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34章 萑蒲伏莽(二)

何处问长安 第34章 萑蒲伏莽(二)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百姓纷纷走上街道。

引车卖浆之小民,儒冠襕衫之诸生,总角垂髫之儿女拥挤街道两旁,他们摩肩接踵、骂声不绝,如决堤的大潮涌向谢家的宅院。谢家的僮仆尝试阻拦,从颐指气使、好言相劝至低声下气、苦苦哀求,却完全无法抵御百姓积压许久的忿意——拳头、扇柄、棍棒、砖块一齐向他们掷来,曾经狗仗人势的豪仆也只有夹起尾巴仓皇躲蹿。他们逃回院中、紧闭大门,雇集打行看守家中各处,从墙上泼出粪溺企图驱散人群。门外有一二矫健少年趁乱爬上屋顶,揭下瓦砾向内投掷,又接过围观百姓递来的砖石,将院中的门道全数打破……相持之时,不知是谁拿来两卷油芦席,少年接过用火点着,直接将门面房引燃。漫缓的火苗被西风吹进茶厅后陡然增大,兴奋的人群冲入火中,有的将台桌厨椅投入烈焰以助火势,有的则搜罗抢劫金银财物。火趁风威,回环缭绕,无不炽焰,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密室幽房、财库积储尽数付之一炬(注6)。火势又蔓延到左邻右舍,众人救火无力,很快整条街都陷于火海。

徐承业与江永站在县衙门口,望着头顶那块如烧红铁板的天。火舌与黑烟相互裹挟,在夜幕中升腾、抖动、翻滚、碰撞。不止一样事物在声嘶力竭地吼叫,热浪扑面而来,江永忽地想起城破时的北京,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徐承业面色苍白,“恒之兄,这……这可如何是好?”

“衙里能派去救火的都派去了,请求调兵的信件也已发出,目下我们已无事可为,”燃烧的同庆楼矗立于穹顶之下,火光映得江永面颊分外滚烫,“只祈望火势能快速得到控制,莫要侵入别的街道。”

“大爷,大爷,”江泰的声音由远及近,“我见到小姐、小小姐和万姑爷他们了,万家损失了不少财富,所幸人员未有伤亡。华先生正准备接他们回乡下避难,马车就停在万府后门,大爷要一起走吗? ”

“城中大乱至此,我如何脱身?”江永摇摇头,“你们赶紧出城吧。若是夫人问起,便说我在县衙一切安好。”

江泰明白自家大爷的性格,也不再劝,点头又跑远了。

人们在火影里奔走。钱庄、当铺、金银器店最先遭到了抢掠,未过多时,街上所有的店铺都被砸开了门板。男女老少一窝蜂似的涌进去,人挤着人,人搡着人,人踩着人,人攀着人,柜台全是人,地窖全是人,仓库全是人,房间全是人,全都红着眼,全都哑着嗓,全都扯着腿,全都拼着命。他们如蝗虫过境,无论金银珠宝还是柴米油盐皆被贪婪地纳入囊中。呼啸的风声伴着他们呼朋引伴、去而复返,炙热的烈焰化为欢庆的篝火。派来维持秩序的皂隶也加入了抢掠的大军,甚至比百姓更加狂暴,他们手持棍棒站在巷口,喝住满脸喜色的路人,迫着人们将口袋与衣服放下,若遇反抗,便毫无顾忌地厮打在一起,直到头破血流也不肯罢休……

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到了次日清晨,整条民乐街都化为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焦糊的气味,几处白烟从倾塌的木瓦下冒出,随即被寒冷的晨风吹散,像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烧了一家钱庄、几间店铺,损失虽然不小,但还算能够填补,”冷清的街道两旁,焦木残瓦堆成一座又一座坟头。沈蔚简单查看了家中的损失,安慰江永道,“一来,当初为了经营方便,我已将多数店铺移至南京、安庆、桐城等地,有幸躲开了这场浩劫,二来,为了救你出狱,我和二弟也已将余姚的大半门面出售,剩下的铺面规模都不算大。”

几处屋舍没有倒塌,门窗却尽被烧毁,留下巨大的、可怕的黑洞,江永朝里望去,只见一片片焦糊。他长叹一声,“先有乡宦压迫平民,后有贫者抢劫富户。余姚乃圣人之故乡(注7)、天下之文薮,如今竟风俗浇薄至此! ”

“恒之需当承认,天下礼崩乐坏久矣,”沈蔚幽幽说道,“大宣立国三百年至今,已是君不君,臣不臣,官不官,民不民,究其根本,不在于一夫之罪,而在于独夫之罪,不在于奸佞在朝,而在于奸佞满朝,不在于无人倡儒学,而在于无人信儒学,不在于百姓之不能教,而在于百姓之不能活。”

妻子鲜少品评国事,偶尔将远见卓识流露一二,便足以令江永心折神摇。他缓了神色,声音也柔和下来,“还请易安教我。”

“太(河蟹)祖定家法祖训以绳后世,观其所言,皆以天下奉养一家耳。而后继之君无不视天下为私产,视百官如奴仆,视万民如刍狗,虽圣明之主犹多有劳民逞私之事,而昏聩之君从未生畏天爱民之心。武宗嬉游无度,而国政日以坏,世宗沉迷仙道,而官场日以浊,神宗贪财如命,而民间日以乱,至于天启、咸嘉之时,中原之沦丧已无可挽回。目下大宣仅剩半壁,今上仍穷奢极欲、宠佞惰政,于百姓劳苦、江山倾危毫不用心——纵观年来人事变迁,便知败亡非一人之罪,乃天下任一人予取予夺之必然。”

江永携妻子行至一僻静无人处,坐在焦柱间洗耳恭听。

“皇朝以儒经取士,书生以五常自期,天子以律法治世,百姓以尊奉苟全。然世宗拒考孝庙,以廷杖恫吓群臣,自损礼教之基,天子曲法乱政,生杀皆凭喜乐,自贱国法之体。当此之世,臣如何为,官如何做,民如何存?”沈蔚不愿沾染污垢,只是站在江永身边,“为臣者不从于德,不顺于法,独以君主之好恶决定行否,以君主之宠厌裁夺进退。于其僚属,则非属同党,即为仇雠,终日党同伐异、争斗不休,不论是非、对错,只论利弊、亲疏。昔严分宜盗窃威福、戕害善类,却能固宠持位近二十年。胡梅林公虽为严党,然其平定倭患、稳定东南,功勋何其卓著!最终因党争被牵连庾毙,又何其冤屈?至于天启……”

“至于天启一朝,人主昏聩、阉竖擅权,则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之事更难枚举,”江永替妻子将不忍论及的部分补上,“盖因君子君子志在天下国家,而不在一己,行必直道,言必正论,往往不忤人主,则忤贵近,不忤当路,则忤时俗。小人志在一己,而不在天下国家,所行所言,皆取悦之道。用其所以取忤者,其得志鲜矣;用其所以取悦者,其不得志亦鲜矣。熹庙不烛察而堤防小人,故小人难退,不主张而覆护君子,故君子难进。”

“这是南宋太常少卿罗点进孝宗之言,千秋至理,果真振聋发聩。”

“这样的臣,自然做不成好官,邀宠献媚耳,贪财好利耳,下倨上恭耳,盘剥搜刮耳,”江永叹道,“遇此贪暴之官,百姓安能宁居?”

“庙宇倾颓,佛像蒙尘,自不会有人继续参拜, ”沈蔚总结道,“神明因信众而存在,若遭唾弃,便只是泥胎塑像罢了。”

明净的秋阳将二人隔绝在狼藉的街道与岁月之外,江永长久地凝望着妻子,不禁回忆起初次见面的光景。光阴流转,斯人依旧,他微微勾起嘴角,将当年初闻西学后的感慨再道一遍,“大小姐玄鉴深远,江永愧不及也。”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叶老近来安泰否?”

“家中罹难、子孙不肖,老儿徒有康健何益,恨不得顷刻就死!”

“叶老福寿无疆,何必作此激愤之语?”谢勉上前搀住叶老的胳臂,凑在老人耳边低声问道,“令婿江易之乃阁老亲弟,不知可曾探到些许消息?”

“你说什么?”叶老耳背,谢勉不得不提高声量重复多遍,站在县衙仪门内的乡宦们闻听此言纷纷拥上,很快将谢、叶二人团团围住,你一眼我一语,目中皆闪烁着的焦灼的光芒。

“一个白面秀才,一个伴食宰相,能有什么消息?”叶老总算听清问话,冷哼一声道,“老夫一家到乡下江宅避难,江恒之却躲进四明山中,非但不来探望,就连书信也不回一封。我让小儿叶鸿亲往山中问询,他竟也避而不见!”

“看来江恒之誓要作壁上观了。”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嘛,”人群中传来阴阳怪气的嗤笑,“不谙明哲保身之道,如何登阁拜相?为了那虚名微禄,自是连姻亲同袍都顾不得了。”

“阎王不问,小鬼却难缠,近来常有衙役往田间市肆调查勘验,与家中下人多起冲突。学生去县衙申诉数次,徐县令只说是局势紧张,官府例行巡防,”又一位年轻人插话进来,“他们将韩业的尸体开棺带走,仵作牛二也被连夜叫到衙中,至今未曾放回……看来徐弘基是铁了心与我等作对了!今日将我们召集一堂,不知他意欲何为?”

“卢贤侄稍安勿躁,”谢勉宽慰道,“徐弘基治县不利激起民变,以致刁民聚啸山林、良善罹遭火劫,如今便是有心抚绥,也是于事无补了。”

“民乐街惨遭焚毁,倡乱者落草为寇,即使追究县令责任,各家损失又由谁赔偿?今全浙大乱,郑滔又打着白教分房的旗号……”卢亨话未说完,忽听仪门外传来清亮的锣响。大家引颈而视,惊见一台大轿在仪门前缓缓落下。拥在轿周的数十卫护均着红纻丝纱罗衣,分明京中缇骑的打扮。为首的飞鱼服毕恭毕敬地掀起门帘,江永点头致意,走下软轿,款步来到众人面前,青衣角带,眉目烨然。

“今邀诸君到此一聚,实是有要事相商,帖中所陈未详,尚祈各位海涵,”县衙迎宾馆中,稳坐主位的江永将一封信函展示在众人面前,谢勉看清字迹,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江永瞥去一眼,又道,“薛元辅将此信与委任公文一并交付在下,着某全权处理。江永隐居守丧,本不应过问此事,奈何乡梓不宁、京中重托,这才不得不与诸位见上一面。”

“江阁老墨绖出山,移孝作忠,真乃余姚之福,百姓之福啊!”“是啊,是啊,阁老果为江家之宝树,乡梓之芝兰……”

江永摆手打断座中奉承,神色冷峻地望向谢勉,“谢公去信元辅,指斥徐县令包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他用食指点点信封,“江永实不知此三罪何意,谢公可否为学生解释一二?”

同僚之谊常如梦幻泡影,但利益交换总是信而有证。且不论薛青玄与江永二人在压制冯渊之事上的一致立场,便是当初江永保薛湛高中会元、以门生之礼相待,青玄授徐承业余姚县令之职以为报答,徐县令的地位便是不容撼动的。乡宦们自觉在朝根基深固,误以为初入官场的徐承业与宦途坎坷的江永不堪一击,实在是大错特错。谢勉面色不豫,正想申辩一二,却听江永冷哼一声,“满纸荒唐,可笑至极!弘基包庇奸民,而奸民无立锥之地,鱼肉搢绅,而搢绅得万贯家财。县中单弱困苦无能之人不能以言自达,尔等代其自伐,财力辩智有余之人善为说辞,遂因私意惑乱群听。朱指挥使——”

“在。”久立座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向江永抱拳行礼。

“此前请你们帮忙调查郑滔一案,不知有何发现?”

朱壮心领神会地从袖中取出一张供状,“回阁老,我等昨日夜审牛二,得其口供一张。牛二直言谢家许他二十两白银,要求他在通详文书和仵作甘结上阴作伪证……”

“一派胡言!”谢勉的长子谢时清大声抗辩,“你们深文周纳、屈打成招!”

“镇抚司办案,也是黄口小儿能够置喙的吗?”

谢时清被朱壮投来的眼刀骇住,一时悚惶口不能言。

“可曾重新勘验尸体?”江永自顾看完供状,又问道。

朱壮又从袖中取出一沓文卷。

“这么说来,郑滔确系过失杀人了?”

朱壮点头回应。

官场之事常透着诡异,劣绅欺压平民,固然能捏造事实、谋取私利,镇抚司亦无明镜高悬,严刑逼供、伪造供状之事也比比皆是。二者结论抵牾,若让旁人观之,恐怕难辨真伪。

而真伪最无意义,高位者所言总是事实。

江永从徐承业处将当日的堂审记录与锦衣卫的审讯结论归在一处,放进崭新的信封中,封上已书五字——“薛元辅勋启”。

一众乡绅登时变了脸色。

江永视若无睹,继续用不见起伏的声音叙述道,“皇上对浙江之乱至为关切,特派缇骑协助调查。既然两份供状皆称粮商垄断物价、韩业寻衅滋事在先,郑滔之罪便需再议。至于诸君状告奸民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我等也需查个源头出来。”

“民乐街残墟尚在,屯山贼寨未清,各家皆遭刁民搜掠,谢宅更是被洗劫一空——证据历历在目,安有深究之需?”

“百姓不满官绅,竟至大闹县衙、查抄宦宅。民怨之深,令人胆寒,如何没有深究的必要?”江永反问,“我已从京中调来黄册、鱼鳞图册,县衙司吏亦将白册(注8)、案宗交出,只需稍作比较,便知尔等可曾隐匿户籍、侵夺良田、纵仆伤人、欺男霸女……”

“江阁老何须相逼至此?”发须尽白的叶老用拐杖将地面敲得“咚咚”作响。他惊讶于江永会如此不留情面,竟愿自绝于士大夫之林,“郑滔之事,不过是一二劣仆自作主张肆意妄为。如今韩业已死,若要追究主家管教不严之过,我等毫无怨言。阁老又何必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呢?”

“叶老以为垄断粮价是小题、街道焚毁是小题,还是百姓落草是小题?”江永横眉冷对,“白教叛贼席卷浙东,绍、宁、台(注9)均无兵勇可供调派,若不查出原委予以根治,如何镇抚地方以报朝廷?”

“就算戮尽满县士绅,阁老便能宁靖余姚吗?”

“此乃在下之责,非尔等所能过问。”

一股不容分说的威压自四面袭来,座中的乡宦面面相觑,竟不知要如何再辩了。

“以某之见,余姚乱局至此,实非几家几姓一时之过,乃赋役积累莫返之害,”江永又道,“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征之。银、力二差既并入两税,未几杂役仍复纷然。而后边境日棘,万历五百余万辽饷,咸嘉三百余万剿饷、七百余万练饷又并入于两税。南渡以来,外患益深,地力不修,兵额倍广,供亿烦多,朝中蠲免之辞有名无实,催缴预征之旨屡下府县。税额之积累至此,万民何得生理?从寇为乱,非在题中乎(注10)?”

非归因于乡宦,而归因于税政,这是江永明明白白地要放他们一马。座中之人听罢,皆长舒一口气。卢家家主、卢亨之父卢桓拱手拜道,“阁老能够体察民情、深明大义,我等幸何如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江南赋役不清、飞派朦胧、火耗(注11)太虚,兼之朝中显贵侵牟多贪,纵有直(注12)、浙财富之区,粤、滇山海之利,国库犹不能自给,而民间财力已竭——目下余姚深陷困境,不知阁老可有振衰起溺之法?”

江永一面漫不经心地听着他们抱怨,一面垂首将袖上的皱褶一一抚平。

注6:剧情参考自明代佚名所作《民抄董宦事实》。

注7:此处的“圣人”指明朝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心学创始人王守仁。

注8:白册是明代地方政府编造的征派赋役的簿册。明初国家编造赋役黄册,作为征派赋役的依据。但是赋役黄册在编造的过程中,编造人员常与官吏串通舞弊,私自涂改捏造,致使人户、田地和实际大多不符,不能作为赋役征派的依据,黄册因此不起作用。为此,地方官吏为赋役征派的需要,常另编一册作赋役征派的依据。因是私编,不报户部,故名白册,亦称“实征黄册”、“赋役白册”。

注9:绍、宁、台指绍兴、宁波、台州,均属浙东地区。

注10:相关陈述参考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及钱海岳《南明史》,即“黄宗羲定理”: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注11:火耗: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即归官员。

注12:指南直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萑蒲伏莽(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