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直到出发前去安北,高廉还没想明白玄学还是非玄学这个问题,只能把它归结于卢兴伟之X大未解之谜,与橘座究竟能不能听懂卢兴伟的话并列。
去安北荣景新工厂的路程并不像想像的那么远,从玉安市区出发,沿着环城高速,到安北县城约在一个多小时左右,再沿县道去荣景安北工厂,三十分钟,总用时两个半小时不到,短途旅行的赶路时长。
荣景新工厂位于安北县郊区,县东约三十公里外,在一片新规划出来的经济开发区里,与其它刚落户的制造企业比邻而居,和谐友好,为安北与玉安的经济建设作贡献。
当然鉴于荣景在国内的领头地位,荣景安北工厂占了越大一片地,近3000亩,面积是有点大了,但关于这一点,接送高廉去工厂的车上,潘越派来的司机师傅有话说,“虽然安北工厂的面积是有点超了,但我们设备多啊,新工厂全面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那不就得多占点地嘛,要不然那些传输带,传输线,传输机器人,他们怎么安置。”
嗯,确实很有道理,可不得平面布置嘛,要不然都立体了,那不得小小一只,配不上荣景的地位啊。
同车的助理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也是因为这个新厂的产能在设计时是扩了的,所以设备比陵城那个老工厂要多得多,设计时针对这部分新增产能跟政府多申请了地,政府也理解支持。”
高廉不忍心见小伙子尴尬,连忙表示赞同,“产能扩大,设备多,确实要的地方就大,那看来这个新工厂投产后产能要比老工厂大不少么?”
高廉的善意让小伙子十分高兴,赶忙把自己知道的情况秃噜了出来,“是大很多,据说按照初始设计,AI系统没意外的话,产能能提近一倍,效率提30%,可惜,现在AI开发那边遇到了难题,效率这事估计有点悬。”他慌忙找补了一句,“不过,就算AI没达到设计目标,效率没提那么多,这个新工厂的产能也能增加近半。”
高廉好奇地追问,“难题?什么样的难题,居然有这么大影响?”
小伙子对具体情况不太了解,这几句都是东拼西凑听来的,只能对高廉歉意一笑,“具体是什么情况我就不知道了,”他挠了挠头,“就这些还是我们潘总无意说的,我记住了,只听说好像是什么设备精度不行。”
高廉眉眼忽然安静下来,他嗫嚅了两下,想要开口问清楚,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
助理小伙子见事情圆过去了,擦了擦额头隐约出现的冷汗,他看高廉不再说话,猜测可能坐车久了有点累,体贴地保持沉默,把安静留给高廉。
而高廉确实也没了心情继续闲唠嗑,所有的线索在他心里汇成了一张网,只等最后一块拼图,而潘越才是那个有能力帮他拼上这块图的人。
厂区太大,助理小伙子带着高廉乘车直入大门,在办公楼门前停下。
安北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太高,需要的劳力型员工数量被降到了最低,反而是维修、维护、监管等技术型员工数量大大增加。为了给这些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干扰,荣景干脆建了一幢30层的大楼作为员工办公楼,集中办公,非作业时间段不可进入现场。同时为了便于现场作业,又在厂区设立数个值班室。
这样分合结合统管,保量的同时又保质,把所有的生产全交于机器运作,减少误差,而人的精力将全部投注于产品研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创造力。
这个管理运作的理念非常先进,只有一个风险存在,生产过程全部机器运作,虽然能排除人的干扰,但没有人的判断力,机器故障导致运转中断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这样反而会降低效率。不过,想必这也是荣景的维修部门再次大大扩张的原因吧,毕竟是如此显而易见的风险。
下车后,高廉带着助理提前办好的权限卡,跟着他刷卡进了大楼。潘越的办公室就位于这幢大楼的二十五层,而跟锋锐的选择一样,他的楼上就是荣景的数据机房,整整五层。
刚出二十五层的大门,潘越已经在办公区大门那儿等他,小助理吃了好大一惊,脸上表情都没管理好。潘越跟高廉何等阅历,眼角一扫就知道小助理在想什么。为此,潘越赶紧示意小助理把人交给他就行了,别再给他丢人了。
把人带到后,小助理百思不得其解地走了,潘总今天居然这么积极主动平易近人,这个高总不就是个不知名小公司的小总监么,说出去好听罢了,难道还有什么隐藏身份?
潘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见笑了,新来的,没啥经验。”
高廉打了个哈哈,“哪里哪里,新人都如此,多见识见识就好了。”
两人默契地略过这一段,虽然高廉觉得这小助理八成要挨训,不过潘越有可能是他顶头**oss,还是不要插手比较好,有可能越插手小助理越倒霉,年轻人嘛,被毒打才能快速成长嘛。
潘越示意高廉向外走,“走,马上要到饭点了,我领你从上到下转一转,到二楼食堂正好到点,吃个便饭,下午我再领去看看车间内部。”
高廉客随主便,“那就麻烦潘总百忙之中特意抽出空来,亲自给我当向导,高廉受之有愧啊。”
潘越指了指他,“俗,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
高廉礼貌轻笑,“这不以后有可能是你下属么,不得抓紧时间讨好上司。”
高廉的话正好搔到了潘越的心痒之处,他哈哈笑了起来。
他们从上而下边走边聊,有的楼层只在外面走马观花,而是有的楼层去了内部转了一圈。
安北工厂的员工现在并不多,不到两千人,其中以研发、测试、维修这三类占主体,其余的后勤辅助生产等加起来还不到五百人。
高廉为这个比例暗暗感到吃惊,真正负责车间生产才三百来人,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就连这三百人也基本不进车间,集中于生产总控中心,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AI传回来的数据,包括每日生产计划安排,故障维修安排,生产风险分析及备用方案,针对AI提出的方案进行整理判断,如非必要,不进行干涉。所有信息全部由AI统筹收集汇总分析,并传递到研发、销售、维修等其它各相关部门,充当AI的最后一道保障。
因为智能生产和AI的介入,生产管控所需要的人数大大减少,但所需要的能力与经验却越来越高,安北工厂这三百人是荣景掏空了其它几个旧工厂的人才库,又重金从外面挖了几十人,才凑齐的最小人数,个个宝贵的很,潘越将他们安置在了二十四层。
三百人分为三班轮转,保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每个班平日一半人在总控中心轮值,一半人在办公室待命。但现在新工厂正在调试,今日当班人员全部在总控那边忙活,“你入职以后免不了跟他们打交道,现在人不在,下午我领你去总控那边认识认识。”潘越随意地指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区对高廉说。
高廉笑呵呵地回他,“那是,以后怕是交锋不少,免不了要让潘总当裁判的。”
一句话让潘越心情更舒畅了,又哈哈笑起来,“那你现在可要多说几句好话,要不然到时候我给你小鞋穿。”
高廉被潘越随口的玩笑弄得哭笑不得,不好再引伸开来,开始转移话题,“那下一层是?”
潘越引着他回电梯,“下一层也没人,是预留的,准备留给信息监管部门,你也知道,生产信息多又杂,想从这海量数据里分析出有用的东西来,光靠一两人是没用的,所以我准备成立一个生产信息监管分析的部门,专门优化改进生产系统数据收集,优化维护AI系统。虽然说AI是找的专门的信息公司做的,但我们也已经跟对方谈妥了,后续所有数据移交给我们,我们自己要有维护维修优化改进的能力,这一层就是为这个部门准备的。”
听到这里,高廉恍然大悟,懂了潘越为什么执着于他,这么宏大的数据系统,这么智能化的AI程序,没两把刷子拿不下来,而国内,也确实没几个有这能力的人。
高廉安下心来,他一直对潘越和荣景对他如此看重的原因耿耿于怀,生怕有什么不明之处,以至于自己节操不保,但既然是冲着技术而来,高廉在这方面还真没怕过。
高廉很高兴潘越更看中他的技术,而不是别的一些东西。
潘越继续领着他往下走,并再去多做解释,对于高廉这样的专家,有些话无需多言,只要让他看到,他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继续介绍底下五层,“从十二到二十二,这几层都是研发的,安北工厂投产以后将会有个试制车间,所有试制品将在试制车间生产,经测试合格可以量产后再转到生产车间大批量生产。”
研发楼层的保密程度特别高,不方便外人进入参观,高廉站在研发大门外稍微张望了两眼,“这个试验工厂也是AI统管?”
潘越点头又摇头,“是也不是,这个试制车间不太大,不到生产车间的一半,因为是试制,各种规范不全,可以说整个安北工厂人工介入程度最高的地方,所以采用的是半AI半人工,AI制定初步计划,生产总控需要根据研发提交的需求人工干预计划,保证研发各项目开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产品生产和小批量试生产,同时需要小批量过程中试验产品各方面能否达到量产化的要求,不能就退回研发改进,合格才能转大车间投产。”
高廉点头表示理解,“试验品确实不宜全部交给AI,会对正式品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他继续追问,“那试制车间的设备这些同生产车间用的都一样?”
潘越很高兴高廉追问细节,“还是你经验丰富,不像我们现在那女负责人,从来没问过,也不知道考虑没考虑到这个。当然不一样,不过区别不太大。当前阶段也只有试制车间的全部设备齐全了,生产车间的设备在陆续入场调试,怎么也得等调试好了才能正式开始。等你过来,我发清单给你,你先看看清单里的设备。”
高廉笑眯眯的,“先参观,先参观,我还有好些疑问想潘总给我解惑呢。”
潘越并没有意会高廉的话,“行,我们接着往下,下面几层都是设备维修的地盘,我们路过就行,说实话,虽然给他们在厂区建了几个维修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喜欢把这些坏的,故障的东西带回大办公楼,办公现场不太整洁,你多见谅。”
高廉连忙表示理解,“理解,理解,故障维修嘛,人多力量大。”
潘越一边按电梯按键,一边吐槽,“也亏得现在只有个试制车间在运转,要是车间全开,我都害怕七层楼不够他们祸祸。”
他领着高廉随意逛了几层设备与维修部地盘,正如潘越所说,设备部一片繁忙,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设备要接手新设备,维修也要跟厂家对接维修保养细节,如今这个阶段最忙碌的就是他们了。
从设备维修出来,潘越抬手看表,“下面几层是行政管理跟后勤部门,就不去了,现在已经快十二点了,我领你去食堂,我们一起用个工作餐。”
潘越领着高廉去了二楼,转入了一条外连的通道,视线从从通道向外延伸是又另一幢楼,十层的高度,两幢楼中间的大片被一片两层建筑覆盖。
高廉跟着潘越去了天井两层,进去后潘越领他在窗户边位置坐下,从这个角度看去,楼下人来人往,一派繁忙。
高廉看了几眼,”这里是食堂?怎么没什么人?楼下是什么地方,人真多。”
潘越被高廉逗乐了,“这是小餐厅,用来招待人的。楼下那个是员工食堂,这幢楼里的人都在那儿吃饭,人当然多。”他话音一转,“今天你还是客人,沾你的福,我们在这儿混一顿,下次,你就要挤楼下大食堂了。”
高廉闻言再度向下望去,他觉得挤食堂这个任务,委实有点艰巨,一时间差点萌生要不还是去锋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