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人的二三事 > 第9章 他们不一样二

古人的二三事 第9章 他们不一样二

作者:把酒看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31 12:18:03 来源:文学城

赵充国,作为西汉有名的将领,是个很厉害的军事战略家。历事武、昭、宣三代,活到八十六高龄,成了难得的将军老寿星。

概括性地总结他的事迹:

在汉武帝、汉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攻扰,勇敢善战,历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和后将军。

他与大将军霍光定策迎立宣帝,被封为营平侯。

汉宣帝时,他是西汉朝廷处理羌族事务的主要人物。他熟悉匈奴和羌族的情况。

他还在西北屯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书冯奉世传记有写冯奉世的功劳只比赵充国的小。

汉武帝时,他曾随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

大军被匈奴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甚多。赵充国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李广利引兵跟随,这才冲破重围逃回长安。

而赵冲国身披二十多道伤。汉武帝见了感叹不已,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时,武都氐人反叛。(汉武帝时设置的武都郡,安置氐人。逐渐形成了武都氐人的称谓)

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将兵击定之,迁中郎将,将屯上谷,还为水衡都尉。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兼水衡如故。①

汉宣帝时,为蒲类将军征匈奴,斩虏数百级,还为后将军、少府。打匈奴他也是在行的。

在处理羌人问题上,他三次甘冒斧钺之诛,陈述战抚利害,最终让宣帝和大臣们的赞同了他的正确主张。

事件起因和一个叫义渠安国的人有关,他是宣帝时的光禄大夫。

前62年,羌侯狼何遣使至匈奴借兵。额,这人能派人到匈奴也和义渠安国第一次巡视诸羌有关。

羌人欲渡湟北徙,他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促成了这件事,导致从汉武帝开始隔绝匈奴与羌人联系的策略失败。

而朝廷也没有听赵充国的弹劾建议。

匈奴联系上小月氐,说:“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来是我的地盘,土地肥美,我们应该一起打败汉军,居住在那里。”

后来果然羌人想联合匈奴,攻击鄯善、敦煌,以绝汉朝与西域的通道。

结果,汉宣帝又派义渠安国行视诸羌。

他呢,一到达便斩杀先零羌首领多人,又纵兵击羌部落,斩首千余级。

可想而知,这么一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恐怒,于是劫略小种诸羌,攻城邑,杀长史。

前61年,匈奴率匈奴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与羌人遥相配合。

赵充国率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匈奴闻风丧胆,不战而退。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六岁。

再看义渠安国,他进兵湟水,三千骑兵被羌人打败,他本人狼狈而回。

汉宣帝问赵充国平羌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吧啦吧啦……”(百闻不如一见出自这里。)

他实事求是,亲赴前线进行了调查。

赵充国有一分析羌人的话,“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①

他对诸羌采取分化瓦解政策,他的作战方略,为谋求边境的长期安宁,而不是眼前的军功。

所以领兵平羌他是主抚派,用兵示威立足于安抚。

另一个与他一起出战的将领辛武贤却是主剿派。他不同意赵充国的做法,主张速战速决的方法。汉宣帝批准了辛武贤的作战计划。

赵充国不盲从诏书,上述分析作战计划的利弊。汉宣帝看了他的上书后,还是坚持辛武贤的方案,并下诏书责备他,让他听命于辛武贤。

赵充国受到了责备,坚持将在外,要按具体情况行事。再次上书请罪,再陈作战的利弊得失。

汉宣帝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作战计划。

于是打了胜战,赵充国认为不必急着继续进攻,只需屯田以待其敝,羌人不久就会自行溃散。

但是呢,汉宣帝又相信了辛武贤等人的话,下令赵、辛、许延寿等继续进攻。

赵充国再次抗旨,冒着得罪外戚许延寿的风险,又又上书陈述不宜急于进攻和屯田湟中的必要。

前后三次反复说明他的计划,并回答了汉宣帝的问难。

汉宣帝虽然一次又一次信辛武贤的话,不过他把赵充国的上书交给公卿大臣讨论。最初十分之三十,到最后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赵充国的战略。

赵充国的上书中不仅提出了破羌的战略指导思想,还具体地提出了屯田的实施方法,如何节省军饷,如何发挥屯田士兵作用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有理有据,汉宣帝也不是昏君,终于说服了他。

三次抗旨,不计个人安危、不谋私利,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冒着个人和家族被诛杀的巨大风险上书皇帝,这种大无畏精神真的非常感动人。

也是因种花家的历史上不少这种民族脊梁似的人物,才有今日的种花家吧。

题外话,有点怀疑,要是碰上的是汉武帝这样的帝王,赵充国会不会早被砍了?不是指晚年那个昏庸的汉武帝。】

群臣低头当没听到。

刘彻:……朕必然不会做那种离谱的事!

【赵充国以屯田威服羌人,在短期内就取得了很大成效。到了前60年秋天,羌人叛乱彻底解决。

他告老还乡,朝廷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遇到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他活到了八十六,谥壮侯。他也是麒麟阁十一功臣。

其实,赵充国的好友浩星赐曾劝他把破羌功劳转让给辛武贤和许延寿。

但是,赵充国说:“吾年老矣,爵位已极,岂嫌伐一时事以欺明主哉!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余命一为陛下明言兵之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①

瞧瞧这个发言,铁骨铮铮,毫无私心啊。

后来五府联名推荐辛武贤的小弟辛汤,担任护羌校尉,赵充国觉得他酗酒任性,不适合主持蛮夷事务,不如辛汤的哥哥辛临众。

结果不久辛临众病了辞职,五府又推辛汤,所以还是辛汤上任。

果然如赵充国所言,辛汤在酒醉时,肆虐羌人,羌人再度叛变。

不过赵充国这样一来就与辛武贤有矛盾了。可能在辛武贤看来,赵充国专与他家作对,妨碍他家建功立业,对赵充国恨之入骨。

辛武贤曾与赵充国儿子赵卬是好友。

赵卬把汉宣帝曾想杀张安世,而赵充国帮忙求情,结果汉宣帝没杀张安世的事说给了辛武贤听。这事本来只有赵充国和赵卬知道。

(阅读张安世的传记时,有写汉宣帝族诛霍家后,张安世面容消瘦,小心谨慎,称病在家,听有诏令,惊恐万状。原来汉宣帝也想杀他呢,理解了。)

这属于宫廷机密。当时赵卬两人关系好,辛武贤承诺不会把这事传出去。

这会儿辛武贤觉得赵家是仇人了,哪里还会客气。利索地上书告密了。赵卬自杀身亡。

有些事只能自己知道,好朋友知晓了重要秘密也可能将它当利剑刺向你呢。

赵充国老年丧子,真叫人唏嘘。

之后赵家衰败得很快。就说吧,这种一心为国的,可能缺少政治同盟?

后来汉平帝时,修功臣后,复封充国曾孙伋为营平侯。

辛武贤有个儿子叫辛庆忌,能力不错,也有传记。在赵家衰败后,辛庆忌的儿子杀了个赵家人,他就被贬官了。话说,这仇恨好长。

到了王莽时,辛家被一锅端了。

作为读者读赵充国传记时,是非常非常佩服他的,所以一不小心就啰嗦得多了。

本来还想说几个有意思的人物,略过。

最后介绍一个西汉思想家,杨王孙。

他学黄老之术。认为生死是事物的自然变化,人死后“其尸块然独处”,毫无知觉。

著有《裸葬论》,反对当时流行的厚葬风气,特立独行。

他生活富裕,活着的时候非常注意保养自己,世间好吃的东西,他都想方设法尝遍了。

临终遗嘱子女,死后以“布囊盛尸”,倾埋土中。

他的好友劝他不要这样,他则说:“厚葬实在对死人没有益处,是活着的人搞厚葬来炫耀自己。

这实在是浪费钱财,糟蹋绸帛,使它们烂在地下。吧啦吧啦……”

他的思想非常超前。而且他最后真的裸葬了,特别不一样的一个人。

那些喜欢厚葬的皇帝王孙贵族们都应该听听杨王孙说的。

盗墓贼是缺德,喜欢盗他们的陵墓也是有原因的。

①出自汉书

①出自《汉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