无助与绝望的气氛在城中蔓延开来。赵煜阳不由想起五年前陷入重围的开封城——一样的天灾**,一样的饥寒交迫,一样的锐挫望绝,就连长官的消瘦与疲惫也是一样,只是这次从父亲换作了恒之叔叔。

“听闻昨夜有一家六口欲从东门缒城逃跑,被守兵及时擒获。反抗之男子死于枪下,其老母妻儿投于狱中,老人哭嚎半宿,亦在牢中气绝身亡。”

寒风吹得火堆一阵扑缩,赵煜阳下意识地拢紧衣袖,“永固兄是否以为量刑太重?然而丧乱之际,民心思变,势必束之以猛。正如子产所言,‘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注10)’。江总督严惩逃亡之徒,既为守有形之城,又为守无形之城。故而某以为,杀一儆百,无可厚非。”

“然而情势至此,固守待援果能济事否?”被唤作“永固兄”的生员韦坚辩道,“长沙被围三月,独以城中八千将士及百姓抵御十万虎狼,不见一兵来救。听闻南京已命宁南侯胡元秉及湖广巡抚耿扩速调人马救援,二人迫于压力各遣三千官兵,却仅沿途观望,毫无开战之心——最近一支援兵正驻扎湘潭,距此不到一百里,江总督催其速赴前线,然而主帅却虚与委蛇,迟迟不动。如今外援既绝,内饷将尽,总督扼人于孤城之中,岂为安城保民之上策?”

“四面皆被围困,百姓欲寻生路,无非投降一途。彼时城外愈强,城内愈弱,长沙城必将危矣,”闻此丧气之言,赵煜阳当下挂起脸,“这些轶事秘闻,永固兄又是从何处知晓?”

“实不相瞒,家叔乃长沙县丞,较寻常百姓所知为多,故日日忧思,夜夜嗟叹,昨晚更是系绳于树下,若非堂弟及时察知,家叔必已缢死矣,”韦坚兀自感叹道,“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有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注11),何尝不是修明升平之国,海晏河清之世?奈何生逢乱世,此皆不可望及之虚愿耳。”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因有尔等愚民自矜之官,才有城外杀官叛法之民,”煜阳心情大坏,偏要句句反驳,“事到临头,令叔不以官长之身求索对敌之策,反以小儿女之心期期艾艾、顾影自怜,果为真丈夫哉?”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一声巨响。霎时火光冲天,砖砂四溅,赵煜阳知是敌方穴地炸城,连忙组织守军填堵缺口,却又听得另一阵爆响,待扫开眼前尘土,只见上前的士兵已在轰炸中尸首全无。城墙倾塌数丈,如潮凶兽如见堤坝之决口,皆自各方奔涌而来。赵煜阳的头脑在停滞一瞬后开始飞速运转,这里是西门,非北门之城高池深,非南门之场地开阔,非东门之人口密集,既无足兵,亦无纵深,本是最不可能展开战斗的地方,然而世事无常,上天偏令它成了攻守胜败的枢机所在。

“煜阳,如今该——”

煜阳握紧手中的鸟铳,他一时慌乱丢了火绳,然其六七尺长的枪管仍是极为趁手的兵器。“大家肩负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绝不可放盗匪入城!”他望向满脸惊恐的众人,大声喊道,“大家随我来!”说罢,便只身穿过浓烟锁住的城墙缺口,义无反顾地向敌军冲去。

脸色煞白的韦坚也弯腰捡了根焦黑的柴火,不自觉地尾随煜阳而去。

在他们身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召,他们纷纷举起手上的武器,高喊着冲杀的口号向敌人迎去。这是一支太过单薄的队伍,包括了在连环爆炸后只剩三分之一的守军,为数不多的老弱残兵,文弱儒雅的学生和安分守己百姓,可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填补了残缺的城墙,让这座摇摇欲坠的城池没有在下一刻倾塌。

“煜阳,你可还好?”

赵煜阳回到城中时,那团在肺腑间翻滚火焰仿佛熄了,肩背的疼痛迅速裹了上来。第一次战斗,他受的伤不大不小,江泰前后瞧着,见赵小公子的前胸后背各有一片青紫。最严重的则是肩上的砍伤,那柄朴刀入肉尤深,好在没有伤到胛骨,鲜血不断浸出包扎的棉布,顺着手臂划出触目惊心的血痕。

“煜阳没事,多谢江泰叔叔关心!”赵煜阳咧嘴一笑,脸颊上的伤口又裂开了,“还请江泰叔叔代我向恒之叔叔说明,煜阳已无大碍,请恒之叔叔放心。”

“大爷听说城墙被破,小公子出城迎敌,当即便从城东往西门赶。行至半途接到敌人撤退、小公子回城的消息,才转身回府,派我来这里看看,”江泰叹了口气,“总督府门外聚集了许多百姓,他们都在请愿,求大爷早些开城投降呢。”

“什么?”煜阳猛然站起,暴起的疼痛令他倒吸一口凉气,“长沙万万不能投降!”

“长沙万万不能投降!”江永站在总督府门前,拱手向众人说到,“诸位父老乡亲,你们可知献城会是什么下场?此前他们攻克永安,城中家家被掳,户户被屠,而后他们打下道州,街上更是尸上堆尸,血流成河——长沙收留了不少来自道州、彬州的幸存者,他们可以证实在下所言。诸位既知晓匪徒的残暴本性,却还求江永开城投降,难道就不担心被屠杀满城吗?”

“然而如今城中空虚,米粮稻豆已涨价十倍有余,每日皆有冻馁饿毙之人,阁下岂不见耶?”一道苍老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老儒拨开众人上前,在江永面前微微一揖,“江总督,趁如今双方对峙胜负未分,何妨遣使同对方讲和。彼得攻城扩地之功,君得保存全城之名,各得其宜,岂不美哉?”

“阁下只见一门一户之利好,却不识一朝一国之安危,于儒者之名实有亏也,”江永面沉如铁,立于赞和的浪潮中,“诸位应知,我们在城中忍受饥寒,丁之航在城外更为饥疲劳苦。一旦放之入城,他们能到何处就食?我们在城上击毙匪徒上万,早已结下不解之仇,若将城门敞开,他们将向何人报复?丁之航其志甚大,若得长沙,必图荆楚,彼时他们置船造炮,锻兵寻马,又到何处劫财?”

“本官已收到浙、赣方面消息,两省巡抚派遣火器营及水师开赴长沙,不日便将到达,”见门前议论声暂息,江永又高声道,“请大家再坚持数日!待长沙之困结束,本官必将上奏朝廷,为全城百姓请赏!”

退去的浪潮又再次涌起,很少有人还在相信这些安抚之语了。

“江总督,您给个准话,援兵什么时候会到啊?”

“应就在这几日间——”江永话音未落,城外突然传来密集的炮声。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他们奔跑,相撞,踩踏,叫嚷,嘶吼,哭嚎,每个人都沉浸在末日即将到来的恐惧中,绞碎的空气发出爆裂的声响,却只有一声——一声便足以让大家安静下来。众人停下动作,将目光聚集于枪口处飞起的白烟。

江永将鸟铳递还卫兵,面色仍旧沉静,声音中却难掩喜悦,“大家不要慌乱。这个炮声不来自红夷炮,也不来自火炮,而是火器营配备的佛郎机炮——援军来了,长沙城有救了!”

“老天爷,可算到了,”江流揩去额上汗水,将一路辛劳全部化作对匪兵的无比仇恨,“围住妙高峰,照准山头轰!端掉中军帐,活捉丁之航!”

注7:此处借用明清时期西大乘教、闻香教等秘密教派的组织形式:由教主统率若干“总引”,一个总引领导若干“房”,房是以地区划分的,但不同于行政区划,大概以教徒多寡、基层组织多寡来划分。统率“房”的教头称“头行”,一个总引一般领导六个头行。总引是和教主直接联系的人。“房”以下称“枝杆”,头目叫“头续”,头续管若干个“领众”,领众相同于现代的小组长。这样,各级教职的次序是:教主——总引——头行——头续——领众——教徒。

注8:古代战具。一种装有石灰的瓶,用以临阵击敌,使敌不能张目。

注9:弥勒信徒或弥勒教的一个显著标志是衣冠尚白。

注10:引自《左传· 昭公二十年》之《子产论政宽猛》。

注11:引自明代宋濂《新雨山房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7章 足覆荆棘(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