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34章 太平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34章 太平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太尉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家宴,为成之染姊弟两个接风洗尘。席间成肃多说了许多话,成之染许久没看到他如此开怀,心头萦绕多时的哀愁和怅惘,一时之间都难以说出口了。

成肃亦察觉她的迟疑,宴散之后,夜凉如水,他唤住成之染,父女二人沿着回廊缓缓踱步。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成肃沉吟许久,问道:“狸奴,你可有心事?”

成之染心头纷乱,年来诸事,竟不知从何说起。

成肃笑了笑,道:“也不急在这一时。眼下且好生歇息,有什么事情,想清楚再说。”

成之染止步,目光幽幽地望着他,终究拱手道别。

侍女们欢天喜地地将人接回住处。屋舍依旧,还是她离开时的模样,灯火盈盈,纤尘不染,看得出时时有人打理。

阿喜笑道:“女郎回来不容易,往后总算能安下心来了。”

成之染坐在榻上,抚摸着锦衾绣被,粗糙的指尖缓缓摩挲,恍然如梦。军中的日子过久了,不得不说,她还是有些不习惯。

侍女们忙里忙外,侍奉她就寝,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眼角眉梢都难掩笑意。

成之染察觉不对劲,虽说她一年多不曾着家,倒也不止于此罢。

她叫住阿喜,探究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阿喜掩不住笑意:“哪里哪里,女郎鞍马劳顿,早些歇息了。”

成之染不依不饶,挨个问了个遍,阿桃招架不住,见阿喜并无异议,于是道:“女郎,是喜事,只是如今不是个时候。再过些日子,女郎自然知晓。”

成之染直觉此事是成肃的主意,便不再为难她们,心头事又多了一桩,这一觉也睡得不甚安稳,然而醒来时,眼前只依稀残碎的光影,梦中的山河日月,早已杳然无踪了。

唯独黄花梨木架上那一柄沉重的符节,还在显眼地提醒她,这一切尚未远去。

昨日成肃率众到劳歌渡相迎,只道天子体恤,让她好生休整。成之染心里还悬着,她虽早已派人快马加鞭,将军情上报朝廷,却不知天子阅后可还满意,难免惴惴不安。

好在宫里很快便传来旨意,命成之染入宫觐见。

传旨的内侍,成之染看着眼生,一路上心里打鼓。那内侍很是和善,待她也一团和气,稍稍让人放心些。

成之染已经整整两年不曾入宫了,宫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朝朝暮暮对着日月星辰,仿佛永远都一成不变。

她久违地见到了天子,偷眼打量时,天子与记忆里别无二致,岁月倏忽在此刻凝固。

日色晴好,空明澄澈。她长跪御前,向天子回禀军情。天子偶尔追问几句,平静而深沉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荡,落在成之染耳中,一时又让她恍惚。

无论江陵初见,还是此后种种,风云激荡,天下承平,她始终以仰望的姿态面对天子,生死荣辱,从未改变。

当她举起手中沉甸甸的符节,郑重其事地奉还天子时,天子命内侍接过,含笑道:“都督果然不辱使命。”

成之染叩首:“承蒙陛下信托,便是赴汤蹈火,奴也在所不辞。”

天子听她仍自称为奴,沉默了一瞬,道:“既已收复蜀地,如今可算得功业傍身?”

“收复蜀地,清剿逆贼,仰赖陛下圣德,将士同心,奴不敢托大。”

“倒也不必过谦,”天子笑了笑,道,“我曾经许你一诺,你可还记得?”

成之染脸颊一红,她自然记得。南征海寇归来,天子要封她为安国乡君,她一口回绝,言犹在耳。

于是她微微抬头,见天子不以为忤,便笑道:“君无戏言?”

“君无戏言。”

说罢,天子示意,近旁有内侍献上佩剑一把。

成之染拜谢之后,接过来一看,这把剑约莫三尺长,剑柄上刻着八宝缠枝莲纹。她握住剑柄,微一用力,利刃出鞘,寒光凛凛,如一泓秋水,摄人心魄。

端的是一把好剑。

正把玩之际,天子道:“此剑尚不曾命名。”

成之染略一思索,道:“不如就唤作‘太平’罢。”

“哦?”

“剑斩楼兰,将致太平。为朝廷平定四海,正是奴平生之志。”

“太平,太平……”天子神色微动,良久,他自御座之上起身,垂眸望着成之染,道,“既然如此,朕便封你为太平侯。”

成之染赫然睁大了眼睛。

国朝侯爵皆以地名为号,县侯、乡侯、亭侯,莫不如是。

可是这太平侯……

“赐食邑千户,位同县侯。”

那可是三品县侯!多少文臣武将毕生所求,也不过如此了。没想到一战封侯的佳话,如今竟应在她身上。

成之染再拜顿首,以大礼谢恩。

“一门三公,子弟封侯,”天子沉吟道,“太平侯家门兴旺了。”

她二叔成雍新近晋封为醴陵县公,成之染已从温老夫人口中听说,此时天子又提及,她敛眉答道:“陛下垂恩,成氏感激不尽,定当竭忠尽智,为陛下分忧解难。”

天子命内侍奉册宝,送她回东府城。

金吾仗卫来到太尉府,成肃听闻消息,虽不明就里,但金吾卫出动,终归是有大事。

他亲自到门前迎接,内侍笑道:“恭贺第下!”

成肃看向成之染,她垂手而立,神情很是平静。

他将内侍请到前堂,一行人浩浩荡荡,引得府中上下纷纷瞩目。

顾岳在道旁观望,突然笑了笑,摇头道:“没想到啊没想到……”

徐崇朝和元破寒闻讯而来,眼见庭中呼啦啦过去一群人,众人正猜测,见顾岳似乎知道些什么,不由得发问。

顾岳却闭口不言,负手在廊下等候。前堂的情形,众人都看不分明,隐约听闻堂中传出只言片语,止不住纷纷张望,你一言我一语小声议论。

内侍在堂中宣旨,成之染接过,却见温老夫人诸命妇满脸惊疑,仿佛还没有回过神来。成肃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谢恩之后,将使者请到上座,三言两语便摸出了大概。

使者还要回宫中复命,也不便久留,成肃命人厚赏了,又亲自送出大门。

人刚走,府中顿时炸了锅。

前院观望的一干人等,见成肃眼角眉梢俱是喜色,于是一股脑围上来问这问那,听闻是成之染封侯,一个个瞠目结舌。元破寒连连追问,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成之染笑着看了他一眼,正对上徐崇朝的目光。他于众人之间沉静地注视着她,那一双眸子如清泉,寂然无声中涌动着缱绻情意。

成肃颇为自得地迎受了众人溢美之词,然而心头亦有诸多疑问。他将成之染叫到沧海堂,细细盘问了一番,这才从匪夷所思的惊诧中稳下心神来。

大魏百年以来,何曾有过女子封侯的先例?没想到他的女儿,竟做了开天辟地第一人。

小辈出息了,他脸上有光,更何况是这等前无古人的幸事。成肃大笑道:“狸奴,我府中将佐数百,莫不以封侯为平生之志。你年纪轻轻,已超拔众人之上,如今可高兴?”

成之染怎会不高兴,她飘忽如在梦中,从宫中出来的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云端,生怕一不留神,这一场美梦消逝无痕。

唯有怀中这把名为“太平”的宝剑,时时刻刻提醒着她,这一切并非虚妄。

成之染抬眸,望着成肃笑了笑。温老夫人在一旁连连慨叹,把她的孙女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还说要将驻守京门的成雍叫回来,一同为成之染庆贺。

成之染摩挲着剑鞘,指尖萦绕着丝丝寒凉。她沉默许久,突然开口道:“倒不必劳烦叔父,我正要往京门去。”

她去往京门,是因柳诣的丧事。

柳元宝数日前扶柩回京,天子叹惋,追赠柳诣为光禄勋,赐仪仗还葬京门。成肃等一干姻亲故旧早已致奠,丧期已接近尾声。

成之染料理完京中之事,便匆匆赶往京门吊唁。宗寄罗思前想后,也拉上宗凛一道,与成之染同去。

柳诣膝下一子二女,柳元宝年龄最大,也只有二十出头,到底不能主事。柳诣的丧事,还靠着兄长柳访家两个侄子主持。

成之染再次见到了柳访。

他年过花甲,须发皆白,在幼弟灵前,更多了几分凄恻。

“我同胞三人,谁料到如今,竟剩下我这个老头子!”

成之染想到亡母,心内怆然,又要止不住落泪。柳元庆连忙将两人劝解开,柳访良久才缓过一口气,摆手道:“百岁光阴,七十者稀。狸奴,你在军中几多生死,岂不知人命危脆,不能长久。”

初冬风起,凉意袭人。成之染眼中干涩,道:“我自然知道,可是……可是……”

可是死去之人是她血脉相连的亲人,她如何能割舍得下。

她哽咽难言,柳访只叹息一声,道:“人生苦短,你可知心中所求,到底是什么?”

成之染怔然抬头,柳访望着她,眉目中满是悲戚。

“听说天子封你为太平侯,此事可当真?”

成之染颔首。

“太平侯,太平侯……”柳诣喃喃低语,“你是开治太平,还是坐享太平?”

“舅父——”

柳访摆了摆手,负手而立,幽幽道:“将军未挂封侯印,腰下常悬带血刀。(1)”

说罢,他长叹一声,缄口不言。

成之染想着他的话,心头隐隐有波翻浪涌,又倏忽远去,寻不到踪迹。

对于宗凛兄妹的到来,柳家多少还是有些诧异的,他们与南阳宗氏都是成家姻亲,右卫将军宗棠齐先前已亲临致奠。宗家这两个子侄特地前来,尤其显得意旨深厚。

柳元庆问起成之染,她依着宗寄罗的嘱托,言称宗氏欲以修通家之好。柳元庆受宠若惊,待宗凛兄妹愈加亲善。

宗寄罗一改往日跋扈之气,在柳家出奇地温婉可人。事毕她与宗凛回京,成之染留了下来。

无他,只因数日后又是母亲柳夫人忌日。

柳宣娘葬在京门。往年这时候,成肃派人回京门拜祭,这担子落在昭远几个年纪稍大的子侄身上。成之染细细数算,她初时居丧,而后征战,蹉跎数年,竟不得机会到母亲坟前来看看。

如今她人在京门,打定主意去祭拜亡母,谁也不能说什么。

兖州刺史成雍也尽了地主之谊,派人忙前忙后为她张罗着。饶是如此,他心中难免犯嘀咕,毕竟未嫁女出头祭拜,多少是有些引人注目的,传出去说不定还有人暗中笑话。

然而成之染的性子他也知道,素来不在乎这些,更何况她是天子亲封的太平侯,若要做什么,没人敢阻拦。

成肃派徐崇朝带着昭远、修远、襄远三兄弟前来,传话叮嘱成雍好生照看成之染。成雍哪里敢懈怠,祭祀诸事都一一过问,生怕有半点疏忽。

暮色四合,炊烟缭绕,京门城外凉风习习,阡陌间树影参差。成之染自幼在此地长大,幼时时常在山林草泽间游荡,山川形势俱已铭刻于心。

时隔数年,草木依旧,然而落在她眼中,却依稀浮起暗淡的光影,悄无声息间划出一道难以名状的鸿沟。

成之染长跪于柳夫人坟前,四周的一切宁静而肃穆,只余蓊郁枝头沙沙风声,应和着远处倦鸟归林的鸣叫。邈远的斜阳透过枝叶间缝隙洒下,斑驳光影落在她眉间,轻轻一晃,仿佛有泪光闪动。

京门旧俗,夫妇合葬方能立碑。因而成氏祖坟虽修缮得富丽宏阔,柳夫人坟茔前仍稍显空荡,唯有高高封土伫立其间。

成之染膝下寒凉,心中却奔流涌动,激荡起无尽哀思,母亲的音容笑貌,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她的母亲直到临终前最后一刻,所思所念的都是她这个女儿。

她不敢设想,若非母亲临终前哀哀请求,她父亲那般执拗的人,是否会准允她投身行伍。若她此生都囿于闺阁,又该是怎样的境地。

泪水从眼眶滑落,颊边一道干涸的泪痕。

然而她终究未能将母亲留住。

往事如烟,一旦回想起来便阴冷返潮。成之染深吸一口气,摒除杂念,重新凝视着这一方坟茔。

七年如白驹过隙,她业已长大成人,戎马倥偬,恍惚已挂印封侯。

年方弱冠,一战封侯,举世震惊。这份沉甸甸的荣耀,是天子独一无二的恩赏。

若母亲在天有灵,也该会是欣慰的罢。

可是,她所求的何止是这些。

注:(1)出自元刘唐卿《白兔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4章 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