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33章 募兵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33章 募兵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之染不由得为宗寄罗担心。李劝星西上之时,召回在外作战的宗棠齐驻守姑孰城。姑孰与历阳隔江相望,不过数十里之遥,如今这一副前狼后虎的架势,她不免忧心忡忡。

参军顾岳听她打探前线的消息,连连摇头道:“妖贼便要往金陵来了,如今练兵备战才是要务!”

他话虽如此,眉间却难掩隐忧,才三十出头的年纪,鬓角数日之间斑白了一大片。诸将佐终日商议,个个面露颓丧之色。京中还有多少兵,他们心中多多少少也有数,与海寇大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府中上下原本便人心惶惶,如今唯一的西府屏障也已崩溃,有如实质的惊恐便潮水般奔泻,饶是成肃稳坐沧海堂,也不难察觉军中暗流涌动。

————

成之染去了趟东府募兵处。

小航外校场乌泱乌泱满是人,将不甚宽敞的馆舍挤了个水泄不通。军吏在堂中为众人登记入册,每满一队便径直由军士带去校场操练。

百姓从军需自备兵器马匹,成之染穿行至廊下,见众人大都两手空空地观望,心中不由得失落。

恐怕只是来看热闹的。

她收回目光,造册军吏背后正站着位中年将军,比成肃还要年长几岁,虽须发斑白,精气神倒也还足,说话时胡须颤动,颇有几分严厉。

“你这小身板,能有十五岁?趁早回去,可别在城中乱跑!”

他猝然发话,引得最前边答对的少年一抖。那少年满是不服气,又不敢出言顶撞,只好眼巴巴望着造册军吏。

军吏努努嘴:“将军有命,回去罢。”

少年苦着脸退下。

成之染上前一礼:“季将军。”

见到振武将军季山松亲自到此,她难掩惊讶。募兵之事,三五军头便可张罗起来,本不必劳驾这位老将。

季山松亦跟随成肃北上伐齐,与成之染倒也算熟稔,板着的脸露出一丝笑意,客气了一番。

成之染问道:“今日有多少新兵?”

季山松望了望日头,低声道:“约莫有两队。”

如今才日中,这数目并不算少。可思及海寇大军,却又如蚍蜉撼树。

二人正说话间,方才那少年走到院门口,回头一瞟,见中年将军身旁站着个略显单薄的年轻人,一身普通兵士的黑衣玄甲,衬得小麦色面颊透出几分秀气来。

他登时不满,连忙回来分辩道:“他这样的都能在军中,我怎么不行?”

季山松皱了皱眉头。

成之染不动声色道:“我能在马上开七斗弓,郎君又如何?”

那少年一脸不服,咬唇道:“我不信,他这身板又比我强到哪里去?”

军吏放下笔,抬头道:“人家还骗你不成,莫在此纠缠,快回家去罢!”

那少年只是不肯,便要闹起来。

正在登记的大汉抱臂,对成之染道:“小郎给他露一手呗?”

众人都等得无聊,一时间纷纷起哄。

那少年有了底气,道:“我亦会射箭,有本事就比比看!”

季山松正要喝止,被成之染拦下。

“好,若被我赢了,你好好回家去。”

“一言为定!”那少年应道。

众人自觉让开来,伸长脖子望着这边。

季山松命人拿弓来,亲自上手拉了拉,点头道:“就用这一把。”

那少年见他收放自如,便料想这弓并不难开,于是抢先上前接过来,在场中站定。季山松一指院墙外露出的旗杆,道:“便射中那木杆罢。”

那少年应声,甫一拉弓弦,面上便一慌。然而众人正聚神盯着他,他只好咬了咬牙,一点一点将弓拉开,费力地对准了旗杆。

成之染见他脸涨得通红,两只手臂都抖个不停,心下顿觉不好,尚不及开口,只听得“嗖”地一声,利箭已离弦而去。

人群中低呼了一声,细看时,旗杆上空空荡荡,那箭矢已没影了。

那少年闹了个大红脸,下不来台面,找补道:“这弓也太沉,除了将军这般神武的人,谁能拉得开?”

成之染从他手中取过那把弓,道:“这是军中马弓手所用,只有七斗。若是步弓手,需得一石弓。”

少年捂着肩膀,不敢再说话,只不服气地看着她。

成之染正搭上箭,忽听院外一阵嘈杂鸦声。有老鸦自林间飞起,“啊啊”叫着在校场上盘旋。

人群刹那间一静,惶惑和不安如潮水般弥漫起来。季山松道声晦气,呸了一声。

他话音刚落,却听得一道风声远去,那鸦声戛然而止,黑色的一团自空中直直坠下来,似是落到了后院的校场,又引得远处一阵惊呼。

弓弦余震犹在指尖,成之染收起弓箭,眸中晦暗不明。

她虽不信什么鬼神,那一瞬却想起广固宫阙的寒鸦。并不遥远的腥风血雨,不得不令她心惊。

众人这时才反应过来,忍不住拍手叫好。有人上前搭言:“小郎好俊的箭法,不知如何称呼啊?”

成之染抬眸,似是一笑。

那比试的少年张大了嘴,二话没说,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众人都来了兴致,正围着成之染问这问那,院门口忽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军士扒开人墙挤进来,一见这架势,打了个结巴,气喘吁吁对成之染道:“大事不好了!二郎君有事喊郎君呢!”

他这话说得古怪,成之染心中疑虑,却不敢耽搁,草草向季山松告别,一道出了院,背后的目光简直要把她盯出窟窿来。

军士将战马牵过来,她翻身上马,便问道:“叔父有何事?”

传信那军士急道:“固始县公在府中,跟成大将军吵起来了!”

————

骄阳似火,枝叶琳琅。沧海堂外鸟语啁啾,堂内却鸦雀无声。

成之染大步闯入,杂沓脚步声聒碎了满室寂静。

孟元礼与成肃分居宾主,彼此各饮茶不语。守着这两尊大佛,崔甘泉面露愁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见成之染进来,顿时眼前一亮。

他尚未开口,成雍笑着道:“狸奴回来了啊,募兵之事可还好?”

成之染如实答道:“这时辰已两队上下,估摸一天也能有三四百。”

成雍捻了捻胡须,道:“倒是比我料想中要多。”

“那又有何用?”孟元礼忽然发话,言语间火气未散,“自丹阳郡府到东府这一道,路上尽是逃难的百姓,他们心中都清楚着呢!张灵佑大军十余万,你便是将金陵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出那么多兵士!”

成之染勾唇:“第下,从民间募兵不过是锦上添花,守城不还有诸军将士吗?伐齐大军在后头,这时节也该到了。”

“这些个人能顶什么用?金陵有几斤几两,我难道不知?”孟元礼面露颓丧之色,“护军五营多年来空置,领军手下七军只有数千人,也仅能守卫台城而已。除此之外的人手,你我三人心知肚明。”

他看看成肃,又看看崔甘泉,道:“莫要提什么七星山,那时节的宣武军,可个个兵强马壮!纵使伐齐兵士回来了,他们都有伤在身,怎能打得过妖贼?”

成之染正要插言,孟元礼却不给她机会,径自道:“若东府不曾出师,秣马厉兵或有还有一战之力……哈,倘若东府不北伐,张灵佑岂敢进犯扬州?”

这话里带了三分怨怼,余下的满是自嘲。

成肃对此却无动于衷,呷了一口茶,并未说什么。他瞥了成之染一眼,眼神中难掩疲惫。

想来这些话,孟元礼说了不只一遍。

成之染在下首落座,顺着他话道:“事已至此,不知第下有何良策?”

堂中半晌无人出声,良久,孟元礼叹道:“只能奉送乘舆过江了。”

成之染心下了然。尚书左仆射亲临东府,原来是为了天子的去处。

民心思变,朝廷亦然。

“第下,何至于此?”她亦轻叹道,“金陵百年帝王州,又岂会无险可守?”

孟元礼嗤笑:“金陵是何等形势,诸位想必也清楚。十余座城池营垒,若兵力雄厚,浑然便似天罗地网,一呼百应合力退敌。可若是守兵乏人、要塞空置,金陵便千疮百孔,不堪一击。眼下金陵守兵不过万余人,兵力摊薄到各处,在强敌面前实在是难以为继。一旦失利,军心动摇,必然兵败如山倒。”

“第下所言不虚,可守城岂有一定之规?”成之染略一沉吟,道,“谁说要分兵屯守?将重兵集于一处,合力与贼寇交锋,仰仗山形地势营垒,未尝不能克敌制胜。且随机应变,视敌情而动,妖贼亦不能测我军虚实。”

成肃与成雍对视一眼,垂眸掩去眼底的诧异。

这些事,他可从来没对她说过。

孟元礼皱皱眉头,思索了一番,忽而望着成肃道:“我二弟戍守石头戍,近日来忙于修筑营垒,莫非成公要合兵于石头戍?”

成肃道:“此乃军机,让孟公知晓倒也无妨。石头戍扼守秦淮口,是兵家必争之地。”

孟元礼倒吸了一口凉气:“我那好二弟!”他兀地站起身来,道,“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皆悬命于此。如何能这般冒险?”

成之染把玩着刀环,摇头道:“兵家之事,岂会有万全之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孟元礼一拂袍袖,绛紫绸缎闪动着浓稠的光泽。他沉声道:“我等死不足惜,岂能让天子在此蒙难?魏室百余年的基业,难道要断送此地?”

成之染失了耐心:“第下!天底下还有哪座城池比金陵坚固?乘舆又能退到哪里去?”

孟元礼一顿,道:“渡江北上!广陵也好,山阳也罢,难不成还没有落脚之地?”

“若贼寇也渡江呢?区区郡府,如何抵挡得住?”成之染烦躁地拍了拍几案,道:“胡人南下便南渡,海寇北上便北归,大魏怎落得如此境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