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28章 团聚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28章 团聚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肃一行人在悬壶渡登岸,正是迟暮时,渡口一片空荡荡,全无昔日车马喧嚣的盛况。放眼望去,京门城屹立于江畔,在夕阳余晖中显得遥远而孤寂。城外人家如星罗棋布,炊烟袅袅,透露出几分生气。

一行数十人打马直奔城下,守军远远看到了,高喊道:“来者何人?速速下马!”

成肃勒马止步道:“车骑将军成肃在此,请崔青州一叙!”

守军大惊,慌忙唤人进去禀报。不多时,城中一队人马分列而出,正中一名紫袍官员拍马上前,看清了成肃的脸,且惊且喜,即刻滚鞍下马,拱手道:“成公,您总算是回来了!”

“一去经年,崔公别来无恙?”成肃下马与他寒暄起来。

那人摇头道:“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

想来这便是青州刺史崔甘泉了。兖州刺史李临风随成肃北伐,京门重地,便交由崔甘泉镇守。

成之染见这官员面熟,方正的国字脸上愁云惨淡,神态也颇为拘谨。成肃与他站在一起,竟有些反客为主的意味。

崔甘泉亲自将众人迎接入城,一路来到刺史府。刺史府亦即从前的庐陵郡公府,成之染望着门上金光灿灿的匾额,一时间五味杂陈。

自乾宁三年离开京门,她已整整三年不曾回来了。

府内草木依旧,陈设亦无变动。崔甘泉设宴在正堂款待众人,华灯初上时,席间已人语喧嚣。

得知成肃已平齐,崔甘泉当即命属下到金陵送信。成肃不动声色道:“我在齐地耽搁了许多时日,令将士久战不归,明日便入京请罪。”

“成公这是哪里话!平齐是何等伟业,连当年颜士稚、庾昌若都未曾做到,成公实乃千古一人,今上又岂会怪责?”

成肃心中有了底,又客气一番,便话锋一转,问起与海寇的战事。

崔甘泉满面愁云未散,说起此事更是忧心忡忡。如今前线战事正焦灼,大江上下被拦腰隔断,荆州已许久不曾传来音信,安危祸福尚不可知,然而金陵自顾不暇,没多少心思为荆州担忧。

“成公,江州已覆没,妖贼若顺流而下,与金陵之间只剩西府了!”

徐崇朝心头一紧,道:“南康郡公他——”

崔甘泉看了他一眼,叹息道:“南康郡公何等英明神武之人,竟死于妖贼之手,天理何在!”

崔甘泉的话自是朝廷消息,做不得假,徐崇朝最后一丝侥幸的心思破灭,原本便食不甘味,闻言更心如死灰,满堂灯火中众人哀悯惋惜的神情,层层叠叠交织着,压得他心口透不过气来。

他自幼惊才绝艳的表兄,风华正茂时竟败死敌手,一切的一切都显得虚幻不实。

众人言语嘈杂,徐崇朝已听不进去,他猝然起身,道声失礼,便离席而去。

崔甘泉并不认得他,一时间讶然,听成肃解释一番,又止不住摇头叹息。

徐崇朝径自出门,迎面被夜风一吹,脑中愈混沌凝滞。

他刚走两步,府中小厮上前道:“将军要到何处去?小的来为您带路。”

“不必了,退下罢。”

门口传来一声清丽的女声。那小厮唯唯告退,但见昏黄灯影间立着个男子打扮的少女,正垂眸观望,面带隐忧。

成之染从小厮手中取过灯笼,一声不吭地跟在徐崇朝身旁。偌大的府邸回廊曲折,在外人看来宛如迷宫,然而二人都对府中布局颇为熟稔,虽一言不发,沉默中反倒有几分默契。

徐崇朝脚步不急不徐,每一步都思虑重重,不知不觉中便穿行至府门前院。

月色清浅,庭中榕树笼罩在淡淡银光下,枝条曼妙,随风而动。

徐崇朝倚在廊下,那枝条便在面前轻轻飘动,可他却一动不动。成之染忆起她初次到访将军府,便是爬上这榕树,望见了牵马入门的徐崇朝。那情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倏忽已近十年了。

成之染垂眸盯着手中灯笼暖黄的光晕,二人一时间缄默无言,唯有廊下草丛中虫豸嘶鸣。

“我表兄自幼便是人中龙凤,”半晌,徐崇朝开口道,“他才七岁时,谢峤将军见到他,便夸赞他天资聪颖,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

成之染听说过这节。江岚之父与徐宝应一般出身草莽,原本是宣武军将,能得陈郡谢峤的青眼,简直是莫大的荣耀。而江岚并未辜负谢氏的期待,十五岁便入国子学,不满弱冠便辅弼王室,纵使因庾氏作乱而困顿一时,也不妨后来揭竿而起,西征江陵立下不世之功,年纪轻轻便受封南康郡公。

正是青云直上时,合该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

念及此,徐崇朝摇头:“可我无论如何想不到,他竟会死于流寇之手。我表兄之父战死于七星山,表兄毕生之愿便是踏破潼关,光复长安,虽死不悔。如今功业未建而中道身死,幽冥之下,他岂能瞑目!”

成之染默然良久,道:“壮志未酬,实为憾事。然而身为大将,为国战死,何尝不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见徐崇朝不语,她又道:“时移事易,流寇亦今非昔比。张灵佑自岭南发兵而来,能有横断大江之势,来势汹汹更甚于十年前。江郎为天子守藩,至死不移,足见其心志之坚,纵然一死,亦是甘愿。”

徐崇朝垂眸,目光落在悠悠灯火上,道:“狸奴,可我心中苦。”

他面色凝重,眸光在灯下晦暗不明。成之染呆呆地提着灯,手臂一点点沉下去。

“事已至此,更无它法,”她鼻头酸涩,道,“江郎家眷恐怕仍在寻阳,需得快些找到他们。”

眼见那灯笼要落地,徐崇朝伸手捉住她手腕,不像是要接过竹柄,也没有要松手的意思。

成之染侧首看他。

徐崇朝道:“走,回去。我来拿。”

他接过灯笼往回走,成之染紧跟了几步,道:“阿兄可有何打算?”

徐崇朝看了她一眼:“一切都听义父的安排。”

————

成肃此行渡江而来,手下不过数十人。若算算时日,留在山阳的精锐估计才过了淮水,而下邳的残部更是遥遥无期。他与崔甘泉商议一番,留成雍与十余人在京门等待大军,他则带领亲从火速入京面圣。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鸡鸣声起,城门次第开启。成肃一行人纵马出城,沿着绵延官道向西而行。这条路成之染走过无数次,山川形貌,草木荣枯,心中已勾勒了大半。她迎着迷蒙晨雾在马上颠簸,脑海中走马灯一样闪过许多面孔,最后定格到她初见江岚的那个遥远的午后,一阵湿热顿时涌上眼眶。

江郎,终究不能再见了。

————

一行人快马加鞭,日影西斜时才赶到金陵。往日这时节,秦淮两岸仍车水马龙,如今却冷冷清清。众人缓步在街上骑行,心中都暗自一紧。

成之染望了望日头,问成肃:“阿父先回家,还是入宫去?”

成肃道:“明日再入宫。”说罢他一夹马肚,胯-下乌骓马便撒蹄往东府城跑。

这一行甚是扎眼,东府城守将远远望见了,便派人下来查验。一队兵士上前来,一眼便看到了成肃,又不敢确信,一时间惊疑不定。

钟长统喝道:“怎么,这才一年未见,认不出成大将军了?”

众兵士慌忙拜服,有人高声道:“将军可算是回来了!”旁人也附和一片。

成肃松了一口气,道:“孟公在何处?”

他出征之前,曾商量好由孟元礼代守东府。

为首兵士道:“固始县公平日在丹阳府。”

成肃点点头,孟元礼颇知分寸,并未因他不在而鸠占鹊巢。他信马走到城下,仰头望着巍巍城墙上“东府城”三字,长舒了一口气。诸将佐随他奔波一路,此时也各自归家。

徐崇朝向成肃辞行,成肃叮嘱道:“齐地那些事,让你家里知道了徒增烦恼。”

他说的是徐丽娘之事,徐崇朝心知肚明,点头应下。成之染虽不舍,也只能目送他打马离去。

听闻成肃归来,庐陵郡公府早已炸开了锅。白发鬓鬓的温老夫人在众人搀扶下迎出门,望见成肃那一瞬,黯淡的面容一下子有了光彩,两行浊泪滚落不绝。

“你怎么才回来!”

成肃不由得眼眶一热,千头万绪梗在心口。

“你们太让我担心了!孟三郎刚打仗便死了,那胡人得凶恶成什么样!你老母吃不好睡不好,整天提心吊胆的,你哪里知道!如今江郎也没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温老夫人抹着泪拉过他的手,一路上絮絮不停,成肃都寻不到插嘴的时机。

她一口气说到最后,拍着胸脯歇了一大会儿。

成肃终于得空安慰她,却见温老夫人眼神一警觉:“且慢,你二弟去哪儿了?”

成肃生怕她多想,解释道:“儿先行回京面圣,二弟还在京门呢。”

一听他提到面圣,温老夫人又一副愁苦模样,摆手道:“罢了罢了,皇帝也难办!你去时可得小心些……”

天子有如何,温老夫人自然不知道,可海寇日益侵逼,却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成肃拿话哄着她,面上仍不动声色。

他母子二人交谈,众人都围坐一旁,屏气凝神地听着。沧海堂中人满为患,桓夫人打量了一圈,成肃随从中不见桓不疑踪影,于是她低声问成之染:“狸奴,桓大郎也在京门吗?”

成之染道:“他受封琅邪太守,如今正留在北地。”

桓夫人闻言,且喜且忧,摇头道:“他那个脾气,可千万别惹出乱子。”

成之染笑笑:“桓将军厉害着呢,叔母尽管放心罢。”

“我岂能放心……”桓夫人直叹气。如今海寇进逼金陵,她堂兄桓不惑身为辅国将军,正奉命领兵屯守西明门。而堂弟桓不识跟着成誉在荆州,生死存亡连个消息都没有。

她深处内宅,整日为夫君和兄弟担心,已经许久没睡个安稳觉了。

成之染正宽慰她,衣衫忽被谁牵动。她侧首一看,二郎修远眨着眼睛道:“阿姊,打仗可还苦?”

他不过十岁少年,一双眼睛透着未知世事的纯净。

成之染不知从何说起,点头道:“苦。”

“可还累?”

“累。”

“那阿姊还会去吗?”

“去。”

“阿姊骗人呐,”成修远笑道,“又苦又累,怎还会想去?”

成之染笑而不语。

“自然是为了建功立业。”又一道声音答道。

成之染抬眸一看,原来是昭远。

成昭远目不转睛地望着她,道:“我也想像阿姊一样。”

成之染亦打量他。平心而论,昭远生得酷肖成肃,尤其是凤目藏锋,将成肃神态学了七八分。他自幼得塾师教导,才学修养自是不差。可成之染看到他,总会想起他的生母。

朱杳娘宛如一根尖刺,深藏于皮肉之间,思及便如鲠在喉。

成之染笑了笑:“桃符,你也想从军吗?”

成昭远点头:“我也想建功立业,为阿父分忧。”

温老夫人赞许地看着他,道:“桃符有心了。”

成肃呷了一口茶,静静听他们闲聊,闻言便笑道:“你这才几岁,想这些作甚?”

“我已经十一岁了,”成昭远认真道,“阿姊十二岁便上战场,我身为男儿,又有何不可?”

桓夫人道:“你阿姊终究是你阿姊,寻常人岂能如此?”

成昭远巴巴地看着成肃:“阿父看我如何?”

成肃放下了茶盏,似笑非笑道:“学什么打打杀杀,先生教的书,你可记住了?”

成昭远不语,温老夫人道:“桃符记得熟着呢!”

嫡母和生母俱亡,成昭远便一直由温老夫人带大。老人家为孙儿说话,颇为自得地瞟了成肃一眼。

“桃符啊,你生得太晚了些,”成之染看着他,唇角噙着笑,“阿姊年长你七岁,你且看着罢,七年之内,海内俱平。等你到我这般年纪,哪还有什么仗可打?安心读你的书便是了。”

成昭远没有说什么,温老夫人目光转了转,撇了撇嘴道:“你们这一个个的……”

她眼神惋惜,成之染看在眼里,便知道若不是时机不对,这时候祖母又该提她的婚事了。

温老夫人话到了嘴边,看着成之染,只道:“这丫头是指望不上了。家里这大大小小一摊子事,多亏了贞娘和容娘打理着。外头风声这么紧,我这一门老弱有什么法子……”

桓夫人主理宅第并不稀奇,成之染听闻容楚楚,不由得讶异。

容楚楚端坐于桓夫人身侧,垂眸敛衽,并不多言,眉目间倒是安静本分。

她与从前相比是大不同了。

温老夫人絮絮说一番,道:“你们折腾去,需得赶走那妖贼,日子才能过安生。”

成肃闻言笑道:“这正是儿子的心愿。”

温老夫人看了他一眼,长叹一声,目光在堂中转一圈,忽而一拍大腿道:“险些忘了要紧事。”

“怎么了,祖母?”成之染问道。

温老夫人向她身后招招手,道:“来来来,六娘、七郎,见见你阿父。”

成之染侧首,身后有名俏丽女子翩然起身,是成肃的侍妾,出征前刚诊出身孕,想来孩子已经出生了。

她抱着襁褓走上前,向温老夫人和成肃一礼。

温老夫人接过那孩子,解释道:“路娘去年秋天生了对双生姊弟,这是那小的。”

傅姆亦抱着那女婴过来,成之染好奇,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忍不住捏了捏。她久在沙场,指尖已磨出粗茧,惹得两个婴孩都哭闹起来。

成肃见状便哈哈一笑。

温老夫人干咳了一声,道:“七郎还不曾起名,我寻思着你打了胜仗回来,叫个‘安远’‘定远’也是相宜的……”

成肃收敛了笑意,垂眸打量这男婴,沉吟道:“不如‘思远’罢。”

温老夫人知晓他追思故人之意,叹了口气,道:“也好。”

成之染心头一动,胸中有股热流缓缓流淌。成思远浑然不觉,见众人都不吭声,便止了哭闹。桓夫人便笑道:“七郎也喜欢这名字。”

成肃笑了笑,目光深邃不见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8章 团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