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古代育种 > 第33章 第 33 章

在古代育种 第33章 第 33 章

作者:抱雨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0 19:02:46 来源:文学城

程媺笑吟吟的,目光慈和,摸完他的手骨,又隔着衣料去捏他的胳膊,“个子超过我了,日日摔打,骨肉比从前坚实不少。”

“阿嫂……”如此猝不及防,牧云禁不住抖了一下,身子一扭,飞快甩开她的手。

“还害羞。”程媺嘴上打趣着,注意力很快转到他买的东西上。

家里有剪刀、纸笔、书籍、针线这些,让他去镇上转转,主要是买些文雅的,如印章、礼器、钗环这些,谁知道他还买了干戈与弓箭。

忍不住嗔去一眼,“谁家给小孩抓周用武器的,干戈与弓箭怕不是你自己想玩的吧。”

牧云顶着涨红的脸,转身就走。

“这孩子,怎么还气上了。”

没有什么亲朋,周岁宴就是家里这几个人。

抓周的仪式很隆重,小六小七穿上新衣,坐在堂屋中间,地上铺了垫布。

他们面前一字摆开所有能拿出来的有寓意的物品。

程媺蹲在垫布之外,对小六小七温柔地笑,“来选一个你们最喜欢的。”

小六本打算站起来走的,看了旁边的小七后,拍他一下,自己先往前爬。

小七淌着涎,像毛毛虫一样蠕动。

小六抓起算盘,摇晃摇晃,算盘珠子哗哗哗地响。仿佛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玩意儿,她露出洁白的小牙,呲嘴笑,一遍遍表演给大家听。

桂儿哇哦一声,“小六是要当掌柜的了吧!”

桂儿很信这个,小时候她抓过周,抓了一把菜刀,本来她爹要放一柄剑或是匕首的,没钱买,做了一把木剑,她看不上,直接就奔着菜刀去。

当时吓得余氏一把将她抱走,她爹还说,“这孩子以后铁定入庖厨。”

庖厨是没入,现在也不大会做饭,倒是用菜刀给他爹报了仇了。

如果当时她爹放了一柄真剑,桂儿肯定就选剑了,现在铁定有一身功夫,四处行侠仗义呢。

小六抓了算盘,程媺挺高兴,会算账好呀,若她愿意经商,家里的一堆粮食都可以交给她。

这时候小七也爬到了,一把抓起一本书,这本书是牧云去蒲阳城的时候特意上书肆买的一本千字文,线装手抄本,不知哪位学子抄的,字挺好看,只卖三十文,牧云既想练字又想认字,觉得这本很合适就买了。

小七拿到书之后举起来,像看得懂似的,瞧得挺认真。

余氏难得地呵呵笑,“程娘子好福气,小七这是要做个正经读书人了,以后考取功名,给程娘子挣诰命。”

桂儿实诚地接道,“可是这百里八乡没有一个读书人。”

过年的对子都要找牧云来写。

余氏拍她一下,怪她乱说什么大实话,“附近没有蒲阳城有,牧云的文师傅不就考了秀才,程娘子在城中还有宅子,给小七找个私塾不难。再不济还可以去燕云城,那里读书人不少。”

桂儿问,“那以后程娘子你们要走吗?”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程媺开心地把小七抱起来,逗他,“以后你要考科举吗?科举可不好考。”

桂儿道,“那是更以后的事了。”

余氏使大劲地拍打她,“还不把东西都收捡了,开饭了。”

桂儿嘟起嘴,看向一直站在远处的牧云。

小六小七周岁过后,到了收稻谷的时节。

麦收靠抢,稻收要养。收冬麦的时候正是初夏雨水多的时节,怕它遭连阴雨而发生霉变,又怕它遭大风而倒伏减产,所以要紧抓好天气;而水稻在秋天成熟,秋天雨水偏少,稻谷在地里可以多晒晒,也不怕倒伏,麦倒一把麸,稻倒满仓谷。

处暑时节,满地都是黄澄澄的稻谷,看那饱满的谷粒,把田典卖给程媺的五户人家天天笑得牙不见眼,家家赶着修廪仓。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定好了日子,家家户户齐上阵,赵大田又做了好几个推镰,有人、有机器,三头河边的六十亩,一天全割完了。

一直干到大半夜,将地里割下的稻谷全部捆束好,一担担挑回村中晒场。

地里大丰收,这金灿灿的谷粒就像发光的珠宝,搅得人根本睡不着觉。

未免夜长梦多,几户人家都催着赶紧脱粒归仓。

程媺这边有两台脱粒机,一头牛,全帮上了忙。

晒场上,一边用脱粒机快速脱粒,一边用牛拉着石碾碾谷粒,还有一堆妇人凑一堆,捶打脱粒。

村里的小孩子们则跑到田中去捡谷子,一根都不浪费。

谷粒脱尽后,稻穗被收拾捆束起来,谷粒堆得像小山似的。这时候上风车,几台风车呼呼转个不停,能干的妇人也不等着,用筛子在微风中扬谷,除去杂物、瘪谷。

如此忙了两三天,到了分谷子的时候,虽然只涉及五家,但村里几乎每家都来看热闹。

黄县丞本说要来,谷子都收完了也没见他来,可能被事情耽误了吧,赵八爷出面做主。

赵阿富家十二亩,分得六石。

赵秀家二十亩,分得十石。

赵林子家十五亩,分得七石加五斗。

赵雄家八亩,分得四石。

赵八爷家十亩,分得五石。

称了之后,家家欢天喜地把谷子挑回去,谷仓早就收拾好,就等谷子了。

其余的每家每户,当初把谷种让给程媺的,程媺按照承诺,一家还了三斗。

三头河边的地基本都归姓赵的,因为他们驻扎这里来得早,选的当然都是离水源最近的地,都是百十年前最好的地。

要不是洗地改地的原因,怎么也不会只轮到他们这几家。

其他人干看着眼热。

不是没有人跟着官府的指示在自家地里打井挖沟,照着洗地改地,但是收成远远不如,以前收一两斗,现在四五斗,乍一看比以前的光景好很多,但程娘子的地亩产近两石,就是一家还五斗,她得的远远超过他们。

跟着程娘子起飞的这几户人家也算了一笔账,要是自家种,差不多得粮五斗,或许比其他人家好一点,三头河边改地成效好,能多收个一两斗。

赵秀家的就在埋怨,“要是自己种,整整二十亩咧,每亩多收两斗就是多两石,两石啊!”

赵秀则骂他婆娘没见识,“二十亩地得吭哧吭哧地干,请人不花钱也要费粮,那花在地里的时间不算了?三个儿子在外上工,每人至少挣了一两银子,那三两银子还买不到两石稻谷?”

赵秀家的想想是这个理,“那程娘子莫非是个粮□□,她怎么就算得正好,不让你亏也不让你赚。到头来都是她赚了。”

赵秀摇头,“那不能细算。请人她都现结了钱,还有这些个什么推镰、脱粒机、风车什么的,都是大田和石头帮着造的,给了他们钱,木料也是她花钱买的。”

赵秀家的瞪眼,“要是不赚她图个啥,肯定赚得不少。”

村里也有心思活络的,去寻赵八爷,看能不能让程娘子把他家的地也收了。

赵八爷的浑家正在抱怨呢,“早知道你不把宗儿宣儿他们那另外十几亩也给程娘子种。”

赵八爷不理她,早知道,哼,哪有那么多早知道。要不是为了在里正和黄大人面前表态,他或许这十亩都不会拿出来。

赵家村的地也能种出亩产两石的水稻,与晋祠那边又有什么上下,一时他豪气上涨,但听了周老头的话之后,他的豪气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老头家的地每亩只收了四五斗,他是个伺候庄稼很用心的人,他家的地从来都是收得最多的。

程娘子家怎么种地他都有样学样,人能骗人,地不会骗人,为何她种的地收成这么多,远远甩他们一大截。

“八爷,你还记得之前收那个什么山牙蛋,那可没说什么洗地改地的,种了山牙蛋的,也是没她收得多。”

“她种得也多。”

“徐寡妇家才种得多。”徐寡妇换了麦子后,种了一亩三分的麦,六七亩都种了土豆。

赵八爷说,“她问程老板借的种子,那天大张旗鼓去还,你不是也看见了。”

“关键她那几亩什么田,也能种出这么多山牙蛋?”

赵八爷板了脸,“一会儿程娘子种的好,一会儿徐寡妇种得好,你到底想说什么?”

“八爷您还没听明白吗,她的种子好。”

“那二十石麦种,不是都换给大家了?”

“别的种子也好啊。”

“人家种一样你们要瓜分一样是吧?”

“不是,就是请八爷居中说说,能不能不管种什么照顾自个儿村里一份。”

赵八爷赶他走,“麦种那是程老板给黄大人面子,你有本事去黄大人跟前说去。”

“诶八爷,她不是也得给您面子嘛……”

与周老头有同样想法的有五六户,他们决定拧成一股绳,轮番上赵八爷这说项。

村中人多了,难免各种想法都有。

让他们典卖田地,他们又眼馋别人的好处,一亩能得两石谁甘愿得五斗?

赵八爷能理解他们,但他确实没脸上程媺那说去,人家给你一碗饭吃,你要把人家的锅都端走,这是人干的事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