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22章 定计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22章 定计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大军终于到达白帝城时,众人满面征尘,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喜色。

柳元宝从海道去广州那一路都没这么凶险,好不容易脚踏实地了,便心有余悸地念叨个不停。

柳诣看了他一眼,难得没有说什么。他聒噪些也好,这些天实在是过于沉闷了。

成之染登上白帝城头,这座险固的城池傲立于江畔山上,俯瞰着滚滚大江,回望来时路,仿佛自天门攀登而上,令人望而生畏。

大军全须全尾地抵达此处,足以称之为幸事。若想从下游来袭,只怕比登天还难。

难怪刘和意对她领兵西上并不看好。

成之染叹道:“刘和意攻下白帝城,功莫大焉。”

可惜他人已随成肃回京,否则她定然命他为大将。

众人在城头瞭望一番,天色又有些阴沉,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成之染刚回到府衙,外间便劈里啪啦下起了暴雨。

屋子里有些昏暗,雨水的气息扑面而来,到处都湿漉漉的。她掌灯坐在案前,不多时,门外便通传,董荣和柳诣到了。

成之染请他们进来,笑了笑:“今日才到白帝城,这一路舟车劳顿,二位将军怎不去歇息?”

柳诣道:“一日不到锦官城,我一日不能安心。”

董荣叹气道:“过了三峡是好事,前头的路该怎么走,节下心中可有底?”

他二人资历老,说话也举足轻重。既然问起来,成之染也不好隐瞒,于是点头道:“我自有安排,请二位将军放心。”

董荣和柳诣显然不放心,追问道:“这次要走哪条路?”

“走外水,”成之染道,“大军到巴郡之后,以老弱为疑兵,从内水向黄虎。主力沿外水行进,到江阳郡后,兵分两路,一路从外水取庆亭,另一路从中水取广汉,然后合兵攻打锦官城。”

柳诣和董荣对视一眼,迟疑道:“兵贵神速,外水迂回,只怕要耗费许多时日。”

“前路不似三峡陡峻,诸军倍道兼行,只需一个月便可。”

董荣见她轻描淡写,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道:“太尉是如何考虑的?临行前他不是给节下留了书信?”

成肃的书信就摆在案上,成之染向前推了推,道:“这封信我尚未打开,无论信中写了什么,我的想法都不会变。”

柳诣道:“太尉深谋远虑,节下岂能固执己见?”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成之染缓缓说出这句话,堂中这两人顿时沉默了。半晌,董荣似乎还想说什么,被柳诣一把拉住。两人告退,各怀心事,出了门,董荣道:“军中岂能儿戏?”

柳诣道:“中郎将行事,自有其道理。”

董荣摇摇头,没再说什么,然而第二天一早,就拉了温印虎和彭鸦儿,径自在堂前等候。

成之染听闻通禀,沉默了一瞬,索性吩咐将众将领都召集到堂中。众人虽行军数月,并不知前路如何,见堂中气氛颇有些微妙,一时间面面相觑。

日色晴好,窗明几净。堂中铺展开巨大的舆图,标注着蜿蜒山势和曲折江流,大大小小的城池关隘坐落其间,勾连起一条条行军路线。

成之染手握令旗,目光从众人之间扫过,沉声道:“锦官城地处蜀中腹地,我军既已过三峡,孤军深入,不宜久战。此次行军,旨在直捣锦官城。”

温印虎略一迟疑:“这么做,会不会太冒险了?倘若行军顺利,固然是雷霆一击,可稍有差池,诸军将陷入险境。”

成之染平静道:“攻城略地,步步为营,离不开雄厚兵力。我军只有两万人,粮草补给也并不充裕,若拖延不决,无异于自寻死路。唯有速攻,才有一线生机。”

温印虎不语,众人也并无异议。

“蜀中多歧路,诸位有何见解?”成之染问道。

董荣和柳诣缄口不言。彭鸦儿开口道:“节下若要速攻,自当从广汉郡取道内水,只要能攻破黄虎,大军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取锦官城。”

成之染微微颔首,却听元破寒反驳道:“内水乃是捷径,叛贼定然派驻重兵把守,反而对我军不利。倒不如兵行险道,取道犍为郡,走外水,以奇袭之法攻敌不备。叛贼若措手不及,我军便能一击即中。”

“叛贼狡诈,外水未必没有防备……”柳元宝小声说了句,见众人沉思不语,便不吭声了。

成之染轻轻扣着手中的令旗,正要开口时,抬眸对上了徐崇朝的目光。

她问道:“徐郎以为呢?”

冷不丁被她问道,徐崇朝眸光微动,顿了顿,道:“哪条路都无所谓。”

“哦?”成之染唇角一弯,没有说什么。

“蜀中存亡,在此一战,比我军更担心的,该是乔赤围,”徐崇朝淡淡说道,“锦官城防守要务,便在于考虑来犯之敌的方位。内水,中水,外水,三选其一,选中了便以逸待劳,选错了则不可收拾。我军选择哪条路不打紧,只是少不得派出疑兵虚张声势,来吸引敌军兵力。”

成之染一笑:“徐郎所言甚是。”她看了看董荣和柳诣,又道:“当初赵冀州伐蜀,大战于黄虎,纵然叛贼摸不清我军虚实,也必然不会疏忽了内水守备。两害相权,还是取道于外水为上。”

董荣正要说话,成之染抬手止住他,道:“大军取道犍为郡,在外水和中水兵分两路,从南北两侧包抄锦官城。倘若内水叛军回防,中水人马便可以断其后路,如此一来,攻破锦官城便如探囊取物。”

柳诣不由得沉吟,眸光似有些动摇。他思索一番,道:“分兵之策,各有利害。若外水遭遇强敌,又该当如何?”

成之染笑道:“世间岂有万全之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这道理,董荣自然也明白。他心中暗自权衡利弊,终于抬起头,声音洪亮道:“我听太尉的意思。”

众人齐刷刷看向他,又迟疑地望着成之染。成之染面不改色,手中把玩着令旗,忽而笑了笑,吩咐道:“取那封信来。”

旋即有兵士将成肃信函奉上,成之染伸手正要拿,不知想到了什么,平静地收回手,对柳诣道:“将军,请。”

柳诣也不客气,取过信函一看,略显朴拙的大字,正是成肃的手笔。

他郑重一拜,小心翼翼地将信函拆开,抽出其中一张薄薄的纸笺,待看清上面的字,不由得愣住。

董荣侧首看过来。他识字虽然不多,但成肃识字也不多,信中只寥寥数语,词句极简略。

待看清信中所写,董荣不由得神色一变。

“持节定计,中外无疑。”

柳诣读出这句话,意味深长地看了成之染一眼。

成之染略一怔愣,霎那间眸中泛起深邃的波澜,然而一眨眼,旋即复归于平静。

“诸将听令。”她乍然开口,众人都一振,收敛了复杂各异的神色。

“将军中老弱单独编为一军,待到江州城,乘高舰大船,从内水去往黄虎城,作为疑兵,”成之染下令,道,“董将军和柳将军,待到江阳城,率五千人马从中水去往夜钟城,绕道锦官城北。余下人马随我走外水,去往庆亭城,自锦官城南合围。”

她一番分兵布阵,神情专注而坚定,仿佛势在必得的模样。诸将迟疑了一阵,宗寄罗敲了敲几案,道:“兵贵神速,事不宜迟,我军何时出发?”

成之染略一勾唇:“明日一早。”

柳诣点了点头。

“此次行军,诸位都有重任在身,断不能掉以轻心,”成之染手握符节,道,“我持节都督诸军,为的是克敌制胜。谁能活捉乔赤围,我便以此节为证,上请朝廷为益州刺史。”

此言一出,众人都难掩惊诧。元破寒笑道:“中郎将说话算话?”

成之染颔首:“军中无戏言。”

堂中登时笑闹起来,众人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战事,一张张脸上豪情洋溢,方才严肃的气氛一扫而光。

————

诸军克日出征,昼夜兼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千余里外江阳城。董荣和柳诣分兵去往中水,成之染目送船队远去,顾不得依依惜别,当即启程沿外水而上。

大军辗转穿过一个又一个山谷,一路上经过大小城池,只望见城头旌旗招展,却并无叛军出城阻击。

宗寄罗站在船头,遥望着滔滔江水,恨不能飞越重重山岭,下一刻便兵临锦官城下。旬月以来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军中上下显然都松了一口气。

成之染眉头也舒展了许多,她想得没错,外水并不是叛军主力所在。

如此一来,乔赤围可要失算了。

“十三娘,又要下雨了。”成之染与宗寄罗并肩而立,天色阴沉沉的,远处不时传来沉重的雷声。

正是多雨的时节,天地间充溢着闷热的湿气。宗寄罗恍然不觉,仰头望着天,隐约有雨点落到脸颊边。

“终于要回家了啊……”她喃喃低语,看向成之染时,眸中竟闪着泪光,“狸奴,我们能行吗?”

“那当然,”成之染握紧她的手,道,“如今行军的策略,可都是你我推演出来的。你看,乔赤围不曾在外水设防,这一局,我们赌赢了。”

宗寄罗笑了笑,将泪花胡乱抹了抹,道:“他该死,我一定要杀了他。”

“好。”成之染低声应道,声音飘散在江风里,如同江畔高树上垂落的藤萝,在水面上荡起的一片波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