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甘为外室 > 第38章 瘟疫(一)

甘为外室 第38章 瘟疫(一)

作者:秋不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1 00:42:36 来源:文学城

煤块烧的通红,时不时有火星飘过,飞出炉子再消失,苏逸手撑着头,侧身去看这无聊的东西,明明很专注在看火星点子的动向,眼皮一耷拉,视线一模糊,他也飘出去了。

徽州一别少说也有大半年了,在此之前他也能预料到要长期不归,只是这种感觉比他想象中还要难熬,父母的状况如何也只能在书信里得知,不能亲眼所见总是挂念。

他想,这个冬父母应该会容易些。

月例和赏赐他几乎五五分寄回家,不管需要与否,不管是多是少,自己紧巴点,一个人怎样都行。

他目前只是从基层做起,不能短时间内大富大贵,但官员的月例至少比耕地种田来得多,也不用为买那几量炭火冒着冰霜前行。

除了这明面上的事,隐晦的也有,他不在意,但沉思时又无时无刻冒出来,也是,既然想到过去,身边亲密的人一个也不能忽视。

起身端起着桌旁的灯火,一手掩着走近书架,用手里的烛点燃书架旁的火,火苗摇摇晃晃一下子窜高了,屋内又亮了几个度。

手里的灯盏放回台子上,空出两只手去书架翻看,移开层层书册往深处摸,手抽出,带出的还有一木盒。

木盒精致,边上有难以察觉的暗扣,顺手打开的事,他没有这样做,捧着抱着端详着半天,里里外外他早已看了不下百遍,效仿着望梅止渴,只求湿润心底的干涸。

苏逸不曾改变,他从小就认为阿姐是天下最好的女子,说配上配不上太俗气,阿姐的独一无二在哪都是屈尊。

遥想当时,苏逸气愤难当,堵着气上了骏马不回头,任凭吴嘉平如何唤他,他只低头侍弄自己的衣衫,确实是在耍小性子,想用这种方法让吴嘉平改变主意。

苏逸是个别扭的人,气她不向着自己,又觉得她有苦衷,自小的情感没办法让他做到不动容。

回头对上吴嘉平急切的眼睛,也就一瞬间,心中的气没了,他只想再叫一声“阿姐“。

吴嘉平更在意些,即使身边满是人,即使顾云舟还在一旁看着,她瞧见机会,撇开人,伸长胳膊握住了苏逸的手,焦急又温情道:“逸儿,到了京城切勿过度挂念我们,放开手好好干,阿姐相信你。”

他没来得及回答,就被敲锣打鼓淹没了,过了这么久,说出这一句话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回神的一瞬,烛火也跟着跳动了一下,许是过了很久,门外的家仆又来唤了一声,还加了一句天凉餐食不易多放,苏逸又应下,动作麻利了些,把木盒重新放回书架深处,走时回头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吹灭了蜡烛,脚步加快去了堂屋。

有人无病呻吟,有人苦不堪言,暗涌从未停歇,相安无事只是掩人耳目的假象,用**凡胎铸造的墙也抵不过摧残。

几天后入夜,在京所有官员都因一副突如其来的旨意激得震颤,说大也不过是来告知次日上朝,说小哪能用上夜时传旨,一字一句皆是兴师问罪。

卯时刚过,日未出,金銮殿早就站满了人,陈靖付澈也未缺席,不言不语貌似出了大事。领头的都如此,别的还敢嬉闹,不管知不知情,都在为昨日那道旨正襟危坐。

灯火通明,让人精神抖擞,殿名大开光散至半边天,灿烂辉煌还真应了殿名。周璟来的比以往都要早,面色憔悴貌似一夜未眠,步步有力又显得振奋,坐上御座后,紧接着是杜衡的长喊。

过后应当是跪拜礼,众臣撩起袍摆欲屈膝,这膝盖还未落地,周璟气之所迫,长臂一甩,几本奏折脱手而出,横七竖八在金椅下。

都知批过的折子有两种去处,一是由通折处保存,二是原路返回到所奏的大臣手中,众人瞧见如此,惊错下怔怔看了一眼散落的折子,不明事理的人也知生了大事,跪地抱着笏板不动声色。

无人言语,如同一拳打在的棉花上,周璟皱眉看着底下一行人,平时个个都有主见,巴不得自立为王,一到了临头的危事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无奈至极,恨不得站起身指着他们说:“现大周瘟疫肆虐,在此之前你们竟无人上报,要不是多城沦陷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地方官员把折子都交到朕手里了,你们是不是还如同现在一样面不改色穿着一身官袍。朕身为一国之君竟被你们蒙在鼓里,要六部有何用?要满朝文武有何用?”

被周璟说开了,六部羞愧,众臣难当,长跪不起高喊恕罪。

确实是他们的疏忽,奏折最后到周璟手中,中间要经历多个部门的传递,其中地方官员的折子都由邸吏上呈给皇帝,不难想象,邸吏的折子迟迟未到,或者说筛掉的折子到底在谁手中。

“启禀皇上。”陈靖不同别人,果断抬头对上怒气:”现在的趋势是我等都未料到的,京城城门森严,隔断了瘟疫的传播,使得大多数人对外情况一概不知,再说前几日邸吏的折子,要为瘟疫这种紧急事应当用红皮绸布封盖,但当时并未有急折上呈,为此难免疏忽掉。”

周璟无话可说,招招手让人全平身,一阵谢恩后,坐在龙椅上的他依旧皱着眉,愁上加愁还真是耗精气神,转眼向另一侧问道:“城中人不知也就罢了,付将军,你一直负责城内城外的民安,外界的风吹草低也没人向你汇报吗?”

付澈的气势不比陈靖弱,上前一步目光炯炯道:“回皇上,前几日确实听军中人说过此时,事发于京城外,来了不少面红体热的难民,但这种情况往常也不少见,只说天气严寒,都当普通风寒受凉看待,抓几副药吃便没了症状,无人在意,也无人当要事汇报。”

瘟疫事不得造假,关乎着国运也容不得隐瞒,陈靖付澈在陈述事实,在周璟看来只是在找借口。

“照这么说来,所患是流病是在这几日间流传起来的,论大周国史看,百年来也存在过大大小小的瘟疫,可记载中却从未有说过同这般突然显现的流病。”周璟手搭在双膝上,冠冕产出的阴影覆住眉眼的位置,面首微垂正好朝向众臣,只是平静的说话,字字句句听出了哀愁:

“以江夏为中心,金陵,徽州,汴梁,潭州,晋阳,渭南多地受难子民高于健全者,各城郡守皆说药不对症,无药可医,城内外溃不成军,封锁城门为时已晚,患病人数急剧增加,一夜间甚至翻倍。”

历代君王还未成王前,爱民是必不可少的教导,帝王本性心系天下,子民受难帝王不宁。

周璟从未受过君王礼教,甚至没用旁听的机会,而事到如今,能说他是一位昏君吗?他显然不必别人差,至少创了盛世。

他有些急了,这种溢出表面的情绪,和各怀鬼胎的大臣周旋这么多年,喜怒不形于色就是他的成长,现在,在这事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不值一提。

“有民才有国,各位爱卿现已知晓事态的严峻,多耽搁一刻就会有难以预料的后果,下朝之后朕布一道圣旨,朝廷即刻向各地发放赈灾粮,并册封钦差大臣,携多名御医前往灾区。”周璟缓缓道出,双眼扫视着龙椅下的人,仔细看着不同人不同的神情。

这次,出头鸟出现的慢了些,语毕后无人应承。

钦差大臣这可不是个好活,听着威风堂堂,代表朝廷奉命行事,到了何地任谁都要给几分面子,官威大属实,要说任命就职,大部分人还是思量一番。

钦差大臣是奉命去往灾区,以身作则体桖民情,冲锋陷阵自入敌营,办的好加功进爵,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办的差也留在史书,后辈也只会谈论起碌碌无为的污名。

因为今年多了一项科举,朝中上下人员调动,各部掺杂了新面孔,此次重任对年轻人来说是个机会,即便危险重重也有人跃跃欲试。

光凭信任度,周璟心里已经有了可以托付的人,面首不自觉朝一个方向转,抬眼对视,正好两两相对。

沈长秋面带浅笑目光坚毅,他做到了唯君马首是瞻,是周璟排忧解难的好帮手,这相视一笑很明显了,只要一声令下他便会前往灾区。

“故考虑此次瘟疫不凡,钦差大臣一职还得仔细对待,办的好加官进禄为基本 。”周璟话到嘴边稍稍停顿,下意识去看陈靖的方向,事已至此还不为所动,这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连着平时爱搭腔接话的人也哑了口。

陈靖确实是心不在焉了,垂眉若有所思。

经不起推敲,周璟大致一想便知晓了原由,又惊又喜,没想到一份从后宫出来的书信还真能扰人心智。

好极了,周璟这样想,他甚至做好陈靖下朝后的独自觐见。

清清嗓子,周璟又象征性说了几句煽动人心的话,在场的人你看我我看你,窃窃私语没个准头。

一句话,贪图事成后的名誉,又怕过程中的险阻。

无人参杂办成一件事周璟求之不得,没人自荐就等着下圣旨,就在定夺的话就要脱口而出的时候,沈长秋撩撩长袖都做好谢恩的准备,末尾端,有一人不合时宜站出。

背对着殿门的人不知身后的变故,周璟立于高台看得清,细小的动向他总能第一时间察觉,不可置否,他的眉头随着出列的人紧皱起来:又是苏逸,好大喜功的姿态还真和陈靖如出一辙。

还未启奏,就已经安上了名头

“禀皇上,瘟疫一事迫在眉睫,当下为重的是赈灾济粮,只是瘟疫的变化重重,不可预测又多了几分风险,臣一腔热血不惧险阻,斗胆自荐,愿为钦差即刻启程。”苏逸态度坚决,说辞又大义凛然,听声回首后的众臣脸上挂着不可置信。

笏板挡住苏逸的脸,还不够,头越来越沉埋的更深,用不上余光,只听声,暗涌的波动一瞬间平稳缓满。

他知道,这次是他鲁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