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江花夜月 > 第65章 第 65 章

春江花夜月 第65章 第 65 章

作者:却看青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9 01:01:07 来源:文学城

剩下一堂人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看向治中华章。

华章起身拱手道:“澜御史,在下青州治中华章。”

澜舟看向他,“依我大魏律法,一州行政讼刑皆由刺史负责,军事则由都督负责。若无刺史和都督,行政讼刑由长史暂代,军事由别驾暂代。青州刺史就任之前,青州之事,为何全权由刘别驾负责?”

华章看了一眼堂外走远的几个背影。“御史也知道,一州之中权柄大多都掌控在当地世家之中。”

世家把持朝政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若不是陛下设立了尚书台分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手中的权力,只怕现在还受制于人。

“那青州长史呢?”

华章叹道:“被逼还乡。”

“我知道了。”澜舟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今日诸位就先散了吧。”

众人起身,退了出去。

青州的情况还真是棘手。她用拇指轻轻磨竹片的底部,寻思着怎么办?

耳边有注水的声音,她抬头,见堂下的江初照给自己倒了一碗热汤。

“江中郎为何不回家?”她有些意外。外面天色暗下来,看来要下大雪了。

和风熏,杨柳轻;她脸上带着几分和煦,朝澜舟拱手,“劳烦御史回洛阳后,替在下多谢兮之。”

她面无表情,那张脸似乎生下来就这么冷。“中郎留下来就是为了说这个吗?”

“今日之事,多谢御史。只不过,得罪人的事,交给初照来做便好。”

“我与兮之是好友。”她要是怕得罪人,还做这个御史做什么。

江初照:“在下知道,正是因为这样,才更不能将御史牵连进来。”

“在此风雨飘摇之际,旁人避之不及,洛阳诸位却不离不弃,在下很感激澜御史和兮之的雪中送炭。”

君子内敛却不怯懦,江初照便是这样的人。只是没想到她看起来内敛,却将感情如此直白地表达出来,倒让澜舟不知所措。她轻轻抠竹片,“君子之交淡如水。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澜御史也知,从前天下兵马都掌握在韦太尉手中,陛下扶植霍将军与之制衡;今年季春虽收归了兵权,但许多州郡的都督和司马都是韦氏故部,仍不可小觑。青州都督便是韦氏故部。太尉又是燕王的外公,合盛背后有燕王和太尉撑腰。”

司马信看起来已经落败。现在夺嫡有望的只有齐王和燕王,她故意提一句燕王,是为了表达,合盛握着燕王在青州的兵权,她们扳不倒合盛。

“澜舟能助中郎什么?”只要司马信还在,她们的希望就还在。且一试风浪。

“载不敢牵连御史,”江初照拱手,“各司其职。”

“心思缜密,多谋善断。”澜舟朝她拱手,“中郎心中既有谋划,舟不敢画蛇添足;若有差遣,但请吩咐。舟替兮之问中郎好?”

“殿下一切安好。”

……

江初照披了披风。

天空阴沉沉的,已经飘起了雪花;只有翘起的青色的檐角点缀在白茫茫的一片中。她牵了今早来骑的毛驴,在茫茫中踏出一行蹄印。

“中郎回来了。”渚月接过她解下来的披风,“喝点热茶吧,风寒才好了没几日呢。”

“殿下呢?”江初照问。

渚月侧脸看向打开的窗牖。

“我知道了。”她朝渚月微颔首,便朝那边过去。

“臣江初照见过殿下。”她拎了袍子下摆,下跪叩首。

司马信面无表情,伸手将窗牖放下,“嘭”的一声送客,门口值守的护卫会意将门合上。

“属下告退。”她拎了袍子起身。

“中郎,”佩剑戴了护臂的护卫刻意压了声音叫她。她朝她抱拳,眼神也带了点私心,“殿下的意思是风雪大了。”

只隔着一道薄门。

门里竹简被翻动的声音也清晰可闻。

江初照透过门朝里看去。笑了笑,拱手道:“多谢殿下,微臣告退。”

她湿透的履穿过长廊,路过方才被合上的窗牖。窗外的风雪越大,里面油灯的光越亮。影子投到窗牖上,她今日束了发。

渚月将灶房给她留的饭送过来,江初照已经换好了衣裳,她按下那两声咳嗽,“臣多谢殿下。”

若无司马信授意,渚月这个贴身管事,怎会亲自为江初照做这些事情。

“儿不敢替殿下应承,”她把饭放到江初照案上,“中郎快用饭吧。”

“青州城这么大,衙署也不供饭吗?”

江初照抬头看她,“无人留我。”官都做到州一级上面了,有的是钱,哪个需要衙署供饭。不过今日,确实是澜舟下了逐客令。

澜舟发笑,“哪个想吃饭的人什么都不说,只等别人留?”

“我有,”她看着眼前的素菜,“什么都未说,什么都未做。”

“仲冬风雪大。”她留了后半句,殿下心疼你。

“再冷,冷不过人心。”江初照拱手,“载有疑问,想请教姑娘。”

渚月微蹲回礼,“中郎言重了。”

“城中有一富人,请五万钱让载为他兄长写一篇墓志铭;这位富人的兄长生前,既无秀才孝廉的功名,也无疏财仗义的善举,平平无奇。姑娘觉得,兄弟二人平日关系如何?”

此人平平无奇,让江初照替他写墓志铭,倒是为难她了。一千钱相当于十石粮食,五万石就是五百石粮食。而一州刺史一郡太守一年俸禄才两千石。

“兄友弟恭。”渚月答。

不合常理。“若是仁义的兄长去世了,为何下葬了两月后,才请人替兄长写墓志铭立碑?”

“中郎这是又断案了?”

除司马信吩咐外,渚月从不管她们的公事。“如此,此事不便叨扰姑娘了。”

“菜要凉了,中郎慢用。”她行了万福礼,转身出门。

“姑娘,”江初照叫住她,“劳烦姑娘替在下带一句话,澜御史替兮之问殿下好。”

她点点头,示意自己听到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特别是在这种敏感的时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司马信目光移得慢了,她指尖顿在“信”字旁,冒这么大风险值得吗?

“江初照,冒这么大风险值得吗?”她在心底问。以她的才能,何须到别人帐下做一个幕僚,尚书台,御史台,哪里没有她的位置。

也是。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看清形势,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帝王会立公主做储君。这种事,要江初照怎么提呢?她的枕边人都不知如何开口。

司马信:“知道了,退下吧。”

门从外面合上。“渚月,”司马信叫她时,门关得只剩下一条小缝,主从透过门缝对视,“仲冬了。”

“公主,鹅毛披风已经送给江中郎了,她当值都穿。”

“我房中炭火太旺,你撤条被子走吧。”

“公主,”渚月要劝她。司马信却垂头看书。

“奴今天整理的时候发现多了一条。”她抱走被子,朝司马信行礼后,带上门退下了。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既然‘信’这么重要,为何今日丞相来奏时,父皇却不信他?”

“信,君子立身之本。可君王,不能只看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要看他们没说什么,没做什么。父皇教承愿,君王要信些什么。”

已听不见呼呼风声,鹅毛大雪密密麻麻落得比暴雨还要急,一张张编织的大网落下来,似屋里火盆里木柴燃烧的声音。塌上油灯葳蕤,支起的窗牖框了一幅雪落景色出来,檐后时不时传来碎竹声。

次日雪已经漫过了小腿,衙署内只有澜舟、华章,和一众胥吏到了。昨日和合盛闹了不愉快,不到也是理所应当的。

“澜御史,华治中。”

“中郎。”

“中郎。”

几人一一见过礼。

“请。”江初照让澜舟上主位。

澜舟推辞道:“澜某只是来青州监察的,公务如何处置不作过问。中郎请。”她也做了请江初照上主位的手势。

都说御史台和尚书台的人水火不容,如今看来,似乎并不能全信。华章看着二人,待两人都落座了,才入座。

华章拱手道:“中郎,近日风雪大,您来的路上可曾被封住了?”

当着澜舟的面,华章也不便直言。江初照道:“我住在驿馆,不算偏远。若是我过来的路都被封住了,看来不是瑞雪兆丰年,是雪大成灾了。”

“往年都是怎么办的?”她问。

“既有公务,澜某不便在此处旁听。”她用漆盘装了要检察的卷宗,往右堂去了。自己在这里,他们说话总是不方便的。

见人走了,华章压了压声音:“中郎,往年的话,仲冬中下旬一般是没什么公务的。若是大雪封了路,您不必冒雪过来衙署。若有要务,下官让人将公文送至驿馆,您有吩咐差人过来。”

江初照:“往年都是这样办的吗?”

华章:“夏伏冬寒,哪个州郡不是这样的。”

倒符合这些世家子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作风。“我上任的时候便说了,与诸位同甘共苦。只是此次来青州,要务是推行新政,长史不在,往年怎么办的,就按治中的意思办?”

“岂敢!”华章吓了一跳,“既然中郎代五殿下行刺史事,青州之事,自然都按中郎的意思办。”

“新政事毕,江某要离任的,青州日后还是诸位的。”为了司马信和她,得罪合盛不划算吧。还需试他一试。

华章起身朝她作揖顿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郎这是折煞下官了。”他起身拱手,“下官与诸位吏员出身寒微,六品下才,长史不在,一州之务,难当大任。”

看来是递投诚令来了。新政之前,寒门士子无出头之日,事情都是他们办,功劳却全部被尸位素餐的世家子弟领了;新政考核官员政绩陟黜迁降,他们的出头之日就要到了。

不过夺嫡炙手可热的两位皇子不去投靠,偏偏投靠一个失势的公主,他怎么想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