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安小厨郎 > 第6章 来到大唐的第六天

长安小厨郎 第6章 来到大唐的第六天

作者:长路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09:13:03 来源:文学城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你们就忘了啊……”秦正阳两手扒着靠近他们这一侧的栅栏,声如怨魂,原本还人高马大的形象一下子多了几分可怜,姜菽莫名感觉良心一痛,筷子都拿起来了,又默默放下去。

忘肯定是没忘的,高至善刚跟仆役嘱咐过。

估计仆役也纳闷,怎么他家小郎君的饭越带越多,大有往公厨发展的趋势。

问题在于眼前这顿暮食还是两人的份量,分不分,怎么分,都得看小孔雀的意思。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高至善并不准备扭捏刁难,如晨时那顿一样,将桌案上的饮食和器具匀了匀,用两只稍大些的盘子和一只杯盏盛着,请姜菽从中间转运,给秦正阳送过去。

秦正阳清楚自己加入得仓促,没道理再鸡蛋里头挑骨头硬找事,好声好气跟两人谢过,便直接坐干草堆上动筷开吃。

姜菽观他吃相,虽不如高至善那般慢条斯理细嚼慢咽,也是有规有矩,看得出家教森严的,似乎不像高至善说得那样不堪。

不过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姜菽为自己的未来垂下两行热泪。

才知道身边一圈卧虎藏龙,就他一个是真真正正的小虾米,要不是当初那帮胥吏把他错认成姜书,阴差阳错丢来这片权贵特供牢房,恐怕他正在某个阴暗角落啃石头饼呢。

等后面小孔雀被家人捞出去,新来的两位也刑满释放,就他一人整日无语对空墙,那才是难熬的日子。

还是要努力恢复无罪之身!

姜菽心里的小火苗在短暂熄灭后复燃起来,他穿都穿来了,当然要好好体验一把大唐盛世才不算亏本!

从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到杜牧的“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从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到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大唐啊……几乎所有华夏人都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故乡。

花萼楼前雨露新,谁不想成为长安城里的太平人?

至少姜菽知道自己很想。

-

吃饭最容易打开话匣子,秦正阳只凭一张嘴就比两百只鸭子还能说,不光热络地拉着姜菽叭叭聊天,还总是去逗奉行食不言的高至善。

高至善不理他,他也不恼,接着跟姜菽细数家长里短,很快双方就得知了彼此被抓进来的原因。

“你可真冤!我还是头回听说长得像被误抓的。”秦正阳咂舌,“看来大理寺办案也没那么神断嘛!”

您可真是三句话不忘招惹小孔雀,姜菽头痛。

为了方便聊天,他从面对高至善改为侧坐着,既方便看高至善,也方便听秦正阳。他瞧瞧高至善淡定的神色,估计是没往心里去。谁手底下没个酒囊饭袋呢?秦正阳他爹手底下绝对也有。

姜菽觉得自己有必要替大理寺正正名,道:“我不知道这案子之前是谁办的,不过多亏一位温姓的少卿,我才能从那酷吏手下逃出来,还暂时洗清了嫌疑。”

想到那名轩然霞举的年轻上官,姜菽不禁感慨果然相由心生,好人连长相都是出类拔萃的。

没想到他这么一说,秦正阳反而哎唷一声,连连摇头道:“温景和啊!唉!难说难说。”

姜菽不解:“怎么?”

秦正阳撇嘴:“他在长安城里可有名得很,被他盯上跟被鬼盯上似的。就是别人把你祖宗十八代都查得清清白白,只要他觉得你不对劲,那双招子就永远不会从你身上移开,只等你走夜路浑不清的一逮一个准。”

“温景和十八岁中探花郎,未及弱冠便金榜题名,当时可谓轰动朝野。”

“本来他能去翰林院当个清闲文臣,顺顺当当走仕途,结果连请皇恩三次,非求先皇将他丢来大理寺。”

“先皇惜才拗不过他,就想让他从司直起步,少受些下面的奔波劳碌。结果他为了不让先皇为难,自请从末等的评事开始,凭本事升迁。”

同样是年少成名,秦正阳对温景和的事迹也算心有戚戚焉。“当时这事在长安可是一时谈资,满城百姓都觉得他是少年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朝野上下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没想到十年来他屡破大案,数立奇功,真从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小评事,一步步靠自己爬到了从四品上的大理寺少卿。”

“放眼朝廷内外,再没有比他升得更快的了。”

秦正阳乐道:“平康坊里还有人私下开赌盘,押他五年之内能不能升到大理寺卿。”

“若真成了,刚过而立的三品大员,就算只是从三品,上数几代也是凤毛麟角,入阁拜相恐怕都是早晚的事。”

估计没这么容易。姜菽觉着能放下好好的仕途不走,非从坎坷低谷爬起的人必然有自己的难言之苦。这位温少卿指名要进大理寺,还这般殚精竭虑,背后恐怕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况且高至善还在场呢,当着现任大理寺卿儿子的面这么说真的好吗!

姜菽捂脸,觉得只顾着埋头干饭的秦正阳……像是一只头脑简单的憨娃儿熊猫。

“温少卿宵衣旰食,并非为了世俗浮名。”一直安静吃饭的高至善忽然开口道。

“温少卿少年奇才,入大理寺后始终以匡扶正义、惩恶扬善为己任,从未有过汲汲营营、以权谋利之举。”

“他曾言自己的毕生理想便是大唐海清河晏、四海清平,若能成此志,即便他远离仕途,求存于市井也心甘情愿。”

除开初见秦正阳那次,姜菽还是头一回听到高至善说话时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小孔雀似乎……是温少卿的粉丝?

他偷眼看向高至善的神情,果然双目灼灼,坚定又景仰。

想想也对,这位温少卿年未及冠便荣登探花,多少人白首难得进士名,能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天子簪花,长街打马,对高至善这样的读书少年来说就是梦寐以求的理想。

尤其温少卿还成了他父亲的下属,高至善能亲眼看到他为朝廷立功,为生民百姓鸣不平,活脱脱一个偶像竟在我身边。

“你放心。”高至善目光笃定地安慰姜菽道,“既然温少卿过问了你的事,就绝不会放下不管,定能还你清白!”

姜菽唔了一声,一口咬掉半只虾炙,倒是将自己的心态放得很平和。

大理寺少卿,听上去就很忙嘛,只要不让他受刑,暂且等上十天半月也不是不行……

行个鬼啊!

姜菽把满满一勺酥山连奶油带果肉地塞进嘴里,心里疯狂求爷爷告奶奶:大唐千万要盛世太平!大理寺千万要空闲无事!让这位温少卿赶紧想起他来,帮他早日脱离苦海,这个破牢他真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呜呜呜,姜菽感受着冰沙和果汁在舌尖融化,果肉在齿间弹跳的口感,心里默默淌泪,大唐冰淇淋真香啊!古有雪中送炭,今有暑中送酥山,他一定要出去外面,好好体验大唐的生活!

-

温朝走进大理寺的膳堂,明显感到周围在他跨进门时死静了一瞬,还在用饭的同僚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进食的速度,正要离去的纷纷坐回桌边,抠手的抠手,放空的放空。

知道自己在场会让同僚们拘谨,温朝不再耽搁时间,径直走到后方僻静处,一名中年绯袍官员正独自坐在那里。

“陈寺正。”温朝与对方见礼。

“温少卿。”陈诲站起还礼,面色不大自然。

“难得一见温少卿来食堂,怎么今日有这般雅兴?”

温朝直述来意:“昨日我出外归来,恰好遇上一胥吏办事无能错抓良民,不仅私用刑罚意图严刑逼供,被我发现后还想隐瞒上官。”

“我将其与同伙发落后,去查阅了所涉案件,正是陈寺正你所负责的前御史中丞姜延贪墨案。”

语毕,温朝目光静静地与陈诲对视,等待他的解释。

温朝不觉得陈诲敢指使手下胥吏李代桃僵,陈诲是寺中有名的温吞人,凡事得过且过,应付上官放任下属,在同僚间声名不显,靠家世和资历才逐渐混到现在的位置。

若不是朝廷会年年考校官员政绩,他恐怕能终日不问公事。姜延的案子就是高寺卿瞧着简单,专门拨给他,好让他完成今年考核的。

但陈诲放纵手下胡作非为是真,此事他会在高寺卿结束外巡回到长安后上报,待高寺卿定夺。

陈诲昨日休沐,今早刚进门就听手下人说了温朝昨日的所作所为,吓得他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这位笑面阎王因此找他的事。方才见温朝入膳堂,他便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陈诲苦笑:“某平日如何行事,温少卿应当也知晓。这手下各个阳奉阴违,我就是有心管束也无能为力。幸好温少卿及时制止惩治了这般歹人,不然我还被蒙在鼓里,险险要酿成大祸了。”

陈诲的解释在温朝的意料之中,他来主要是为了另一件事。

“附近关隘并未有疑似姜书的通关记录,又有人报近日曾在长安城外见过他的踪迹,他应当还在长安,只是不知藏在何处。”

“姜家在长安并无亲戚,他可能是藏在了姜延或是他自己的的某位至交家中,陈寺正可派人再查查他的亲近友人。”

陈诲欲言又止,环顾左右后压低声音回道:“姜书曾与六殿下交好,六殿下心思单纯,难免不会……”涉及天家,陈诲点到即止。

温朝的人同样查到这一层,陈诲的话再次印证。

“我知晓了,多谢陈寺正。”温朝起身行礼,准备离去。

陈诲客套道:“温少卿既然来了,何不用过饭再走?今日的冷淘别有一番滋味。”

温朝的目光落到陈诲面前色沉如褐的冷淘上,一时没回话。

陈诲当他是不常来膳堂,不熟公家菜色,热情作解道:“这是公厨新制的肉齑酸冷淘,清凉爽口,比前些时日的馄饨馎饦好入口得多。”

面对持刀歹徒都能神情自若的温朝,此时竟然觉得一碗冷淘面相凶恶,即便他不通庖厨,也能闻到冷淘上散发的厚重酸气。

哪怕他已在大理寺任职十年,公厨师傅们偶尔蹦出来的“奇思妙想”还是能令他倍感意外。

温朝微笑回道:“多谢陈寺正美意,只是某还需归家侍奉祖母,便先告辞了。”

目送温朝走后,陈诲摇摇头坐回桌旁,继续和酸得倒牙的冷淘奋战。

唉,未成婚的青年郎就是舒坦,陈诲咬下一口蒜瓣,哪像他家有母老虎把持中馈,扣扣搜搜给的零用还不够买酒喝,只能日日来吃这难以下咽的膳堂。

等你日后成家就知道膳堂的好了!

低情商:这冷淘看着就难吃

高情商:这冷淘面相凶恶

低情商:经常被食堂师傅背刺

高情商:公厨师傅们偶尔蹦出的奇思妙想还是能令他倍感意外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首诗背后还有个小故事:中书舍人贾至早上上朝,看到大明宫烛火通明,宫殿旁杨柳垂垂,有感而发写了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类似于发了条朋友圈,等着同事们回复。然后王维回了这首诗,岑参和杜甫也回了,都名《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这里不作详述,有兴趣的宝宝可以自己找来看。——这里的典故知识出自覃宜明老师的《活在大唐》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里悄摸摸说一句,老杜真的好苦啊,本来想找一点他描绘盛唐气象的诗歌,找来找去几乎没有,全都是苦难苦难和苦难orz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杂曲歌辞》

这一章是过渡一下剧情,下一章小书包就恢复自由开始快乐做饭啦!我们不是朝堂权谋文,是温馨治愈的美食文!不搞勾心斗角!(我也没那个脑子写orz)

2024.09.10修文增注:

稍微增加了一些剧情细节,不影响阅读(OvO)!

我一般都会在整点更新,如果非十二点、六点、九点更新,可能是我又修文了。一般我只会改动细节让行文更流畅,影响阅读的大改会专门跟大家说一声的。

这章原本叫“十年如一日”,但是为了保持章节名的连贯性,还是修为了食物的名字(虽然是食堂的黑暗料理哈哈)。肉齑:肉酱。冷淘:凉面。肉齑酸冷淘就是加醋煮过的肉酱盖在凉面上。

大理寺的职位:

从三品大理寺卿一名,主要负责签字,关注长安刑狱动态,比如XX犯了个什么事,他看情况要不要让皇帝处罚或者减轻处罚之类。一般不会去外地出外巡,除非皇帝特命。

从四品上大理寺少卿两名:大理寺卿的副手,同样是领导管理岗,处理所有大理寺卿不愿意干的事。一般也不会出外巡,但是在长安及周边地区出个小外差还是可以的。

从五品下大理寺正两名:掌参议刑狱、详正科条之事,是主要参与审判的官员,差不多相当于高级法官。如果大理寺卿和少卿跟着皇帝外出办差,大理寺正还要担负起管理大理寺正常运转的职责。

从六品上大理寺丞六到八名:同为审判官员,差不多相当于法官。

从六品上大理寺司直数量不等:不直接担任法官,但是遇到难处理的案件,或者认为审判官判决不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影响最终判决。

从八品下(也有说正六品下)大理寺评事数量不等:职责跟上面的司直差不多,待遇差一些。

大理寺主管中央刑狱工作,各州府分管地方刑狱,有时候为了督促地方工作,大理寺会派官员去全国各地巡视,出差频率最高的就是司直和评事。虽然这两类官员本身官职不高,但是因为是中央官员,又主管刑狱,即便是地方的藩镇节度使也会给两分薄面。当然,要是非拿安禄山之流来比,那就是另说了。

从七品上大理寺主簿两名:阅读卷宗,将案件简单概括后送给大理寺卿和少卿审核。如果发现案卷有疑问或者审理时间超过规定时长,也要去提醒主审官员。约等于是大理寺的秘书。

从九品上大理寺录事两名:接收有关部门移交的案卷并及时登记,安排主审官介入处理。

以上知识来源于覃宜明老师的《活在大唐》。

从网上还搜到有:

从九品下的狱丞及其他监狱管理人员数量不等

流外官的府28名,史56名,司直史12名,评事史24名:主要职责是为大理寺判案准备文案,整理案卷。

另有佐职以下的法直官数量不等,属于是精通律令的专门人才。

流外官和职事官之类的知识点和本文无关,大家要是感兴趣可以下一章给大家唠唠,这章已经叭叭很多了就不说了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来到大唐的第六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