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又在捉妖[红楼]》/子不语经年——晋江独发
黛玉还是头一回听说北静王这个人,只道此人身份尊贵,也没问宝玉如何与他结交的,点了点头,目送宝玉离去。
宝玉走后,紫鹃才进来悄声道:“宝二爷没发现吧?”
黛玉嗤笑:“他本就知道。”
紫鹃不可置信地遥望宝玉背影,诧异道:“他知道了,竟没问什么?”
黛玉也不知宝玉究竟是何意,嗯了一声然后道:“我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紫鹃想了想,缓缓道:“他是怕和姑娘生分吧。”
黛玉望着宝玉拿回来的簪子,五味杂陈。仔细想一想,自己和宝玉也从未有过真正的交心,又何谈生分呢?
两三日后,宁国府那边传来消息,说蓉大奶奶病愈了,合府上下都松了口气。贾母听说此事,自是笑逐颜开,吩咐摆宴请尤氏及秦可卿过来。
席间喜气洋洋,黛玉和宝钗及宝玉同坐一桌,秦可卿与尤氏陪贾母等人坐一桌,秦可卿侧目望见黛玉,知道黛玉正是那晚救她的人,微微颔首致意。
黛玉端着酒杯略做掩饰,回了秦可卿一个浅笑,彼此心照不宣。
宝钗在一旁瞧见,也觉那日陪黛玉冒险去宁国府不虚一行,又想起秦可卿是服下黛玉的血才病愈的,更替黛玉担忧起来。
身有异能固然是好事,可这世间人心种种,更有妖魔鬼怪出没,若被心怀叵测者知晓这异能,黛玉往后可就难以安心度日了。
宝钗对此毫无办法,唯有不声张此事,也期盼黛玉往后不再遇到需要以血救人的状况。
此后大观园平淡顺遂,又过十来天,便到了宝钗选秀这日。
荣国府一早备好了马车,宝玉和一行姐妹皆在门口相送。宝钗上车后,黛玉匆匆回了潇湘馆,对紫鹃等人说要去找妙玉下棋,随后隐身溜出大观园。
马车出发后,宝钗故意将车门虚掩着,又借口头晕怕颠簸,嘱咐车夫走慢些。
黛玉应时跟上马车,宝钗看不见她,待车门关闭后,宝钗心里头才踏实些。
黛玉现身后便笑道:“姐姐很不安吗?”
宝钗今日衣着简朴,频频眨着眼,喃喃道:“我是既怕选上,又怕选不上。”
黛玉笑道:“这可让老天为难了。”
宝钗也笑,笑罢又沉声道:“那我还是希望能选上,我哥哥不成器,家里指望不上他,我若仍留在家中,将来家里只会越来越颓败,难再翻身了。虽说进了宫也是身不由己,但我还是想放手一搏。”
黛玉知道宝钗的难处,宽慰道:“姐姐放心吧,今日有我陪你一起去,你肯定会得偿所愿。”
宝钗也展颜道:“那就借你吉言了。”
黛玉思绪翩翩,想那金碧辉煌之地,士人皆向往之,但失意者的仕宦沉浮,如同深宫里流出的宫怨诗,可见宫墙亦是牢笼。
然宝钗心有青云志,黛玉也不忍见她落选。
顺利来到宫门外,宝钗深吸了口气,整理好衣衫发饰随后款款走下马车,黛玉隐身在一旁跟着。
宫门外人多喧哗,宝钗穿过乌压压的秀女、嬷嬷、太监,担心跟黛玉走散,一路走得很慢。引路的太监领着宝钗去排队,什么都没交代便走开了。
宝钗默默地在待选的队尾站定,随后便细心留意四周,想知道黛玉有没有跟过来。
黛玉一路相随,不仅要关照宝钗,还要处处留心着别被人碰到撞到。
不多时,宝钗的身后来了一位身着锦绣华服的妙龄女,太监客客气气地让她耐心等一时。
这女子一来就看到宝钗东张西望的,又瞧宝钗的穿着并不光鲜,霎时眼带蔑笑,盯着宝钗道:“你是谁家的大小姐,长得倒是不错,只不过,你连一身好衣裳都没有吗?”
宝钗听到这话,意外地回过身,心道这人好生无礼,初次见面怎可如此出言奚落?
正排着队的秀女纷纷望过来,其中不乏有眼力的,知道这身穿锦绣华服的女子自然是有来头的,于是有不少人奉承道:“这位姐姐如此貌美,想必今日必然一举选中。”
那女子盈盈一笑:“我今日既然来了,就不可能空着手回去。”
说罢又看向宝钗,挑衅之意甚重。
黛玉隐身在一旁听到这狂话,心里忍不住暗笑,今日是选才人、赞善,又不是给皇帝选妃,打扮得花枝招展又这般无礼,未免太讨人嫌。
宝钗初来乍到,知道这人惹不得,此刻也只好忍耐不发。
这狂妄女见宝钗唯唯诺诺,便动了插队的心思,指着宝钗身前道:“你站在我前头,合适吗?”
宝钗方才虽然不言不语,此刻却也知道这不是息事宁人的时候,若是同意让这狂妄女插队,后面的人皆以为她薛宝钗好欺负,人人都想站在她前头,那还了得?
宝钗顿了顿,有理有据道:“今日大家皆遵守先来后到之礼,况且这队伍也是由公公们打理的,宫门重地,我劝这位姑娘不要任性妄为,以免让大家犯了宫规。”
黛玉就在宝钗身边,听完宝钗这番话,只觉畅快。
宝钗的话一出口,不少正直的秀女便听出宝钗言之有物,纷纷点头称赞。
那狂妄女顿时恼怒,二话不说便出手推搡了宝钗一把,嘴上还不服输道:“你竟敢说我任性妄为?”
宝钗险些被推倒在地,幸好黛玉眼疾手快,伸手拉住了宝钗的手腕,宝钗感觉到了黛玉的手,蓦然一笑。
一帮秀女见宝钗踉跄两下最后竟又站稳,都觉惊奇。
人群中已率先有人向宝钗赞道:“这位姑娘可真是深藏不露,难不成会些功夫?”
宝钗忙摇头:“让各位见笑了,我并不会什么功夫。”
那狂妄女欺辱宝钗不成,咬牙撂下话道:“丑话说在前面,我表姐是当今贵妃,位同副后,你今日若是选上,瞧瞧我以后能不能容得下你?”
黛玉只觉此人实在可恶,若是入选了,以后其他秀女焉有好日子过?
管事的嬷嬷过来巡视一阵,众秀女皆低头不作声,那狂妄女也收敛了些,嬷嬷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没有过问方才的纷争。
宝钗心有余悸,还未入选便已得罪了人,接下来不知会不会有人使绊子呢。
参选的第一关需考才学,秀女们被带到一个考试的院子,一人一副桌椅,桌上的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宝钗的考桌在中间位置,不巧的是,紧挨着的便是那狂妄女。
黛玉跟在宝钗身旁,先替宝钗看了一眼考卷,都是些识文断字的考题,自然难不住宝钗,黛玉便自顾自打量这宫墙内的雕梁画栋。
那狂妄女对宝钗怀恨在心,一直在想法子报复,见砚台上墨水正足,便动了歪心思。
宝钗执笔开始答题,没有留意周遭动静。那狂妄女有条不紊地握笔蘸墨,一面睇着试卷上的考题,假装无心地用另一只手碰了碰砚台。
黛玉耳尖,听见砚台挪动的声音,便循着声音望过去,见那狂妄女鬼鬼祟祟地在砚台上做手脚,黛玉料到大事不好了。
宝钗和那狂妄女仅有咫尺之遥,狂妄女桌上的砚台若是被打翻,必然会溅了宝钗一身墨水,黛玉岂能不管。
说时迟那时快,砚台下一瞬便要从桌上摔落,黛玉抢先一刻上前,借着隐身的便利,紧紧压住了这狂妄女的手背。
黛玉还在暗笑着:今日我就装神弄鬼一回。
这狂妄女忽然感到手背被牵制住了,想动也动不得,但眼前明明不见人影,心里不禁起疑,以为是鬼神显灵了。
黛玉松开她的手,又轻轻朝她吹了口气,这狂妄女更觉冷风阵阵,吓得将砚台摆放好,收起害人之心,低头写字不敢再做手脚。
黛玉回望宝钗一眼,见宝钗正安心写字,下笔流畅。
交上考卷后,秀女们又被带到另一处院子里,要考言行举止,由宫里年长的女史当场提问,秀女们依题作答。
黛玉这才有些后怕,宝钗方才若是被人泼了一身墨水,这一关岂不遭人冷眼?越想越觉那狂妄女可恨。
众秀女按照方才排队时的顺序依次进场,轮到宝钗时,负责出题的女史问宝钗:“若今日不能入选,你当如何接受?”
宝钗想了想便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那女史莞尔一笑,随后又问:“今日也算是大日子,为何打扮得如此朴素?”
宝钗答:“身为陪读的才人,至关重要的是才学品德,外表是其次,不可本末倒置。”
女史满意地点了点头,最后又问宝钗家里有无姊妹,平日如何相处。
宝钗眼泛柔光,听到这问题便想起了黛玉,启唇向女史道:“我有一个异姓妹妹,她既聪明又善解人意,默默为我做过很多事,又不愿让我知道,其实我心里头都明白。她是个多愁善感的,在我面前却从未表现出来,说起来,我也不知她是不是真的开心,我能做的只是尽力让她觉得高兴些。”
宝钗看不见黛玉,自然也不知黛玉此刻是否在身旁,所说的话并非故意想让黛玉听见,一字一句,皆是肺腑之言,说到最后,怅然说不出话。那女史虽是旁观者,却也颇有感触。
黛玉就在不远处,一字不落地听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