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人的二三事 > 第10章 宣传迷信的东汉皇帝

古人的二三事 第10章 宣传迷信的东汉皇帝

作者:把酒看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31 12:18:03 来源:文学城

恰好注意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代表人物——冯衍,所以补充说一下。

冯衍是冯野王的孙子?。冯野王这个名字听着给人感觉就不太像正经的古人名字。不过人家确实是叫这名。

冯野王是冯奉世的次子,冯奉世咱们前面说过。

冯野王能力挺强的。

一次御史大夫职位空缺,汉元帝命尚书在二千石官员中挑选,冯野王以品行好,能力强被评为第一,很多官员也都推荐冯野王继任。

不过,大家都知道宦官石显才是汉元帝的“真爱”,虽然冯野王能力达标,很多官员推荐他,也不敌石显一言否决。

冯媛是冯野王的妹妹,是汉元帝的妃子,这个咱们前面也提过的。就帮汉元帝挡熊救驾那位,后来的中山太后。

汉元帝询问石显的意见,石显就说:“九卿之中,没有比冯野王更恰当的人选。但是冯野王是冯昭仪的哥哥,恐怕后世会认为陛下是越过许多贤能之人,对后宫亲属徇私而任命冯野王为三公。”

石显真会说话。也是,如果不能巧言令色,也当不了奸臣。

汉元帝认为石显说的很有道理。额,石显很多话汉元帝都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下诏:“吾用野王为三公,后世必谓我私后宫亲属,以野王为比。”①

冯野王感慨,“人皆以女宠贵,我兄弟独以贱!”①

后来,汉成帝当了皇帝,有司奏野王王舅,不宜备九卿,所以他成为了上郡太守。

这遭遇,不怪他发出那样的感慨呢。

到了冯野王的孙子时中山太后一案连坐而被削去爵位。

冯衍便是冯野王的孙子。

冯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二十岁就博通群书。

在王莽当政时期,诸公多次推荐他出仕,但他辞而不就。

后来,他曾在更始将军廉丹麾下任职,因劝廉丹屯兵大郡而未被采纳,最终廉丹战死。

冯衍逃奔河东,受到更始帝的尚书仆射鲍永的重视。冯衍就当了立汉将军,领狼孟县长,屯太原。

更始帝死了,冯衍和鲍永才为光武帝效力。一开始他们听说更始帝的死讯,以为谣传,不愿意降。

光武帝怪冯衍等人没及时来降,鲍永因立了功得到任用,而冯衍被免职。

鲍永以刘邦赏季布,杀丁固的事来杀安慰冯衍,说光武帝是明君,不用担心。

冯衍以《战国策》里的话回他。感觉这段话挺有意思的,所以摘录一下:人有挑其邻之妻者,挑其长者,长者詈之,挑其少者,少者报之,后其夫死而取其长者。或谓之曰:‘夫非骂尔者耶?’曰:‘在人欲其报我,在我欲其骂人也。……”

大概意思就是:“有个人引诱邻居的妻子,引诱年纪大的,大的骂了他;引诱年纪小的,小的答应了他。

后来邻人死了,这人就娶了年纪大的那个。

有人问他说:‘你娶的那个女人不是骂过你吗?’

回答说:‘在她属于别人时,希望她顺从我;在她属于我时,我想要她骂挑逗她的人。’……”

不久,光武帝任命冯衍为曲阳令。冯衍斩杀了大盗郭胜等人,有五千人投降,论功应当封赏,可是呢,由于遭到毁谤,冯衍没有受到赏赐。

后来,冯衍上书给光武帝。应该写的挺符合光武帝心意?光武帝就想召见他。结果,又遭到别人的诋毁排挤,没成。

这次诋毁有记载:冯衍在担任狼孟县长时,曾经以罪名惩治过当地大姓令狐略。

这时候令狐略在光武帝朝中担任司空长史。

他知道光武帝想召见冯衍,就对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进谗言说:“冯衍之所以求见皇上,是想要诋毁你们呀。”

王护等人害怕,就共同排挤冯衍,于是没见成。

有个外戚贵显,敬重冯衍,冯衍遂与之结交。光武帝打压外戚的,所以他被牵连入狱了,好在被皇帝放了。

他老老实实回故乡,闭门自保。他的不得志,满心的抑郁都写在了赋里。

冯衍最终潦倒而终。

冯衍他有一个儿子叫冯豹,后母欲杀之而不得,他对后母越发孝谨。

话说,汉朝察举制下,后母可能会成为刷名声的大礼包。大胆猜测一下,可能还会有后母和孝子联合演戏,刷名声的事。

冯豹有孝名,举孝廉,拜尚书郎,最后官至尚书,死在任上。

历史上光武帝算是明君了,冯衍却不得志。

且这不是个例。

有个叫桓谭的思想家,历经西汉哀、平两帝,王莽、更始帝、东汉光武帝,人生真是跌宕起伏。

王莽篡权,士大夫竞相赞誉王莽,制作符命向王莽献媚,桓谭却坚守气节,默然不语。

他博学多通,遍习五经,批评腐儒,因而受到排斥。对天文学也有研究,主张浑天说。

因为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光武帝认为他“贬斥圣法”,差点被处斩。

咱们看光武帝传记的时候,有时会觉得记载离谱。

例如:在他逃跑时,遇河阻拦没有船,河面刚好结冰让他逃离。不知道往哪里去时,又遇到一白衣老汉给他指路。就有种老天爷下场帮忙的感觉。

再仔细想想,汉光武帝借谶语以登基,大力宣传谶纬,所以相关记载里面有些奇异的事好像也可以理解。

谶纬,简单地说就是汉朝流行的迷信。

据《辞海》记,“谶纬起源很早,秦始皇时已出现‘亡秦者,胡也’等谶言。

谶纬大体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传说和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根据,把自然界某些偶然现象神秘化,看作社会安危的决定原因。”

王莽建立新朝,光武帝光复汉室,就分别利用图谶或“符命”作为“改制”和“中兴”的根据。

王莽摄政时一个官员叫哀章,很会玩符命。

他讨好王莽,造作铜匮,上面写王莽是真命天子,又写上辅佐大臣十一人姓名官爵等等。(嗯。当然要把他自己名字写上啦。)

王莽就到高庙拜受,下诏即真天子位,又依据金匮封拜辅臣。

嘿,他就凭借这个得封为国将、美新公,位上公。

只要和金匮中姓氏相符的,都能当官。其中有他瞎掰的两名字,最后找啊找,找到了名字相符的。

一个是城门令史王兴,还有一个卖饼儿,叫做王盛。王莽当即召这两人入朝,赐给衣冠,拜为将军。

作为读者看这一段感觉像在看一场闹剧。

汉光武帝建国,借谶语造声势,所以他当了皇帝后抬高谶纬,谶纬在东汉时达到极盛。

这种算比较英明的皇帝居然大力宣传迷信,愚弄世人,没看记载之前是万万没想到的。

郑兴,东汉的经学大师,也是一个轻视谶纬之学,未得到光武的重用的人。

[歪一下楼,他的儿子郑众也是个经学大师。(呃,不是汉章帝、和帝时那个宦官郑众。)

他的名字也很响亮。

汉明帝时,郑众持节出使北匈奴,单于要他下拜,郑众不肯屈服。

单于大怒,派兵将他围困,断绝水、火,想要迫使郑众就范。

郑众誓死维护汉朝尊严,拔刀欲自杀。单于担心他自杀,只好解除围困,又另派使者随郑众回京。

有点好奇单于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否担心郑众一自杀,汉庭便要挥兵?

后来汉明帝问这事,匈奴使者说:匈奴人中传说郑众英勇不屈,可以同西汉时的苏武相比。]

总之,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那之后经书要义,全依据谶纬来阐释,纬书被奉为了秘经。

到了东汉章帝,他召集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写成《白虎通义》,进一步把谶纬和今文经学混合在一起,使儒学神学化。

而且大家都知道,三纲五常也是这次讨论后确定下来的。

谶纬到了东汉末期渐衰。民间起义,往往假借谶纬以为号召,所以曹魏以下历代王朝,皆严厉禁止,直至隋炀帝正式禁毁。

可惜谶纬被禁毁,三纲五常却成了压人身上的一座大山,一压就是两千多年,影响到现在都尚未完全消除。尤其对女性而言。

而后来一些人,更是往山上加了一重又一重,终于变成了吃人的礼教。

额,这样表述好像有点全盘否定儒家文化的嫌疑。当然没那个意思,咱没那么大脸也没那么坏。

梁启超说:“种花偌大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到底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文化?如有文化,我们此种文化的表现何在?以吾言之,就在儒家。

一切学说,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含有时代性,一种不含时代性……”

对待传统文化,义务教育告诉咱们的那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恰当不过。

咱们说了桓谭,不能不说受他影响的另一个人物。要了解他,咱们先得稍微了解下汉朝儒家文化的变化。

下回再说。

①出自《汉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