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29章 谢让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29章 谢让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肃休整了一夜,次日天刚亮便离府入宫。他身着绛紫朝服登上车驾,在熹微晨光中格外耀眼。

成之染坐着副车跟到宣阳门,听闻外间说话声,不多时便见徐崇朝掀帘进来。

她又惊又喜,道:“阿兄要随阿父入宫吗?”

“面圣是何等大事,我岂能随便入宫?”徐崇朝道,“到时候义父进了大司马门,我们在城下等着便是。”

成之染难掩失落,挑起侧帘打量着道外闾里。宣阳门以内官署密布,间或有贵胄宅邸散布其间,亭台楼阁掩映于林木间,望上去便是森严气象。

早有内侍等候在大司马门下,簇拥着将成肃迎入宫中。成之染目送他鲜亮的背影消失,心中说不出是忧是喜。

成肃这一去便是小半日,日上三竿时尚不闻音讯。成之染与若干将佐等得不耐烦,只剩下望着巍巍宫城发呆。

宫门内远远走来三五人影,朱红中夹杂着绛紫,成之染不由得眼前一亮。然而为首那来人虽也是紫袍金带,身形和步态与成肃迥然不同。

原来是固始县公孟元礼。

孟元礼身为尚书左仆射,在宫禁要地遇到他并不意外。

成之染心头一喜,正要上前问好,目光落在他旁边一人身上,不由得迟疑了。

那人身姿飘逸挺拔,步态雍容华贵,俨然是一名俊雅的文士,一身紫袍看上去却比孟元礼还气派。

竟是领军将军陈郡谢让。

孟元礼也看到成之染,和气地打了声招呼,眉宇间愁思挥之不去,似乎也没什么交谈的兴致。

谢让亦投来目光,淡淡扫过她,落在她身旁一人身上,竟带了几分笑意。

“袁郎,久违了!”他遥遥拱手,音声朗朗。

身侧有人应声酬答,成之染认得他,正是成肃帐下从事中郎袁攸之。

他出身汝南袁氏,是如今袁皇后的次兄。他长兄袁放之掌虎贲左卫,正是谢让的下属。

此等门第在军中数一数二,成之染初时也曾留意过,但其人于行军并无谋略,在她看来实在是无足称道。

他二人攀谈一番,提及上游战事,三言两语间面露难色。

谢让负手轻叹,目光似乎越过袁攸之,道:“没想到此番北伐,竟惹出这般祸端!”

诸将佐闻言心中不平,顾忌着谢让身份,并不敢多言。

成之染见袁攸之也唉声叹气,却没有分辨之意,顿时心头火起。而孟元礼虽皱了皱眉头,到底没有说什么。

当初成肃要北伐,他可是鼎力相助。

成之染不解其意,没好气道:“这哪里是北伐的祸端?张灵佑狼子野心,迟早会造反,难不成就因为他,王师便整日守在城中吗?”

袁攸之脸色变了变,生怕他们吵起来,尚不及开口,却听谢让发话了。

“四夷不定,王师远出,劳民伤财。”

他语气淡然,隐隐又夹带威压。

成之染毫不客气:“正因为四夷不定,王师才要远出!若偏安一隅,便只有挨打的份。”

“好事之徒。”

谢让毕竟是堂堂领军将军,放不下脸面与她争执,眸色沉了沉,便转身登车离去。

成之染正要跟上去,被徐崇朝拦下了。

“算了罢,跟他争这些口舌作甚?”

成之染心里堵着气,见袁攸之面色尴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盯着远去的车驾,简直要盯出窟窿来。

孟元礼旁观这一场,此时道:“女郎,领军将军的面子也不给?”

成之染朝他一礼,扭头钻进了副车。

徐崇朝站在车下,温声送孟元礼离开,这才掀帘低声道:“何必与谢氏后人较劲?”

成之染不语,半晌才冷哼一声:“一代不如一代。”

孟元礼刚走没多久,成肃出来了,众人齐齐拥上去,一个个面色紧张,不敢发话。

送他出宫的内侍恭敬退去,成肃在车前回望宫门,沉声道:“回去罢。”

成之染心中疑虑,却不便多问,待一行人回到沧海堂,她忍不住问:“今上怎么说?”

成肃道:“兴师北讨,让逆贼有机可乘,今上不怪罪已是幸事。”

成之染不满:“谢让这么说就罢了,阿父为何也这样!”

成肃不知谢让这一节,听徐崇朝三言两语解释了,并没有什么反应,只道:“无怪谢公这么想。”

成之染负气不语,却见徐崇朝无声摇头,心中便突地一跳。她阿父这般刚强之人,岂会有如此心思黯淡的时候,除非……

除非贼寇极猖獗,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她吃了一惊,却见成肃轻叩着几案,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建武将军董荣等不及,问道:“第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成肃不说话,堂中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半晌才听他说道:“张灵佑正在江州,如今之计,唯有一等。”

“等?”诸将佐哗然,一时间议论纷纷。

坐以待毙可不是成肃的风格。

倒是钟长统应道:“李公守西府,我等确是急不得。”

董荣颇有些迟疑:“他能守得住?”

成肃瞥了他一眼,话锋一转:“金陵守卫空虚,我已恳请今上召崔公入京。至迟一个月,我军留后的兵士也可抵达。如今诸位且耐心等待。”

他如今手中空空,亲从僚属不过二十人,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青州刺史崔甘泉驻守京门,满打满算三五日便能入京。成雍在京门等候接应留在山阳的精锐,也不过旬日之间的事情。最麻烦的是北伐诸军自下邳南下,由主簿何知己统领,伤病无数,辎重成行,到京师颇费时日。

然而此间形势,恐怕不得不等。

————

豫州,姑孰城外。

山林苍莽,石滩斑驳,泥泞的河汊口,到处横陈着横七竖八的尸体。双方士兵狼藉郊野,旗帜凌乱,被鲜血浸染。

红衣小将高踞马上,持一杆红缨枪拨弄着敌兵尸首,发出了懊恼的声音。

“阿叔,不是说妖贼个个会法术,都生得青面獠牙?这些人平平无奇,可看不出有什么妖术!”

“摆弄这作甚,脏了你的枪!”宗棠齐皱了皱眉头,目光沿着河滩望向远处,水波浪荡,宁静中透着一丝诡异。

“阿叔?”宗凛跟上前,欲言又止地看着他。

宗寄罗仍不甘心地四下翻看,宗棠齐收回视线,目光中带着隐忧:“六郎,此番妖贼不过数百人,虽被我军击退,恐怕后续只会越来越多。”

宗凛略一思索,道:“可要回禀李将军?”

宗棠齐点了点头。

宗寄罗拍马过来,不满道:“打胜仗固然是好事,传回去也让朝廷安心。可李将军未免小人之心,将我阿兄扣着不放,难道还担心我们投敌吗?”

海寇北上,沿途郡县望风披靡,倒戈投敌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宗棠齐瞪了她一眼:“胡说!李将军这是为宗家留后。”

宗寄罗始料未及,略一怔愣便哼笑道:“这是什么话……”

“战场凶恶,万事需得小心。”

宗棠齐说罢,望着平静的江面一叹。

宗寄罗不语,半晌又道:“不是说成大将军已经回来了?阿叔还担心什么?”

“他回来,难道还能来这里守西府?”宗棠齐反问。

宗寄罗又是一噎,心情低落了大半。

宗凛见二人面色凝重,连忙道:“妖贼在寻阳徘徊不前,要往上游去也说不定。”

“上游啊……”宗棠齐叹道,“我倒是但愿如此。”

“阿叔!”宗寄罗嗔道,“阿姑还在江陵呢,我宁愿多打些仗,也不想战火烧到荆州。”

“这岂是你能决定的?若荆州无战事,妖贼早就顺流而下了!”

宗棠齐抛下这话,打马而去。

————

前线军书如羽箭,片刻不停地发往金陵。成肃端坐沧海堂,一日之间文书便摞了三尺高。成之染便如往日般待在耳房,听府中将佐往来议事。

成肃向来不喜认字,看乏了便让成之染读给他听。然而上游没有多少好消息,海寇盘踞于寻阳,不时派散兵游勇袭扰豫州边境,西府亦派宣城太守宗棠齐率兵回击,彼此间试探虚实,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然而大敌当前的关头,豫州刺史李劝星却病倒了。

成肃起初听闻这消息,气急反笑:“早不病晚不病,张灵佑攻破江州他反倒病了!真是个好时候,窝在西府不敢出,竟找了这么个理由!”

“人有旦夕祸福,阿父这话可看轻了李将军,”成之染不满,“他戍守姑孰,连月来招兵买马整治水师,自是在准备与贼寇一战。”

“镇守西府,这一战在所难免,”成肃瞥了她一眼,“关键要看怎么打。”

成之染尚不及细思他话里的意思,成肃却摆了摆手,道:“罢了,旁人靠不住,且守好金陵便是了。”

崔甘泉不多日便带兵入京。然而京门兵力不过千余人,纵使他全力勤王,与金陵守备所需相比仍旧是杯水车薪。

成肃眉头皱得更紧了。

暑气渐起,金陵又是梅雨时节。飘零细雨连下了五六天,天却久久不放晴,阴沉着蒸腾着水汽。城中每一个角落都闷热潮湿,纵使一动不动也浑身汗湿,黏糊得令人烦躁。

直到李临风将山阳的八千步骑带回,军中才稍稍缓过一口气。然而这八千精锐如何调遣,又令诸将佐吵得不可开交。

明眼人一看便知,下邳的兵士虽多,可大都伤病缠身,或老或幼,怕不能冲锋陷阵,况且水路迢递,能否比贼寇先到金陵,都是个大问题。

金陵的守卫,除了天子的羽林虎贲金吾卫,便只有指望李临风这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