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74章 丘壑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74章 丘壑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终于有一日大朝会之时,天子因北伐之议凝眉良久,问起尚书左仆射山行简的意见。

这位对政事不甚经心的显贵摇了摇头,委婉道:“既无天时,又无地利,岂有人和?”

南军北伐,向来在春夏之交出征,一来河水上涨利于行船,二来使江南将士免于寒冬之苦。可如此浩繁的人马无法在旬月之间聚合,而与宇文氏之间的灭国之战显然又不能速战速决。

其中困顿,连尚书右仆射何知己思量再三,都难以抉择。北伐关中,前路艰难,胜算难料,倘若能攻灭宇文氏,自然是大功一件,可一旦失利,无论对朝廷,还是对东府,都后患无穷。

也难怪成肃犹疑。

成之染的目光落在山行简身上,轻飘飘的却犹如千钧。

“左仆射倒是说说,何处去寻那天时地利人和?”

山行简从不曾留意这些,自然说不出什么,只是道:“当年孝宗皇帝时,关中大乱,朝廷亦曾几度北伐,接连失利,唯有庾昌若进抵长安城下,围城数十日,仍不免黯然而归。太平侯才略,比之庾昌若又能如何?况且宇文氏久在关中,比之当年乱中草创的贺楼氏,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仆射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成之染不以为意,道,“二京沦陷,遗民南望,至今已有百年,杀伐离乱,苦不堪言,诸君如何能心安理得地在江南高坐清谈?往日种种暂且不论,如今宇文盛已死,国中势必不安,若不能趁机发兵制敌,将来不知多少年才能有如此良机!”

山行简只是皱眉。

“天时也好,地利也罢,事在人为,”成之染沉声道,“大军不必急于出发,待到秋来,才是良机。”

这话令山行简讶然。

何知己提醒她道:“北地酷寒,于我军不利。当初北伐独孤氏之时,军中便吃尽了苦头。”

成之染摇头:“平齐战事相持日久,情非得已,可宇文氏情形到底与三齐不同。金陵与长安相隔万里,这一场战事,做不到一蹴而就。大军秋来出发,不必急于西进,只需在冬日之前攻占洛阳,经冬休整,来年春天乘势攻入关中。”

左卫将军殷希鉴道:“洛阳沦落敌手,已有十余年,收复洛阳又谈何容易?”

成之染似是一笑:“宇文氏根基在于关中,宇文盛身死,关中怕是不安宁,又岂会全力死守洛阳?即使战事不利,河南之地与南有雍州,东有北徐,大不了撤军回退,不至于满盘皆输。而关中一战,尽可在春夏回暖之时发动,以我军天时抵消敌军地利。”

殷希鉴撇了撇嘴,看起来心中不服,然而他转念想了想,便缄口不言。反倒是何知己皱眉细思,眸中又闪过犹疑之色。

兵行险着,是耶非耶?

自始至终沉默不语的成肃终于开口,道:“未尝不可。”

山行简等人不由得看了看他,见成肃仍一副沉思模样,于是都不再说话。

殿中安静得有些诡异。

成之染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倏忽想起当年伐齐之时,朝野上下有的是反对的声浪,唯有成肃和孟元礼力排众议,才勉强定下此事,出征之时,也多是东府一军之力。

可如今,旁人连反对的态度,都不怎么用心了。

这可比她想象中平静得多。

天子最终准允了北伐之事。众人离去后,他独独留下成之染,注视良久,问道:“太平侯身子可好?”

宽袍大袖的掩映之下,成之染的身形稍显得臃肿,天子也因此免了她朝参之时跪拜之礼。这一句关切落在成之染耳中,不由得让她心神一震,赶忙道:“承蒙陛下挂怀,臣并无不便。秋来出兵之时业已临盆,绝无妨碍。”

天子垂眸,神色并不分明,半晌缓缓道:“北伐诸事繁重,朕晋封你为镇国大将军,与太尉一道都统。”

成之染谢恩,沉默不语。

有那么一瞬间,她希望天子命她主持北伐,可如今的镇国将军府羽翼单薄,还撑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倾国之战。北伐关中离不开东府主力人马,天子寄托重任于她父亲,也在情理之中。

成之染仰首望着天子,唇角浮起一丝浅淡的笑意:“待他日收复关中,恳请陛下准许臣持节都督关中。”

天子思忖了片刻,颔首道:“好,朕答应你。”

————

乾宁十一年春,天子命太尉成肃都督中外诸军事,整顿各州人马,戒严筹谋北伐。

大魏北境,山海之间,西起益州,东到冀州,俨然一道犬牙交错的屏障。北伐的诏令自金陵疾驰而出,如同苍茫天地间破晓的曙光,穿透千山万水的阻隔,照亮了每一寸笼罩在胡骑阴霾下的土地。

各州守将闻风而动,招兵买马,枕戈待旦,国内翕然。

镇国大将军府骤然忙碌起来,如同紧密运转的齿轮缓缓转动。冀州刺史钟长统、北徐刺史杜延寿、豫州守将桓不疑,都是与成肃一同从京门起兵的宣武旧部,北伐亦是深藏于众人心中的夙愿。

成之染站在舆图之前,望着三州之间被宇文氏窃据的河南之地。北伐第一战,她势在必得。

扬州人马盛壮,此番北伐自然以此为主力。然而要想让关中之战多几分胜算,西土各州的侧翼也不容忽视。

西境与关中最为切近的,莫过于梁州。梁州刺史张天锡驻扎于此,为争夺汉中之地,多年来与胡虏征战不休,互有胜负。单凭梁州一州之力,显然还远远不够。

若要使汉中之师成为刺入宇文氏腹地的一把利刃,离不开益州的助益。当初她带兵伐蜀,持天子符节,将益州刺史之位交给了老将董荣,董荣在蜀中数年,善于政事,休养生息,倒也是兵强马壮。经由子午道从汉中入关,亦是良策。

至于雍州刺史岑获嘉……

成之染望向她的军府主簿岑汝生,不得不感慨,她三叔成誉,果然为她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以荆雍二州兵力,北上叩关,接应大军,最合适不过。

岑汝生不知她为何发笑,依旧向她禀报军府人马的情况。

自当年北伐独孤氏之后,成肃收服了一支具装胡骑,养在京畿,多年来鲜少派上用场。眼见得人马零落,也无可奈何。

成之染偏偏看上了这支胡骑,废了好大的力气,才辗转从成肃手中将人马讨要过来,在军府之中设立了骑兵曹,还让先前在府中养马的高寂之做了骑兵曹参军,专职调教这千余人。

胡人善于骑射,兵强马壮,具装甲骑所过之处,烟尘滚滚寸草不生。只可惜缴获了这样精锐的队伍,在江南山川草泽之间却难以施展,平白一年又一年过去,当初盛壮的人马也渐渐衰零。

好在如今,还为时不晚。

成之染行动颇有些不便,仍旧亲自到校场,观望了一场胡骑演练。高寂之毕竟在三齐长大,往日见到的骑兵多了,于驯养之道也颇有见地,被成之染好一番夸赞。

中兵参军桓不为有些不解,道:“骑兵本是胡人所擅长,一旦对阵沙场,我军恐怕难以占上风。”

成之染一笑:“甲骑自有利处,扬长避短便是。”

桓不为思量了一阵,随她回到将军府。江萦扇从前堂出来,对成之染道:“蔡行之被太尉赶走了,女郎可听说了?”

蔡行之是成肃新任的主簿,成之染与他并不相熟,闻言稍有些惊讶,细问江萦扇,原来这位蔡郎君自从得知朝廷将要北伐,便偷偷找到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何知己,想离开成肃军府,到外郡为官。

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这是见北伐势在必行,赶忙要逃出这是非之地,以免到时候被成肃带上征途。

然而这种事,怎么可能瞒得过成肃。

“太尉很生气,把他免官除名了。”江萦扇道。

成之染回忆一番,道:“先前在太尉府中,扬言愿为北伐前驱的,难不成就是这位蔡主簿?”

江萦扇点头:“就是他。”

“济阳蔡氏……”成之染喃喃,眼前倏忽浮现出山行简的模样。他于万事都不甚在意,淡淡的,仿佛超脱凡尘羽化登仙。

可他是大魏的尚书左仆射啊!

“这些贵人们,嘴上说赞成北伐,其实未必是真心,”江萦扇叹息,“军中上下恨不得克日出征,蔡氏一流着实令人丧气。”

“为这等人丧气不值得,”桓不为摇头,道,“建功立业的不是他们,他们巴不得东府此番北伐一败涂地,好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这话说的直愣愣,连江萦扇都忍不住看他一眼。

桓不为不以为意,且不论桓氏与成氏姻亲多年,他三位同祖兄长,桓不疑镇守江州,桓不惑镇守青州,桓不识辅政京门,也只有如此不容撼动的地位,他才敢对成之染这么说。

春日迟迟,庭中风暖,成之染淡淡一笑,道:“随他去罢,行军打仗又不是靠他们。”

江萦扇问道:“那女郎所依凭的,是谁?”

“是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