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33章 凯旋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33章 凯旋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大军比柳元宝晚三日抵达夜钟城。城中上下守备森严,军容整肃,弥漫着紧张低沉的气息。

成之染在府前下马,凉风吹动门前梧桐沙沙作响。她抬眸一瞥,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柳元宝出门相迎,才数日不见,眉宇间早已失去了神采,与往日判若两人。他似乎有些垂头丧气,也不愿说话,沉默地在前头领路。

成之染问了两句,见对方神情郁郁,心中又晦暗了三分,然而见到柳诣时,她还是吃了一惊。

不到两月未见,柳诣已全然变了模样。他侧卧榻上,脸色苍白,双眸紧闭,仿佛被一场梦魇困住。

在成之染记忆里,她这位阿舅性情豪爽,昔日常与她三叔到京门山中打猎。虽年近不惑,风貌神采始终不减当年。

可如今他仿佛瞬间老去,斑驳白发在枕上显得格外刺眼。当他睁眼望向成之染,嘴唇翕动着,道:“狸奴,你来了。”

成之染垂眸掩去眼底忧虑,她跪在榻前,脑海中支离破碎的光影,如同府前沙沙作响的梧桐,在穿堂而过的秋风中呼啸磅礴。

天阴雨湿,触目寒凉,幼时京门度过的漫长岁月,朝朝暮暮,岁岁年年,忽远忽近,忽隐忽现,连同舅父的面容一并模糊了,随着雨水一同横流倒灌,恣肆汪洋。

她心中惶急,追着天边漫漶不清的光影,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狸奴,狸奴——”身旁有个声音在喊她。成之染听着耳熟,怔怔地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徐崇朝。

徐崇朝见她醒来,关切道:“去厢房睡罢,我替你守着。”

成之染久久回神,往窗外一看,天已黑透了。她恍惚间想起,柳诣拉着她说了许多话,说来也唏嘘,她长到二十多岁,舅甥二人从来没有说过这么长的话。

唯独这一次,偏偏还是在病中,一切依稀在目,又仿佛是在梦里。

柳元宝趴在榻前为柳诣守夜,成之染留在外间,昏昏沉沉竟也睡着了。她有些愧意,自不肯离开半步。

徐崇朝没办法,索性与她一道守在屋中。

“明日在城中再找个郎中来看看。”她低声呢喃。

徐崇朝看了她一眼,轻轻地拉住她的手。柳诣伤处生了恶疮,溃烂已经有碗口大小,军中金疮医一一来看过,都束手无策。

病入膏肓,寻常郎中更奈何不得。

成之染多年行军打仗,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如今卧病在床的人是她舅父,再渺茫的希望,她也割舍不下。

屋门咚咚响了两声,有人在屋外徘徊。成之染飞快地收回手,起身去开门。

徐崇朝手中一空,心中也仿佛少了些什么,他目光紧随着对方,门扇开合,宗寄罗小声说着话,进到了屋里。

“啊——”宗寄罗见他也在,脚下顿了顿,挤出了一丝笑容,“徐郎。”

成之染拉她落座,轻叹道:“你不必来的。”

宗寄罗又是一怔,盯着里间的门帘,半晌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

————

月落乌啼,秋霜满天,内室中唯有一灯如豆。柳元宝守在榻前,整夜里寸步不离。

自从赶到夜钟城,他衣不解带,在漫漫长夜中悄然期冀。诸天神佛被他翻来覆去祈祷了个遍,只求父亲能安然度过这一难关。

夜凉如水,唯余柳诣微弱的呼吸。缺月渐次丰满,照亮屋中这一方洞天,柳元宝惊觉,世事并非尽如人意。

柳诣的脸庞变得更加苍白,仿佛寒雪堆成一般。他干枯的嘴唇紧闭着,微弱的呻吟从喉间溢出,眼底的光也越来越黯淡。

当那双眼睛望着成之染时,她胸口发紧,勉力让自己神色如常。然而止不住颤抖的双唇,还是让柳诣窥见她心底的惶恐。

这几日,柳诣似乎格外健谈,成之染担心他劳损心神,他却不在乎,不厌其烦地讲起从前的故事。

成之染晃神的功夫,冷不丁听对方问道:“阿宝,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个道士给你算命吗?”

柳元宝红了眼眶:“记得的。”

柳诣脸上浮起平淡的笑意,缓缓道:“那道士说的‘将门有将’,如今可算得?”

成之染心旌微动,恍惚想起十余年前那个草木摇落的午后,衣衫褴褛的老道站在街上,摇头晃脑的样子。

隔着漫长岁月,犹如前世梦中。

“算,算!”柳元宝垂着脑袋,道,“往上数三代,阿父可是第一个将军。”

柳诣动了动手臂,柳元宝连忙抓住他的手,却听他笑道:“我原也以为如此,可近日一想,我到底还是个半路出家的,功名利禄,也并非军中所得。”

“阿父这是什么话,”柳元宝泪眼汪汪,道,“夜钟城,还不是阿父打下来的!”

“这哪里够呢……”柳诣沉默了许久,双眸闪过一丝希冀,“或许那人说的对,光大我家门楣的,还得是我家阿宝。”

柳元宝止不住落泪,摇头道:“阿父可别说这样的话!”

柳诣笑起来,眼角也带了泪花。

“家中诸事,听你伯父的,”他叮嘱柳元宝道,“若有他拿不准的,就去找成家。”

柳元宝泪流不止,哽咽难言。成之染郑重一拜,哽咽道:“请阿舅放心。”

柳诣看着她,颔首不语。半晌,又道:“可惜看不到我阿宝娶妇了……我看宗家那孩子还不错,只是不知我家配不配得上。狸奴,你可得帮衬着他。”

成之染不由得意外,柳元宝和宗寄罗之间的事情,也不知柳诣到底知道了多少。她不暇细想,一口应下了。

柳诣又絮絮交代了许久,仿佛是累了,闭上眼睛便又睡着了。月上中天,清辉无限,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他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

成之染安排人马护送柳元宝,先行送灵柩回京。大军随后启程,两岸青山失色,唯余草木峥嵘。

明明走的是回家的路,她心中却如冷水浸透,一步一步寒凉刺骨。

大军路过江陵时,秋意正浓。会稽王备下宴席,以庆贺大军收复蜀地。成之染婉拒了他的好意,更无心在此逗留。

会稽王执意相送,望着江上旌旗招展的雄武水师,目光又落在成之染身上,看不出什么神情。

临别之际,他眸光微动,对成之染道:“前些日子金陵有消息过来,一喜一忧,中郎将先听哪个?”

成之染不假思索:“愿闻喜事。”

“朝廷传令四方,天下所在土断,省并流寓郡县。”

看来年初成肃回京后,此事便紧锣密鼓地安排下去。为朝廷增利,确实是好事。

成之染问道:“忧又是为何?”

会稽王叹息:“崔豫州去世。”

成之染目光一顿,良久都默然不语。

崔甘泉,终究是死了。

会稽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中郎将?”

成之染垂眸,向对方恭敬一礼,道:“人生无常,殿下保重。”

她回首望了眼雄阔的江陵城,发令道:“启程。”

此行路过江陵,宗寄罗本以为能见到宗棠齐,没想到他已被召回金陵,心中一下子空落落的。

金陵啊……

她望着滔滔江水,一时惘然。

————

成之染亦曾想过,伐蜀凯旋时,金陵会是怎样的光景。然而当真从船上遥遥一望,还是不由得心旌摇曳。

劳歌渡口,成肃率领东府将佐相迎,与他一道的,还有朝中文武要员,朱紫冠盖,浩荡威武。

旌旗猎猎,战鼓震天。众将士迤逦登岸,成之染骑着高头大马,秋日暖阳洒在雪亮银甲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她回眸一望,得胜归来的将士铁甲森然,气势如虹,人人洋溢着喜色。

这样欢庆的日子,如何能不喜?

耳边成肃似乎在说些什么,言语中难掩欣悦和赞许,随行官佐更不吝赞美之词。

成之染侧首,目光所及之处,道旁列队相迎的军士,街头翘首相望的百姓,如花团锦簇,欢呼声此起彼伏。

他们兴奋而好奇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人打量着。

她不由得一笑,不知这笑意落入谁的眼底,多少年以后,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前代风云过往里,长街马上少年郎。

从劳歌渡到东府城,这条路显得格外漫长。

尘埃落定,喧嚣散尽,成之染犹自出神,肩膀却被人拍了拍。

成肃看着她,那目光深沉而复杂,眉宇间洋溢的是不尽欣慰。

“狸奴啊……”

她恍然置身于内堂,一大家子齐齐围坐着,满怀期待地望着她。

她一一拜见了祖母温老夫人和两位叔母,离京前尚在襁褓之中的八郎治远,如今已经能新奇地喊她阿姊。家中又添了人丁,小一些的阿弟阿妹,她快要认不清了。

蜀中千里山川渐远,成之染突然笑了笑,原来她真的回来了。

温老夫人拉着她的手,脸上满是慈祥的微笑,皱纹一朵朵挤在一起,仿佛在凛凛冬日开出花来。

“狸奴,我的好孙儿……”温老夫人瞅着她,感慨道,“离家这么久,吃了不少苦罢?看这小脸又瘦了……”

成之染听着老人家絮絮叨叨,胸中回荡着一股暖意,她又认认真真看过这一大家子,一时间百感交集。

成襄远挤到前头,道:“祖母,我阿姊可厉害了,这一路上有好多故事!”

他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引得众人一阵阵惊叹。

成之染笑而不语,侧首迎上宗纫秋专注的目光。那目光中有赞许之意,又夹杂着歆羡之情,眼眸深处,却是难言的哀惋和欣慰。

她自成誉病归后便移居府中,向来是深居简出,平日里不见喜色。如今大仇得报,失地也已收复,也算了却了至深至重的一桩心事。

宗棠齐返回金陵以后,兜兜转转,又出任右卫将军,一切仿佛又回到起点。但宗纫秋明白,有些事已悄然发生转机。

她只是望着成之染,唇角浮起一丝浅淡的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