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问长安 > 第106章 天下素缟(一)

何处问长安 第106章 天下素缟(一)

作者:不窥园主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6 14:51:13 来源:文学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注1)。”

隆武九年的春天没有风雪和寒夜,阳光从古柏的枝杈间静静筛下,在泛黄的《千家诗》上印下一枚枚新叶。李默坐在树下,一面回想着小姑姑适才教他念诗的语调,一面用手指在形态各异的方块字上滑动。馨风拂来,慢摇的叶影渐融合为一清丽身姿,将用功的小儿拥在身前。

李默转过小脑袋,“娘亲!”

“默儿乖,都认识这么多字了,”李默牵着娘亲的手跳到地上。林萱蹲下身,笑着问他,“昨日娘亲和默儿说的事情,默儿还记得吗?”

李默捏紧手中的风车,刚一点头,泪珠就从眼眶争先恐后地涌出,大颗大颗地砸向新做的衣裳,“不想去宫里嘛!”

李默是个聪颖且敏感的孩子。在日常言谈中,江颢与林萱都会小心避开“皇宫”、“长安”、“太子”等一类会牵出其丧父之痛的字句。只是今日公主归宁,隆武帝在宫中设下家宴,不仅邀请了江永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江颐,还特地叫林萱把李默也带去见他——江颢认顺朝皇孙为义子,林新梓并非完全不介意,他总要看看稚子秉性,以防女儿日后养出条“中山狼”才好。林萱被小儿哭得心碎,揽在怀中温声哄着,“不是去那个皇宫,是去娘亲的家嘛,和默儿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你去看了就知道了——外祖父和外祖母给默儿准备了好多礼物呢,你要不去,可不就没有了?”

“我不要礼物!”李默嗫嚅着,抹了一手的眼泪。他知道那个无限包容自己的爹爹不在了,哭得也很小声。林萱抱着咬紧牙关、不停打抖的孩子,一时也无措起来,“默儿昨天不是答应娘亲了吗,怎么又突然变卦啦?可大家都要去吃好吃的,留你一人在府里,我又怎么放心呢……”有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她偏头一望,见廊下转出一角浅色画裙。

“江成蹊,你怎么又在哭鼻子?”那一角裙摆款款飘到二人身边,似是在不经意间停下,只为让江颐能刮到默儿的鼻梁,“不是说自己已经是小男子汉了吗?还躲在娘亲怀里抹眼泪,羞!羞!羞!”

“我没有哭!”李默通红着眼眶,下意识反驳道,“我只是……只是有点难过嘛!”

“我知道。你害怕去皇宫,也害怕见皇上——你就是个胆小鬼!”

“我不是胆小鬼!我只是不想去!”

“‘君不见左纳言,右内史,朝承恩,暮赐死(注2)’,皇宫那种地方,我也不想去。可今天是公主嫂嫂的归宁宴,我们一家,谁也不能缺席,”江颐眉梢微挑,带上些玩笑的意味,“你要是真害怕呢,我就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把你拴在我的身边。我去哪里,就把你带去哪里,等到吃饭就专挑最难吃的喂你,到时候你可别后悔!”

江府之中,就数江颐与李默的年龄最贴近。两人相处的时间最长,李默对这个小姑姑也最是信服,听她吓唬自己,心里却是有了依着。停止啜泣的李默扁扁嘴,不情愿地说道,“好嘛,我去就是了。”

林萱如释重负,当即亲上了李默的脸颊,“默儿真乖!那我们去换件衣服,马上爹爹就回来了,”她牵起小儿的手,不忘转身招呼江颐,“颐儿,也去我们院里吃些水果吧。”

公主府早在林萱出降之前便已建好,然而为图轻省方便,小两口倒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江府。江颐时常去兄嫂的偏院玩耍,不曾觉得有甚不便,“就不吃水果啦,我还要给午间筵席留着肚子呢,”江颐负手跟上林萱,“听闻嫂嫂那儿有罐上好的蒙顶甘露,不知能否品尝一二?”

“当然可以了,跟我来,我让丹儿泡给你喝。”

平阳公主的归宁宴设在御花园近旁的一处宫殿内。隆武帝知道要如何笼络江永,故而取消了酒馔铺张的赐筵,只安排些精致的果盘时鲜,不以尊卑上下,而是以长幼宾主叙座把盏。他在南北各开三桌,以江府众人居北,皇室亲眷居南,宾主直面相对:江永夫妇与隆武帝位于首席,林萱、江颢与曾皇后、太子林世焱坐于次席,江颐、李默与玉贵妃陪于末席。玉贵妃望着对面两个少不更事的稚子,心中怨妒灼燃。她的眸中飞溅着激切的火星,被林萱看出,只暗自大感痛快——玉贵妃仗着自己是后宫宠妃、太子生母,在母后面前每露不恭之色。对于她在背地里常说的皇后“色衰而爱弛,不足为虑”、公主“恩宠虽盛,到底不能承继江山”,林萱记在心里,久久不能释怀。今见此人郁郁于座次之卑,林萱不仅毫无同情,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兴致。她笑盈盈走到林新梓的身边,挤坐上御座的一角,靠着他的肩膀故意撒娇道,“父皇,女儿陪您和母后坐一会可好?”

当初女儿出嫁,林新梓以皇帝之尊亲送至东华门外。十日以来,一想到掌上明珠已嫁作他人之妇,今后吃穿用度之料理、喜怒忧乐之关切,都与他隔了堵大红宫墙,新梓就不得不去应付心头涌起的绵长酸楚。归宁宴上,他见朝思暮想的女儿挨坐在夫婿身边,言笑晏晏旁若无人,便觉得美酒佳肴,全泛着浓浓的醋味。然而闷气还没生完,转眼见女儿亲亲热热地跑来叫他“父皇”,嘴角就又不服头脑管教地高扬起来,“成过婚的人了,当着姑舅之面,举止一何轻佻,”新梓一面命内侍给女儿搬来座椅,一面看向江永,假意数落道,“朕平日对她太过骄纵,每说勤管严教,到底狠不下心肠。古人称‘君子不教子’,此之谓也。今请江先生为教,可全我父女之恩矣。”

“陛下这是在点臣呢,”江永淡淡笑道,“还请陛下和娘娘们放心,衣食住行,半分都不会委屈了公主殿下。”

沈蔚有些惊异地看向身旁的丈夫。江永一向谦慎守礼,没想到他会对陛下作这般亲近之语。

“她一个小辈,怎好被如此娇惯?”曾皇后帮女儿理了理肩上的霞帔,嘱咐道,“江家风教整密,世出明达,为媳为妇,当勤谨于进德修业、孝亲齐家。所谓‘操斧伐柯,其则不远(注3)’,但能从元辅、夫人身上学得皮毛,你这一生都将受用不尽。”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注4)。母后还以为女儿骄纵,女儿可早就进益得很了,”林萱不服气地撇撇嘴,脑袋冲江颢一扬,“江都尉,你说是不是?”

江颢面颊红透,忽然就变得笨嘴拙舌,“公主殿下……殿下怎样都好……”

林世焱大乐,“长姐这样吓他,他当然会说你的好话。若不然,还不知回府后要受你怎样磋磨呢。”

却见隆武帝心念陡转,勃然变了脸色。他拍下竹箸,向世焱横眉怒斥道,“太子不知自重,尽行邪僻诞谩之事。你那四书五经、礼义廉耻,都读到哪里去了!”

太子当即滚出坐席,“扑通”跪到父皇面前。他被吓得面色惨白、两股觳觫,一叠连声地向父皇告罪求饶。玉贵妃看在眼中,既怨皇帝宠女而苛子,公然折辱一国储君,又生怕新梓是在敲山震虎,借此宣泄对自己暗通前朝、教子不力的不满。她起身想要赔罪,被隆武帝的一记冷眼制止,“与你无关,坐下!”

江永望着匍匐于地的少年,一竿生长富贵之乡的孤竹,因无同类辅持,生得清贵而单薄。他得师长日日教授、皇父时时提点,并非不够博闻强识,也不是不能克己慎行,然而勉强撑起□□的外表,内里却生来是空的。檐瓦隐蔽之下,尚能衣轻乘肥,崖岸自高,保有一份“天下可运于掌”的空疏的自得,来日暴露霜雪,独应八风,但遇蹉跌,恐怕便只有摧折不振,绝难卷怀求全。江永不由想起咸嘉帝林又清,被杨光中囚禁深宫的他,烧尽一腔无用的狂怒后,唯剩颓废的骨肉枯坐待死……皇宫真如一把刻刀,将成长其间的少年都雕成一个模样。不详的预感漫上江永心头,他径直走到太子身边,向隆武帝拱手道,“陛下容禀,世有小人之节,有君子之节,小人之节如隋文,拘泥琐细以致于托付失所,君子之节如唐宗,偶好张扬不伤其治平天下。太子殿下年齿未健,仁孝性成,犹藏玉之璞,其价无几,臣请陛下大之!”

江林二人的教子之方多所不同,如此直白的反对却尚属罕见。林新梓望向伏在地上小声抽泣的独子,实在看不出这块顽石里还藏着什么美玉。他叹了口气,“寡人福薄,等到百年之后,这无用的儿子,还有这顽劣的女儿,都要托付给江先生您了。”

“陛下春秋鼎盛,又有元子虔奉宗祏。但能加意调摄,自然勿药有喜,不必过虑。”

又是一句说项,新梓冷笑一声,对世焱说道,“太傅这般为你求情,还不快起来?”随即又支使太子,“给太傅敬杯酒去。有江先生保你,祖宗社稷,才传得到你的手里。若无江先生,天下王公众多,岂无一人贤于尔耶?”

面色惨白的太子慌张端起酒杯,一半洒到手上,一半敬到江永面前。经此一事,玉贵妃也看出皇帝对元辅的倚仗之深,脑筋转了片刻,笑着站起身来,“今日喜气临门,嘉宾齐聚,臣妾也想做桩好事,伏乞陛下应允!”

“你且说来。”

“太子将满十四,也到了正人伦、娶元妃的年纪。臣妾见江大小姐质禀贤和,言容克备,心下喜欢得紧,想着平阳已择江都尉为婿,若再让世焱立江大小姐为正妃,则君臣两家亲如一体,岂不是流传千古的美谈?陛下,您意下如何?”

江颐正自大快朵颐,未曾想殿中语锋横飞,突然扎到自己身上。她慌张地别过头去,听爹爹断然回绝道,“小女才学浅陋,不堪作俪储贰。何况臣掌内阁以来,家妻受封诰命,犬子得尚公主,此一门富贵极矣。伛偻卑俯,尚不自安,何敢夤缘攀附,以外戚蹈颠坠之危?恳请娘娘收回成命。”

玉贵妃手足无措地看向皇帝。林新梓瞪了她一眼,转而对江永说道,“颐儿极好,只是两个孩子没有缘分,此事以后不会再提了——来,食此烧割。”

太监恰逢其时地进呈汤饭割切,帮林新梓止住了话题。他的兴致因之大坏,正自百无聊赖地逡视席间,恰与因口味不合而早早投箸的李默目光相撞。他向小儿招招手,“默儿是吧?到外祖父这儿来!”

李默看向江颐。江颐小声催促道,“皇上叫你呢,快去!”

“你也陪我去吧!”

“皇上又没叫我,我干什么去?”江颐没好气地嗤了一声,“我数三个数,你再不走,我就揍你的屁股。一——”

李默看得出小姑姑正在气头上,万不敢再去招惹。他只好在娘亲鼓励的眼神中绕出食案,向身穿黄袍的花白胡子慢慢走去。

林萱笑着将李默揽在身边,“父皇,他现在叫‘江成蹊’,小名还是‘默儿’——默儿,快给外祖父请安!”

“进殿的时候已经行过礼了,不用再跪了,”林新梓冲她们摆摆手,“瞧他安安静静的,倒真应了这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儿,告诉外祖,在南京过得好吗?”

李默做过皇孙,每受天子慰问,先下意识点头认同,再品味由行不由衷酿就的苦涩。他想起李鼎,心中不由打起寒颤,便又往林萱的怀里钻了钻。

林新梓却当李默是在怕他,努力在语气中添上一分讨好,“这个风车的彩纸也破了,竹签也快断了,怎么不让爹爹再给你买个新的?”新梓要去拨玩李默手里的风车,被小儿转身躲过,他悻悻道,“外祖父母也给默儿准备了许多玩具,等会出宫时让娘亲给你带回去,足够你玩很久呢。”

李默不去理他,小心翼翼地朝摇摇欲断的风车吹出口气,看它晃悠悠转过两圈。林萱轻轻捏了下他的腰,“外祖父送给默儿礼物呢,还不去谢谢外祖父?”

李默双膝跪地,行了个规矩的叩拜大礼,“成蹊谢主隆恩。”

林新梓是这样一个皇帝:他需要百姓的敬仰,臣子的推崇,敌人的畏惧,但百姓的敬仰中不当有厚颜无耻,臣子的推崇中不能有奴颜婢膝,敌人的畏惧中不可有恬堕猥懦。他见李默小小年纪便被套在君臣尊卑的礼法里,畏手畏脚,毫无天真烂漫的童趣可言,兴味更加索然。林萱心思剔透,一下便读出父亲所想。她牵起李默,有意将他推到新梓面前,“默儿,你今早学的什么诗,背给外祖父听好吗?”

李默乖乖照做,“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新梓眼睛一亮。他早岁求学甚苦,最喜见孩童如他一般勤于诗书,“是个聪慧的孩子!你再背一首来!”

林萱有些拿不准,小声问李默,“你还会背什么?”

李默不应,只低头看向自己的风车。

场面一度陷入僵持。林萱与母后对视一眼,忙为他解围道,“默儿到南京后才开始认字,背出一首已经很不错了。等女儿下次回宫,再让他背新诗给父皇听!”

曾皇后也接过话头,“你们可有为默儿延聘业师?默儿资质这样好,万不能耽误了去。”

“江元辅请了景修儒景先生来教授默儿。景先生博学多才又风趣幽默,默儿很是喜欢他呢。”

林新梓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可是前太常寺少卿景从周之子?当日北都沦陷,从周殉国而亡。忠烈之子,亦将申大义于后世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李默突然出声。

林萱惊喜地看向他,“默儿,你会背岳少保的《满江红》?”

李默迷茫地眨眨眼。他并不知道这阙词叫什么名字。他只记得绿草如茵,青天高远。李亨一边念着“仰天长啸”,一面将他抛向空中——爹爹总是能接住他的。除了最后一回,李亨将三十功名碾作了尘与土,他藏在箱中离开长安,一路逃往金陵,也只经历了两千里的云和月。

所有人都在忙着切断李亨同他的关系,有些是出于保护,有些是出于忌惮。然而在李默心中,他的爹爹永远只有李亨一人。他感激地唤江颢“爹爹”,林萱“娘亲”,以及连带着的“姑姑”,“祖父”,“祖母”……可他仍不过是孤独地寄居在他人的屋檐下。当他夜半哭醒,在梦里梦外思念爹爹的时候,小小人儿唯一能做的,只是努力记住爹爹说过的每一句话。

“萱儿,你不要打断他,”林新梓一下抖擞起精神,“默儿,你继续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好!好!好!童龀之子能诵此文,殆非出自天意?此次北伐,有岳武穆英灵相佑,何愁不能驱逐胡虏,收复河山!”隆武帝拍案大笑,“来人,去把宫里收藏的那方文天祥玉带生砚拿过来,赏给江成蹊!”

“默儿,还不快谢谢外祖父!”李默正要屈膝叩拜,却被外祖父一把搂进怀中,稀里糊涂喂了满嘴的八宝攒汤。殿中空气为之一轻,满堂欢笑声中,无人察觉默儿泛红的眼眶,以及太子嫉恨的目光。

注1:引自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注2:引自唐代白居易《新乐府·太行路》。

注3:语出《诗经·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意为:执斧砍伐斧柄,这个规则在近前。

注4:引自晋代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6章 天下素缟(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