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杀鱼手札(美食) > 第61章 杀鱼的第六十一天

北宋杀鱼手札(美食) 第61章 杀鱼的第六十一天

作者:望云临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1 02:43:32 来源:文学城

这会桌上并无外人,平安也不必隐瞒,只小声道:“快二十贯了,爷爷你莫忧心。”

这一刻,屋内屋外的狗叫鸡鸣声在胡水生耳边嗡嗡作响,直激得他两眼发昏。

“这么多?”胡水生执筷之手瞬间停在半空,他不喜反忧,只盯着平安哑声叹道,“你这孩子可要踏实守法,莫要乱来呀!”

平安轻笑安抚:“爷爷您放心,最近档口生意好,都是卖鱼和鱼丸虾饼那些赚的。”

木头闻言嘿嘿一笑,亦连连附和:“正是正是,爷爷您莫担心。”

“那就好。”胡水生顿了顿,叹了句,“那就好。”

说罢,他捏紧酒杯,扯了扯干枯的唇角:“我得多给你们捞些小虾备着。”

察觉爷爷语中的惊惶,平安忙出言安慰:“家中一直多亏爷爷照顾,档口那边的生意您不要担忧。咱们慢慢攒,若是不出意外,明年夏日咱们就可建个新房,让您享享福。”

“就会哄我,你们俩平平安安就成。”胡水生笑着挥了挥手,将这个话题掀过。

虽然在爷爷面前两人都是一脸轻松,可关了门,回到房中,平安的心也不可避免地怦怦直跳。

“娘子,别愁了。”木头笑着搓了搓她的脸,“再愁眉苦脸下去可就变老了。”

“那不是正好了你找个新的?”平安抬眸,正好与他低垂的眉眼对上。

“娘子怎知我心中所想?”木头挑眉坏笑,一把将她拉入怀中。

“惯是嘴贫。”平安锤了他心口一把,无奈轻笑。

屋内是阵阵细碎声语,窗外却蝉鸣蛙叫,花香满径,不时有点点碧绿萤火在丛中飞跃。

只听得咯噔一声轻响,整个小院霎时湮入黑暗之中,院中微弱的萤光顿时变得闪耀,仿若流星满天飘散。

伴随着清脆起伏的声声鸣叫与河边吹来的袅袅清风,喧嚣整日的月河村逐渐陷入沉睡。

昨日平安宣布收购莲子的消息,对月河村村民而言无异于一颗巨石砸向平静的湖面。

这下,不光村里人自个摸黑起早去莲塘摘莲蓬,连带着临近村落的亲戚都纷纷加入摘莲大军。

这样多的莲子,如果当日没有全部剥皮晾晒,势必会脱水变色。

平安让木头在档口守着,她则在家中收货,顺带监督检查莲子的品质。

“可是收莲子的胡娘子家?”有人挑着担子擦汗细问。

“哎,麻烦让让,让让。”这是提着莲肉要去别处晾晒的明伯。

看着眼前这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平安着实没有想到这会送莲子上门的人会这样多。

她将送来的莲子称重登记,只待莲子质量检查合格后再与他们销账。

钱款不能当日结清,平安也是经济所迫,只有这样,她手中的银钱才能转得更开。

眼见着院中莲子堆积如山,再想到大家剥莲子的速度,平安心中顿时发愁。她思来想去,只得再加上一条收莲的要求,哪家送莲子就得留人下来剥莲子,剥皮价格照样按一文一斤算。

只有这样,才勉强保证当日收的莲子可在当日剥出。

将剥莲子的人分散在村长、玉兰还有自家,又请玉兰伯娘和村长婆娘称重、做起了监工,如此晕头转向忙上半日,才总算将莲子的收购事宜安排清楚。

场地不够,这会也不需平安开口,来家中帮工的婶子娘子纷纷热情相邀,只道她们家门口有的是空地,只管去。

平安但笑不语,只请爷爷挑了几家老实本分的称完重后将莲子抬了过去。

等到那富商说的第三日,平安照例挑上两担莲子往汉云码头赶。她本想留木头在家帮爷爷把控局面,可他却道她一人去码头辛苦又危险,只一口咬定就要和她一起走。

这一次,那游商依旧在之前的收货位置。

他见着平安两人挑着担子前来,嘴上好话自是不少。

“哟,杨老板,胡娘子,久等久等啊!”

“看来莫老板近日生意兴隆。”木头不着痕迹地挡在平安身前,笑着同他搭话。

莫老三轻轻摆手,笑道:“嗐,生意不过一般,只是幸得友商与熟客照拂,这才侥幸赚些跑腿费。”

说罢,他弯腰看起袋中的莲子来。

这莲子自然是晒得干燥白净,但凡在剥皮过程中产生了划痕掐痕的莲子,平安已让人另行筛选了出去。

能送到码头来的,颗颗圆润饱满,里面泛苦的莲子心也早在晒干前被顶针去除。

说起这莲子芯,在当地除了药铺会向农人收购外,不少茶馆酒楼亦有需求。

莲子芯清心去热,生津止渴,养心安神,在夏日是当地熬汤泡茶的圣品。

说起来,最近也快处理上千斤莲子,积攒下来的莲子芯炮制后卖出倒是一笔不菲的意外收入。

“不错。”莫老三伸手拨弄检查了一番,末了,他朝两人招了招手,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家中还有多少?”

“有。”木头正欲开口,却被平安拽手打断。

“还有一些,具体多少还得回去称重才晓得。”

莫老三打量两人一眼,眼珠一转,随即爽快笑道:“咱们也合作过好几回了,你们若是愿意,我便一次给你们全收了。”末了,他顿了顿,语调上扬:“只是,这价格。”

平安与他视线直直对上,只是一脸坦荡地望着他,将他眼角眉梢的细微动作瞧得是一清二楚。

莫老三双手抱胸,不自在地眨了眨眼睛,接着便清嗓回避她炽热的视线:“就要稍微低上一些。”

“多低?”又来这套,平安心中不耐,遂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十七。”

这人可真是贪心,平安朝木头使了个眼色,他当即领悟,将地上的麻袋拢起就要系绳。

“哎哎哎,有话好好说嘛!”莫老三拉住木头衣袖,笑得一脸灿烂。

“哎,我这夫君啊,是有点急性子,我们家离得远,他是想着早点回去干活呢。”平安笑着接话,不着痕迹地将木头拉回原地。

“正是,正是。”莫老三擦了擦额间的汗,讪笑出声,“咱这不是量大批发,有话好商量,好商量。”

“您若诚心收,便按照之前的价格。”平安轻笑接话,见莫老三又要开口,她挥手制止,盯着他眼睛慢声顿道,“最近莲子的行情如何,大家心中都清楚。”

跟聪明人说话,有些话不必说得太透。

见他不自在地抿了抿唇,平安方接着笑道:“若是可以,明日早上您就能拿到最新的干货,这于咱们双方,都是互惠互利的好事。”

“莫老板,您看如何?”

看着眼前这对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的年轻小夫妻,莫老三只得将自己心中那些小九九暂时按捺在心间。

眼前这郎君提着麻袋虎视眈眈,他怕若是真谈崩,自己就失了这先机。

“原价,自是原价,先前是我脑子糊涂嘴瓢。”

商人逐利,利益面前,先前的小摩擦哪里算得了什么。

于是两边将莲子翻来覆去查看数遍,便将银钱结清,约定明日清早再来此地继续交易。

两人喜气洋洋在码头边闲逛,平安正愁今日晚膳做些什么好菜,就有农人提着一大网肥硕石蛙叫卖。

看着那麻麻赖赖的生物,木头止步不前,一脸为难地望向平安:“娘子,你买这作甚?”

“吃啊。”

他当然知道,可,木头艰难地咽了咽口水,闭眼瞥头,努力控制自己别将视线放在那些难看的东西身上。

等到自家娘子提着一兜光溜溜的蛙肉踢了他小腿一脚,木头这才回过神来。

“娘子,好好地踢我作甚?”他揉了揉发痛的腿,脸上却是笑得谄媚。

“叫你半晌没反应,你看看我手上可还得闲?”平安一手提着筒子骨,一手拎着蛙肉,转身笑问。

“来了来了。”木头上前自然接过她手中物什。

这会温度高,为着吃上新鲜菜,两人买上菜后也不再逗留,只一心往家中赶。

前些日子木头在船头望着河面游过的鱼连连感慨,爷爷便替他做了个长杆渔网放在船上。

一路上,两人交替行船,他竟也趁这个功夫捞上好几条鱼。

如此一来,他就愈发得劲,连带着平安一直划船之事也被他抛到脑后。

“小心!”平安划着划着,便惊觉船身晃悠,她下意识便伸手拉住身侧失控的源头。

等视线回笼,她这才发现木头已然半个身躯悬空船外,若不是她捞得及时,他今日怕是又要喝上几口河水。

“嘿嘿。”木头心有余悸地拍了拍心口,对着平安连连谄笑,“娘子,可多亏了你,嘿嘿。”

说罢,又兴致勃勃盯着河面瞧,俨然是比平安还要财迷的架势。

“注意安全!”见他丝毫不吸取教训,平安无奈叮咛。

“好嘞!”木头抄着竹竿乐声应诺。

有木头这个活宝在,行船路上平安从不怕枯寂,只是苦了消耗过度的嗓子,每日回家都恨不得喝上一碗甜蜜的罗汉果枇杷膏甜水来润润嗓。

处理好的石蛙肉质细腻,白里透红,不可食用的内脏与头部也早已去掉,平安回到家中也是省了事,只需用清水冲洗几遍,晾干后抹上细盐腌制。

一来可以让蛙肉更有底味,二来也可防止肉质松散,在炸制过程中掉落。

喊木头烧火,平安将两边锅都支起。一边放入水下入上午剩下的一些瑕疵莲子肉,一边则下入宽油,只待油热后慢慢炸制蛙肉。

随着稻草燃烧的噼里声响起,灶房内白雾渐升,熟悉的烟火气随着高高竖起的烟囱在村庄上空飘散。

水尚未沸腾,油温已至,平安用竹筷放入油锅中试探,见筷子周围已冒出细密的气泡,平安便将一半蛙肉倒入。

只听得滋滋声响,锅中瞬间油花四溅,平安后退一步,将锅盖快狠准扣下,溅油声顿时化为沉闷的噼里声。

做这蛙肉,只要温度控制得宜,不把蛙肉炸至焦黑。炸蛙肉不怕炸久,只怕未炸熟。

这会另一侧的水亦沸腾,则可下入薄油,将莲子肉入水汆熟。

听得油锅中动静渐消,平安将锅盖掀开,用筷子将蛙肉翻面。

雪白的蛙肉已然炸制得金黄发酥,只待两面炸透,便可捞出调味。

“木头。”平安用笊篱捞出莲子肉,“把这个捣成泥再给我。”

“小事。”木头一手接过,还不忘在平安跟前表演个旋身耍帅。

仔细盯着灶火与油温,小心忙活两轮,平安总算将这些石蛙炸好。

被木头碾好的莲子泥这会也已然与糖、米粉粘合成团,上蒸笼蒸制。

等待炖锅中的骨汤胶质慢慢析出,平安在一旁不紧不慢地准备石蛙的配菜与调料。

姜蒜辣酱是桌中常客,紫苏与黄酒亦必不可少。

在平安看来,不拘是大江大河里的鱼虾河鲜,还是小溪石缝中的田螺蛙鳝,能赋予它们灵魂的香料,紫苏必须榜上有名。

正所谓:“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1]正是紫苏在烹饪这些食材过程中的作用写照。

锅中去腥香料与酱油一同爆香,高温热油使得这些香料的芬芳瞬间升华,在灶台中散发着诱人的浓郁香气。

炸得四面金黄的蛙肉下入酱汁之中翻拌入味,待香气再度弥漫,则撒入紫苏提香。

待得蛙肉与紫苏碰撞的独特芳香传来,便是下入青瓜、昆布的好时机。

出锅之前,势必再舀入几勺骨头汤与少许黄酒盖盖小火慢煨。

如此,也能将蛙肉中的晦物彻底消杀,骨头汤的鲜香、黄酒的醇厚亦随着氤氲的热气慢慢焖入滑嫩的蛙肉之中。

【1】可能是俗语,出处暂时未找到,如有知晓,欢迎指导。

谢谢读者“阿雾”,灌溉营养液 52025-01-18 20:45:48

读者“是快乐的”,灌溉营养液 12025-01-18 13:11:48

发现有小天使收藏了我年代文的预收,感动,我会尽量加油写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1章 杀鱼的第六十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