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江花夜月 > 第24章 第 24 章

春江花夜月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却看青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8 08:19:15 来源:文学城

江初照依旧垂眸看着茶碗中静置的茶叶,即便有风吹过,也纹丝不动;可她心里的那碗茶盏中的茶叶,像沸水刚注进去那般,自海里翻腾起来,又翻腾入海,搅得千丝成麻。

司马信没有表态,而是让她来见自己。就表明,她并没有将江归当成自己的幕僚。将此事作为家事让自己来处置。她想看江初照的想法。

她抬起头,江归脑后没被盘入高髻中的秀丝,浅色的发带混在其中,被风吹得微微凌乱。

江初照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

司马信跪坐在主位上,在竹简上添了几笔后,斟酌着用字:“临别赠白马,星夜盼君还。”她头也未抬,又道:“日夜盼君归?”

江初照顿首,回想江归向她担保的坚定:“臣用性命担保。”

司马信这才将手中的笔放在笔架上,抬头看她:“我说过,迟早要将女子叩拜的礼仪废除。”

江初照未抬头看她。她有些愧疚。愧对司马信的信任。

见她不肯起身,也不肯抬头。司马信起身,走到她身前,单膝跪地,双手托上她的双肘,将人扶起,“初照,我已经失去了老师,你不能出任何事。”

“殿下,初弦没有二心。”江初照对上她的双眸。“若那女子有二心,臣绝不手软。”

“可是初照,我不想让你冒这样的险。”司马信不管带回来的叫“秋筠”的女子是不是有二心,江归留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日后有没有可能生了二心,她只要江初照。

江初照明了。她从不轻易许诺:“臣此生,唯不负二人,一人吾师,一人便是殿下。此心若变,当天诛地灭,万箭穿心。”

司马信修长的手指搭上她的手腕,顺着霜雪溜进去,食指回勾,拇指和食指捏住衫袖,轻轻扯着她上阶。

两人跪坐在漆案前,目光停驻在五言诗的最后一句上——临别赠白马,星夜盼君还。

江初照也更喜欢“星夜”。白日里各种算计将心底那点空隙填满,闲暇来不及让矫情将本就可有可无的情绪一点点放纵,明晃晃的灿阳则将含蓄的思念照得不敢抬头。而到了月明星稀的夜晚,皎洁的月光将隐藏的那点心思一点不落地投到影子上,孤影对怜,情绪便一发不可收拾。

“盼”比“待”更像是奔赴。不是一个人的自作多情,在风笛吹不过的山丘另一头,也有人在翘首以盼相逢。

不要荣归故里,不要败兴而归,要翻过一程程山水,站在山丘上,与土丘上的那个怀抱,遥遥相望。在此刻,思念最浓。

她想到幼时在凉州的日子里。那人穿着天青色广袖交领长袍,披着月色,牵着她的手看打马奔在最前方的人慢下步子。“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不是谁家侠客少年郎,是深夜美梦回还之际的牵肠挂肚。

或许她不是在怀念凉州,是在一直她身后对她言听计从的江归突然要摆脱对自己的依赖。盼君还啊盼君还,她现在无人可盼了。

于是她收了这份让自己低落下来的,无处安放的期盼。脸上自带的三分笑意不减,像从来没什么起伏那样的和煦:“殿下在等谁还呢?”

是苏沐吗?等她的捷报,等她渴望已久的兵权。

江初照和她从前听过的一个人很像,那人脸上总是带着几分淡笑,即便是笑意攀上了月牙,也总是觉得这人淡淡的,淡得没有情绪,没有起伏。她和那人一样不紧不慢的,迈着流星大步,也觉得这人是不急不燥的;可她面上自带的,与生俱来的几分淡笑,像是嫩芽钻出树枝的初春光景,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和煦的,依旧没有起伏。

可司马信觉得只有自己知道,她带着淡笑垂眸将目光放在一处作出沉思的样子来,微偏头将目光落在一点做出赏景的样子来,便是和煦下面的情绪在波动,像风吹过湖面,情绪如一圈一圈的涟漪那样轻,那样蔓延。

就像现在。她在问自己,“在等苏沐吗?”却只字不提了今日来意——江归和秋筠的事。她表面的云淡风轻纹丝不动,心底的不受控制的波浪却牵扯着,像有根埋在心底的丝线在拉扯,便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原来江初照也会有波动,她以为她和她老师一样,都是自诩无情无义的人。

“不算是。”司马信答她。比起一切风风火火的炎炎夏日,她更喜欢生机勃勃的“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春日。

不算是。司马信什么时候也在暗示自己的公事上带了私心了。

她的眼神落在竹简旁边的,一支盛开的桃花枝头下,只被勾勒了几笔的美人。那一副“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司马信的私心。

她不动声色地将目光挪回来,本该带在语气中的笑意,将脸上的笑意晕染浓,“殿下,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司马信知她意有所指,冷静地、掩耳盗铃地抬起右手遮住手帕,揉到手中后,若无其事地收到衫袖中。

“殿下,臣告退。”她看着江初照一步一步后退,翘头履像挡住视线的桃花那样被拨开,走得不紧不慢,宽大的衫袖像从灞桥上抽了一枝柳条,拂过生风。

她记得那日也有人的裙摆拂过门槛,她轻轻拨开横斜在额间的桃花,像拨云见月,春风拂面。她直言不讳地挑开自己的野心,那样的大逆不道,却总是给人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

她比江初照有趣。

班师回朝来,天子镇明堂。

“儿臣司马礼,”

“臣女韦娴儿,”

“微臣许胥,”

“草民江归,”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业着冕服,欣喜在他一向严肃的面上抹了几笔,交织起来,便让这场清算的早朝不算太压抑。

他面上带了点薄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朕刻薄寡恩,喜怒无常,杀伐无道,好大喜功,难以奉也。臣无一日不想主去,民无一日不想君崩。朕这样的天子,要是活了万岁,朕的子民奈何?”

“臣等惶恐。”殿中齐齐跪了一片。

“别动不动就下跪磕头。”他抬了抬手,对正中的四人道:“你们也起来吧。”

“谢陛下。”

“你们呈上来的奏章朕看了,不媚权势,不阿新贵,公平正直。朕有赏,下朝后回府听旨。”

“多谢陛下。”

司马业三言两语将“韦郁占谷率部弃城一案”带过。才抛出今日之正题:“诸卿,现朝中官职空缺,当务之急是广募天下贤才以填之。朕欲于此月中于洛阳募之,让天下士子持文章自荐之。此次选评,可有主试官荐之?”

杨旷出列,手持笏板道:“陛下,为国家铨选贤才,自有中正品评。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司马业视若罔闻。“承和?”

司马礼作揖道:“回陛下,国家大事自有忠贞之臣谋之,有陛下英睿断之。臣只想做孝子,查出是何人,散布此丧家之犬对日狂吠之事。”

看来是不愿替他得罪人了。他转头看向司马信:“承愿?”

司马信出列,手持笏板拱手道:“回陛下万岁,祖宗之法若一成不变,齐何以在春秋称霸列国,秦何得以横扫六国。祖宗之法不可不变,只是要如何变。儿臣为人子,为君臣,此时只想与三皇兄一样,查出狂吠君父之人。”

倒比往日圆滑不少。

然后他将目光移到立在殿中的韦娴儿身上。“见微知著,洞若观火。朕倒要听听两案陪审的高见?”

韦娴儿行了万福礼,“回陛下,臣女附五殿下议。”

目光又重新落到杨旷身上,“太尉执掌军事,丞相革职待办,近日朝中之事,御史大夫操劳。”

三公之中,唯一没有受到牵连的就是自己。他现在独揽大权,此时又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司马业。这是对他的提点。“老臣惶恐,为君分忧,乃是老臣分内之事。只是近日朝中官职多空缺,铨选之事,老臣无力操持,请陛下恕老臣无能之罪。”

“林钟之月,望日之时,梅子熟,好时节。”司马业敲打过,见他会意,又问:“此次恩选,杨史台可有主试官荐之?”

杨旷略一思考,“铨选人才,入则治一国,出则治一州郡,当是德才兼备者任之。朝中列者,唯有客曹尚书袁连,博学鸿儒,公正无私。”

司马业微点了点头,轻轻挥手,示意他入列。

“博通经籍,铄懿渊积,高风劲节。此世间独二人,一者上官瑜,一者袁连。”上官瑜被他以构陷忠良之罪处死,此时又提,不知何意。正在揣摩他用意时,又听司马业言:“不过这朝中都是我们这些老人,也该给这些后起之秀让让路了。诸卿,可有荐之?”

众人开始揣测司马业此意。掌握选人大权,其家族便是日后的肱骨。现朝中老人,多是世家子弟,陛下此意,是想扶植寒门士族。谁做了这个主试官,就是替司马信笼络寒门,得罪世家。有利有弊,看其取舍。

一人出列,垂首作揖持笏板言:“黄沙狱治书侍御史,御史大夫之孙,杨满去,饱谙经史,风骨峻峭。”

司马信赞许道:“学富五车,风流蕴藉。”

不想扶植三公势力,杨满去可用于刃,不想用做臂膀。

又一人出列道:“尚书令次子崔颢,博古通今,风华绝代。”

司马信赞:“通儒达士,直谅多闻。”

此为臂膀,不想为其树敌。

再有一人道:“度支尚书许让次子许胥,举十知九,出口成章。”

司马信:“少有风鉴,识量清远。”

日后自有大用。

这些人尽揣摩他心思来了。

他看向立在殿中的司马礼:“承和?”

司马礼拱手:“回陛下,此三子,足矣。”

不尽心意。“五郎?”

司马信拱手:“儿臣附皇兄议。”

了然,想保江载。

最后又将目光落在韦娴儿身上。

韦娴儿再行万福礼,将气场铺开,眼中的野心直直对上司马业的目光:“臣女愿毛遂自荐。”

司马业闻言一笑,赞道:“善!好气魄”

众人皆震惊。全力打压韦氏,却极力扶植韦娴儿是为何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