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长一行人匆匆赶到村口,借着火把的光亮,看见村口整齐地站着一队将士。
杨秋山的目光在面前的将士身上一一扫过,心中一凛。
只见面前的将士们身姿挺拔,队列严整,一看便知训练有素,当年在军队中,恐怕也只有余将军手下的亲兵能与之相比。
杨村长见到杨秋山面色沉重,心中也暗自警惕,脚步下意识地放缓,身旁的族老和青壮们也都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紧张地盯着眼前这支队伍。
就在众人满心戒备之时,队伍中走出一位身披盔甲的年轻女郎。
只见她身姿矫健,大步走到杨村长面前,抱拳行礼后道:“不知这位可是杨家村的村长?”
杨村长一怔,连忙拱手回礼,道:“正是老朽,不知将军所来何事?”
杨村长以往见到的官员小吏,哪个不是趾高气昂,从不把他这等黔首放在眼中,这般主动行礼,倒是头一遭,他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好奇。
女郎朗声道:“我乃是福佑公主麾下校尉风青澜,奉公主之命,前来护送靠近阳山关的村镇撤离。”
杨村长不可置信的瞪大双眼,几次张口又闭上,片刻后才找回声音:“不知风校尉所言撤离,是什么意思?”
风青澜神色镇定,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朗声道:“如今夷族叩关,阳山关局势危急,福佑公主心系黔首安危,特命我等前来,组织周边村镇撤离,以避战火。”
杨家村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他们以往从未听闻打仗前还有人组织百姓先撤退的,倒是四处抓捕壮丁、强征入伍的事儿听了不少,一时间,众人心中满是怀疑与犹豫。
风青澜瞧出面前村人的迟疑,对此她早已见怪不怪,此前走访的五个村子皆是这般态度。
她耐心解释道:“诸位可以回去商讨一番,我们之后还要前往另外两个村子,大概三日后会再次途经贵村,届时,若诸位觉得留在村中危险,可选择与我们一同离开,诸位请放心,此事全凭自愿,绝不强迫。”
杨村长皱着眉,沉思片刻后,再次看向风青澜,问道:“风校尉,不知公主安排我们撤往何处?”
风青澜道:“村长放心,公主早已安排妥当,撤离之地靠近安州,有军队驻守,可保大家的安全和衣食。”
这时,一直站在杨村长身后的阿松忍不住开口,声音中透着几分焦急:“那我们的田地和房子怎么办,就这么扔下不管了?”
风青澜神色一正,严肃道:“战事当前,保住性命才是首要之事,待日后局势平定,大家自可回来重建家园,若此刻因贪恋身外之物,丢了性命,可就得不偿失了。”
杨秋山见风青澜似未明白阿松的意思,上前一步,拱手道:“风校尉,我等担忧的是,待我等离开后,田地恐被他人占据,日后归来,恐怕直接沦为流民。”
风青澜闻言,想起在出发之前,李相宜对他的交待,于是道:“诸位且放心,公主已经吩咐各县将户籍地契全部誊抄一遍,保存在公主府中。”
杨村长和杨秋山对视一眼,而后,杨村长转过头对风青澜拱手道:“风校尉,此事关乎全村人的生死存亡,我们还需再商议一番。三日后,风校尉再来时,我们定给你答复。”
风青澜颔首道:“村长无需多礼,此事重大,确实该慎重考虑,三日后我们会准时到来。”
说罢,她转身回到队伍中,一声令下,将士们迅速整队,向着阳山关方向的下一个村子而去。
杨村长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思绪万千。
待到风青澜率领的军队消失在夜色中,其他村人才敢出声。
有人并不信任风青澜所说,率先开口道:“村长,这事儿太蹊跷了,我看这就是个陷阱,她说是护送咱们去后方,谁知道是真是假,说不定就是想把咱们骗去,到时候让咱们去战场上当炮灰!”
此人越说越觉得是真的,说到最后,声音都不自觉拔高。
一旁的另一个村人却摇了摇头,反驳道:“我看未必,要是他们真想让咱们当炮灰,直接强行征兵不就行了,咱们村里这些人,哪里挡得住那些拿刀的将士,何必费这么大周折地骗咱们?”
先前怀疑风青澜的村人立刻涨红了脸,大声反驳:“那是因为打起来肯定会损伤人手,把咱们骗过去不是更省事!”
想要跟着一起离开的人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若是要当炮灰,用咱们村的青壮就好,何必把老人孩子都带上,这不是浪费粮食吗?”
两方人各执一词,争吵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杨村长被两方人吵得头疼不已,他揉了揉眉心,沉声道:“既然这位风校尉说她是负责护送咱们这一条线,那明日咱们派人去前面那几个村子,问问他们的想法,看能不能联合起来,万一她真的心怀不轨,我们人数多点,也能让她有个忌惮。”
杨村长这么说,其实心底已然倾向于跟着风青澜举村离开。
村子里的年轻人,要么没经历过二十年前的夷族之战,要么当时年纪太小,记忆模糊。
可对于杨村长这样的老人而言,当年的战事宛如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他永远忘不了当时所有人都躲在黑漆漆的山洞里,无处可逃,只能像见不得光的老鼠一样,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心惊胆颤。
杨秋山跟着点头,身为曾经的军伍之人,就算年纪大了,但是他骨子里仍有一种血性。
他向来不喜欢这般单方面的躲藏,在他看来,这就像被束缚住手脚,处处受限,回旋余地也太小。
“而且,刚刚那位风校尉说她是福佑公主的麾下,福佑公主与那些豪强不同,应该是值得咱们相信。”
这也是刚刚那些村人争论的原因之一。
若刚刚领头之人说是当地哪家豪强的军队,他们怕是当时就感恩戴德,感谢大人们的“仁慈”,而后,转头便收拾家当躲进山里,哪还有功夫在此争论。
至于他们为何觉得闻时安和豪强不同,原因再简单不过。
梧州的这些豪强,修建豪宅园林时,哪一次不是强行征集黔首,害得他们耽误农时。
而闻时安来到梧州之后,不仅没有为了修建公主府加税,更没有强行召集百姓劳作。
再加上闻时安到梧州后,梧州再未发生地动,百姓们自然而然地对她多了几分信任与好感,对待她与本地豪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如今村人见村中威望最高的村长和族老都认同举村迁移一事,他们就算心里不认同,也不在说话。
都是默默往家走去,看看家中有哪些东西能够带着,有哪些带不上但是可以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
-------
风青澜一行人并没有走远,到了合适的地方,她便命人安营扎寨。
篝火旁,都尉不解地问道:“校尉,杨家村外地势平坦,更适合安营扎寨,为何我们不在那里安营扎寨,反而要冒着夜色又走了两里?”
风青澜掰断手中的干枯树枝,轻轻一扔,将其丢进熊熊燃烧的火堆里。
看着那树枝瞬间被火焰吞噬,风青澜才缓缓开口:“普通黔首本就会对军队心怀恐惧,我们若在村外安营扎寨,他们怕是彻夜难眠,时刻担心被军队袭击,所以我们不如离开,另寻地方安营扎寨。”
都尉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恍然,旋即抱拳行礼,满脸敬佩之色道:“校尉思虑周全,属下着实佩服,属下只想着杨家村外更加方便,却未顾及杨家村村民的感受,实在惭愧。”
风青澜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这名都尉虽然并非出自什么世家豪强,但家中亦有些权势钱财,他是因为不喜家中安排的道路,所以才离家参军,如今能做到都尉的位置,也是全凭自己本事。
不过他的出生经历就让他考虑事情时,容易忽视那些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黔首。
所幸此人知错就改,刚认识风青澜时,他也曾因她女子之身,心中暗自不服。
后来在战场上亲眼见证风青澜的勇武之后,便心服口服,后来更是主动希望能到风青澜麾下任职。
风青澜转头看向都尉,她神色严肃道:“此次护送黔首撤离,事关重大,你务必嘱咐将士们,护送途中,绝不可有丝毫骚扰黔首之举,有违令者,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都尉闻言,神色一凛,连忙起身,只见他身子站得笔直,郑重抱拳道:“校尉放心,出发之前属下就已经三令五申,将士们都清楚其中利害。”
其实,自从军队改革以来,军中纪律愈发严明,留下的都是能严守规矩之人。
而且如今军中秩序严明,待遇丰厚,在这节骨眼上犯浑,无异就是自毁前程,没人会这么傻。
而且这些人本就是从中洲良家子中选拔而出,比起那些不问出身就被选进军队的人,他们本就更守规矩,也更有底线。
风青澜微微颔首,神色稍缓,道:“我希望你们都能记住公主曾经说过的话,我们手中的刀剑,是为了守护黔首,保家卫国,不是用来欺压他们的。”
校尉在此郑重抱拳行礼道:“是!”
风青澜见此,神色缓和少许,抬手示意都尉坐下。
随后,她将目光投向阳山关方向,眼睛微眯,仿佛能透过重重夜幕,看见正与夷族对峙的驻军。
小天使们对不起,这几天实在太忙,没有时间码字,今天开始会恢复更新,不过大概只能隔日更,在此再次表示抱歉[合十][合十][合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4章 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