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一次,队内一位极具天赋的年轻主攻手,因为连续几场国际比赛表现不佳,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和低潮期。
训练状态一落千丈,甚至开始逃避某些技术环节的练习。
教练组尝试了各种沟通和激励方法,效果甚微。
岩泉一观察了他几天,在一次全员体能训练结束后,找到了独自坐在角落,用毛巾盖住头,浑身散发着沮丧气息的年轻人。
他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催促,只是在他身边坐下,平静地开口,声音不像平日指导技术时那般锐利,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温柔的沉稳。
“我以前,也曾经因为一次失误,赛后疯狂地对着墙壁击球,直到手掌流血。”
岩泉一看着前方空荡荡的球场,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
“觉得无法原谅自己,觉得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愤怒又无力。”
年轻主攻手微微动了一下,毛巾下的头颅似乎抬起了一些。
“那时候,有一个人,”
岩泉一顿了顿,脑海中浮现出她安静坐在场边的身影,
“她没说‘没关系’,也没说‘加油’,她只是等我发泄完,然后递给我一瓶水。”
他转过头,看向身边的年轻人,眼神专注而有力,
“迷茫和失败,是这条路上必然会遇到的东西。没有人能避开。重要的是,你发泄完之后,是选择继续坐在原地,还是站起来,把下一个球扣得更准、更狠。”
他伸出手,拍了拍年轻人结实却微微颤抖的肩膀,力道沉稳,
“你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别让它被一时的阴影困住。你的舞台,不在这里的自怨自艾,而是在那片更大的赛场上。”
岩泉一的话并不多,却奇异地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他话语里的每一个字,都经过苦难的淬炼,沉重而真实。
年轻主攻手缓缓拉下头上的毛巾,露出通红的、却不再完全被绝望笼罩的眼睛。
他望着岩泉一,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年轻主攻手的训练态度开始悄然改变。
虽然依旧会遇到困难,但他不再逃避,而是开始像岩泉一指导的那样,更专注、更坚定地去面对每一个球。
教练组都注意到了这种变化,私下里对岩泉一处理问题的方式表示了赞赏。
他们或许不知道岩泉一具体说了什么,但他们能感受到,岩泉一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理解力,能够触及选手内心最深处的不安,并给予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这种能力,正是用他最珍贵的失去,交换而来的。
14.
除了精神层面的支撑,岩泉一在专业技术上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他不断学习最新的运动科学知识,研究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技术录像,分析数据到深夜。
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队员的身体指标、技术特点、薄弱环节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建议。
他深知,理想不能仅靠信念支撑,更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极致的付出。
他要让自己成为国家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着这支队伍向着世界之巅迈进。
这不仅是他的理想,也是她的期望,是他们两人未竟旅程的延续。
偶尔,在跟随队伍去国外比赛时,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看着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天空、建筑和人群,岩泉一会想起她最后的话——
“替我多看一些风景”。
他会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
不是自拍,只是纯粹地记录风景。
城市的剪影,赛场上空的穹顶,陌生街道旁一棵奇特的树……
他知道她看不到了。
但“拍照”这个动作本身,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对话。
——更是一种,对承诺的履行。
他把她对世界的好奇和热爱,背负在了自己身上。
他带着属于她的那一份,去经历,去感受。
他的生活,就这样被清晰地分割成两个部分。
人前,他是严谨、专业、强大的岩泉训练师,是支撑运动员们追逐梦想的坚实壁垒。
人后,他是被困在回忆里,独自舔舐伤口的未亡人,在寂静的公寓里,与无处不在的幻影和思念共存。
那道无名指上的浅痕,是他内心世界的开关,也是他所有行动的原点。
空无一物,却重若千钧。
她的风景,由他来看。
他的理想,因她而坚不可摧,也因她而染上了一层永不褪色的、温柔的悲壮。
这就是岩泉一活下去,并且永远战斗下去的方式。
在每一次精准的指导中,在每一次对队员的鼓励里,在每一个独自面对的深夜,在每一处他替她看到的风景里。
他将永远带着她的生命印记,在一条没有她的道路上,孤独而坚定地,走下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