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女子创业记 >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营造法式

北宋女子创业记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营造法式

作者:言内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11:27:02 来源:文学城

流民们向王文茵提议先修建米线作坊,因为米线作坊盖好了,他们就能打工挣钱了。虽然住窝棚冷,但也已经住了一段时日,不差这几日。王文茵同鲁大、张二嫂他们商量后,经过全体流民一致同意,决定先修米线作坊。

先前在静缘庵的小灶房里做米线场地有限,人手一多就容易混乱,施展不开来。既然要盖一座全新的米线作坊,王文茵便决定亲自动手设计建筑方案。此外,考虑到坚固耐用的问题,她打算盖砖瓦房,虽然造价成本比茅草屋要高不少,但可以延长屋子的使用寿命,还能抵御自然灾害。

王文茵将作坊设计成一个凹字形的屋群,类似中间正房,两侧偏房那种半合院式的民居。

中间的院子是晒坝,其中一侧偏房用来做泡米、磨浆、脱水等工序;中间的正房内砌一个七星大灶,可以同时容纳七口铁锅,这样就能让三到四人一起制稞、蒸稞、压榨米线;而另一侧的偏房则是将新出炉的米线搓揉、顺丝、裁切,再拆丝。

待这些工序都完成后,便可将米线搬到晒坝上,用竹签串起来平铺到竹篾上晾晒风干。整个工序呈流水线操作,不会因人员交错而造成混乱,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增加米线的产量。

这种半开放式的合院中间和前方都是空地,面向开阔,通风又好,非常适合用来做农家小院。

鲁大看完图纸后跟王文茵提了一个不情之请:“能不能烦请小娘子也帮咱们设计一下茅草屋?我适才去看过了,那几块地基要是拿来盖屋子,东一处西一块的怕是连过人都困难。”

原来里正划给流民的几块宅基地基本都是山脚下的荒地,除了用来建造米线作坊的这块地相对比较平整,其余地基都是高低不平的坎坡地。

王文茵到荒地周围去实地考察了一番,鲁大说的没错,这几块地基狭长不一,大小不等,高低错落,真要在上头盖房子,怕是连通行都是问题。

不过这样的坎坡地也不是没有好处,王文茵想起后世的坡地建筑就是依山而建,将周围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建筑互相映衬,融为一体,反而比平地住宅更添了一丝趣味。

于是,王文茵便将自己给流民设计的坡地建筑群的规划方案画成了一幅山水图,让陈武转交给文安世,并附上工程材料的预算清单,以便让金主爸爸清楚知道自己的银子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

文安世将王文茵的设计方案拿给祖母文老夫人过目,老夫人边看边赞:“想不到王小娘子不但擅于中馈,还做了一手好画。”

文安世有些哭笑不得:“祖母,这并非是什么山水画,是王小娘子为流民设计的定居建筑群图样。”

文老夫人十分惊讶:“王小娘子居然懂得如何建造屋舍?她究竟是何来历?”

文安世心说:这的确是个好问题。他决定亲自去问问王文茵。

此时,王文茵正跟鲁大、穆叔、张二嫂他们围坐在地上开会,讨论夯地基、买材料的事。她要修的是砖瓦房,需要采购砖石、瓦片、木料和沙子、石灰等建材,这里面有些材料其他人修建茅草房也一样需要,一起采买还能砍价。

穆叔既是木匠,也是掌墨师。“掌墨师”就相当于现代建筑行业的总工程师,负责堪舆选址、项目设计、预算规划、材料组织、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施工管理等建造工作。【注1】

先头王文茵交给文家的那份建筑造价的预算清单就是总工程师穆叔核算出来的。

不过这些建材丰收村一带是没有的,王文茵让鲁大拨一半青壮年出来跟穆叔一起去朱仙镇上采购砖瓦木沙灰等材料,其余的人则先挖基坑,再将地面夯实填平,这样才能确保盖在上面的房子坚固稳定。

开完会大家分头行动,王文茵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润润喉,就看到文安世来了。见他手里拿着自己手绘的那幅规划图,便知道他是为何而来。

“七衙内是想询问关于修房的事?”王文茵说话的声音明显有些暗哑,这一整天折腾下来,嗓子都快冒烟了。

文安世体贴道:“小娘子不妨先喝口水再慢慢聊。”

王文茵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自去倒了一碗水,不顾形象顿顿顿喝干,抬起手背抹去嘴角的水渍,突然想起旁边还有人在,有些不好意思地冲文安世笑了笑。

“七衙内有什么想问的?”

文安世抿嘴笑笑,将那幅规划方案图的卷轴展开:“这是小娘子亲手所绘?”

“正是。”

“可否请教小娘子是从何处学来的有关房屋建筑的相关专业知识?”

王文茵心说,当然是从后世学来的呀,但我说了你能信吗?不过没关系,有现成的话术可以应付你。

“七衙内可曾听说过本朝郊社斋郎【注2】李诫,李明仲?【注3】”

文安世摇头:“不曾听说。”

“那么七衙内可知道编纂《木经》的两浙工匠喻皓?”【注4】

文安世恍然道:“可是被前朝欧阳永叔(欧阳修)相公称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的喻皓?”

“正是此人。”王文茵娓娓道来:“李明仲便是在《木经》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关于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此书涵盖了大宋开国以来百余年间有关建筑的设计标准、规范,材料,施工定额,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该书曾因严格的工料限定成为前朝王相公执政期间制定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之一,用以杜绝施工过程中的贪污盗窃行径。”【注5】

文安世眼睛一亮:“此书为何名?”

“《营造法式》。”王文茵心说,虽然这本书现在还没正式命名,但我提前预告一下也不算破坏历史进程。

文安世叉手道谢:“多谢小娘子指教。”

“七衙内无须客气,正好还有一事想同七衙内商议。”

“小娘子且讲。”

王文茵指着山下的田地道:“本村耕地面积有限,大部分水田都被村民包圆了,余下的荒田收成欠佳。流民没有自己的耕田,只能租赁农户的荒田,若是遇上天灾欠收便容易造成饥荒。”她有指向山头:“但若是能将这些山头的荒地开发成为梯田便能解决流民无田的问题。”

“小娘子所谓的‘梯田’可是‘畲(she)田’?”文安世道:“我曾在书上读到过饥荒年间农户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将山地开发成畲田的先例。”【注6】

王文茵摇头道:“刀耕火种的耕作模式须先烧掉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肥田,然后播种。而山民开垦畲田采用的是顺坡而耕,不设堤埂,并且将山上的树木砍光后再焚烧用作肥料,这样一来便会对土地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遇上大雨天,雨水便会顺坡而下,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便会衰减,故而过几年又要重新开辟新田。如此循环往复,耕地面积非但没有增加,山林环境反而越来越糟糕,是以畲田不是良策。” 【注6】

“那梯田又是如何?”

“我曾听祖父谈起,闽南地区的农民为了增加耕种面积,采用沿着坡地等高线方向修筑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梯田,取代原先山上刀耕火种的畲田。这类梯田经过农户的精心管理,能够防治坡地水土流失,既能蓄水保土,还能有效增产。只是具体如何修筑梯田,我不甚清楚。” 【注6】

王文茵顿了顿又提示道:“但我知道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帝便是派遣使者从福建取来三万斛占城稻稻种推广至全国的,相信朝中应该有关于梯田的记载。”

其实她是知道梯田该如何开垦的,但她不能说,一则泄露太多天机对她不利,二则由文安世来做这件事比她做更合适。

文安世郑重道:“既是如此,那我便去京中查阅典籍,若真能将此山开发成良田,便是造福百姓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王文茵笑着福身道:“七衙内善心必有好报。”

文安世则躬身作揖:“我能做的不及小娘子万分之一,小娘子才应得福报。”

噗呲~~

王文茵抿嘴笑道:“七衙内可知何谓‘商业互吹’?”

“愿闻其详。”

“那便是你夸我一句,我再夸你一句的意思。”

文安世促狭一笑:“小娘子总能说出些有趣的词儿来,不知是不是令祖父教导有方?”

王文茵脸一红,尴尬道:“是我自己胡诌的,七衙内莫要当真,祖父未曾教过我这些。”

文安世满眼含笑,“我先前就说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言不虚,是我真心所想。”

王文茵大囧,再这么交浅言深下去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一拍脑门道:“哦,差点忘了一件大事,今日要开始酿造酱油了,恕我不能奉陪,七衙内且自便,我先回去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文安世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是自己又说错话得罪了王小娘子?

【注1】“掌墨师”意思是掌控墨线的师傅,即是传统修房造屋时全程主持建设的“总工程师”。包括从堪舆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到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活动。也就是负责风水堪舆、项目设计、预算规划、材料组织、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督等建造活动。(文献参考自百度百科)

【注2】郊社斋郎为古代一种官名,掌郊祀、明堂、祠祀、祈祷及茅土、衣冠等事,属太常寺。(文献参考自百度百科)

【注3】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城人(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编写了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书《营造法式》。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李诫任官郊社斋郎,后任曹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县)县尉。从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开始在将作监(主管土木建筑工程的机构)供职,前后共达十三年,历任将作监主簿、监丞、少监和将作监,主持营建较大建筑有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及太庙。李诫一生除主要在将作监任职外,还一度当过虢州知州,并且很有政绩。(文献参考自百度百科)

【注4】喻皓(五代末-北宋初),浙东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生卒年代因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在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是先做模型,然后施工,历时8年建成(宋太宗端拱二年,也即公元989年竣工)。在杭州建梵天寺塔时,他科学的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所著《木经》三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已佚。 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注5】《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营造法式》在北宋刊行的最现实的意义是严格的工料限定。该书是王安石执政期间制订的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之一,以杜绝**的贪污现象。《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注6】畲田梯田的文献资料参考自百度文章《梯田 雕刻山陵的农耕奇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营造法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