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29章 天地不仁(四)

何处问长安 第29章 天地不仁(四)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2:42 来源:文学城

以灭敌之心行政争之事,大抵始于嘉靖朝。昔日首辅夏言以恺直见忌,严嵩诬以怨谤,世庙大怒,竟处之以死。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严嵩为相,次辅徐阶阴倾之,阶后而有高拱,拱后复有涉川……当时是,内阁诸臣为情势所挟,皆以诈力争首辅位,论利害,而不论善恶,论成败,而不论是非,直至败者致仕幽居,门徒散尽,则朝堂方定。

万历初年,主少国疑,赵涉川暂摄朝政。涉川通识时变,勇于任事,十年间海内肃清,四夷詟服(注5),而首辅之争稍歇。然其死后,神庙恨其操权震主,竟夺其谥、戮其尸、籍其家、废其政。神庙耽于享乐而锐意渐消,继任首辅皆庸碌之辈,非结党无以谋局。于是万历后门户纷然角立,国运自此而衰。

今天下半坏,门户争斗愈加激烈——欲倾陷某人,必先指斥其为某党,欲惩治某党,必张网掘阱、大加株连。弘光帝对附逆者的清算来得突然,主事者多为太监和锦衣卫,在朝官唯有冯渊一人,就连首辅薛青玄也是事后方知。青玄虽有用小人之意,而无杀君子之心(注6)。他以国难未息不宜兴狱相劝,然冯渊倚皇权为靠山,对此置若罔闻,反警告元辅莫与东林交通——魏阉之祸相去不远,忠臣之赤血、百姓之苦难历历在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半壁荒朝再一次被裹挟于飓风之中。

以清算叛党之名参指朝官,其论甚正,同办此案者尚不知其真实意图,遑论芸芸百姓?一种毫无理智的“倒逆”风潮趁势而起,迅速席卷江南,涉案者家中俱遭池鱼之殃:于问泉之父于艮在杨光中主政期间担任工部尚书,清算旨意一出,家中即遭焚劫;曾得黄俟举荐、在伪朝做官的景修儒在祖籍无锡被诸生檄讨,更有奸人趁乱抢掠,一夜之间家中荡洗无遗;而作为“首逆”的杨光中的族人更是惨遭弥天之灾——牌坊、宗祠、祖坟俱被焚毁,亲族在汹汹民情下四处逃窜,光中唯一幸存的女儿被夫家赶出宅门,幸而赵瞻救济及时,母女二人方不至流落街头……被逮捕、提问、革职的人员中,固有奴颜婢膝、忘恩负义之人,论其总数,不过十之二三,余下者莫不是东林、复社成员,因与冯渊对立而惨遭报复。借逆案之题株连蔓引,取国之法度阱诸异己,其倒行逆施如此。

下狱的人中,江永品级最高,声望最隆,又是东林之后、复社元老,最恐家毁人亡,所幸天子脚下秩序尚存,无人敢假勤王之名兴造祸乱。余姚知县徐承业为保护江家,暂时免去了江流社学蒙师之职,又劝他杜门谢客,莫要盲动。江流明白徐县令的良苦用心,然而兄长在京情况危殆,他心急如焚,却无法即刻奔赴留都,只能四处筹措,又卖掉几间店铺,才将凑到的银钱托给故人,暗中送往京城。

“伏望慈母康泰,嫂夫人与侄儿均安。”江流在信中这样写到。事实上,江永被捕,江母当夜就病倒了,老人终日躺在床上饮泣,药石不用,米水不进,似是一心要随长子同去,沈蔚与阖府上下百般劝慰,老人才终于同意进食。四个月大的颢儿受了风寒,一连几日上吐下泻,病好之后萎靡不振,无论如何都不愿从娘亲的怀中离开。悲忧惨怆之气充斥府宅,沈蔚上下打理,身心俱疲,见狱中的丈夫音信全无而京中风声日紧,则更是欲哭无泪。江泰与华安到处奔走,遍寻营救门路,却无论如何也带不回一丝希望。

“朝中一片混乱,诸公唯恐被‘逆党’牵连,上疏请赦者寥寥无几。而上疏者翌日即被革职,仗义执言者更不复得见,”华安站在书房案前,“宋老已经告老,程公仍在观望,似存远离是非之心。情势至此,寻常门径几已走遍。”

沈蔚眉头紧锁,却在思考不同的问题,“华安,你可知冯渊为何突然发难?”

“在下认为,应是乙酉议和后江南稍安,逆案搁置有时,此际正当处理。皇上将此事委任冯渊,冯渊心胸狭隘,趁机报复株连,欲将异己一网打尽。”

“我也曾做此想,近来细思,却觉不对,”沈蔚摇头,“恒之自北朝归国,当夜未受召见,何以猝生惶急?他彻夜未归,醒后虽失魂落魄,却并无天塌地陷之感——及至庆馀以某事相告,才方觉大祸临头。 ”

华安垂眸,不敢与沈蔚对视。

“庆馀,当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夫人,华安已向恒之兄做出保证,绝不将此事告诉他人。”

“当夜暴雨瓢泼,恒之遍身湿透,泥污沾满襟袖,当是在城外逗留无疑。高烧昏迷之际,他的口中仍在反复叨念‘先帝’、‘公主殿下’云云,”沈蔚自顾叙述,“事后恒之对此只字不提,但我已推知大概。只是我实在无法想象,恒之为何会与驸马府的惨案有所瓜葛?”

“恒之兄对此事未曾泄露半分,正是为了保护夫人……”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何尝保护到我们?”谁知沈蔚句句紧逼,每一个字都像是混着血泪咬出,“如今恒之被关在镇抚司,我不知他受何酷刑、遭何侮辱,不知他冷否饿否、伤否痛否,不知他神志可在,性命可存,庆馀却依旧要遵守那可笑的承诺、‘为尊者讳’吗?”

华安凝思半晌,终于长叹一声,“恒之被捕之后,华安便料有此日,”他郑重向沈蔚躬身作揖,“夫人但有所问,在下知无不言。”

午后的晴光被翠竹染成碧色,慵懒地漏进雕花窗格。微风拂过,竹枝慢摇,沉檀轻烟在跃动的光影间悠悠浮荡。拔步床上锦帐和暖,钱府的女主人正恬然安卧。

细碎的脚步从帘后传来,一名丫鬟闪身走出,“太太尚在午歇,暂时无法会客,还请江夫人移步八角亭等候。”

沈蔚的笑容有些僵硬,“我与柳姐姐约好未时会见,如今已过申时,不知姑娘可否……”

丫鬟白眼上翻,没好气地打断沈蔚的说辞,“太太随老爷赴宴,中午多饮了两杯酒,睡得沉些也是应当。我们做奴婢的有几个胆子,敢去惊扰主家?”

“春红,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早已醒来的女主人故意拖出睡意未消的音色,慢条斯理地询问道。

丫鬟一听主人唤她,脸上连忙堆起谦恭的微笑,细声细气地应道,“夫人,是江永的夫人前来拜见。奴婢见夫人睡得正香,还没有来及通报。”

“混账东西!我之前怎么说的,江夫人光临,无论何时何地,都需立刻通报——你难道是没长耳朵吗?”屋内的声音陡然尖利,“还不快请江夫人外厅暂座,待我稍事整理,再去向江夫人赔罪!”

半个时辰后,精心梳理一番的柳氏才款款走出里屋。只见她雾鬓云鬟,淡妆丽雅,雪体轻笼裙纱,双目横波含情。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盈盈一拜间——“下人管教无方,有劳江夫人伫候,万分不安,千祈恕罪!”

“柳姐姐何出此言?妹妹不揣冒昧前来拜会,姐姐愿意拨冗相见,才是妹妹的造化呢!”

柳氏看着眉眼低顺的沈蔚,一股得意涌上心头。她少时流落风尘,擅风情,秉月貌,做了近二十年玩宠,不断在甜言蜜语中沉沦又被冷言冷语地抛弃,使劲浑身解数才得以嫁给比自己大三十六岁的钱文斌,随后又愤恨地发现,自己半生汲汲营营的东西——才学、情感、地位、名誉,总有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而沈蔚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柳氏曾经发了疯似地嫉妒沈蔚,嫉妒她是名满天下的桐城才女,嫉妒她竟可以同时在道学家和西学家处有口皆碑,嫉妒她不用卑躬屈膝、百般讨好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柳氏见过携黄树拜谒钱府的江永,只那惊鸿一瞥,她心底的妒火便又烈上三分——那样一位年轻、英俊、位高权重而又足智多谋的男子,沈蔚竟可以完完整整地拥有他!

柳氏听见自己的声音发了颤,“妹妹一向清高,从不愿与我们这样的人为伍,怎的今日会来奴家这里?”

“妹妹何曾不想早些来见姐姐?实是宅中多事,拜会之事一直耽搁,”沈蔚面色微赧,将手中木椟递到柳氏面前,“区区薄礼,伏望哂纳,祈恕奴家来迟之过。”

柳氏漫不经心地打开木椟,霎时被匣中物什牢牢攫住目光——那是一颗圆润晶莹的硕大南珠。如此品相,本已不凡,而自萨族割据北方、以东珠为尊权象征而限制开采后,南珠再无替代之物,更是千金难求。柳氏瞠目结舌之际,沈蔚适时开口,“这是妹妹与外子成婚时,先父赠予的陪嫁之物。妹妹蒲柳之姿,哪里配用此珠,姐姐光彩照人,正是它的命定之主——不知姐姐可还喜欢?”

“钱府庙小,哪经得起妹妹这么拜?”柳氏恢复了镇静,语气却缓和下来,“妹妹若有苦恼,不妨同姐姐说说,看姐姐能否为你排忧解难?”

江永被捕、江府被抄发生在上元之夜,此事一出,当即震动京城。随之而来的对附逆光中、伪朝、景朝的人员及亲属的大批清算更是令朝中之人无不惶悚。沈蔚无法道出不为人知的辛秘,也未重复人尽皆知的事实,只是将家中近况大略说过,咬牙自揭伤疤来搏柳氏的同情而已。

“恒之年少有为,前途远大,忽然逢此遭遇,就连我家老爷也直扼腕叹息呢,”柳氏听后,果然眼泪婆娑地长叹一声,“我家老爷还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两年来恒之在内阁任劳任怨,就算曾经失足,皇上也应该法外开恩,哪里能……”

忽觉自己在‘诋毁圣上’,柳氏尴尬地住了口。沈蔚仿若未闻,只是轻擦眼角,“妹妹不过一妇道人家,哪里懂朝堂上的弯弯绕绕?朝廷既定了此罪,我们也没法翻案,但恒之是家中的顶梁柱,他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这一家孤儿寡母可真就走投无路了……”她握住柳氏的双手,恳切地哀求道,“姐姐乃女中豪杰,诗学造诣之精深、国情了解之透彻,京中谁不诚心敬仰?还请姐姐看在钱江两代世交的份上,给妹妹指一条明路吧。”

柳氏思忖片刻,为难道,“我与冯渊尝有诗词唱和,代为缓颊亦非不可。只是江永似与冯渊结有旧怨,上次在府上相遇,闹得很不愉快……”

沈蔚心中早有主意,开门见山地问道,“妹妹想去拜访薛首辅,然而薛府门外车马终日喧阗,冒然投帖恐不得见——不知姐姐可有门路?”

“这倒不难,”柳氏眉头舒展,“我有一名手帕交正是左都御史李沾的妾室,李沾是薛青玄的弟子,最得首辅恩宠。只要请他说项,薛公不难见到——只是此人爱财如命,妹妹想要将他说动,还需多作准备才是。”

“啊,多谢姐姐指点,”沈蔚从位上起身,向柳氏敛衽行礼,“妹妹还想找姐姐讨一封书信,以便拜谒李府时能够见到夫人。”

操掌权柄者忌有所好,而薛青玄恰好相反——他的喜好天下皆知:一爱金银珠宝,二爱玉器古玩,三爱犬马鸣虫。他在府上辟了一间暖房,专门饲养各式鸣虫。养虫人手艺精湛,能够通过调节温度控制虫鸣的大小。李沾很远听见书房中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便知薛青玄适才刚发过脾气,自己需百般谨慎才行。

“学生拜见老先生,老先生近来可好?”

“好?好得很!”白釉梅花瓷杯在地上摔得粉碎,薛青玄气急败坏地吼骂道,“那个冯渊,他到底想做什么?他怂恿皇上清算逆党,如今都清到我头上来了!”

此前林鸿涛僭号称帝,对愿意投诚的官员开出丰厚条件,拉拢了不少咸嘉旧臣。等到萨兵攻陷京师,这些墙头草中又有不少逃往江南,安顿下来后便开始上下打点——想要重入仕途,就需按价向青玄买官;想要经商,朝中也不能缺保护伞,而首辅自然是当仁不让;皇上下旨捉拿“逆党”,为逃一劫,他们还要贿赂薛公,只求量刑时能宽免一二……于是请托者在门,求救者在闾,车轿驴马络绎不绝。一箱箱奇珍异宝流水般运进薛府,青玄都一一笑纳,却不曾想冯渊对他打的招呼毫不理会,缉捕依旧,拷掠依旧。颜面扫地的薛青玄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冯渊碎尸万段。

“大宣虽与景朝暂时议和,然盟约不足恃,若掉以轻心,我朝便是第二个南宋!”薛青玄为自己的恼羞成怒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冯渊一心只有报仇雪恨,全然不顾大体,陛下命他严惩叛逆,他就恨不得将所有异己一并除去。气焰汹汹,就连我也无法阻拦——不如这个首辅也让他做好了!”

“恩师何处此言?”李沾大惊失色,“江山半陷,中原鱼烂。还请恩师悯苍生之疾苦、社稷之殄悴,暂缓去职之念,运筹中枢,重振朝纲,以副天下寄望。”

“若同添办事能与这番话一般精彩,你我何至于被冯渊相逼至此?”薛青玄冷哼一声,“今日来此,又需要某帮你遮掩何事?”

“并非如此,并非如此,”李沾急忙否认,“学生冒然拜访,正是要为恩师引荐一人,”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此人自言有稳定朝局、平反冤狱的良策,然而事关重大,只愿与元辅一人详谈。”

“门客幕僚、山人道士,薛府养得还不够多吗?事到临头,却找不出一个侯嬴(注7),”薛青玄不耐烦地挥挥手,“我不见,你把他打发走便是。”

“恩师,还是先看一眼信吧。”

“有什么好看的?”薛青玄双目圆睁,从沈蔚那里得到足够好处的李沾已把信件打开,摊在薛公面前。纸上寥寥数语,扫一眼便能读完——“乱源不在附逆,帝、渊可以离间。”

薛青玄的神情陡然严肃,“同添,此人什么来头?”

“江夫人不远遐路亲临敝府,寒舍蓬荜生辉,”为掩他人耳目,沈蔚戴幅巾,着道服,作儒生打扮。宽袍大袖,更衬身姿窈窕。薛青玄心猿不定,险些将茶水斟出杯外,“恒之被捕一事,某深表遗憾。只盼皇上能摆脱奸臣蒙蔽,重拾宽仁之心,将蒙冤之人及早释放。”

“外子常对妾说,首辅深谋远虑、允执厥中,凡有所为,必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沈蔚颔首致敬,“妾身冒昧叨扰,正是恳请薛公施以援手,为外子主持公道。”

“老夫还真以为夫人有妙计助我,然而献策是假,请托才是真,”薛青玄恢复镇静,“剿逆之事由皇上钦定、冯渊主持、东厂与镇抚司特办,内阁无权干涉,请恕老夫无能为力。”

“妾既托李御史代奉书信,安敢欺瞒元辅?”沈蔚道,“天下物议汹汹,皇上岂不知冯渊阳奉阴违、怙恶不悛?奈何百官误以为冯渊口衔天宪,尽皆钳口结舌、括囊共默。元辅身为百官之首,此际若不振臂一呼、挽救圣上威名,又有谁能力挽狂澜、再造太平?”

薛青玄反问道,“若依夫人所言,皇上为何不亲自拨乱反正,反而纵容冯渊继续为非作歹?”

“盖因牢中确有皇上想杀之人,那人一日不除,成命便一日不会收回——若薛公能将那人救出,这场风波将即刻消止。”

“是谁?”

“正是外子。”

“江恒之?”薛青玄难以置信,“为何会是他?”

“恒之无意间卷入了驸马府的惨案之中……”沈蔚将江永回京当夜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一道来,包括江永是如何遇到周濬,如何得知出嫁的“公主”非真,如何去乱葬岗寻到真正的公主,又是如何发现她是咬舌自尽未遂而被堂伯蹂(河蟹)躏致死……久埋心中的疑团被残酷的真相解开,薛青玄在无以复加的震惊中来回踱步,“竟是如此,竟是如此!”他喃喃道,“所以冯渊扰得天下鼎沸,只是为遮掩这件禁中辛秘?”

沈蔚莲步轻移,在青玄面前屈膝拜道,“恳请元辅营救外子!”

薛青玄清楚这桩辛秘的价值。昌邑王刘贺立二十七日,罪过千馀,绝无一件有此丧伦败行,若加之刑杀宗勋、诛剪无辜、籍略妇女、淫纵无度,则唯有刘宋废帝子业差可过之——而纵观今世,谁可为霍光,谁将为刘彧?

他握住的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

“江夫人,您要明白,”他最后一次试探道,“若想速止冯渊之祸,活江永亦可,杀江永亦可。”

“确实如此,”沈蔚平静地迎上他的目光,“一朝江永身死,冯渊便与薛公分庭抗礼,以其卑劣之性、逢迎之能、狠恶之心、万贯之财,薛公自以为将有几成胜算?”

“但老夫与东林相衔已久,若我救出江永,又能得到什么?”

听闻此言,沈蔚心中大定,“薛公与外子共事多年,应知外子光明磊落、重情重义,从不计较门户私计,至于实心任事、为公分忧,冯渊何能与外子比肩?”她的脸上再次浮现恬静的笑容,“妾可代外子向薛公保证,纵无法投诚党附,也当遵退避三舍之约。”

“好,那老夫便与夫人定下这退避三舍之约,”薛青玄的神情极少这般庄重,他放下拈了许久的胡须,对沈蔚拱手而拜,“此前老夫有眼无珠,对夫人出言不逊,尚祈夫人百般包涵。”

沈蔚连忙敛衽回拜。

“今上践祚后,老夫曾奉圣旨迎太后进京。太后因之感激,常邀内子入宫小坐,”薛青玄沉思片刻,终于想出主意,“下次内子进宫,夫人随她同去便是。”

沈蔚又是感激一拜。

时已黄昏,斜阳挂窗,蝈蝈的鸣声渐渐低弱,不久便完全沉寂下去,只留得满室静谧。

注5:引自《明神宗实录》及《明史·张居正传》。

注6:引自夏完淳《续幸存录》。

注7:侯嬴,战国时信陵君的门客,曾献计窃符救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天地不仁(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