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甘为外室 > 第39章 瘟疫(二)

甘为外室 第39章 瘟疫(二)

作者:秋不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00:42:36 来源:文学城

在心里,周璟一直把苏逸归为陈靖一党的人,爱屋及乌道理,对于他难免有隔阂。

“苏编修,救灾济民不容得马虎,你当真能胜任?”周璟肃淡淡的一句话让人心里打起了鼓,肃颜厉目看着苏逸,带来毛森森的感觉。

许是平日温和惯了,这明明是他该有的样子。

火消残后只剩一缕烟,苏逸深吸一口气,开口便是紧张兮兮:“臣……自知身有不足难以服众,论经验也比不上众多前辈,但要论百姓生平,臣更能切身体会,天灾**最受苦的是百姓,因如此臣无法做到等闲之视,愿为陛下解忧,必将倾尽所知所学,不辱使命。”

周璟暂不语,目光炯炯,手指敲着座椅的扶手,回头的百官匆匆一眼,多数人不当回事,回头后的张嘴就是的冷哼。

人微言轻,难以重视。

和预想一样,苏逸的现状慢慢出现不堪,有分崩瓦解之意。

状元出身,万里挑一,立于殿朝,面圣谏言,自命不凡。种种拿出,常人不及。

朝廷之上无常人,比他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丰功伟绩几乎一手一个,而他只能在末端。

他算是看明白了,没了丞相的扶持,他寸步难行。

那颗惴惴不安的心在春宴过后就没停过,为了定心,起初几天已商讨国事为由主动与陈靖会面,相谈甚欢不舍离去,一墙之隔,来去方便。

后来几日,陈靖以家事繁忙杜绝了外界的来往,苏逸也不例外,从两天一见,逐渐变成不见。

直至现在的朝会上,陈靖的心不在焉苏逸不知,只知每次的示好都扑了空,不明情况就在自身找问题,这样一来不免怀疑自我价值。

一时兴起的决定往往带着冲动,当官的哪有不想往上爬的,他现在的处境急需一个“功“来傍身。

帝王要的是宽阔的心胸,周璟不能和官员一样把不满写在脸上,短暂的不语似乎在消解情绪,平平道:“钦差可不是儿戏,不仅仅要口头上的豪情壮志,既然要做就要拿出刮目相看的结果。苏编修,朕对你一向看重,能力出众不假,但有些事要经验之谈,你觉得你能达到朕的期许吗?”

这一次,周璟对苏逸的夸赞发自肺腑。

苏逸办事的效率有目共睹,不管是记录和编修,出自苏逸之手的册子往往是出错最少的,字迹和编排也是赏心悦目。

再识时务者点就好了,不像秘军那般彻彻底底的归依,至少像管随那样不让自己为难。

出弦就没有回头的箭,周璟一连两次的反问确实把苏逸问的一愣一愣的,这不信任的态度处于山中也能看得清。

只需要助力一把,只要有一人向着苏逸,他都不会难以下台。

预想千万遍中的声音并没有到来,陈靖依旧默不作声,态度平淡地只是听了一番稀松平常的事。

难道真和猜想一样,对自己失望了。

苏逸咬咬牙,算是泼出去了。

他想不信任的来源就是能力的怀疑,他只需将能力拿出,说出个范畴。

苏逸抬头,双手依旧捧着笏板,认真道:“大疫不过三年,臣在此立命,三年为期,让此瘟疫荡然无存,如若不然,褪去官袍任凭处置。”

在皇权面前立命,这可比发毒誓厉害得多。

更让人震惊的是苏逸的果决,才当上官,大好的往后,能做到这种程度怎么不能说是一种狠人,不论官职大小,所有人都受到一种威压,这种感觉让人心里发毛。

周璟眸光幽幽,目光从苏逸身上移到了沈长秋身上,用眼神询问。

沈长秋也只是微微一愣,嘴角勾出笑意,抱着着笏板的手臂松垮下来,缓慢眨眼,配着细不可闻的点头。

这便是认同了。

周璟信得过沈长秋,沈长秋觉得苏逸还能拉一把,如此循环。

“拟旨。”话语权都在周璟手中,他也不再墨迹,当场便定下:“翰林院编修苏逸志比金坚,任命为钦差,即刻起前往灾区,沿途赈灾。”

苏逸跪地,道:臣领旨,叩谢圣恩。”

下朝后,苏逸紧赶紧上了回府的马车,符元挥鞭驾马,车后扬起细密尘土。几乎同时,卫队及御医已整装待发,齐聚在城门口只等一声令下。

现在,苏逸门口聚了一群人,美其名曰送行。

尚书侍郎来了不少,翰林院共事的几乎到齐,武官来的人不多,梁青山和付成颂是在的,都是些有交情的,差不多是熟人局。

陈靖并未到,有要紧事绊住了他。

此行短时间内回不来,穿衣住行自有人安排,苏逸不用为这发愁,一刻钟左右就出了门,只带着书文册宝准备出发。

马车在宅邸门口候着,本就不大的地方,乌乌泱泱一群人显得更拥挤,官服都还没来得及脱,红红绿绿一大片,庆幸辰时这个时辰人不多,鲜少有路人,否则看到这场景不得惊慌失措。

门一开一合,最先迎上的是沈长秋,经礼乐传教后,两人的关系说得上最好。

私下怎样都好,人多就得按规矩来,苏逸撑手拜道:“承蒙各位大人厚爱,费心送行在下感恩不尽。”

一人道:“苏大人哪里的话,同朝为官这都是应当,再说为国办事,我们等人哪有不送的道理。”

一人说多人应,至少说明来的人都怀着好心。

付成颂和沈长秋的想法撞到一块去了,待人声消淡,两人一前一后开口:

“保重身体,万事要当心。”

这是确确实实的关心。

苏逸上了轿子,撩开窗布,对着两人回道:“在下谨记在心。”

百姓开路,城门卸下防备,先是卫队开路,苏逸的轿子驶出城门,跟随的御医和官伴紧跟其后,待最后一辆马车离开,很快,城门又恢复到紧闭的状态,守门兵加了一倍,甚至比之前还要严谨。

特殊时期,这样做也是为了城中人的安全。

京城城外多走几里路,果然如奏折上一般,漫舞的沙,荒凉的风,不见人的路,这都是各地封锁城门导致的。

京城是周朝最繁荣的地带了,不论何时人都络绎不绝,尤其是在年关,城门的士兵每半个时辰就要换一批,防止搜查疲惫造成疏漏。

现在呢?人又在何处。

目的地是在伤病人数最为严重的江夏,不难想象,周边地区如徽州、洪都、潭州、渭南情况也不乐观。中途要经过冀州、汴梁两处灾区,不能直接从城中过只能沿着郊区走,还要仔细安顿,费时说少也要四五天。

马车上,一颠一破,苏逸仔细看着地域图及各地给的病势,誓要在路途中吃透各个地区的情况,等到了地方才不会脑中空白没有想法。

大公无私的人很难见,苏逸还没到那种境界,看的时候,目光总会被徽州两字吸引,逐渐占满。

急切的心,迫切的情。

江夏和徽州相邻,之后也会在多个地区流转,目前他更重要的是稳住心态,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

紧闭城门的背后,是乱了套的无力。

徽州城中,几日前人满为患。

过年嘛,人流量大,名字名画都拿了出来展示,平时不多见的精巧玩意也摆了出来。

也只热闹了几日,几乎一夜间就变了天,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人到了第二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身酸,气闷。

奇一模一样的症状,奇怪,太奇怪了。

不懂的人认为邪祟作怪,寺庙里拜佛求符的又多了,不过也没兴几天。

患病的人又多了,一大家子人没有人能支撑,这是他们才意识到不能依靠神明,反应过来治病时,药铺早就被人洗劫一空。

街上不再人潮流动,所看到的人都是在摇摇晃晃,他们后知后觉,这是有了流病。

从不知到迷茫,最后是彻悟,中间也才经过六七日。

闭门不出不是为了他人着想,持续高热的身体没有出门的余力,他们只能等,等着过身后不再痛苦,等着有人来救助。

“什么?城门关了,信送不出去?”顾老夫人捏着帕子,捂住口唇止不住的咳嗽。

卧居在家的人逃过了流病。

年纪大了听不得坏事,掉了一口气就急的满面通红:“城外是什么情况?老爷那边可还无恙?”

传话的家仆道:“城门关了,断了流通,城外是一点消息也打听不出来,也不知老爷在何处。”

音信全无,不明不白,顾老夫人心里无主,扭头掉起了眼泪。

这算是家里的大事了,没人缺席,在前堂聚着。

顾云舟不知如何安慰母亲,主要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攥着拳面上严肃。

事发前,一切还沉在阖家团圆时,一封从京城来的信到了顾家,是顾济华执笔所写,意思在说即将启程返乡,来到前准备妥当过年该有的仪式。

刚看到书信谁不欢喜,热热闹闹的,人心都跟着开朗起来。

突如其来,闹得人心惶惶,掐断了迎接喜悦的心,为了不必要的麻烦,顾家一封又一封信出去:

不要立即返乡,在京城熬过这段时间。

始终没有回信,他们念着最好的结果,自欺欺人当成唯一的结果:回行的马车并未启程,被封锁在城内平平安安。

桌的一角,吴嘉平大口地喘气还是忍不住颤抖,连续几日手脚冰凉怎么也捂不热,睁眼是噩耗闭眼是噩梦。

封了城,出不去,这就说城外的父母无人照料,甚至情况不明,她一遍遍让自己放宽心,凡是要往好处想。

心慌不会轻易压下去,只能变成急躁。

沈熙,一个处处讲体面的女子,心忧到茶不思饭不想,眉头没下来过,面色没红润过,抱着小小的顾辰不声不响死盯着外宅门。

这些人构成的场面任谁看了都会心头一噎,纵观整个周朝,同时刻同落泪的家数不胜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