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作家说:“出名要趁早啊!”这话恰好被余安听到了,觉得不无道理。
名成则利就,很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后网络时代,网红如入秋后的感冒病毒一般疯狂滋生。出名的方法也是多姿多彩五花八门——有吃饭吃出名的、也有唱儿歌唱红的,有骂人骂成学者的、也有吹牛吹成专家的,有卖货卖成顶流的、也有种地种成明星的……每个赛道都人满为患,出名的门槛低得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有想法再加点玄学,哪怕体形如猪、五官错位、头脑智障、面目可憎甚至把上述优点全占的极品,也能被美颜滤镜和剪辑技术包装出新鲜感,冠上某姐某哥的雅号,在网络里走红。
对于丝国网圈的现状,余安感觉无奈又心痛,因为上面列举的几种方法他都会,但他就是不红。
余安坎坷的成名史可以从幼童时期说起。他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原生家庭,父亲是一名钢琴家,母亲是一名舞蹈家。作为两位大家唯一的儿子,余安被理所当然地误以为天生具有艺术细胞,然后顺其自然继承家族事业,走上艺术之路。
余父是一名收藏家,品味高超,工作之余网罗无数珍藏品,书房里堆放着大量的纸页绝版书籍和全球名人的传记,还购置了天价的原装进口的斯坦伯格钢琴,当然,这些收藏品跟古代宦官娶回家的老婆一样,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余母是一名旅行家,见识超群,交友之广博、闺蜜之丰富,让无数外交官汗颜。若有人登门,她便主动播放一段古典交响乐,借此谈谈行走于世界各国探索文化圣地的历程,再说说她对各地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的感悟,进而推销她早已发表却从未听闻的美文集《文化蜜月》。可惜友人远离书本久矣,听着听着感觉脑血栓都要来了,眼睛里的金星接连闪现,基于“不懂的都是高明的”原理,赞叹余家家学渊源。
两位“双料”人才为了“家学”能传承下去,对儿子余安管教极严,从□□他学习诗词歌赋,研习各种乐器,传授舞蹈技法,以培养全能艺术家的标准展开培训计划。
一包茶叶在厕所里放几分钟就会沾上臭味,与此雷同,一个脑子清白的小孩被父母逼着浸淫艺术多年,哪怕长了驴脑袋也能培养出艺术特质。余安在驴里面算是天赋比较好的,掌握了借坡下驴的诀窍,父母说什么他学什么,且天生一颗渣男般博爱的心——钢琴竖琴小提琴等乐器通通一学就会,一会就废,新鲜感过后觉得不过尔尔。转而学打击乐,定音鼓三角铁木鱼也是一学就会,一会就换,决不拖泥带水。于是,小时候的余安集□□器之所长,但无一精通。终于,在厌倦后安下心来,一心一意练吉他,在音乐上实现了宝贵的浪子回头。
余安从小拥有一张粉雕玉琢的精致脸蛋,这完全违背了人类遗传学的原理——余父和余母都是心灵美的典范,把好的东西都藏在体内,暴露于外的相貌只是平平无奇,甚至离“丑”也不远了。但他们脸上仅有的几处优点,譬如余父的高鼻梁、白皮肤,余母的大眼睛和小酒窝,全部在儿子那里集中,加上经过变异的身高,硬是拼出一副有点联系而又联系不大的模样。
才貌双全的小余安甚得大人喜爱,迅速成为孩子里的焦点,父母心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炫耀的资本,邻居口中学习的模板。刚上幼儿园,四肢不协调走路动作僵硬的小余安便挤掉一名能歌善舞又能讲相声的对手,当选为班级舞蹈队长和小主持人,进而成为校园里展现形象的吉祥物;小学时更进一步,同时入选三个兴趣小组,舞蹈、乐器、主持三栖发展,提前享受流量明星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