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古代育种 > 第30章 第 30 章

在古代育种 第30章 第 30 章

作者:抱雨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0 19:02:46 来源:文学城

在桂儿看来,程媺只比她大了四岁,是同龄人,可以说些姐妹私话,而且程媺有学问,见识多,肯定知道很多问题。

就像以前她好奇为啥需要有公鸡,母鸡下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一样。

这孩子需要生理知识启蒙啊。

程媺问她,“收麦子能请到几个人?”

“几个村都问了,六个。”

请不到人没办法,麦子不等人。

麦熟□□成时就要动手,有句话叫,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因为麦子熟透了会自动炸口,风一吹就掉地上了,不赶紧收能丢不少。

幸好赵大田造了四个推镰,节约割麦的人工,“接下来几天都是好天气,你去告知一下,明天就收。”

麦收有五忙,割挑打晒藏。

赵大田的脱粒机没有进展,六个人都要用在脱粒工作上。

四个推镰分别由赵大田赵石头牧云和桂儿操作,他们分了工,一人负责五亩地,赵大田和赵石头是熟手,推镰又是他俩造的,用起来很顺手,五亩地半天就割完了,他们割完后又来帮牧云和桂儿。

请来的六个工人里,两个负责把割下的麦子捆好,挑到晒场,四个在晒场脱粒。

这一套流程的工作,在程媺的设想里,是造出个联合收割机完成。

机器收割麦穗进去,转入脱粒程序,麦秆与麦粒分开运出,从地里直接挑回一筐筐脱好的麦粒,在晒场上晒一天后收进仓,收完几十亩地只需两三天时间。

多好。

可惜脱粒机没造好,麦子只能使用原始的人工脱粒。

八仙桌用的四个条凳都搬来,每个条凳上绑个矮脚小凳,工人站在凳子前,双手握紧一捆麦,举过肩胛,狠狠地砸向小凳,一次砸不下来再砸一次,还要抖一抖,尽量把每一颗麦粒都砸出来。

余氏和程媺,还有祁松也来帮忙,他们坐在一边用棒槌砸,麦秆都被砸得碎碎的。

小六和小七坐在小推车里,在远处的树荫下看着。小六坐不久,不一会儿就自己从推车里爬出来,她像只小狗,爬得飞快,爬到程媺身边对她呵呵笑。

程媺捶麦子捶得生无可恋,这种辛苦的工作她真的做不来,无比怀念现代的联合收割机。

“程娘子,这么多人干活呢,你到阴凉处歇着去。”

余氏把她的棒槌拿走,“这里脏,沾到麦壳你又难受。”

她的皮肤细嫩,沾了这些草啊壳的,或者晒太阳晒得狠了,都会又红又痒,遭罪。

以往余氏他们干活顶多请赵大田家来帮忙,现在这么多人,真不用程娘子亲自下场。

程媺把小六抱起来,站在那里看晒场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她暗叹一口,还是研究研究为何赵大田造不出那么简单的脱粒机吧。

黄县丞晚来了两天,没有看见收割和脱粒,不过正好看到了称重和归仓。

风斗他们就有两个,把晒好的麦粒扫在一堆,投入风斗中,一只手摇着风车柄,一只手搅动风车里的麦子,麦子流下去,麦杂从风车的尾部飞出去,干净的麦子从风车的腹部吐出来,落进筐里。

这麦子颗粒粗圆,饱满均匀,粒粒金黄。

黄县丞用牙咬一粒,声音清脆,在筐里满手抓一把,紧握住,麦粒从拳头两端溢出,他拍了拍手,外表平静地道,“很好。”

他又问一遍,“二十亩地两天就收好了?”

程媺道,“请的人多,这不还没弄完,这些还得弄一天。”

“听说你造了推镰,二十亩地一天割完了。”

洗地改地,种子选育,她除了这些惊喜之外,又来一个农具研造,次次刷新黄县丞对她的认识。

“我就是瞎琢磨。”程媺给黄县丞看了推镰的演示,黄县丞沉默了很久,“程娘子应该还有琢磨其他的农具吧,都琢磨了哪些?”

既然黄县丞要看,给他看了撒播机,还有失败的脱粒机。

撒播机的原理很简单,所以一次就做成功了。脱粒机稍微复杂,涉及到传送、碾压、分离、抛射等各种工序协作。

赵大田按照她的想法做了进料带、滚筒、筛网,脱粒主要由滚筒上的齿条与筛网间的摩擦、挤压、碰撞、抖动使籽粒从茎秆上分离,这一步出了问题,脱粒不理想,后面的用滚筒的离心作用把茎秆抛射出去更不用说了,抛不出去,堵住了。

她采用的动力是像风斗那样手摇。

为了试验脱粒机,这次收的麦子特地留了一大捆。

程媺见黄县丞很有想法的样子,期待他能给个意见。

黄县丞让她把架子传送带筛网都拿掉,想了想,又让她把筛网放在对面,亲自取了一把麦子。

他的小厮要代劳,黄县丞拒了。“你去摇这个滚筒。”

小厮把滚筒摇得转起来,黄县丞看准时机,把手上那把麦子放在滚筒的齿条上,随着滚筒的转动,脱下的麦子和杂物飞向放在对面的筛网,麦子穿过筛网的网,杂物留在了筛网前。

赵八爷亲眼看见,心潮起伏。

黄县丞把脱好粒的麦秆放下,“若是把这手摇改为脚踩,一人也可操作。”

“大人就是大人,才能卓绝!”

程媺忍不住为他鼓掌,她先前想得太复杂了,既然是无动力的,还是这样简单粗暴的好。

此时,晒场上的麦子也收完了,刘攒典过来报称重结果。

二十亩地收的麦子装了二十筐,一筐是一石的重量,共二十石。

燕北地区,上好的田也就亩产一石多一点的样子。

此时这个数字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前村后村。

很多会算账的开始算,一亩地收一石,两亩地就能养活一个人,这地方家家户户至少二十亩地,若是能种上这个麦子,再种点其他,一家人都不用挨饿了。

冬麦的成功带来的是每天门槛被踏破的求种。

里正跟附近各姓的族长,管辖内的各村村长都说了换麦种的事。谁不想自家咸卤地也能亩产一石,以前怪地不行,现在同样的地人家种出来了,人人便都怪自己手上的种不行,那好种的争抢就十分激烈。

赵八爷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与程媺说好了先顾着赵家村的庄户。

粗略地按每亩地需要30斤麦种来计算,她收获的20石只够一百多亩地的用种。

赵八爷每家都了解一下需要多少麦种,没想到出现了盲目争抢的状况,几乎每家都按照手上全部田亩数要麦种。

最后经过里正多次请求,几次商议,按照每户丁口多少来兑麦种。

一丁或一口能兑两亩的麦种,如赵武家,出嫁的两个女儿不算,两个儿子未满十六,只算夫妻二人加老亲娘三人,可换6亩地需的共一石麦种。

事实却是,赵武家哪里有一石麦子的存货呢,他要么去买,要么把部分额度转给其他人。

兑换麦种是精细活,要算要称要录,程媺把在后山冈子做事的祁松请来,由赵大田负责称,牧云负责录写。

冬儿的男人和她公公,一人扛了一袋麦子过来,男人们在那儿换种,冬儿与程媺一处说话,逗小六和小七。

怀胎五月,她的肚子不小,她说大概是个小子,太爱酸口的了。

“一想到程娘子家的酸菜,酸菜炖白肉,我这个心里馋的呀!也想做着吃,就是这时节买不到白菜,对了,我给小六小七一人做了身衣裳,来试试合适不合适。”

冬儿拿出两件小衣裳来,给小六和小七套上,稍显大,她把袖子和裤腿折了折,“我们这儿习惯了往大了做,小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多久就又小了。挺好看的,哎呀呀,小七穿这颜色真俊!”

衣裳的料子并不是很新,衣裳也做的不大合身,但明摆着冬儿她是冲着酸白菜来的,也算诚意十足了,程媺说,“你来得可真巧,我们还剩最后一颗,余婶,一会儿冬儿走的时候叫她把坛子搬走。”

冬儿脸上飞起两朵红云,臊得慌,“程娘子别打趣我了。”她想了想,问,“程娘子有留的种子吗,我能不能讨点回去种,等得了白菜,淹一坛子给你送来。”

“种子有,你会不会种?”

“程娘子有啥叮嘱的我一定好好记着。”

程媺倒没啥特别叮嘱的,大白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但是人们习惯在秋冬种,她早在空间内试验出了适合不同季节的白菜种子。

“我给你的种子现在就可以种,不用等到秋天。”夏季种的白菜种子,耐热性更强,生长期更短,大约两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收。

“真的?”冬儿欢欢喜喜地双手接过一包种子,“程娘子莫不是地姥娘娘化身,在你手上就没有不合适种的。”

冬儿的男人喊了她一声,冬儿伸出头去望,看见了一个人,“她怎么来了?”

程媺问:“谁来了?”

“徐寡妇。”

徐寡妇是赵家村的一个年轻寡妇,她男人得病死后,那一房没人了,徐寡妇也没得个一男半女,族中要把那房的田与房子收回来,让徐寡妇自行配人去。谁知徐寡妇就是不走,占了房子也要占田,大概十亩薄田,她一人打理不过来,她有个表哥在马场做事,偶尔会来帮忙。

村中人都传她是个烂罐子,与不少人有首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