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94章 南墙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94章 南墙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徐崇朝率兵向陕城进发,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悄无声息地接近南军营地。

夜色如墨,陕城沉浸在暂时的安宁中,四下里阒寂无声。

杜黍听闻援军到来,赶忙将人马迎接到营地。

徐望朝见到是兄长前来,周身伤口也不觉得疼了,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

高寂之面色凝重,将前日战况细细说给徐崇朝。他本以为成之染会亲自前来,如今希望落了空,心里直打鼓。

徐崇朝看出他的顾虑,道:“如今我军尚未入关,倘若被区区陕城阻绊,前路漫漫,何以为继?都督对诸君委以重任,自当勉力为之。”

杜黍望着他,两人目光交汇,无需多言,彼此已明了对方的决心。

“徐将军尽管放心,明日一战,若军中有人胆敢不前,我必将其手刃。若我有一丝退意,生杀予夺,任由将军处置。”杜黍语气决绝,目光从帐中扫过,众人都点头称是。

邓茂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杜将军所言极是,待明日拿下宇文固,我看那一群胡虏还能有什么手段!”

风过山林,松涛漫荡,于寂寂春夜中低低回响。一轮红日自东方喷薄而出,陕城之下的战斗再次打响。

杜黍、邓茂德、高寂之统兵合战,奋勇当先,陕城守军也毫不示弱,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正鏖战之际,徐崇朝率军从后方冲出,旌旗猎猎,战鼓雷动,喊杀声震天。守军惊得措手不及,一时间阵脚大乱。

两军终日苦战,血流成河。为首的敌将几番试图突围而出,尽数被南军以血肉之躯拦下。徐崇朝看准时机,一箭将敌将射落马下。

守军惊骇,兵败如山倒,杜黍纵兵追击,迤逦十余里,斩杀无数。

余下的陕城守兵一击而溃,众将士势如破竹,迅速将城池攻克。一直到夜色沉沉,追击的人马才陆续回城,夤夜清点了战果,敌将宇文固已被斩杀在乱军之中。

徐崇朝讯问了俘虏,才知道关中派遣武卫将军宇文固驰援洛阳,手下统领的人马足有万余人。听闻南军接连攻占新安、渑池,宇文固亲自将大半人马带到陕城阻击,不料竟命丧于此。

成之染在渑池收到战报,当即率诸军到陕城会合。这一战杀敌过当,军中上下虽振奋不已,参战的将士却也元气大伤。她命人好生收殓了阵亡军士,将伤重难行之人留在陕城静养,旋即乘胜向弘农郡治进发。

弘农守军业已知晓宇文固被杀,听闻南军主将亲自领兵来战,纷纷于大军到来前作鸟兽散。宇文氏弘农太守逃脱不迭,被南军抓获,押到成之染帐下。

太守惊惧不已,磕头如捣蒜,恳请成之染饶他性命。

成之染并不着急杀他,不慌不忙地讯问一番,得知数月前在此间作乱的伪周太原王,业已被冯翊王宇文拔陵扑杀,宇文拔陵旋即马不停蹄地入关平叛,弘农郡许久没有听到他的音讯了。

成之染暗道可惜,这一场热闹到底没被她赶上。据弘农太守所言,那位冯翊王年过半百,与她父亲差不多年纪,如此忧急地往来奔忙,不知他那老骨头可否吃得消。

诸军在弘农城中安顿下来,派出的斥候回禀,百里之外的潼关,似乎有重兵把守。

潼关天险,自古绝道,更何况军中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众人都不敢冒进。成之染接连派斥候探看,心下亦难免踌躇。

阶前又一场寒雨,驻守洛阳城的宗棠齐忽而派人来传信,沈星桥和桓不识先后拔营,率兵朝潼关赶来。

这消息让成之染大喜过望,拊掌大笑道:“将军终不负我!”

她有意与那二人合兵,然而却没能高兴太久。数日后陕城守兵来报,洛阳来的人马并未向弘农进发,而是从陕津渡河而上,朝着大河北岸的重镇浮屠堡去了。

诸将佐闻言都大失所望,成之染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桓不识也好,沈星桥也罢,他们明知道宇文氏部署重兵防守潼关,却想趁此机会从河北蒲津关攻入关中。

众人岂会不知那两路人马的算计,见成之染面有怒容,也只得硬着头皮为二人开解。

成之染越想越气,她何曾如此为人作嫁,纵使是她谋虑深重的父亲,也从未大张旗鼓地谋划这些心思。

然而一想到成肃,她心中难免生出愧意,东路的巨野故道并不太平,她又何尝不是让成肃为她作嫁?

如此看来,桓不识和沈星桥,仿佛是在明晃晃地报复。

徐崇朝劝道:“两位将军未必是这般心思,他们领兵北上,出其不意,何尝不是为我军牵制了潼关兵力?”

成之染冷笑不已:“宇文氏兵多将广,我军原本就众寡不敌,倘若他两军纠缠于蒲坂,到底是谁牵制了谁?”

她招呼赵小五上前,吩咐道:“你到他二人军中,让他们速速渡河,来弘农与我会合。倘若来迟了,我定不饶他!”

赵小五领命而去,率三五军士疾驰出城。

成之染仍不解恨,气鼓鼓登上城头。大河东流,昼夜不息,远山蓁莽,亘古无极。

她长叹一声,骀荡春风吹不散眼底阴云。元破寒听到她幽幽说道:“天子命我督军,诸将却不听我号令,为之奈何?”

元破寒沉默了一瞬,摇头道:“那二人虽是良将,终究比不得节下深谋远虑。只怕要撞了南墙,才肯回头。”

成之染似是苦笑:“身为军将,若撞南墙,又将部下置于何等境地?”

元破寒无言以对,他也只能希望一河之隔的那两位将军,能早些回心转意了。

————

因近来战火绵延,潼关外城邑荒凉,野草借东风疯长起来,崎岖山原蒙覆了惨淡绿意,让穿行其间的战马磕绊难行。

赵小五追上大河北岸的魏军时,桓不识和沈星桥业已攻克重镇浮屠堡,驻扎此地的宇文氏河北太守薛会宁仓皇出逃,为大军留下了囤聚已久的粮草。

桓不识大喜过望,眼见得军粮有了着落,对接下来的战事更踌躇满志。再往前越过群山,一二百里外坐落着宇文氏河津要地蒲坂城,待攻下此城,便可以渡河经由蒲津关杀入关中。

桓不识满心憧憬,正与沈星桥讨论行军路线,冷不丁军士来报,前锋都督军中遣使前来。

桓不识心里一咯噔,与沈星桥对视一眼,颇有些心虚。

沈星桥倒还算镇定,不失礼数地出外相迎,见到来人竟是赵小五,不由得一愣。

他既是成之染白直队主,军中上下都尊称一声“赵督护”,桓不识和沈星桥自然也不失礼数。

不过听闻成之染让他们南渡会师,桓不识讪笑起来,顾左右而言他,沈星桥更对此避而不谈,任凭赵小五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两人却只是敷衍塞责。

赵小五气闷,想起成之染嘱托,亦不肯让步,铁了心要跟他们耗到底。

桓不识和沈星桥无心与他纠缠,对南来的命令置若罔闻,数日来整兵顿马,一门心思要攻克蒲坂城。

赵小五规劝无果,眼睁睁看着他们领兵去打蒲坂城,不知该如何向成之染交代,只得留在浮屠堡独自发愁。

不料大军去了没多久,便铩羽而归。蒲坂城防守森严,大军虽兵临城下,缠斗数日,损兵折将,却始终无法将城池攻下。

据说宇文氏并州刺史李寿宜亲率大军镇守此城,桓不识和沈星桥得知此讯,登时陷入了沉默。

————

潼关古道,黄沙漫天。

长安来使疾驰入关城,马蹄声有如擂鼓,在冯翊王宇文拔陵驻地前停歇。

甲兵将使者领到前堂,约莫一炷香工夫,宇文拔陵才姗姗来迟。他的面色并不好,与使者寒暄之时,也猛咳不止,令使者不无担忧。

“新平王之死,圣上甚是哀痛,朝中争论了数日,还是将他以王礼归葬。”使者打量着宇文拔陵神色,隐约见对方费力地皱起了眉头。

“圣上还是太心慈手软。”宇文拔陵摇头叹息,又引动一阵咳嗽。

使者见状道:“殿下镇守潼关,未免忧心劳神,千万要保重身子。如今南军进犯,朝廷还要仰仗殿下啊。”

宇文拔陵露出一丝苦笑。他年过半百,身子已大不如前,偏偏这些个子侄不安分,他东征西讨,前脚刚刚击溃关外的太原王,后脚便被宇文绎召回长安对阵新平王,听闻南军西进,又仓促回援潼关。若换作二十年前,如此奔波尚且劳神费力,更何况他已不比当年。

他这把老骨头,迟早要被折腾死。

使者自然知道对方的艰难,此行到潼关,不只是为了代皇帝慰劳一番,更重要的是来督问两军战况。

宇文拔陵道:“南军在弘农,有些日子了。领兵的号为镇国大将军,我不曾见过。”

使者问:“殿下坐拥数万人马,为何不出战?”

宇文拔陵抬眸,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潼关天险,万夫莫开。敌军虚实难测,何必贸然招惹?旬日前南军渡河侵袭蒲坂城,李寿宜倒是守住了,不过敌兵仍不可小觑,我已让屠各段师率七千人马前去增援,务要令蒲坂万无一失。”

他胸中自有丘壑,使者默默记下,待回到长安,再细细向皇帝禀报。

宇文拔陵强撑病体,带着他登上关城高墙,凭栏东望,春风里草木萧瑟,表里山河,兵家形胜,尽在此间。

“请圣上放心,宇文拔陵一日不死,南军永无可能越过潼关。”宇文拔陵沉声许诺,斑驳白发在风中舞动,目光带着不容忽视的决绝。

使者想,有他在,长安的陛下总该安心了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