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 第13章 第 13 章

古人看我做历史考研真题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向学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1-25 00:17:31 来源:文学城

【好啦,祖龙夸夸结束,我们来看下一道题】

【下列不属于明清思想家著作的是()

A《大学衍义》

B《宋元学案》

C《大学问》

D《春秋世论》】

南宋,1234年(端平元年)。

随着皇帝亲政,真德秀拜户部尚书,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真德秀看着天幕上的题,摸着胡子哈哈一笑,因为天幕抨击朱子的郁气一扫而尽,他写的《大学衍义》被后世人考到了呢。

【这道题很眼熟啊,我们刚刚是不是简单说过明朝思想家?大数据是不是在监听我们啊?】

[对呀,说了一大串人名,原本就知道的没忘,原来不知道的也没记住]

[王夫之、顾炎武等等等等]

[大数据无孔不入]

聪明而求知欲强的人们都疑惑了,尤其是数学家们。大数据属于哪种数?这种数据长什么样子?数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是无孔不入倒是有些许道理,却是如何实现监听的呢?天幕中的人那么厉害,使用的工具那么先进都无法避免吗?

愚昧迷信的人们却恍然大悟,大数据一定是一个比天幕里女神仙还厉害的仙人。

【这道题迷惑性特别强,错误率极高,前两次刷题的时候我都做错了,这次应该可能肯定不会错,我选A。我看大家的选择五花八门都有,ABCD都有人选,咱们来看看答案,嘿嘿答案是A,吃一堑长一智,我都在这个沟里栽了两次了,第三次总算没栽。】

[怎么会是A呢?我看明朝小说时看到这本事是一个姓邱的海南老头写的。]

[我也记得]

[你们说的那个海南老头不是写那个《送东阳马生序》的邱濬吗?]

[……]

[那个字念啥啊,我怎么打不出来?]

[浚,同音同义,通假字吧]

[懂了,感谢]

[有没有可能,就是说,《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的,他是东阳人诶,标题都写了]

[啊?不是只有马生是东阳人吗?]

[是吗?我一直以为是范仲淹写的]

[啊这啊这你这张冠李戴也太离谱了吧,邱濬好歹是明朝人,经历也有点相似]

[范仲淹小时候家境也挺困难的呀]

[这也不是记错的理由啊]

范仲淹、宋濂、邱濬同款心情复杂的表情,这后世人实在有失斯文!

【大家可以不要吵起来呀,高中已经过去了那么久,该忘的东西都已经还给老师啦!不瞒大家,《送东阳马生序》我就只记得“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1]”这句话了。为什么会记得呢?当然是因为当时阴沟里翻船,那个屈伸的伸没写偏旁,被罚抄这句话一百遍,怎么忘都忘不了了。】

[同款老师同款抄写]

[可不是嘛,不过我只抄了五十遍]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印象深刻,考试的时候死活想不起来“容臭”的“臭”]

[我也记得这句话,倒不是因为被罚抄写,而是我同桌特别言之凿凿地说宋濂肯定羡慕坏了,不然不会描写的这么详细,我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就忘不了了]

[恍然大悟]

[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明,1377年,(洪武十年)。

宋濂闭上眼睛,努力平复着不断起伏的心绪,不是他养性功夫不好,而是天幕太气人了。艺术加工懂不懂啊?对比烘托懂不懂啊?

【好啦,不说《送东阳马生序》了,我们来看题,题目指向性很明确,只要没把不属于看成属于就没问题,其实吧,有的时候看错了也是一种运气,我刷第一遍题的时候看错题但写对了,检查的时候发现看错题又改错了。】

[运气使然]

[我刚刚就选的A,但我是蒙的]

[我是看错题了,我也选的A]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会就只能蒙了,能做对就更好了。接下来我们看选项,AC带大学,BD含朝代名,看起来无处下手啊,实际上也是真的无处下手,用做题技巧只能排除C选项,能研究宋元学问的只有明清了嘛,当然近代也是可能的,已经排除的又得陷入待定。】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李斯皱起眉头,无论是《大学》还是《春秋》都是儒家的学问。儒家是显学,他们法家呢?在缝隙里挣扎求生?前面天幕说到法医,他们法家沦落到和医家相提并论了吗?

【能做对这一道题的,除了知识点扎实和运气爆棚的,就是我这种刷过几次死记硬背下来的。错题总结非常有用,至少我可以说再做到考察这个知识点的题,我都能做出来——算了,还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吧,万一做不出来自打脸怎么办?】

【A是一个迷惑性非常强的选项,大家为什么会觉得它眼熟呢?因为真的有一个名叫邱濬的海南老头觉得南宋真德秀写的《大学衍义》这本书不行,写了一本名叫《大学衍义补》的书,一字之差,这道题就做错了。】

南宋,1234年(端平元年)。

真德秀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的《大学衍义》怎么就不好了?好气啊!

【高中背语文作文素材的时候背了一长句《大学》的话,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有点耳熟,开头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后面就是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平天下,一样的句式特别好背。】

[我好像也背过诶]

[有那么一点耳熟]

[我好像记得是政治课本上的]

[好像确实是,应该是文化生活那本吧?]

[不知道诶]

春秋,前436年(鲁悼公三十一年)。

卧病在床的曾参眼中含泪,他今年七十,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临终前能听到天幕透露出的儒家的美好未来已经死而无憾了,完全没有想到天幕居然提到了他说的话。

【大家都知道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吧?】

[这谁敢忘啊?]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

[封建糟粕]

汉,前121年(元狩二年)。

刚刚辞掉胶西王国相一职的董仲舒闻言叹了口气,又是青史留名的儒家代表,又是封建糟粕,在后世儒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说是打压吧,又不见得,《大学》里的话被后世之人写在课本里,天幕中的小娘子和许多人都见过甚至会背,所以绝对不可能是被打压的状态。

董仲舒让妻子帮忙收拾行囊,自己躺在床上装病,相信不久陛下就要下旨召见了,他得抓紧时间装出大病初愈的样子。他们的陛下无愧于“武”的谥号,种种行为都让他无所适从,陛下很喜欢他的思想,他却不受重用,他们的武帝陛下只爱大汉和自己。

【儒家的三纲可不止这一个哦,在刚刚那句话之前,《大学》还有一句话,叫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相信大家都背过这句话。其中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简称三纲。】

[这三纲可比董仲舒那三纲好多了]

[对呀,这才配得上仁义礼智信五常嘛]

【界门纲目科属种,纲目是连着的,有了三纲自然还有八目,也就是刚才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前情提要到此为止,《大学衍义》和《大学衍义补》就是围绕着八目进行解释阐述的。】

【这个《大学衍义》吧,只阐述了前六目,对治国、平天下没有涉及。它是南宋成书,那时候的社会背景啊,啧啧,不涉及治国、平天下也很正常对不对?打不过金国,就在国内欺负女人,我是个俗人,我的看法带有偏见,请大家见谅。】

【邱濬可能是强迫症犯了吧,大学明明有八目,《大学衍义》只写六目,这怎么行?邱濬大手一挥,那我就来写一本《大学衍义补》吧!】

明,1494年(弘治七年)。

时任户部尚书的邱濬不小心扯断了胡子,天幕中的小女子说话怪怪的,这么说倒也没错,只是过于俏皮了些,他当初可不是这么想的,只是有些相似。

邱濬低下头掩住眼中的哀伤,《大学衍义补》是他的得意之作,成书于先帝二十三年。无论是先帝还是今上,他都曾经献书,然而都没有后文。他心中希冀皇上能因天幕提起且将《大学衍义补》阅上一阅,让他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报负。

【邱濬很牛的,当时的海南叫做琼州,可不像现在一样富庶,穷不拉几是流放之地。那时候交通不便,哪像我们现在天天想去海南旅游看海景吃椰子啊。就是这么个偏远的穷地方,山沟沟里飞出来个金凤凰,邱濬他考上了进士。】

[真的好牛]

[进士含金量比清北生还高,咱们也得比见一个研究生甚至博士]

[我去,这么一说我就懂了,老邱真牛!]

[老邱真牛!]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叹了口气,落叶归根,他已经老了,哪怕琼州再贫困也是他的老家,他想致仕回去了,但陛下不允,唉。

【这样一个牛人嫌弃前任写的书不好难道不是正常的吗?《大学衍义》刚才已经简单说过了,我们来看看邱濬写的《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是邱濬广采经史子集诸书中的治平事迹编成的,全书一共120卷,分为12目,我没有搜到这本书一共多少字,但我搜到了书店的图,少的有五本,多的七八本,都是将近两指厚的大部头。】

[估计有几百万字了吧?]

[天呐,邱老头可真能写]

[太难写了,八爪鱼吧?]

南宋,1234年(端平元年)。

真德秀嘴角抽了抽,他真是糊涂了,跟几百年后的人有什么可比较的?他现在就动笔把治国平天下两目补完。

时间靠前的很多朝代的读书人都感到诧异,几百万字的书!纸还没有被广泛运用的朝代更甚,那么多字啊,用竹简刻的话,那需要用多少辆车才能装完?读上一本《大学衍义补》得好几个“学富五车”了。

【现在的小说动不动就百万鸿篇巨著,我们还嫌《大学衍义补》字数多,就更别提讲究微言大义的古代了,以前都是用文言文写书,字数能少就少,《大学》总共只有1500多个字。】

[???]

[怎会如此?]

[我一直以为有大几万字呢]

[我不一样,我就以为跟《史记》差不多。]

[《大学衍义补》和《史记》相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汉,前91年(征和二年)。

司马迁听到《史记》眼睛一亮,能被天幕提到的史书定然有其价值,恨不能借来一观。

他刚刚完成一部史书的写作,为其取名为《太史公记》,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谈不上百万鸿篇,也堪称得上是“巨著”了。不知道是否流传到后世,也不知后世如何评价它。

【《大学衍义补》这么多字,内容想不丰富也不行啊,它涉及了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各个方面,这本书表现出邱濬经世致用、矫正时弊的思想,明孝宗还夸过这本书好呢。不过也仅仅是夸一夸,说不定孝宗根本没把书看完呢。】

明,1494年(弘治七年)。

朱佑樘猝不及防知道了自己的谥号,心情莫名复杂,都顾不上东方辰调侃他根本没把《大学衍义补》看完的事了——他是真的没有看完,书很好,但就是不想看。

邱濬苦笑,他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先帝也是这样,他已经不再年轻,没有远大宏图斗志,只想赶紧致仕回琼州养老。他想在琼州开一家书院,让更多的家乡人走出来。

【另外这本书也有不足,受到当时政治环境影响,《大学衍义补》具有时代局限性,存在不敢揭露宦官专权、政治**、议论偏颇等问题。】

明,1381年(洪武十四年)。

朱元璋刚才就因为心绪起伏太大晕了一次,要不是太医在,估计得再晕一次。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宦官专权?哪个不孝子孙不听祖宗的话!他那么大一个不准宦官干政的牌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