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不落凤栖台 > 第5章 线索

不落凤栖台 第5章 线索

作者:冉溪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23:21:58 来源:文学城

“沈校尉?”秦子安似乎有些意外,二人除了今日的宴饮,似乎并无交集。

沈年璋径直朝他们走来,而后抱拳行礼:“方才在紫宸殿,众人聊到了今年的税收和未来的北地布军之事,陛下命我来邀殿下共同商讨。”

许是好事被扰,秦子安的面上明显有些不悦,可又是父皇的旨意,轻皱的眉宇间瞬间回平。

他转身看向一旁的孟杳:“我已命人将园中刚挖的玉簪花送往相府,望姑娘皓腕早日康复。”

孟杳轻轻颔首,淡淡的说了句:“多谢。”

“孟姑娘,失陪。”说完,秦子安带着侍从赶回紫宸殿。

孟杳的眸光并未追随,而是向对面伫立着的沈年璋微微颔首。她是想表达感谢,替她解围,避免了秦子安的纠缠。

可二人并不相熟,又不好太过直白。点头示意后,带了嬷嬷和夏樱离开。

上弦月高悬,照的一地银白。

沈年璋回首看了看望仙台的方向,又转身看向了孟杳已经走远的瘦削身影。

若是没瞧错的话,方才她似是在躲避秦子安,走近时也能看到她面色不悦,眼角似乎还挂了盈盈泪水。

二人,发生了争执?沈年璋不得而知。

前世,束发之年他便进了赵恒的军营,一路追随其左右,并不像今生这般,有机会如此早进入皇宫。

因此,对孟杳和秦子安的事情,他知之甚少。

那些帝后恩爱的佳话,全都是从人们口口相传当中得知。

不过,在沈年璋看来,秦子安并非传颂的那般深情。

不若,孟杳重病缠身之际,秦子安便与孟家次女纠缠到了一起。孟杳病逝后不久,更是不顾朝臣反对,毅然决然又立孟淅为后。

更是在大淮深陷水深火热之际,依然绕与美人榻盼。

沈年璋尤记得,前线战事吃紧,赵恒写了亲笔书信命他快马赶回,当面交予陛下,也就是当时的秦子安。

他在殿外焦急万分,踱步徘徊,秦子安在殿内与侍妾**说笑。

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1)这句诗传到沈年璋耳中时,他莫名的想冲进殿中,揪着秦子安质问:“这便是他对孟杳的深情?”

可王权至上,君臣有别,他还是强压下了自己的情绪。

也是这遭,贻误了战机,数万兄弟白白殒命沙场,魂散异地。

这场战事的失利,也为之后他和赵恒的枉死埋下了祸患。

所以,方才在紫宸殿,一来是出于私心,二来也是不想重蹈覆辙。

“从此君王不早朝”(2)的帝王,万不能在这一世再重现一次。

他也无法眼睁睁的看着,大淮将士和子民再度血流成河。

孟杳离开后不久,秦子安也跟了出去。

情急之下,沈年璋使了些小小的手段。

在陛下向他问起军营之事时,他有意提起了北地征战之事,提到征战必定要聊起当前的国库情况。

接着,各位要臣纷纷发言,涉及地方财政和赋税。

而从陛下宴饮之初的有意透露当中,能听出来,他对秦子安尤为器重。

如此,定会召他回来共同探讨商议。

果不其然,如沈年璋所料。

当下国库尤为丰盈,尤其是跟大越一战后,陛下似乎对扩充疆域有了兴趣。

而战争并非喊打就打,说停就停。

大秦统一六国,光是奠定基础尚且就花了百年有余,最后征战天下,又是十年,方得了天下统一。

若真有如此雄才大略,并非当代帝王一人可完成,在充盈国库,秣兵历马的基础上,需要子孙了解其宏愿,助其完成。

而秦子安作为未来帝国的有利人选,必须参与其中。

沈年璋知晓陛下深意,识趣的起身,主动出来寻他。

而内心深处,他也想见见孟杳!

不知是不是太过在意,今日的孟杳貌似不太开心,好像藏了心事。

与旁人口中诉说的孟相千金似有不同,她不擅逢迎,或者是不喜左右逢源。

虽先前只有一面之缘,沈年璋印象中的孟杳也并非旁人口中,骄侈浮图之人。

“沈校尉。”身后突然传来禁军的声音。

沈年璋回过神来。

“这是望仙台的宫人方才捡到的,应当是孟小姐之物。”

沈年璋伸手将禁军手中的一只玉耳铛接了过来,确实是她今日所戴。

禁军继续说道:“沈校尉今日也在紫宸殿参加宴饮,还麻烦您将这耳铛还给孟小姐。”

“多谢~”沈年璋将那只小巧的玉耳铛攥在掌心,转身向紫宸殿方向走去。

镜湖边。

孟杳与夏嬷嬷她们行至湖边之时,看到一众小姐公子在各色样式的彩灯下流连忘返。

“嬷嬷,我有些乏,去那边的凉亭歇歇,你们二人若喜欢便去瞧瞧。”

夏樱喜热闹,自然是想去的,可又听小姐说乏了,不好意思离开。

小小年纪,正是藏不住事儿的时候,一副为难神情都浮现在脸上。

孟杳轻轻一笑,嗔怪道:“什么时候,在我面前在骄矜上了,我只是瞧着人多,嫌闹腾,你跟嬷嬷快去吧。”

得了小姐授意,夏樱拉了拉嬷嬷的袖角,似是撒娇道:“嬷嬷,你陪我去嘛!”

夏樱是孟杳在路边捡的孤儿,刚入府时不过两岁多。

夏嬷嬷一生未嫁,又无子女,便将夏樱抚养长大,这也就是夏樱为何姓‘夏’的缘故。

“走吧~”夏嬷嬷无奈的轻笑着摇摇头。

“小姐,我们去去就回,您切莫走远。”夏嬷嬷向孟杳嘱咐。

孟杳指了指不远处的亭子:“我就在那里等你们。”

“好。”说完,嬷嬷带着夏樱往反方向走去。

待二人离开后,孟杳才转身,怔怔的看向那亭子。

那临水而建的廊亭,便是冀儿落水之地,孟杳本不想再到此地,可既然来都来了,她想好好看一下,说不定能发现什么。

前世,冀儿落水之时,她身子抱恙,整日待在自己院子当中养病。接着,冀儿便高热不退,昏迷数日,后来又得了瘟症,不久过世。

因着冀儿过世,她伤心过度,病情加重,浑浑噩噩,后来又闻秦子安和孟淅之事,更是遭受重击,全然抛之脑后。

重活一遭,她倒觉得事情未免太过巧合。

自己身子一直还算不错,为何那些时日频繁生病,久治不愈,连御医都查不出来什么病症。

冀儿虽生的羸弱,可已三岁,身子骨也逐渐硬朗起来,又极其聪慧,怎会无缘无故的从这里落下?

况且秋日落水,也只是着凉高热而已,怎么会发展成瘟症?

起初,她也怀疑过孟淅,她为了夺得自己的一切,丧心病狂,将自己毁于一旦。

可仔细想来,当时她尚在宫外,近身服侍的也都是自己信任之人。

除非,她买通了宫里之人……

而普通的宫人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谋害皇嗣!

究竟是谁?

月光如洗,如轻纱覆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之上。孟杳立在亭子正中,环视着四周。

亭子是木石结构,基石和凭栏皆是汉玉白所制,很是稳固。而梁柱和亭顶是由金丝楠木衔接,不仅精美,更是防虫防蛀。

她又往凭栏前站了站,栏杆已至她的腰身。再往下望,到水面约莫九尺左右。

她这身量,想从这凭栏翻下去,都要踩在上面翻越过去。冀儿一个三岁的稚童,定然需要站在上面。况且,稚儿虽然聪慧,可胆子并不大,如此高的地方,他定然会惧。

平日里,在院中石阶上,他都不敢轻易跳下来,何况这下面是幽幽深水。

所以,必然是有人将他抱了上来,或者是推了下去……

可那日带他来这里的侍从不止一人,夏樱也在其中,他们断然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况且,事发之后,秦子安亲自审问过他们,互相指证,均没发现异样,最后只得认定是冀儿顽皮,摔了下去。

许是近日噩梦连连休息不好,孟杳有些头晕,扶着凭栏坐了下来,而后轻轻揉捻着鬓角。

突然,她想到了什么。

对了,冀儿坠湖前几日,曾在她榻前说过一句‘眩晕’。

当时,只当是夏日闷热,他玩儿的满头大汗,遂让御医前来查看并无大碍后,开了些消暑的茶水,让他饮下。

所以……

孟杳心中有了大胆的猜测,是不是早有人开始少量多次的给他们母子下药?

而药量过轻,并不易被察觉。

“孟姐姐。”

孟杳抬头,是吏部侍郎之女—蔡??之。

如今,她应当是刚及笄。

前世,在秦子安登得帝位后,蔡蘋之被送入宫中做了婕妤,自己病逝时,也只是个昭仪。

待蔡蘋之走近后,柔声开口:“姐姐,我是吏部蔡侍郎之女,蔡蘋之。”

“姐姐可唤我‘蘋之’。”说完,便是莞尔一笑。

孟杳出于礼貌,也向对方浅笑:“孟杳。”

“姐姐生的花容月貌,方才在紫宸殿更是风头无量,蘋之一眼便记下了。”

前世倒没发现,蔡蘋之嘴巴如此之甜。孟杳记得,她是个沉稳的性子,即使众人聚在一起,话也不多,问而才答。

因着不算熟悉,孟杳只好随口问道:“蔡小姐也是来观灯?”

蔡蘋之点点头:“方才走了一圈,这宫里的灯展着实比外面的好看。”

“不过,就是走的有些许累。”说着,伸手捶了捶自己的腿。

孟杳附和道:“镜湖如此之大,今日这灯展便围了四分之一,走一个来回着实累些。”

“姐姐不去瞧瞧吗?中间还有些猜灯谜的游戏。”

“姐姐秀外慧中,才情出众,说不定能拔得头筹呢。”

明明初次相见,蔡蘋之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的孟杳有些不自在。

她不喜与陌生人太过亲昵。

恰在此时,嬷嬷和夏樱正向她这边走来。

孟杳缓缓起身,略显歉意的开口:“蔡小姐,侍从们来寻我,先告辞。”

说完,抬步向石阶走去。

“孟姐姐,你的茉莉香从哪里购得?十分好闻。”蔡蘋之煞有介事的开口询问。

孟杳愣了一下,想起了方才在望仙台的短暂停留,遂解释道:“我并未用香,应当是在茉莉花丛停留,沾染所得。”

说完,先行离开。

待他们回到紫宸殿时,宴饮恰好结束。

孟杳随父母亲一路行至宫外,正要上马车之时,被人唤住:“孟小姐~”

孟杳转身,似是意外:“沈校尉?”

“可是你的耳铛?”沈年璋小心的展开手中的棉布帕子,将里面的东西递了过来。

(1)李白的《清平调》

(2)白居易的《长恨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线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