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大人觉经 > 第3章 第三讲《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第3章 第三讲《八大人觉经》

作者:妙音0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4 18:23:15 来源:文学城

《八大人觉经》。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

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刚开始亲近三宝是依止我们一念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无所不在,我们相信三宝有能力能够救拔我们。所以我们刚开始对三宝有信心,就皈依在三宝的慈悲的光明的座下,所谓的身为一个佛弟子。当然,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会做一些慈善的事业。但是,这样子的慈善事业事实上,还没有从事一种宗教的修学,也就没有对生命有任何的改造,不过是在生命当中多了一部分的善业。

当然,我们会不断的要求自己去提升,进步。所以,我们要从一念的信心,开始要去对我们的生命有所改造。那么,就是一种从事宗教的修学。我们在修学之前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你必须对你目前的生命的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你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在法句经上,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现前的一个扭转的因缘,他讲出一个偈诵来加以形容。他说,我们众生在三界流转,是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乐?

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首先我们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一个三界的果报体,它的相貌是常在燃烧中,佛陀用一个起火燃烧的房子,来譬喻我们现前的一个身心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在三界得果报的时候,从婴儿开始,我们的生命就被无常大火所燃烧。即使我们过去有一些善业,在燃烧的房子当中,有一些美妙的资具,有一些恩爱的眷属,但是,因为房子燃烧的本质不能改变,所以,这样子一个燃烧的房子即使有一些美妙的资具,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欢喜和安乐的呢?何喜何可乐?这个时候,我们会问了,我们现在投胎在三界的果报,是一个无常大火的逼迫。

这样的一个果报体到底是怎样来的呢?事实上,不是上帝创造的。幽暗之所蔽,就是我们过去的业力所召感的,先业所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业力呢?就是我们对生命的一个愚痴,没有正确的观察。所以,这个黑暗就表明过去在一个没有灯光的环境之下,我们跟着我们的情绪,感觉去造业。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何不求光明,你要在修学佛法之前,你应该要去听闻佛法,了解生命的真实相。你才知道你所要断除的是什么,你所要增加的是什么。否则,你只是凭着你的感觉来修行,你可能会错认消息了,浪费你很多的时间光阴,但是,对生命的增上,产生不了帮助和作用。所以,佛陀劝勉我们,所有在三界流转的弟子们那,何不求光明,你应该要尽量拨空,来加强你心中的光明,来对生命做出正确的抉择。当然,所有的经典对有加强光明的作用。但是,本经的特色,文简意赅。它能够在整个大乘经论当中,以八个法门来总持菩萨的觉悟。

好,我们看讲义的第五面。乙四,常行精进觉。本经的八个觉悟,第一个是无常无我觉,就是对生命的观照。我们在观照当中,我们是根据藕益大师的空假中三观,就是你对生命当中,你应该要先观察生命的本体。透过观察我们的生命啊,是生灭变异,虚妄无主的。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它是一个有为法,它不是一个无为的涅槃。涅槃当然是不生不灭的,昨天的涅槃和今天的涅槃是完全一样的。身为有为法,它是流动性的,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随着时间不断不断的变化。这叫生灭变异,所以呢,在变化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实体。这样子,从无常无我就引导我们从一个有相的执取趋向到一个生命的本质的空性。

也就是说,它能够引导我们把生命回归到我们的原点。说是我们还没有流转之前,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当然现在流转了,很多很多的业力,变现很多很多的果报,但是假设今天我们把生命归零,那么到底我们本来的本质是什么。那么,就是所谓的从假入空。这个就是在观察生命的原点。当然,从假入空是一个超现实的观察,使令我们脱离暂时的因缘,回归到一个清净的本性。

第二个就是从空入假,从生命的原点又回到我们现前的一个相貌。我们有我们今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时候,本经当中对假观的观察,是要我们心是恶源,形为罪薮。看经文的意思,我们对生命的观察,是非常悲观的,就是我们的内心是罪恶的根源。这个形是造罪的根本,这个就是有要我们厌离的意思了。当然,如果我们今天是一个净土的学者,我们在厌离娑婆的时候,我们也做出了另外一个选择,所谓的欣求极乐。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罪恶的根源,极乐世界是一个安乐的果报。这样子的假观就是一个对比的方式。有所放弃,有所追求。从这样子的假观,使令我们能够善知取舍,做好我们来生的一个生命规划。

当我们把生命的原点的空观和现前的生命的假观,能够把它平衡,这样子就是空有同时,空有无二的中观的思想。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能够经常在寂静的心中,来对我们生命原点的观察,跟现前因缘的观察,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这样子就能够慢慢的破坏在掌控我们生命的十二因缘的这种生死的业力。当然,这个第一个观察是非常的重要的。

那么第二第三的少欲知足,那么这个是属于一个行动了,就是修行。少欲知足的宗旨是说,生为有情众生,我们内心当中自然会有很多的**,但是我们的**,绝对不能够去放纵,应该善加克制。那么,为什么要克制**呢?这当中有两层的意思。第一个,我们克制**能够离开痛苦,得到安乐。你**越淡薄,你就越容易产生乐受。越容易满足,越容易产生乐受。你一点点的东西,乃至于你喝一杯开水,你都因为现前的因缘而都生起乐受。那么,我们今天要采取放纵**啊,**的本身是一个无底洞。你会发觉你放纵的结果是你生起快乐的感受越来越困难。所以,离苦得乐之道就是你要善知要克制**。从离苦得乐的角度,就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就是从临终正念的角度去说。身为一个净土的学者,非常关心临终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无有障碍,所谓的善终。为什么有些人临终的时候,他没有什么障碍,有些人他临终的时候,障碍重重?这跟你的福报很有关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我们好不容易所修行的福报。你福报越大,你临终的时候障碍越少。你提起正念就更容易。所以,从临终正念的角度啊,我们也应该少欲知足。把多余的福报,在临终的时候,释放出来,有助于我们提起正念。因为这两层意思,佛陀劝勉我们,我们应该过着一个少欲知足的生活,对我们很有帮助。当我们能够少欲知足以后,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呢?看乙四,常行精进觉。就应该要精进。好,我们看经文。看第六面的经文。大家请合掌。

乙四、常行精进觉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催伏四魔,出阴界狱。

好,我们加以解释。这个精进,它的体性就是我们在断恶修善的因缘当中,能够勇悍,勇猛强悍,没有任何的退缩。这叫精进。在讲到精进的时候,佛陀先讲到为什么要精进。先说明修行精进的主要因素,它的理由在哪里。懈怠坠落。假设我们今天对于我们所修的法门,或者你是持大悲咒,或者你是念佛,或者你是修止观,你对你所修的法门啊,你是一种懈怠的方式,懒惰,懈怠,有时候做功课,有时候不做功课。那么你这样子的情况就是坠落。就很容易坠落到三恶道当中。

当然,大家就会问了,我只是懈怠,怎么就堕三恶道呢?这个地方,我们根据古德的注解加以说明。就是说,我们前面也说过,我们修行的起点,我们不是从一种清净光明的心中开始修行。我们修行的起点,是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就是说,我们在一种已经染污了很多很多烦恼和罪业的心中,从这个地方开始修行的。从这个地方去栽培你戒定慧的善根。换句话说,我们修行就好象是逆水行舟,你必须去抗拒你无量的烦恼跟罪业。抗拒的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所以,我们现在是在一种通身烦恼和罪业的心中,开始启动修行。

那么假设我们今天没有这种精进的决心,你的修行的功德,一定被烦恼跟罪业所消灭。结果的时候,是烦恼跟罪业,强者先牵,它来主导我们的生命先到三恶道得果报。那么,我们今天所修的善根那,变成一个次要的实力,那可能是以后的因缘,才慢慢成熟。所以,你如果希望你今生的修行功德,临命终表现出来,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今生的修行,我临终就马上看到效果,你如果有这样的规划的话,你应该要注意下面的话。常行精进,破烦恼恶,催伏四魔,出阴界狱。如果说,我们希望我们今天的念佛,要马上看到效果,那么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常行精进。你应该要以精进的决心,来破除我们心中的四种障碍。

这个破烦恼恶是个代表了。事实上,我们身心世界有四种魔障。那么在修善之前,修习福德智慧两种善根之前,当然破障,忏除罪障是一个重点了。我们生命当中的四种障碍:

第一个、烦恼障

就是我们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假设我们遇到了如意的境界,我们就容易生起贪,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就容易生起嗔,遇到中庸的境界,就容易生起痴。那么,这样的烦恼的躁动,使令我们修诸善根都不能够成就。所以,你要能令你佛号的善根,止观的善根啊,在心中产生强大的势力啊,调伏烦恼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你刚开始要在寂静的心中,栽培佛号,那么慢慢的佛号的势力强大以后啊,当烦恼活动的时候,印光大师说,不能念,要它念。烦恼不能断,要它断。你要提起你的佛号,来调伏你的烦恼。转念念佛。那么,你第一个工作就是对现行的烦恼,要加以折服。调伏现行烦恼,这是第一个。

你不能够再跟着情绪而转了,就是说你自己要做你自己的主人翁,你自己要做主。我现在的心要起什么样的情绪,是我作主,不是烦恼作主。那当然,你要作主,你就必须调伏它了。你要调伏它,你就必须有法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法宝,烦恼一活动的时候,提起我们的法宝,消灭它。那么,这是第一个工作:烦恼障。

第二个、业障

业障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天魔。这个天魔就是鬼神障。就是说,我们可能前生啊,跟某一个有情众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存在,那么对方刚好到鬼神道去了,那么他到天上去,他的福报很大,他也不会跟你计较,他到地狱去,他也没办法跟你计较。他要到鬼神那,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因为鬼神世界,他有小小的神通,他看你修行,已经有资粮,有福报力了,他就跟你讨一些功德,可能会障碍你。所以,这个鬼神障的破除啊,就是持咒。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也劝勉我们念佛人那,要兼持大悲咒。破除鬼神障。

第三个、五蕴魔

前面的鬼神障是外来的,那么这个五蕴魔就是我们这个果报体,有什么障碍呢。经常有病痛,当然病痛,有的因缘是四大不调,你找医生就可以治好。但是,有的病痛,你找遍了所有的医生都没有法子的。就是这个病痛的背后有强大的业力在支持。当然,这个业力大部分来说是跟杀业有关系。所以,你必须要消业障,这个病痛才会好。所以我们对于五蕴的魔障,破除的方法是拜忏。把这个业消了以后,你的病痛就消失了。

第四个、报障

就是死亡。我们这个三界的果报啊,在修行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死亡。就是我们寿命太短,我们不是无量寿。你可能活八十岁或者一百岁,那么比如说你今天三十岁开始学佛,到八十岁,五十年的时间。你好不容易内心当中修行上路了,有一点善根了,但是,你死掉了。死掉以后,你来生又开始糊里糊涂的。从小学到高中啊,一天一天的,跟着感觉走。好不容易遇到三宝了,又是四十岁了,五十岁了。那么,你开始修行的时候,又死掉了。死亡使令我们的善根中断,不能够累积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生世世的修行佛法,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的主要因素。这个分段生死产生一种退转的力量。

藕益大师说,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就是我们断除烦恼,惑业求断,就像那么胚器,你做花瓶那,泥土先把它捏造成一个胚器,但是好没有烧,你好不容易塑造这个形状出来,经雨,下一场雨之后呢,这个泥土的形状啊,花瓶的形状又变成泥土了。经雨则化弃前功。白费一场。当然,你要避免死亡的出现,那求生净土,在极乐世界才叫无量寿,那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这段的意思就是说,生为一个三界的众生,我们刚开始要启动修行啊,你就要面对你的烦恼障,鬼神障,病痛的障碍跟死亡的障碍,四重障碍。那么,你要不修行,你就不感到有什么障碍。你就随顺你的烦恼去活动。但是,你开始立志要改造生命的时候,这四种障碍,或多或少就必须会现前。那么,你对于这种障碍的心态啊,就是要精进。用一种勇悍的心情去面对。你不能退缩。

我们也可以讲讲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他面对障碍的一个心态。我们大家来共同的学习。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有一生是做一个王子,当中他做王子,是一个非常安乐的境界。但是,释迦牟尼佛他做王子的时候,他悲悯很多的这些苦恼众生,经常拿珍宝去布施这些苦恼众生。那么,他把整个仓库的钱都布施光了。所以,他就要求去追求财宝,就带领随从到大海里面去寻宝。经过努力,好不容易把大海的珍宝找到了,满载而归,但是,在大海的途中啊,遇到的风浪就把船上的珍宝,全部都翻覆了,掉到大海里面去了。

那么当然,我们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遇到障碍就选择放弃了。但是,释迦牟尼佛太子啊,他看到这个情况,他下定决心那,我一定要把这个珍宝找到,否则我决不放弃。他在经典上说,他用勺子就去舀这个大海的水。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这个大海的水舀干,然后把珍宝找出来。我们要知道,其实我们的生命当中啊,力量最大的不是你的身体,是你的心力啊。你的心力是通十法界的。那么当然,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说我们先不要管说他能够舀多少水了。重点是他那一副坚固而不退缩的心力啊,使令魔王感到害怕。哎呀,他要把我大海的水舀干,那我的龙子龙孙就死掉了。所以,龙王只好乖乖的把珍宝就还给释迦牟尼佛太子。

那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可能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开始去栽培福德善根,或者智慧善根的时候,你的烦恼障碍了你,你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哎呀,我不做了,我不修行了。第二个,病痛出现了。第三个,鬼神障碍你,你的怨亲债主找上门。也可能死亡到来。那么我们生为一个业力凡夫,我们面对果报,我们没有选择权。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因缘会出现。但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就是我们用精进的心态来面对。这就是你一个人会成功失败的关键。

以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他退休以后应邀到大学去演讲。讲完以后,大学生就问丘吉尔先生,你今生当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你可不可以把你人生的经验当中,讲几句重要的话,来给我们年轻人做一个勉励。丘吉尔讲了三句话,就是一个人会成功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也是决不放弃,第三个也是决不放弃,不管你做什么。我们往往因为在过程当中,一时的挫折而枉失了大好机会,而事实上,很可能我们这个障碍冲过去以后,后面就是海阔天空。

我以前打佛七的时候,我们曾经打过三七二十一天。那次的佛七,我印象深刻,当我们成就一个善根的时候,往往会把过去的障碍逼出来。我打到第十七天或者十八天的时候,身体出现一点障碍,内心里感到很多躁动的情绪不断地在干扰我。后来,那个主七和尚告诉我们一句话说,他说,你要成就光明之前,一定会有黑暗。那么,重点就是你要坚持下去。为什么呢?因为老和尚说,他说,你觉得很疲惫,但是对方也很疲惫。就是说,你不要以为你很疲惫,其实对方也很疲惫。因为,我那个老和尚是军官出身的,他是带兵打仗的。他说,带兵打仗啊,打到最后,已经不是打兵力了,不是打技术了,而是打心力。看哪一个指挥官坚持到最后。因为,你很疲惫,对方的军队也很疲惫。那么,看谁撑的过去了。其实,你说修行跟打仗是一样的。你面对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些都不好惹。但是,问题就是说,你感到心力很焦瘁,但是它也感到心力很焦瘁,那么看谁撑的久。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可以回想我们以前的修行。很多都是我们的放弃而失败。所以,修行的个性啊,最怕你今天想到去拜八十八佛,拜了一个月,哎呀,没有意思了,改拜大悲忏,拜了一个月,也没有意思,今天念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也没有什么感应,明天念观世音菩萨。结果一事无成。它这个精进的本质呢,精就是专一,进就是相续。所以,佛陀在精进的内涵当中,强调一个观念,佛陀说,滴水长流则能穿石。我们看到屋檐的水滴啊,它是这么的柔软,但是重点它能够在同一个点上,不断地点,结果可以把地板上穿出好几个洞,那个坚固的石头都能穿洞。

所以,诸位要知道,其实你在修行法门能够成功啊,它的重点还不在那种猛暴性的修行,你说哎呀,我参加一个佛七,七天不睡觉,回去以后,全部都不念佛。这种效果不大。你今天这种猛暴性的修行,你倒不如每天当中你念一千声,但是你就不间断。风雨无阻,每一个法门都点点滴滴的,滴水长流。那么,你这种决不放弃的精神,你容易成功。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通过对资具的少欲知足以后,我们在修行当中的一个心态啊,面对障碍,你决不放弃,坚持下去,往往在下一个时刻,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那么,这个地方讲到一个精进的功德。

我们看下一科:

乙五、多闻智慧觉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好,第一段是说明为什么要追求智慧的原因在哪里。修行不是只是诵经,念佛,拜忏,破障而已,你还要追求智慧。那么为什么要追求智慧呢?佛陀讲出它的道理。愚痴生死。当然,我们希望离苦得乐了。但是,所有的痛苦的因素就是有生命。生死是所有痛苦的总结。可以说是生死的依止处。因为你在三界受身,你就不可能避免痛苦。所以,你要能够离开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无生。想尽任何办法不要在三界投胎,否则你不可能离开痛苦。因为你每一个生命的出现,在你短暂的一期生命当中,你要没办法避免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

那么,为什么会有生命呢?主要是愚痴,不明白生命的真相。就是颠倒。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世间上有很多的罪业,但是世间上最大的罪业就是愚痴了。因为你有智慧,即使你会造罪业,你知道生命的真相,你知道功德相,过失相。你会不断的调整自己。那么,愚痴的人就根本没有调整自己的能力。你这个人生命没有希望。这个人佛弟子,你说你明白很多道理,你还是造罪业。是的,但是他造罪业跟你造罪业不同。他造罪业是一时的情绪。但是他情绪这个生灭心过去以后,他到佛堂静坐的时候,他的智慧现前了,他就知道他做错了什么。那么,他会从很多痛苦的经验当中,不断不断的改进。这个人虽然现在做的不够好,但是他的生命充满了希望。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的生命是没有希望的。你没办法修正自己。所以,生死的痛苦的根本因素是对生命的一个错误的认识,愚痴。

那么,怎么办呢?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那么,消灭愚痴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广学多闻。这个广学就是一种广泛的学习。这个学习就产生了正见。这个地方的广学,藕益大师的注解上说是闻慧。闻所成慧,听闻所成就的智慧。这个多闻是一种思慧,思维的思,就是你在学习了教法以后,你应该要在你的一天当中,拨出一定的空闲的时间,在寂静明了的心中,去思维,去消化这些教法。教法透过你的思维,就能够把文字的概念转成你心中观照的正念。你刚开始的正念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你进行消化以后,这样的概念在心中就有主导的力量。所以,多闻是一个思慧。

那么经过广学多闻以后,有什么好处呢?从自利的角度,增长智慧,从利他的角度,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你能够知道什么样的因缘是功德相,什么样的因缘是过失相。那么,你也可以把这样的概念透过你语言文字的辩才去开示其他的愚痴众生。使令他也能够明白道理。这样子,是给众生最大的安乐了。

佛法讲离苦得乐,当然佛法也强调修慈善事业。但是,我们今天从比较深层的角度观察离苦得乐,弘扬佛法,开人智慧,就更加重要。就是说,他今天没有饭吃,你给他一碗饭。他饥饿的感受暂时消失了。哎,他生病了,你带他去看医生,把他的病症消除,也非常好。但问题就是说,他今天没有智慧呢,他就会去继续造业。他的痛苦就永远不可能消失掉。那么,你今天能够透过你的教授,使令他的心中从黑暗当中出现光明,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会痛苦,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他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那么,你把痛苦和快乐的因素告诉他,让他从今以后知道该怎么做,那这样子更彻底。所以说,菩萨的广学多闻,一方面他自己能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抉择,一方面他自己能够引导众生给他最究竟的快乐。就是开启他心中的智慧,这是最彻底的离苦得乐的方法。

这个地方就是说,当然离苦得乐的角度很广,我们佛法讲十法界。你看天主教,基督教也是一个很好的宗教。但是,我们用佛法的角度来看天主教,基督教,就感觉到它对生命的解释,比较狭隘。基督教对人生的法界就只有两种法界。你相信了耶稣基督,你就升到天上去,你要不相信,你就堕落到地狱。你的生命就只有两种选择。

当然,这个缘起也是一个很好的缘起。但是佛法的缘起,我们认为你的生命啊,你有十种选择。你也可以选择放纵你的**,来生到三恶道去,你也可以选择你要持五戒十善,来生做大国王,大富长者。你也可以选择修习我空观,法空观,趋向偏空的涅槃。你也可以选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当然,我们会说,哎,我们来生应该只有一个规划么,我选那么多干什么。但,诸位要知道一点,你今天在教理上的研究更广泛,你的资讯越多,你就有更多的选择。你就会知道你来生该怎么样正确的规划。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如果你今天是生长在正法时代,你今天拜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做师父,我看你不用广学多闻。你福报大,你拜一个圣人,他入定就知道你过去生的烦恼的厚薄,你善根的浅深。他这个大医王,就把你整个的修学过程,这个药就配的好好的,你今天要成就,你修三个月的大悲忏,修完以后,再持大悲咒一百零八遍,然后就念佛,一定成就。他这个菩萨就是有方便力啊。所以,你今天如果生长在正法时代,你就直接修上师相应法,我就听上师的话就好了。

但是,不幸的是,你到末法时代啊,这些明眼的善知识少,就是说医生没有了,但是医生没有呢,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药物的材料都还在,什么病用什么药,这些药都还在,但是,我不知道我该吃什么药。那你只好自己去学习。你才可以规划出一套你自己适合的菩提道。我生病了,我自己去找药。你不广学,遇到障碍,这个障碍就障碍到这个地方了。你找不到一个消灭障碍的因缘。所以,行门要专,解门要广。

因为,你的解门越广泛,你在对因缘判断的时候,你会更清楚该怎么做。你会用最少的精神体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反正你修行当中,你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依人,第二个依法。依人那就以心□□,他的上师的心直接印你的心,这个以心□□,这个上师要有一定的证量,否则,他自己的心颠倒,他怎么印你的心呢。那么,我们今天广学多闻,我们今天可能遇不到这些初地以上的善知识。但是我们以教□□。以教法来引导自己,不断的修正自己。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广学多闻那,对自己破除障碍,再修学善根,你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个地方就是讲到智慧。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