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赁屋,那就是来送钱的,妙善脸色稍霁,问道:“原先那间屋子不够住吗?”
“现下住的那间屋子我想用作仓房。”王文茵没提她们现在住的那间柴房四处漏风,到了半夜更是冷得像冰窟窿。
妙善心里清楚柴房里头什么样,静缘庵里能住人的房子并不多,别说后院那些给流民住的破茅屋,就连她们几个老尼姑自己住的禅房也都是年久失修的老破旧,谁让她们没钱请人修葺呢。
“小娘子想赁哪间屋子?”
“便是隔壁那间仓房。”
妙善皱了皱眉,柴房隔壁那间仓房是专门用来储藏粮食的,不仅坚固,密封性也最好,若是租出去粮食搁哪儿去?
王文茵看出妙善的迟疑,便道:“师太可是担心我付不起租金?”
妙善呵呵笑:“小娘子怎么可能付不起租金,只是隔壁那间仓房是庵里用来储藏粮食的,怕是不太方便。”
“若是我以月租三百文赁下两间房,师太意下如何?”
王文茵给了妙善一个无法拒绝的租金价格,三百文钱租两间破房子,还是在远离汴京城的穷乡僻壤,要知道汴京城内由北宋政府管理的店宅务推出的公租房月租也才四五百文。【注1】
不过是将粮食挪个地方储藏,每月便能入袋三百文,妙善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双方就这么愉快地签订了新的契约。王文茵以每月370文的租金租下了一间小灶房、一间柴房和一间仓房,此外还需每月再付70文钱租用静缘庵的招牌做米粉买卖。
王文茵带着赎回来的玉佩和新签的租赁契书回到小灶房,送货小分队的成员们已经回来了。
得知王小娘子竟然花了370文钱租下了三间破房子,几名员工都替她感到肉疼。但当王文茵宣布让他们几人从难民群居的破草屋里搬到新租下的夯土房内后,所有人都感动坏了。
静缘庵收容老弱病残的几间破屋子都是大通铺,不分年龄,无论性别,有病没病,统统杂居在一起,住宿环境比山下村子里流民扎堆住的窝棚好不到哪里去。
从大通铺搬到柴房,相当于从群租房升级到多人间,王大崔却觉得他们几个搬出来住的已经跟剩下的那些人不一样了。毕竟,他们是有能力靠自己挣钱吃饭,不再需要官府的施舍和救济,心理上彻底摆脱了低人一等的卑微感。
王文茵让张二嫂和她两个孩子跟她们姐弟一起搬到隔壁的仓房里,柴房则留给王大崔、周婆子和李三毛一家住。
这间原本用作仓房的屋子比隔壁的柴房可暖和多了,墙体结实,屋顶厚重,紧闭的门窗把寒冷的空气隔绝在屋外。张二嫂在床板上铺了厚厚一层草垛,再垫上一张旧衾盖,晚上睡觉躺在上面别提有多暖和了。
搬完家第一件事就是盘账,王文茵拿出账本清算这两天的收入和支出。
今日订购米粉的人家增加到了17户,加上送去文家庄的80斤鲜米粉,一共送出去148斤鲜米粉,相当于支出74宋斤籼米的食材成本。回收的籼米总计68宋斤,两项扣除后支出籼米6宋斤,加上昨日收回来的8宋斤籼米,共计盈余2宋斤籼米。
今日的人工增加了一个送货记账的王小郎君,自己的弟弟嘛王文茵给他开50文钱一天的工钱,这一天的人力成本就增加到了700文。文家给的赏银和定金加起来一共4两银子,也就是官陌3080文铜钱,刨去人力成本,盈余2380文,加上昨日的890文,两天收入共计3270文。
赎回抵押的玉佩付出770文,加上房租(370文)和招牌(70文)共计支付了1210文,收支相减还剩下2060文。
“这两天共计盈利籼米2宋斤,铜钱2060文。”王文茵将账本摊开来给张二嫂看。
张二嫂虽然不识字,但懂一点基础的算学,掰着手指头数了数道:“平均下来约等于每日净赚1斤米,1030文铜钱?”
王文茵点头:“可以这么说。”
“那咱们一个月岂不是能赚40贯钱30斤米?!”
“……差不多。”
王文茵心说,这样的收入是建立在每日有稳定的订单量和赏银的基础上,可做生意没有绝对的稳定因素,任何风险都有可能存在。不过她没挑明,今日这么开心她不想扫张二嫂的兴,况且她的目标可不止于丰收村这个小笼子。
李三毛带着他家大丫头李阿萍来找王文茵,他表示自己一家不能白住在柴房里,就让他家大丫头帮忙在灶房里打打杂,不要工钱,算是报答王文茵的恩情。
说起来李三毛一家也是真可怜,爹是聋哑,娘是瞎子,生下大女儿李阿萍后接连几个孩子都夭折了。好不容易老来得子,结果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娘亲李王氏月子期间下地干重活,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要了她的命。事后人虽然没死,但缺医少药,一直卧病不起。
大女儿李阿萍身体虽然没有残疾,但脸上却有一块占了半张脸的红色胎记。因为相貌丑陋想卖身为奴都没有主家愿意收留,平时只能在静缘庵里做些粗使的活计,农忙的时候到山下村子里打点零工赚些口粮贴补家用。
为了保障每日生产的米粉都是最新鲜的,米粉作坊的员工目前分成三班制。
磨米粉的王大崔从未时(下午一点)开始工作到亥时(半夜十一点);负责制作米粉和熬底汤的周婆子则是从戌时(晚上七点)工作到寅时(凌晨五点);送货的李三毛则是分两个时段干活,从戌时(晚上七点)到亥时(半夜十一点)负责灶火,从寅时(凌晨四点)到辰时(上午九点)负责运输;张二嫂的工作时间是从子时(半夜十一点)到辰时(上午九点),凌晨接替李三毛生灶火,上午则负责押送货物。【注2】
这样的人员配置米粉作坊里其实不需要多余的人手帮忙打杂,不过王文茵自己正好需要一个助手,便问李阿萍:“你可愿意学厨艺?”
李阿萍一听,懵了两秒后扑通一声跪下了:“小娘子,我愿意!就算不学厨,给你做粗使的丫头婢子我也愿意。”
“哎呀,快起来!”张二嫂急得要命:“都说了不能跪,下跪要罚钱的。”
“我,我,我……”李阿萍想说我认罚,可是她身无分文,只能求救似的看向她老爹。
李三毛得知王小娘子要让他家丫头学做厨娘后,激动得也跟着跪下了。
在宋朝,厨娘是一份体面的高薪工作,尤其是在大户人家工作过的厨娘,雇佣价格极高,一般人根本请不起。所以,普通人家若是生了女儿,便会想方设法把她培养成为厨娘。【注3】
但富贵人家对厨娘的颜值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像李阿萍这种长相丑陋,出身贫贱的女孩是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成为厨娘的。由此可见,李三毛父女在得知王文茵打算培养李阿萍做厨娘的时候该有多激动。
素来讨厌繁文缛节的王文茵考虑到李阿萍比自己年长,拜师仪式只是简单地行了个礼,敬了杯茶。正常来讲做学徒三年内是没有工资的,不过王文茵还是给李阿萍开了50文一日的工钱,但李家父女却说什么都不肯收。王文茵也不勉强,反正可以用别的名义给他们。
王文茵自己刀工不行,便让李阿萍跟着周婆子先学习刀工,翌日一早再跟着她去文家庄打下手。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李阿萍左手五根指头都挂了彩,原来她为了尽快掌握刀工,居然勤学苦练了整整一晚。
王文茵简直哭笑不得。
周婆子背着人问王文茵:“小娘子真的打算培养李家丫头做厨娘吗?那丫头看着不太灵光的样子。”
王文茵笑笑:“肯吃苦就行。”
周婆子闻言心生羡慕,当初若是她也能遇上王小娘子这样的师傅该多好,练就一身厨娘的手艺,不说大富大贵,至少不至于流落街头,吃不饱饭。
隔日一早,王文茵带着李阿萍随着送货小分队一起下山去了文家庄。
今日两名厨娘一改昨日怠慢的态度,提前将所需食材全部处理完毕,就等着王文茵来掌勺做码子。王文茵猜测应该是昨日那碗鱼粉在文老夫人面前得了赏,两名厨娘想从她这儿偷师,但她没给她们机会。
她将两位厨娘请出了灶间,让李阿萍替自己生灶火,随后做了颇费功夫的三鲜粉给文老夫人食用。
三鲜粉需用蛋饺搭配猪肚、香菇木耳肉丝作为码子。猪肚是提前一晚处理干净后焯水过油备好的,蛋饺需早上现做,是她寅时起亲手做的。有了这些提前备好的食材,到了文家灶房后只需将香菇木耳肉丝加油煸炒熟即可。【注4】
底汤装入米粉,再盖上蛋饺、猪肚和香菇木耳肉丝码子,一碗三鲜米粉就出锅了。
三鲜米粉送出去后,王文茵正想带着李阿萍去门房等大管家来给赏银,结果还没出灶房就被大管家喊住了。
“王小娘子,且慢走。”大管家迎上来:“我家老夫人有请。”
【注1】宋朝的房租因地区、房屋类型和居住者的收入水平而异,大致范围从每月几百文到十几贯文不等。以下是详细介绍:首都汴京靠近城门的后街附近有很多简陋的院子,属于低收入人群的廉租房,租金一个月五百文钱;出城门一间带小院的草舍,宽敞明亮又通透,租金比城内低不少,就是太远;私人出租的房屋价格较高,一个月几贯到几十贯不等,司马光当时租房的平均价格是一个月十五贯(一万五千文),一天的租金就是五百文;北宋政府管理的店宅务推出了租金低廉的公租房,若是发生自然灾害官府还会适当减免公租房的租金,公租房的月租是四五百文;汴京分内城和外城,内城除了皇亲国戚和大富之家,连高级别的官员都住不起,更别说其他人了,外城的话如果对宅院面积和豪华程度要求不高,倒是也有便宜些的。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连他都只能租简陋的方子,可见房价之高。(参考文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云葭《挑战古人100天2》,江西人民出版社,程民生著《宋代物价研究》)
【注2】古代的时辰制度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如下:子时:23时至1时;丑时:1时至3时;寅时:3时至5时;卯时:5时至7时;辰时:7时至9时;巳时: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注3】参考文献: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云葭《挑战古人100天2》;河南文艺出版社,刘海永《宋:吃货的黄金时代》。
【注4】参考文献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主编:王庆,李娜,郭江《湘式米粉制作工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一章 三鲜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