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落凤栖台 > 第7章 强人所难

不落凤栖台 第7章 强人所难

作者:冉溪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1:44:32 来源:文学城

不过,这一世。当下,秦子安尚未设立香药库。如今发现的线索,全然是自己的推测,尚未有确凿的证据。

事情,陷入了死胡同。也只能暂时搁置,等寻到新的机会,有了进一步的线索,再继续探究也不迟。

比起复仇,这一世的她逃离旋涡似乎更为重要。这些时日的遭遇后,也让她切实懂得‘事在人为’,或许,一世能有一世的活法。

前世自己和冀儿的遭遇,显而易见,多是因为那特殊的位置,或是因秦子安。若这一世,登得那位置的另有其人,事情的走向或许又是另一个方向。

若重蹈覆辙,作为旁观者,也能更快的揪出背后之人。

愁思不再纠结,孟杳也缓缓松了口气。

“吁~”马车缓缓停下。

夏嬷嬷透过帘子往外瞧了瞧:“小姐,相府到了。”

孟杳在夏樱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看到母亲崔氏似是在等她。

她莲步轻移,温声唤道:“母亲。”

说完,又诧异的看了看身旁:“父亲呢?”

“管家临时寻你父亲有事。”

孟杳点点头,未再多问。

倒是崔氏,一路上都在疑惑,自己的女儿,何时认得了沈府那庶子?

虽说,今日在宴饮之上,他得了陛下钦赏。但是,这样的出身,休想惦记自己的女儿。

于是,崔氏开口询问:“杳儿,你几时与那沈家三子相识?”

原来,母亲等候在此,竟然是因为此事?

她轻轻垂眸,淡然说道:“今日在宫中闲逛时,不慎丢了耳铛,被沈校尉捡到。”

“方才,他不过是归还于我。”

“他又如何知晓,那耳铛是你的?”崔氏继续追问。

“丢失的耳铛,是被宫中的禁军捡到,沈校尉不过是帮忙归还。”对于母亲的这种追问,孟杳明显有些不悦。

崔氏半信半疑的看着面前的女儿,一遭坠马受伤,不过昏迷了几日,似乎与先前大有不同。

“夫人,小姐。”前院管事嬷嬷从府中出来。

“淮王殿下的人,方才送了新挖的玉簪花来,说对小姐手腕上的筋骨伤有益。”

崔氏一听,眸中闪过了一丝得意,似是猜到了些什么,想来这女儿不似自己想的那般木讷。

“收好,明日让府医处理了送到椒恩院去,莫辜负了淮王的一片心意。”崔氏这话,说给府中下人听,更是说与孟杳听。

“是。”

待管事嬷嬷离开后,崔氏继续嘱咐:“淮王温润如玉,是多少女子求之不得,你自己把握机会。”

这话不似寻常母女的关切,倒像是一道懿旨,摁于孟杳手中。

“好了,天色不早了,你身子尚未痊愈,回去休息吧。”说完,信步迈上台阶,往院中走去。

母女俩前后脚进入院中,便看到了孟淅乖巧温顺的站在院中:“母亲,阿姐~”

“淅儿,这个时辰,怎还不回自己院中?”崔氏有些讶异。

孟淅走上前来,轻轻的挽住母亲的胳膊,温声软语道:“听闻父母亲和阿姐尚未归来,淅儿有些担心,睡不着,便出来瞧一瞧。”

“如今天色凉了,小心风寒。”崔氏心疼的摸摸幺女的头。

孟杳看着孟淅这副殷勤模样,又想到了前世临终之时,孟杳神色得意的在自己榻前的那番话:你这也算是死得其所,给我腾了位置。母亲最后悔的便是让你入了宫,行事胆怯,脑子木讷,白瞎了她的指望。若是我,定然不会像你这般。

说完,张扬得势的神情俱显。

“我不碍事的,倒是阿姐,前些时日刚受了伤,颠簸一路不知会不会有碍?”孟淅又是这般,看似懂事,善解人意。

说完,还要扭过头来,向孟杳投来殷殷关切的神色。

孟杳收起了面上的那份不屑,微微牵起嘴角,淡淡的回了句:“多谢淅儿关心,阿姐一切安好。”

这话似回答,也似讽刺。

若不是拜她所赐,自己又何必受这一遭罪。

不过,也算因祸得福,不仅重生,还提前知晓了如此多事情。

崔氏对孟杳今日在紫宸殿的事,有些不甚满意。

话里有话道:“若你阿姐也像你一样让人省心,就再好不过了。”

话落,周遭静默,各怀心思。

母女三人,缓步向内院走去。

崔氏又想起了什么:“淅儿,今日与武家二子武铎,相见的如何?”

孟淅早已想到了应对政策,似是委屈的回答:“母亲,淅儿赶到松月轩的时候,并无人在那等候。”

接着,又补充道:“女儿在雅间等了约莫两刻钟,一直未有人到来,才不得已返回府中。”

若孟杳没看错,此时,孟淅眸中,委屈的泪水竟真要落下来。

真是一副上好的演技,怪不得前世自己一直未看透。

她敢如此说,也是因为深谙官场之道。父亲身材一朝之相,如今又是权势傍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堂堂丞相之女,竟然被人爽约,如此丢面子之事,父亲定然不好主动提起。

而武家,堂堂兵部尚书之子,被人戏耍,也算不得什么光彩之事,碍于颜面,只能忍气吞声。

如此,便让误会重重加深。

前世,也是如此,父亲才与武家离了心。

还好,孟杳有特意留心。

她似是无意的开口:“淅儿是何时到的松月轩?我与父母亲赶往宫城时,路过松月轩,曾看到武家马车停于道边。”

孟杳本不想多此一举,可想到若孟家与武家结怨,日后还要与沈家这等家室攀附,尤其是那沈年呈,她尤其厌恶。

崔氏闻言,停下脚步,也向孟淅确认:“淅儿,你几时到的松月轩。”

谎言被拆穿,孟淅显然没有料到,瞬时间的无措。

可随即归于平静,面上挂了无辜的神情:“母亲不是说酉时三刻吗?”

“淅儿是按时赴约的。”

好一个信口开河,倒打一耙,还真是让人意料之外。

“我何时说的酉时三刻,明明是申时两刻。”崔氏面上顿时浮现了怒意:“来人,是谁去跟二小姐传的话?”

身后的百草战战兢兢的回答:“夫人,是我。”

“可我明明说的是申时两刻。”百草想要小声辩驳。

“明明说的是酉时三刻,我难道记错了不成?”说完,又假心假意的继续道:“或许是我听错了吧,不怪母亲的人。”

“掌嘴。”崔氏神色严厉的说道:“年纪轻轻,竟然敢糊弄主子,不长记性,日后又如何能好好服侍。”

孟杳看着可怜的百草,明明无错,却要蒙受这种冤屈,遭人欺凌。

看着跟夏樱差不多年纪的百草,孟杳起了恻隐之心,上前一步,似是安慰道:“母亲,想来淅儿也不是有意,今日即便责罚了府中的下人,也不能解了跟武家的误会。”

“不若,等阿兄归来后,跟武铎相约吃茶,将其中误会说开,如此最好。”

“一来不会丢了相府颜面,二来也算是解开这层误会。”

崔氏闻言,点点头,这武铎与孟泽还算有些交情,能将误会说开,如此甚好。

儿女情长是小事,坏了夫君与朝臣的交情,最是不妥。

“行了,看在小姐和公子的面上,今日饶你一次。”

“若日后,还敢如此大意,定不会轻易饶恕。”崔氏声色严厉的警告。

百草含泪,叩头谢恩。

一旁的孟淅似乎对此有些不满,明明自己可借此机会,将与武铎之事推脱,偏偏她要插手一番。

假装什么好人?孟淅只认为,孟杳是在假装善解人意,假仁假义,眸色中流露出了鄙夷和厌恶。

不知不觉,三人已经行至椒恩院。

“杳儿,早些歇息吧。”

“按时服药,好生修养,莫要辜负了淮王一片心意。”

“女儿明白。”孟杳垂眸,点头答应。

一口一个‘淮王’,比起亲生骨肉,母亲对权势竟然如此在意。

孟杳不耻,更是觉得可悲!

前面即使万丈深渊,若能与这孟府有益,母亲是不是也会让自己去跳?

可这深渊,自己跳过一次,粉身碎骨,她悔不当初。而在这万丈深渊之中,母亲与胞妹还要用刀子刮去自己最后的一点价值,让她痛不欲生。

思及此,孟杳终于下定了决心。

“淅儿,明日可得空?”

孟淅还在为方才的事耿耿于怀,面色不悦的回答:“要帮祖母抄心经。”

“哦~”孟淅故意起了调子,而后似有遗憾的说:“因着我手腕之伤久久不愈,而陛下和淮王又对《凤鸣九霄》甚是喜爱。”

“本想着将此曲弹奏,先教于你,以免耽误了淮王的雅兴。”

“那等淅儿忙完,再谈及此事。”

说完,并未等她回答,转身向椒恩院走去。

她笃定,明日,孟淅一定会来找她!

孟淅听她这一番话,似是难以置信,这绝佳的机会,她又怎会让给自己?

立在一旁的崔氏,看着眼前的一幕,神色难辨,长女今日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向她透露着什么……

难道,她对淮王无意?

还是,心中另有所属?

~

这一夜,不知是夏嬷嬷的香囊起了作用,还是出去走一遭,乏了的缘故,孟杳睡得很沉,一夜无眠。

一早,不仅她诧异,连房中伺候的人都甚是意外。一个多月以来,小姐睡的最安稳的一次。

因睡的好,膳食都比往日用的多了些,还用玉簪花熬制的汤药,热敷了颈腕。

忙完一切后,寻了一本书,躺在栀子花的摇椅上,悠闲的晃悠。

实则,在斟酌接下来的路。

如何能让淮王断了对自己的心思?又如何不做母亲手中的提线木偶?

嬷嬷和夏樱瞧着小姐今日这副模样,心里也安心了不少。

看来啊,得了机会,还是要带小姐出去走走,散散心,说不定好的更快一些。

果不其然,午后,孟淅带着下人出现了孟杳的院中。

“阿姐~”

此时的孟杳,刚刚小憩起来,在铜镜前梳妆。

“阿姐气色是越发的好了。”孟淅刚一迈入卧房,便对孟杳大加夸赞。

“这是现摘的石榴,姐姐可多吃些,女子食石榴对肌肤是最好的。”

孟杳示意夏樱将篮子接了过来,而后缓缓起身,走到茶桌旁,招待孟淅坐下。

前世,未出阁前,孟杳心中甚是姐妹情深,对孟淅并不会有如此多的礼数。

可现在不同,在她心中,孟淅不过是个路人,甚至于,还可能是害她的仇人!

“淅儿,接下来几日可得空?”孟杳倒了一杯茶水,故意向孟淅询问。

孟淅点点头:“得空。”

“祖母那儿的心经可都抄完了?”孟杳将滚烫的茶水推到了她的面前。

听到如此问,孟淅似有些不好意思:“昨日和今日抄的都交给了祖母,可你也知道,我的字并不好,祖母对此并不满意。”

说到这里,她似乎怨念颇深:“所以,我也不打算去招祖母厌烦。”

祖母虽是年迈,可依然目明心净。

姐妹二人于祖母来说,她更喜欢孟杳,自小做事严谨踏实,不似幺女浮夸擅逢迎。

“《凤鸣九霄》需用琵琶弹奏,你可知晓?”

孟淅迫不及待的点点头:“淅儿知道,前几个月,姐姐日日在院中苦练,琵琶声悠扬阵阵,触动人心。”

孟杳听着,面上未有任何异动,可心下寒凉。

想来是那时的阵阵琵琶声,让她对自己恨之入骨,才起了杀心。不然,又怎会平白无故约自己到郊外骑马?

想到这里,孟杳故意揶揄道:“往日淅儿并不喜弹奏琵琶,若是阿姐让你学《凤鸣九霄》,岂不是强人所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