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生长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读的小学自然不是重点学校,一等生源早被各大名校拐走,二等生源也被县区一级的重点学校过滤掉,只剩下一些歪瓜裂枣流落于此。品貌兼优的余安仿佛站在鸡群里的仙鹤,又像是漆黑夜晚的萤火虫,耀眼的光芒瞬间吸引了所有人。加上他头脑灵活又善于判断师长的好恶,几年下来,学校自主研发的一些特殊荣耀全给了他,自家书房墙壁上“艺术之星”、“品德标兵”、“先进学子”等奖状多得贴不下了,只能调好位置当墙纸使用,也算是发挥余热了。全校师生以他为荣,余安也颇为争气,在市里举办的钢琴大赛勇夺一等奖,打破了当地少年成名的年龄记录,惊呆了被大奖项隔绝多年的校领导,周末加班研究出学校艺术生培养的新方向;方案还未落实,市里的领导灵光一闪决定亲自莅临学校指导工作,余安作为讲解员被委以重任。接待过程中,他凭借轻松活泼的讲解博得市领导高度赞扬。好事双至,校园沸腾了,校领导的面子也沸腾了,恨不能把余安提拔任用于重要岗位,只好将其作为未来重点培养对象,有空便牵出去遛遛弯献献艺,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还能吸引生源。
那几年,余父余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工作之余顺便吵吵架,用于教育儿子的时间大幅减少,余安获得了同龄人少有的自由自在和自生自灭。
随着年龄增长,余安渐渐不安于当“吉祥物”,对于校领导们最爱的外出遛弯献艺更是深恶痛绝。由于身体发育较早,他比同龄人高了不少,体态“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有点少年偶像的雏形。为了巩固优势,余安把自己追逐的目标定位于古代贤者——遥想丝国当年,先贤在出名这条道上屡创佳绩,有的人四岁让梨,出名了;有的人六岁赋诗,也出名了;有的人七岁砸缸,小小年纪借着智慧救人的奇事扬名四海。余安对比一番后,觉得自己也能做到。
一次偶然机会,音乐老师将余安拉小提琴的视频发到校园论坛上,配了一个毫无营养的标题“十二岁音乐小天才”,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视频中,余安身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山寨晚礼服,化着德拉库拉伯爵般惨烈的妆容,专心致志地演奏着丝国著名儿童音乐《两只熊猫》,挺拔的身姿配上稚嫩的帅脸,形成了某种和谐的反差萌,被家长群里的阿姨称为“别人家的小孩”。尝到甜头的音乐老师乘胜追击,接连推出一系列的校园小天才视频,内容涵盖舞蹈、相声、魔术乃至情景剧,小学校园俨然成了大马戏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著名评论员董谋士发文称其为教育创新,走出前人未有之蹊径。
余安是这波流量的受益人,几个小视频热度颇高,隐隐具备转为网红的趋势。他常常上网,惊叹于美颜软件的化妆能力,然后得出结论自己加入网红圈定能形成碾压,击溃那些装潮扮酷再加十级美颜的假面人。
然而,世界充满了变数,就如同剧本充满了套路。当你一帆风顺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风向突然变了,还有个大坑在风口位等着。
当下年青人甚至是小孩通过电视、网络成名的越来越多,眼红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各种攻击谩骂如决堤的洪水一样疯狂蔓延。平台顶不住压力,于是禁播了几个未成年人参与的综艺节目,进而在各大主流网站下架了所有中小学生参与的视频,最后连草根选秀节目也叫停了,彻底堵死后来者利用新媒体成名的路径。
余安的视频也受到波及,全部下架。他只能研究国学,丝国国学是一门虚伪的双标学问,必须反其意而行,才能真正理解。比如古人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实际到了自己身上就是“三不朽”,还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余安深谙文字的魅力,不让露脸就不露,转而露文字露声音,发一下自己浏览过的鸡汤文和翻唱的歌,用迂回的手段保持热度。
平静的生活持续到九年级毕业,一场神奇的车祸改变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