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甘为外室 > 第40章 瘟疫(三)

甘为外室 第40章 瘟疫(三)

作者:秋不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00:42:36 来源:文学城

治疫病和抗洪水干旱,同文赈灾两者大有不同,后者需要更多的人手参与,疏通水渠要的是人力,前者不用大阵仗,来的尽量是实干的人。

卫队及御医一起也就几十人,行驶也有一两日了,中途还要养精蓄锐,说到住处就难了,路边多是些破败的客栈,没人经营也住不了人。再去寻,寻得一老庙,勉勉强强有了地,次日一早再看,庙山头底下压了十几具病尸。

和尚手敲木鱼双手合十,围着无处安葬的人诵经超度。

庙前不住人,庙后不扎坟,再看还是觉得诧异。

苏逸见不得这场景,离开时好好的,到了禅房软了腿。流病紧急,只能待短短一夜,临行前怀着敬畏之心,去拜庙中唯一一座金像。

苏逸叩首跪拜结束后,才发现住持在殿侧正闭目打坐。

是一位双颊透骨,沟壑纵横的老人,袈裟颜色掉的不成样子,松松垮垮挂在身上。

住持早已知他们是朝廷的人,也只此行目的,没等苏逸主动去问,就叫停了他即将跨过门楣的脚步。

粗粝又遥远,如风扬起漫天黄沙,在威严的金像前生出一丝悲凉:“天灾伤人无数,人身无处停放,我道不能置之不理,能做的只有安置和超度,贫僧坏了佛堂规矩甘受天谴,施主莫要心悸于此。”

苏逸恍然,对这座庙和庙里的人肃然起敬。

主持缓缓睁眼,还是打坐的姿势:“凡事有始有终,有因有果,济人心,善莫大焉,施主只需往前走,尘埃落定会有好结果。”

话落,主持抬手合拢十指,一句“我佛慈悲,保佑苍生”,之后便是苏逸听不懂的囔语。

虔诚一拜离去,快马加鞭行驶。

也仅仅半日,驾车的符元撩开车帘,露出一条小缝,手拿一个物件伸手从缝中递过去:“大人,前面就是冀州边界,出了冀州就是汴梁,哪里人员杂乱,行车避不开人,随行的御医备好了中药囊,防病强身的,大人现在就可在车内佩戴。”

苏逸接了过来,拿到鼻子边一嗅,果然是浓浓的药苦味,不知用了多少料,连车间也熏满了。

挂在身上留个安心。

马车骤停,小眯一会的苏逸闪了一下,上身前倾给晃醒神了。

车外出了动静,能感觉到人在轿边走动,苏逸拿开睡着前放在双膝上的书册,撑开帘子就要看出了什么事。

不远处是禁闭的城门,按照符元先前的说法,这应该就是汴梁城门。

城门上是高墙,墙上绑着旗帜,中间飘着的是周字,两边分别是汴梁二字。

墙壁年久,不免黑灰,城门却是鲜亮,和周围对比明显。想来也是为迎新年提前粉刷一遍,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新修缮好的门也没了打开的机会。

看城墙脚下,是让马车骤停的原因之一。

全是些无家可归且病魔缠身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人数不少,躺着,半卧着,就没有能好好站立的。

一个城有了流病,隔绝的方法是赶尽杀绝。

将伤患者聚集,赶出城,以此类推,一批接一批,被赶出的人流浪在世,直到城里伤患人数已经没了驱赶的必要,紧接着就会封锁城门,身康体健的人出不去,之前赶出去的人也回不来。

他们会再一次聚集,在城门外,不是抗议,是想落叶归根。

马车不敢贸然穿过,生怕染上不妥,只见卫队中有一人从车后拿出一面旗,展开,靠着单单手臂奋力摇晃。

“钦差大人奉旨办事,速速开城门。”

旗子大还兜风,摇累了喊累了就换下一个人来,只是中间隔了些距离,这方法费力。

还好,城门这几日一直有人严谨看守,换了三四个人,城门上就探出个头,扯着嗓子喊道:“是否有通关文牒?”

“文牒有。”嗓门最大的卫队接过递过来的册子,高举过头顶给城墙上的人看。

一个小黄本本,这么远看到不是多么清楚。守城的人心里认定个七八,安全起步还是不轻易放行,直让人呈上前。

互相理解,并未纠缠是否,选派一人去即可。

卫队的大嗓门接着喊:“城下聚人,不宜走过,清一清人我等才敢过去。”

城墙上的人也不多说,转头吩咐身后的人,不一会,城门开了,出来一排盔甲缠身面布掩面的人,手持改造版加长的长矛,用磨顿了的矛头点戳病民。

又是驱赶,惊慌失措,踉踉跄跄,起不来的人被人拖着走,能走的人一手还要搀扶一个。

老弱病残能去哪?去他们看不到的地方。

人走完了,石灰粉一桶一桶围着城门撒,散散味才伸手去招呼。

要一个脚程快的人,有人自告奋勇去了,跳下马车跑的确实快,一溜烟就到了城门口,找到对接的人递上文牒。

看守打开扫了一眼,国玺印章不会假,否则十族都是玩的。

第一时间,城门大开,从里又走出几排兵,做护卫的姿态站在城门两次,果然气派,大大方方迎钦差进门。

符元扯掷一下缰绳,马蹄落地有声,要说人脚是一溜烟就到了,那马车就是一眨眼。

进了城马匹就不能像旷野中肆意奔跑,马蹄声缓了下来,身后是叫嚣的声音,随着城门关上,叫嚣也止住了。

还得说城门质量好,没点偷工减料,隔了病也隔了人声。

一行车走在空无一人的平地上,苏逸掀开窗帘,去看汴梁的景象。

他去过的地方屈指可数,赶考前只在徽州附近转悠,兼顾学业没机会外出游玩,赶考途中心有所思,没兴趣游山玩水。

来到一个没见过的地方,是挺好奇。

四周原先是商贩摊子,由数量可知之前这里是多么热闹,有的店铺门面还挂着鲜红的灯笼,用来吸引客人,矮一点的摊子还盖着带有布丁的破布,一是遮灰遮尘,二是宣示主权。

原来每个城看起来都差不多。

只是现在的城,是空街,无一人,但还存在着人气。

初见庙后山的震惊,城墙脚下的后怕,共情后的心痛。

在此之前,苏逸并不能想象瘟疫带来的灾难,奏折上的只言片语,说着苦,诉着难,他听着会震惊,但不会跟着焦急。

他出生至今,有过干旱,有过水灾,最终的结果是粮食缺乏。他见过,能想象到,否则,尸横遍野任他想也想不出。

早早的,汴梁郡守就把钦差住处准备好了,马车进了城郡守还未到,前来迎的是一个小官。

小官说不上来姓名和官职,在轿子旁小跑跟随,状态激动:

“大人,郡守忙着指点病民的事,已经遣人去禀报了,但一时半会赶不到,就让小的带大人到住处。”

说是在前面引路,走了两步退了回去,在轿子旁又开口:“大人也知这病不简单,郡守为此忧的三日没怎么合眼,百姓们白天盼晚上梦,好在大人来了,一切就有了盼头;舟车劳顿一定辛苦,郡守先让小的来侍奉,晚一点就来拜见,还请大人勿怪。”

怪不得让这个小官去迎,滔滔不绝,说不完的好话。

人少了路就好走,不一会轿子又停了,停在一座府邸前,掀帘,放蹬,下车,一气呵成,被人请着就进去了。

光看门面就能看出个二三,进了内里还要说一句这府邸还真是大,比他在京城住的地方还要大,四通八达苏逸看花了眼,要不是有人引路还真找不到相应的房室。

这里一切都很新,像未经人住过,又像刚安置好,就连经常踩踏的门楣也只是掉了点木屑。

苏逸草草看了遍建造,问道:“这么大的地,平日里不住人吗?”

不住人,怪浪费的,尤其是这个时间段,能放下不少病民。

接待的小官回道:“这院落之前是用让远来的贵人暂住的,后来郡守忙里偷闲将这里整修了一遍,没来得及住人就生了这档子事,现大人来了也不用特寻住处,这里昨夜里已命人清扫了一番,不如京城的条件,之后如若住的不舒适,出了门往东走几步就是郡守府,郡守会为大人另寻住处。”

小官不仅官小,年龄也小,脾性跳脱,说起话来动手动脚,说到郡守府还用手指了一下方向。

指完之后怔怔地和苏逸对视,两人用样貌来看年龄相仿,小官脑子一热忘了身份,后知后觉低下头,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连鞠躬引咎自责:“小的说错话了,郡守府不足挂齿,大人住的不适就派人去通告一声,要在何处住还得大人说的算。”

是来办事又不是来享清福的,苏逸还真没想到此行能和“舒适”二字挂钩。

嘴里说着无妨,跨步登上了前堂。

陈设没多大新意,爱好不在这,那些上等的瓶瓶罐罐又早就在丞相府见过,现在这些确实挺不起来兴趣。

拉开椅子,坐下就说明要做钦差的事了,手往桌上一搭,官威这时候上来了,吩咐起了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一件事:

“将汴梁能叫上名的医士全叫来,手头有事的办完再来。”

临时的事不做准备,苏逸猜测人手肯定不够,末了又添了一句:“安排四辆马车去接,一趟接不完多来几趟。”

小官应了一声,随后动起身来。

吩咐完后,人各忙各的,苏逸拿起未看完的书,是他从翰林院带来的,记载着历年的瘟疫和先辈平疫的方法,看一看,从中吸取点经验,毕竟决策都是学习过来的。

书页不多,拿在手里刚好,不像别的藏书,如砖头一样只能摊开在桌上看。取之精华,书闲碎话不多,直击要害不累赘。

前一天熬了个通宵算是看得差不多了,还余寥寥几张,前面所言的方法较常见,比如将患者单独放置,每日熏药草,分发药粉敷料,用物隔离等等。

视线滑动下,书册到了最后一页,看前几句大概在讲怎么应对顽疾,句尾尾还特别标注一法,说束手无策时可用,但要慎用。

苏逸顺着字看了下去,边看边小声读了出来,空无一人的堂屋,他的呢喃很是突出:“难以医治具有传人的疾病,在未传开前或无药可医时,将患病的平民集中……焚烧。”

最后两个字他几乎噤了声,看过这一行字的眼满是不可思议,不想书中还有这毫无人性的字。

在书中出现的方法就说明有过经历,他只感到心惊肉跳,合上的书丢在桌子上,翻书页的手撑上垂下的头。

叹息声,闭上眼睛暗自想着,再怎么难也不会如此,任命钦差是来救百姓于水火,誓不会推人入火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