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古代育种 > 第29章 第 29 章

在古代育种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抱雨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0 19:02:46 来源:文学城

三头河边的地在紧锣密鼓地翻整的时候,黄县丞的谷种运过来了,随着谷种而来的还有程媺拜托他搜集的稻谷去壳后留下的稻壳、秸秆、麸皮等混合物,这些是程媺要用来做营养土的好东西。

六十亩地要三石谷种,黄县丞把要免费发给赵家村的谷种都给了程媺,程媺给村里人做了保证,秋收每家还三斗。

借着催芽育苗的机会,程媺把谷种调换了。

空间里育出的谷种抗病性抗逆性都很好,特别耐盐碱,就算黄县丞的引水洗盐不成功,于她的水稻也无大碍。

赵家村这里的人以前种水稻都是撒播种子,基本没有卷起裤腿下田插过秧。

撒播有弊端,可能会因为水田的温度不够不能发芽,出现种子被水泡烂的情况,或者长成的植株根系较浅,遇到大风天气时,出现倒伏的现象。

考虑到现实情况,程媺选择了一半撒播,一半插秧苗。

不管撒播还是育苗,都需要先催芽。

育苗期挺长,要40天左右,所以几乎是一拿到谷种,她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

在暖棚内育苗,专门做了秧盘,先铺一层她自制的营养土,再把浸泡了三天,露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在上面,再撒上一层薄薄的营养土。

暖棚的温度比水田中更高,利于出苗。

那边,后山冈子的地收拾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把缓坡那里垦成梯田,因此地雨水不多,土壤也薄,想在坡上种作物就要留住水土,垦成梯田是最好的方式。

每层用石块围住,挡住水土,坡上还要挖几个水柜储雨水。

要先修筑仓房和高台,所以暂时还种不了土豆,先不翻地。

现在农忙时节,也没有多余的人手来砌房子,只有等一等。

程媺给祁松说了那边的大致规划,还有两个月收麦子,她有点担心到时候收了麦子没地方放。

祁松跟了两天垦梯田的进度,算了算时间,对程媺说确实有点赶,不然借赵大田家放麦子,后山冈子那边就算修好了粮仓,还得拨人去看顾,不如等一等。

撒播之前下了两场春雨,正好积了些水在稻田里,程媺指挥人从水井中又打水上来,浸泡几天之后排走。

排水沟排水很顺畅,程媺这才发现黄县丞设计的精妙之处,若以后远处的地也种水稻要水,完全可以用这个水沟,不用时筑坝挡住就行。

直接撒播种子的田地注水并不多,撒播种子那天黄县丞也过来了,前村后村,山僻人家,大男幼女,成群拽队都来看撒播。

只是,才刚出芽的种子撒下去,看也看不出什么来。

众人都知道官府在赵家村这边改地种稻,也有不少人家知道程老板买田招工的事,一些人看稀奇,一些人凑热闹,一些人看那位传说中的程娘子。

“那位草帽上飘着皂纱的就是程娘子。”

“那不是干活的把式。”

“人是大户,种着百来亩地,哪需要亲自下地干活,你家二狗子不是在后山冈子那里上工,那后山冈子人买下了,也要来种地的。”

“她是不是死了男人?”

……

那些对她有好奇之心的话语程媺听不见,她正对黄县丞讲,“一个月之后我们插秧苗,您再来看。”

黄县丞点头,他才去看过暖棚里的育苗情况,不再小觑这位程娘子。

一个月之后,水田里撒播的种子长出了嫩苗。

暖棚里培育的秧苗也能移栽插种了。

这次同样遭到众人围观,程媺命人把暖棚里的秧盘拿过来的时候,众人都在窃窃私语,“这长得好。”

“秧盘里的秧苗比地里的长得更好。”

村民们的眼神黏在秧苗上无法移开,反复念叨,“长得真好哇……”

程媺安排,两个秧盘里的秧苗种一亩。

插秧的人卷起裤腿下水田,看插秧的人站满了田埂。

三五株苗插在一处,深度和间距程媺都有要求,间距三寸,行距六寸,赵家村的人甚少插秧,不太熟练,这次插秧比上次撒播种子有看头多了。

脚退成直线,栽秧便成行。

有人退着退着,一屁股坐到水田里,引起众人哄笑。

“歪了歪了!”庄户们的眼睛就是尺,何况那么多双尺子。

小孩们光着脚丫子在田埂上跑来跑去,“起来了!浮起来了!”

有的秧苗没插稳,等人走远了自己浮上来,哄笑嘲笑声不断。

更有技痒的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下去帮忙,“一帮年轻人干活就是求胡麻茬!”

水光潋滟,碧绿映人,不知不觉,插秧的人唱起了歌,水田中漫开青青一片,秧苗随着斜风轻轻颤动。

赵八爷提醒程媺讨个彩头,提一束秧苗扔回去在家门口,“这叫秧苗认得家门,丰收由此进门。”

程媺受教。

看了大半天,黄县丞十分满意,他问程媺,“麦子长得怎么样了?”

“大人不妨亲自一看。”

程媺与陈八爷带着黄县丞上她地里转了转,青青的麦田渐渐有了黄色,麦穗朝天,一片峥嵘。

黄县丞上手捻了几粒,麦粒里出来白色的桨。

程媺:“目前麦子正处于杨花灌浆期,最近天气热挺好,籽粒能长得很饱满”。

黄县丞点点头,“再过些日子可以收麦了。”

程媺又问黄县丞收麦的时候来不来看。

一月看一回,回回让人心潮澎湃,黄县丞怎么不来,“来,一定来,若是按你说的麦粒能长得饱满的话,这一亩能产不少,本官一定要来看看亩产多少。”

陈八爷与有荣焉,“大人,这一亩能有一石,您看,只有一半是麦子。”

哎,要是当初都种上麦子多好。陈八爷有些懊悔当初亲自上门去劝说,要不是程老板给面子,能只种一半麦子吗。

黄县丞郑重地对程媺说,“程老板,你的麦种好,不畏咸卤,能耐旱情,抗病抗虫,可有想过收成之后全都用做麦种?”

“黄大人爱民如子,所言极是,民妇定当遵从,”程媺也是这么想的,“不管哪家要这麦种,只要拿麦来换,一斗换一斗。”

“此奇货可居,一斗换一斗?”

“一斗换一斗,决不食言。”

“程老板有大爱矣。”黄县丞大受震撼,真心一拜。

芒种节来收麦忙,男女老少上战场。

芒种前后,庄户人家家家都忙,不仅是忙着栽秧割麦,还因过了这个节气农作物种植后成活率越来越低,不能误了天时。

古话都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芒种,样样都种。因此时各种秋收作物都要抢着种,前村后村都找不出几个帮手。

最近的麦子需要人看着,稍不注意就被谁偷偷扯走一把,只有程娘子的麦子长得好,附近的都可着这一家薅。

所以桂儿、牧云、赵石头几个,天天在田边转悠,赵石头做了几个弹弓,瞅见哪里有动静就远远地震慑一番。

牧云没用弹弓,这种机会不是更好练习祁松教的飞蝗石么。

有时候用石头,有时候直接用泥块,他已能做到稳准狠快,打人的时候用泥块,砸到人身上会散开,攻击性不强,打鸟的时候他用石头,山雀会来偷吃麦子,还有布谷鸟,鸟得狠狠地打,打晕了捡回去加餐。

桂儿很羡慕他那神乎其神的一手,琢磨琢磨后也不用弹弓,自己偷偷练,这天,终于被她打中一只麻雀。

她掐了一把麦穗,提着鸟,蹦蹦跳跳回家去给程媺报喜。

“程娘子,我终于打下了一只鸟!”程娘子先前鼓励她,打中一只鸟,她可以掐一把麦穗烧着吃。

灶膛里燃着火,桂儿哼着调儿,把麦穗放在火上烤。

余氏责道,“就你嘴馋。”

“娘,这个好吃。”

火燎去麦芒,把麦壳燎黄,拿出来还烫手,桂儿用嘴“噗噗”地吹风,顾不上烫,手上用力地搓。

麦粒扑簌簌直往下掉,把壳吹走,桂儿捡起一捧,急不可耐地给自己塞了一嘴巴。

“喷香!”

她又弄一把,擎给余氏,“娘你尝尝。”

“我不吃。”余氏横她一眼,“给程娘子看贼,你倒做上贼了?”

桂儿粗糙的手被烫的通红,圆嘟嘟的脸上黑一块白一块,嘿嘿地笑,“不一样,这是程娘子赏我的。”

桂儿给程媺弄一捧去。

程媺问她,“好吃吗?”

桂儿使劲点头,请她也尝尝。

桂儿手掌上都是黑黑的灰,掌中的麦粒儿青青的,圆鼓鼓的。

程媺捡了几颗,塞进嘴里,一股熏燎的烟味先冲进来,几颗麦粒在齿间翻滚,咬下去,滑滑糯糯。

齿间再溢出来的就是麦香,清清淡淡,回味甘甜。

桂儿还张着嘴巴等她的评价,程媺笑着点点头,“好吃。”

就是有点脏。

桂儿在小六小七跟前吧嗒吧嗒故意吃得香,“小六你长了四颗牙齿,可惜还吃不了烧麦子。”

小六趴着,高高地撑起半个身子,嘴边流下长长的涎水,可能听懂了自己吃不了,双手狠狠地拍炕。

程媺再三叮嘱桂儿,除了入口即化的东西,可不能塞这些硬的圆的进他们的嘴,严重的会噎死人。

“我知道了程娘子。”桂儿逗小六往前爬,“为啥小六会爬了,小七还只会躺着吃脚?”

“男娃和女娃不同。”

“怎么不同?”

桂儿看似无意的话,程媺却知道她是有意问的。可能因为这大半年来吃得好,桂儿上月来了癸水。

任何人都会对自己的身体好奇,对发育好奇,桂儿想知道,余氏又羞于开口。

古代都把癸水视作一个信号,只要癸水一来,便认为这女子已经可以生娃,可以为她说亲嫁人了。

上月桂儿就问程媺,为什么癸水来就是大姑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